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安徽省巢湖市廬江縣六校2019屆高三(上)第二次聯考解析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9-2019學年安徽省巢湖市廬江縣六校高三(上)第二次聯考生物試卷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5小題,共50分)
1.埃博拉病毒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遺傳物質是RNA),有很高的致死率.下列關于該病毒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機物的培養基上可以大量繁殖
B.該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屬于生命系統,但可以以二分裂方式增殖
C.其生活方式是寄生,但不進行呼吸作用
D.該病毒在宿主體內可以將遺傳物質直接整合到宿主細胞的DNA分子上
2.下列關于原核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農桿菌在擬核區轉錄出mRNA
B.乳酸菌在細胞質基質中消耗氧氣
C.藍藻細胞的葉綠體內產生氧氣
D.大腸桿菌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增殖
3.某多肽的分子式為C42H65N11O9,它徹底水解后只得到以下3種氨基酸,此多肽中含有的賴氨酸個數為( 。

A.2個 B.3個 C.5個 D.8個
4.下列關于無機鹽在生物體內作用的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缺Mg時植物葉片變黃 B.成年人缺碘會導致大脖子病
C.動物因血鈣過高而抽搐 D.缺P會影響ATP的合成
5.免疫球蛋白IgG的結構示意圖如圖.其中?s?s表示連接兩條相鄰肽鏈的二硫鏈.若該lgG由m個氨基酸構成,則該lgG有肽鍵數(  )

A.m個 B.(m+1)個 C.(m?2)個 D.(m?4)個
6.下列圖中動植物糖類、脂質的種類與比較正確的是( 。
A. B. C. D.
7.分析一條多肽鏈E和一條多肽鏈F得到以下結果(單位:個):
元素或基團 C H O N 氨基 羧基
多肽鏈E 201 348 62 42 5 2
多肽鏈F 182 294 55 51 8 1
推測組成兩條多肽鏈氨基酸的數目最可能是(  )
選項 A B C D
多肽鏈E 199 53 38 51
多肽鏈F 181 54 44 49
A.A B.B C.C D.D
8.下列與“一定”有關的說法符合相關生物學知識的是( 。
A.含有T的核酸一定是DNA
B.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C.含中心體的細胞一定為動物細胞
D.消耗ATP的運輸方式一定是主動轉運
9.對綠色植物細胞某細胞器組成成分進行分析,發現A、T、C、G、U五種堿基的相對含量分別約為35%、25%、25%、10%、5%,則該細胞器一定不能完成的生理活動是(  )
A.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 B.與能量轉換有關
C.吸收氧氣,進行有氧呼吸 D.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10.細胞中的各種細胞器既分工又協作,不同的細胞器在生理功能上具有相似性.下面根據生理功能將細胞器進行歸類,合理的是( 。
①核糖體和線粒體都能產生水  ②線粒體和葉綠體都能產生ATP和[H]
③葉綠體和核糖體都能產生mRNA  ④中心體和高爾基體都能產生紡錘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下列有關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物質,但磷脂與物質的跨膜運輸無關
B.吞噬細胞對抗原?抗體復合物的處理離不開溶酶體的作用
C.破傷風桿菌分泌外毒素(一種蛋白質)離不開高爾基體的作用
D.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有絲分裂離不開中心體的作用
12.如圖為某種生物的細胞核及相關結構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核孔是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不具有選擇性
B.圖示中有中心體,說明該生物為動物或高等植物
C.染色質主要由RNA和蛋白質組成
D.核仁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13.生物學基礎研究成果已應用到醫藥、農藥等領域.下列敘述中,符合這種情況的是( 。
①根據DNA分子的特異性,進行親子鑒定;
②基于細胞呼吸的原理,采用套種、合理密植、大棚種植等措施增加作物產量;
③在細胞膜的功能研究基礎上,開發人工“腎”治療尿毒癥;
④根據染色體變異原理,培育出三倍體無子西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某植株成熟葉正常,部分幼葉出現病態,用Ca(NO3)2 根部施肥后幼葉恢復正常.下面是施肥后根尖成熟區細胞吸收Ca2+、NO和H2O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15.下列關于生物膜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都具有雙層膜,所以它們的通透性是相同的
B.因為生物膜具有流動性,所以組成膜的各種化學成分在膜中是均勻分布的
C.所有生物膜的結構由外到內依次由糖被、蛋白質、磷脂雙分子層組成
D.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緊密聯系,是使細胞稱為有機整體的必要條件
16.如圖表示動物體中五類物質的關系,每個橢圓代表一類物質,則圖中①~⑤的名稱最合理的一組是( 。

A.維生素、脂質、激素、蛋白質、酶
B.酶、蛋白質、激素、脂質、維生素
C.維生素、脂質、酶、蛋白質、激素
D.激素、脂質、維生素、蛋白質、酶
17.幾位同學在探索pH對α?淀粉酶活性的影響時,設計的實驗方案如下,其中操作順序最合理的是( 。
①在三個試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②在三個試管中各加入新鮮的α?淀粉酶溶液1mL
③置于適宜溫度下保溫5min
④分別置于100℃、60℃、0℃環境中保溫5min
⑤加入斐林試劑后,水浴加熱,觀察現象
⑥將試管中溶液的pH分別調到3、7、11,保持5min.
A.①④②③⑤ B.①⑥④②⑤ C.①②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
18.晴朗夏季,將用全素營養液培養的植株放入密閉的玻璃罩內,室外繼續培養.每隔一段時間用CO2濃度檢測儀測定玻璃罩內CO2濃度,繪制成如圖所示曲線(水平虛線:實驗開始時玻璃罩內CO2濃度)據圖得出的正確判斷是( 。

A.AD段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B.影響曲線BC段變緩的主要因素是溫度
C.FG段表明氣孔關閉,不進行光合作用
D.體內的有機物在一晝夜內有所減少
19.下列關于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馬鈴薯塊莖搗碎后的提取液中不能檢測出蛋白質
B.在“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實驗中,用澄清的石灰水可準確判斷其呼吸方式
C.將葉綠體色素的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鏡之間,在屏幕上的連續光譜中變暗的是紅光和藍紫光區域
D.用藥物阻斷蛙屈肌反射弧的神經中樞,刺激傳出神經,肌肉不能收縮
20.將酵母菌研磨成勻漿,離心后得上清液(細胞質基質)和沉淀物(含線粒體),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離心的勻漿分別放入甲、乙、丙三個試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絕空氣的條件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試管中最終產物為CO2和H2O
B.乙試管中不發生反應
C.丙試管中有大量的ATP產生
D.丙試管中無CO2產生
21.恒溫條件下,測得某密閉容器中蘋果細胞呼吸強度(用CO2的釋放量來表示)隨氧氣濃度的變化情況如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圖中,蘋果只進行無氧呼吸比只進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B.氧氣濃度為6%時,蘋果產生CO2最少,比較適于蘋果的保存
C.氧氣濃度大于18%時,提高溫度,CO2的釋放量可能會下降
D.圖中CO2釋放量相同時細胞呼吸作用合成的ATP相同
22.酵母菌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如果二者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這時吸入的氧氣與產生的二氧化碳的分子數之比是( 。
A.3:4 B.4:3 C.1:2 D.2:1
23.圖1中,ab表示一個細胞周期,cd表示另一個細胞周期.圖2中,按箭頭方向,表示細胞周期.從圖中所示結果分析其細胞周期,不正確的是(  )

A.圖1中的a、圖2中B→A細胞正在進行DNA復制
B.圖1中的b、圖2中A→B時會出現染色體數目加倍的時期
C.圖1中染色單體形成發生在b段
D.圖2中表示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是B→B
24.下列圖象是某同學觀察某種植物根尖有絲分裂后期繪制而成的染色體行為簡圖,你認為正確的是( 。
A. B. C. D.
25.癌胚抗原(CEA)是一種分布于結腸癌細胞和正常胚胎的結腸粘膜上皮細胞的細胞膜上的糖蛋白在血清中也可以被檢測到.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正常胚胎中的結腸粘膜,上皮細胞不能無限增殖
B.結腸癌細胞與正常胚胎中的結腸粘膜上皮細胞中都含有CEA有關基因
C.致癌因子引起CEA基因突變即可導致正常結腸粘膜上皮細胞轉變成癌細胞
D.血清中的CEA含量可作為癌癥診斷的一個重要指標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50分)
26.如圖為動物、植物細胞二合一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細胞內有遺傳物質的結構有 。ㄓ脻h字回答).
(2)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時,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的細胞器是[]  .
(3)如果B圖為大蔥根細胞,則應該沒有[  ] 。
(4)若某細胞同時有A、B圖中各種細胞器,則為  細胞.
(5)若圖A細胞能分泌抗體,此物質從開始合成到分泌出細胞,經過的細胞器順序是 。ㄌ钚蛱枺
(6)寫有氧呼吸的總反應方程式 。

27.請你解讀與酶有關的圖示、曲線.
(1)圖1和圖2是與酶的特性相關的圖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圖1和圖2分別表示了酶具有 。匆路壑屑尤氲腁之所以能夠耐酸堿、忍受表面活性劑和較高溫度,是因為它是通過蛋白質工程精心設計改造生產出來的;控制其合成的直接模板主要分布在細胞的  中.
(2)圖3是與酶活性影響因素相關的曲線,請分析回答有關問題.
當pH從5上升到7,酶活性的變化過程是 ;從圖示曲線我們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圖4和圖5是底物濃度和酶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曲線,請分析回答問題.
圖4中A點后酶促反應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畯膱D5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底物足量條件下, 。
28.圖1表示A、B兩種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隨光照強度改變的變化曲線;圖2表示將A植物放在不同濃度CO2環境條件下,真正光合速率受光照強度影響的變化曲線;圖3代表A植物的一個葉肉細胞及其相關生理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圖1中,在c點時,葉綠體中ADP的移動方向是 。
(2)圖2中,de段的限制因子是 ;若將植物由d點條件突然移至e點條件下,短時間內葉肉細胞中C3的含量會  ;若將植物由f點條件突然移至e點條件下,短時間內葉肉細胞中C3的含量  .
(3)當植物處于c點對應的光照強度時,圖3中葉綠體產生的氧氣的去路有   (填字母).當植物處于a點對應的光照強度時,細胞內ATP 的產生場所有  .
29.如圖甲表示洋蔥根尖的不同區域,圖乙表示洋蔥根尖處于有絲分裂各階段細胞核中DNA和細胞質中mRNA的含量變化,圖丙呈現的是細胞分裂過程中的某一物質的形態變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①②③④細胞形態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進行實驗獲得圖乙結果時, 。ㄟx填“能”或“不能”)利用圖甲②區細胞作為材料,原因是  .
(2)在a和c兩時期,  催化mRNA分子合成,在e時期,最活躍的細胞器是 。
(3)圖丙②③表示的生理變化過程分別發生在圖乙的  (填文字)階段,根據誘變育種原理,誘變劑發揮作用的時期是圖乙的   (填字母)階段.
(4)在觀察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中,我們發現即使操作正確,也難以看到很多處于分裂期的細胞,主要原因是 。
30.2006年,上海水產市場發出通知,要求即日停止銷售多寶魚.經上海市藥監局抽檢的30件多寶魚樣品中全部檢出硝基呋喃類代謝物,且最高檢出值為1mg/kg左右.硝基呋喃類藥物為禁用漁藥,長期攝入存在致癌可能.我校生物興趣小組想利用以下材料,設計實驗探究“硝基呋喃類藥物”是否可能誘導動物致癌,請你為他們完成下列實驗設計和預測實驗結果并分析.
(一)實驗題目:探究“硝基呋喃類藥物”是否可能誘導大鼠致癌.
(二)材料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飼料;三種不同劑量的硝基呋喃類藥物溶液A、B、C(分別為低、中、高濃度);純凈水等.
(三)步驟設計:(請簡要寫出)
第一步:選取  大鼠若干只;隨機平均分成四組,編號甲、乙、丙、丁;
第二步:實驗組 。粚φ战M 。
第三步: 。
第四步:兩年后,檢查大鼠的健康狀況,統計各組大鼠癌病的發生率.
(四) 實驗結果預測與結論:
(1)如果  ,說明硝基呋喃類藥物不會誘導大鼠癌病的發生;
(2)如果甲組、乙組、丙組大鼠癌病的發生率相近,且高于丁組,說明  
 。
(3)如果  ,說明硝基呋喃類藥物會誘導大鼠癌病的發生,而且劑量越高,誘導大鼠癌病的發生率越高.
(五)若“硝基呋喃類藥物”能誘導大鼠致癌,且與用藥劑量無關.請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個繼續探討的課題  .
 


2019-2019學年安徽省巢湖市廬江縣六校高三(上)第二次聯考生物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5小題,共50分)
1.埃博拉病毒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遺傳物質是RNA),有很高的致死率.下列關于該病毒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機物的培養基上可以大量繁殖
B.該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屬于生命系統,但可以以二分裂方式增殖
C.其生活方式是寄生,但不進行呼吸作用
D.該病毒在宿主體內可以將遺傳物質直接整合到宿主細胞的DNA分子上
【考點】細胞的發現、細胞學說的建立、內容和發展.
【分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樣,具有遺傳、變異,是一種體積非常微小,結構極其簡單的生命形式.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內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質外殼組成,不能獨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才能進行生命活動.
【解答】解: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不能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機物的培養基上繁殖,A錯誤;
B、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只能在宿主細胞內增殖,B錯誤;
C、病毒的生活方式是寄生,但不進行呼吸作用,C正確;
D、該病毒為RNA病毒,需通過逆轉錄后將遺傳物質整合到宿主基因組中,D錯誤.
故選:C.
 
2.下列關于原核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農桿菌在擬核區轉錄出mRNA
B.乳酸菌在細胞質基質中消耗氧氣
C.藍藻細胞的葉綠體內產生氧氣
D.大腸桿菌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增殖
【考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形態和結構的異同.
【分析】原核細胞結構:
①無核膜、核仁,只有核區,核區內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無染色質(體);
②細胞器:只有核糖體,不含其他任何形式的細胞器;
③細胞壁:有細胞壁,但其成分為蛋白質和多糖組成的肽聚糖,而非纖維素和果膠.
【解答】解:A、農桿菌是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其DNA在擬核區轉錄出mRNA,A正確;
B、乳酸菌是厭氧微生物,不能進行有氧呼吸,所以不消耗氧氣,B錯誤;
C、藍藻是原核生物,其細胞內沒有葉綠體,C錯誤;
D、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通過二分裂進行增殖,而有絲分裂發生在真核細胞,D錯誤.
故選:A.
 
3.某多肽的分子式為C42H65N11O9,它徹底水解后只得到以下3種氨基酸,此多肽中含有的賴氨酸個數為( 。

A.2個 B.3個 C.5個 D.8個
【考點】蛋白質的合成——氨基酸脫水縮合.
【分析】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形成多肽鏈,而脫水縮合是指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連接,同時脫出一分子水的過程.分析水解所得的三種氨基酸:這三種氨基酸都只含有一個羧基,因此可以根據氧原子數目進行計算氨基酸的數目.
【解答】解:假設水解得到的氨基酸個數為N,則該多肽合成時脫去的水分子數目為N?1.根據氧原子數目進行計算,該多肽中氧原子數目=氨基酸數目×2?脫去的水分子數×1=2N?(N?1)=9,可計算出N=9?1=8,由于三種氨基酸中只有賴氨酸中含有兩個氨基,假設每個氨基酸中只含有一個氨基,則多余的氨基來自于賴氨酸,所以賴氨酸的數目為11?8=3個.
故選:B.
 
4.下列關于無機鹽在生物體內作用的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缺Mg時植物葉片變黃 B.成年人缺碘會導致大脖子病
C.動物因血鈣過高而抽搐 D.缺P會影響ATP的合成
【考點】無機鹽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無機鹽的存在形式:多數以離子的形式存在,有的無機鹽是細胞內某些復雜化合物的組成成分,如Mg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Fe是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等.
無機鹽的功能:許多無機鹽對于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具有重要作用,如動物血液中鈣濃度過低會出現抽搐,有的無機鹽對于維持酸堿平衡和滲透壓具有重要作用.
【解答】解:A、Mg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植物缺Mg會影響葉綠素的合成而使葉片發黃,A正確;
B、碘是甲狀腺激素的原料,人體缺碘會影響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而使甲狀腺代償性增生而造成大脖子病,B正確;
C、抽搐是由于動物血液中鈣濃度過低引起的,C錯誤;
D、P是ATP的組成成分,缺P會影響ATP的合成,D正確.
故選:C.
 
5.免疫球蛋白IgG的結構示意圖如圖.其中?s?s表示連接兩條相鄰肽鏈的二硫鏈.若該lgG由m個氨基酸構成,則該lgG有肽鍵數( 。

A.m個 B.(m+1)個 C.(m?2)個 D.(m?4)個
【考點】蛋白質的合成——氨基酸脫水縮合.
【分析】氨基酸脫水縮合過程中的有關計算:
(1)脫去的水分子數=形成的肽鍵數=氨基酸個數n?鏈數條數m;
(2)蛋白質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個數?水的個數×18.
【解答】解:根據免疫球蛋白IgG的結構圖可知,免疫球蛋白含有4條肽鏈.根據脫水縮合過程可知,蛋白質中肽鍵由一個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個氨基酸的羧基反應形成,則蛋白質中肽鍵數=氨基酸數?肽鏈數=m?4.
故選:D.
 
6.下列圖中動植物糖類、脂質的種類與比較正確的是(  )
A. B. C. D.
【考點】糖類的種類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質的種類及其功能.
【分析】1、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糖類是葡萄糖、核糖、脫氧核糖等,植物細胞特有的糖是果糖、麥芽糖、蔗糖、淀粉、纖維素,動物細胞特有的糖是半乳糖、乳糖、糖原.
2、還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
3、脂質分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分為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
【解答】解:A、乳糖、糖原屬于動物細胞特有的糖類,麥芽糖、淀粉、纖維素屬于植物細胞特有的糖類,核糖、脫氧核糖、葡萄糖是動植物細胞特有的糖類,A正確;
B、蔗糖不屬于還原糖,葡萄糖是單糖,B錯誤;
C、脂肪和固醇屬于平行關系,都屬于脂質,C錯誤;
D、固醇不是生物大分子,D錯誤.
故選:A.
 
7.分析一條多肽鏈E和一條多肽鏈F得到以下結果(單位:個):
元素或基團 C H O N 氨基 羧基
多肽鏈E 201 348 62 42 5 2
多肽鏈F 182 294 55 51 8 1
推測組成兩條多肽鏈氨基酸的數目最可能是( 。
選項 A B C D
多肽鏈E 199 53 38 51
多肽鏈F 181 54 44 49
A.A B.B C.C D.D
【考點】蛋白質的合成——氨基酸脫水縮合.
【分析】1、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其結構通式是,即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和一個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體中通過脫水縮合形成多肽鏈,而脫水縮合是指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出一分子水的過程;連接兩個氨基酸的化學鍵是肽鍵,其結構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過程中的相關計算: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一肽鏈數,游離氨基或羧基數=肽鏈數+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數,至少含有的游離氨基或羧基數=肽鏈數,氮原子數=肽鍵數+肽鏈數+R基上的氮原子數=各氨基酸中氮原子總數,氧原子數=肽鍵數+2×肽鏈數+R基上的氧原子數=各氨基酸中氧原子總數一脫去水分子數,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氨基酸數目×氨基酸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一脫去水分子數×18.
【解答】解:多肽鏈是由氨基酸經脫水縮合過程形成的,根據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可知:多肽鏈E中有氨基5個,可判定出其R基中含有的氨基為5?1=4個,排除這4個氨基中的N原子,還有42?4=38個N原子,按照一個氨基含一個N原子,則肽鏈E最多應由38個氨基酸組成;
同理多肽鏈F中有氨基8個,可判定出其R基中含有的氨基為8?1=7個,排除這7個氨基中的N原子,還有51?7=44個N原子,按照一個氨基含一個N原子,則肽鏈F最多應由44個氨基酸組成.
故選:C.
 
8.下列與“一定”有關的說法符合相關生物學知識的是( 。
A.含有T的核酸一定是DNA
B.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C.含中心體的細胞一定為動物細胞
D.消耗ATP的運輸方式一定是主動轉運
【考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形態和結構的異同;DNA與RNA的異同;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及其異同.
【分析】1、DNA和RNA的比較:
英文縮寫 基本組成單位 五碳糖 含氮堿基 存在場所
DNA 脫氧核糖核苷酸 脫氧核糖 A、C、G、T 主要在細胞核中,在葉綠體和線粒體中有少量存在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C、G、U 主要存在細胞質中
2、中心體分布在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中,與細胞有絲分裂有關.
3、小分子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和特點.
名 稱 運輸方向 載體 能量 實  例
自由擴散 高濃度→低濃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協助擴散 高濃度→低濃度 需要 不需 紅細胞吸收葡萄糖
主動運輸 低濃度→高濃度 需要 需要 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依賴于膜的流動性.
【解答】解:A、T是DNA特有的堿基,因此含有T的核酸一定是DNA,A正確;
B、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是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B錯誤;
C、含有中心體的細胞可能是動物細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細胞,C錯誤;
D、消耗ATP的運輸方式不一定是主動轉運,也可能是胞吐或胞吞,D錯誤.
故選:A.
 
9.對綠色植物細胞某細胞器組成成分進行分析,發現A、T、C、G、U五種堿基的相對含量分別約為35%、25%、25%、10%、5%,則該細胞器一定不能完成的生理活動是(  )
A.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 B.與能量轉換有關
C.吸收氧氣,進行有氧呼吸 D.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考點】細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線粒體、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
【分析】分析題文:對綠色植物細胞某細胞器組成成分進行分析,發現A、T、C、G、U五種堿基的相對含量分別約為35%、25%、25%、10%、5%,由此可見該細胞器含DNA和RNA分子,應該為線粒體或葉綠體.據此答題.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該細胞器可能是線粒體或葉綠體.
A、溶酶體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但溶酶體不含DNA和RNA,A錯誤;
B、線粒體和葉綠體與能量轉換有關,B正確;
C、線粒體能吸收氧氣進行有氧呼吸,C正確;
D、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D正確.
故選:A.
 
10.細胞中的各種細胞器既分工又協作,不同的細胞器在生理功能上具有相似性.下面根據生理功能將細胞器進行歸類,合理的是(  )
①核糖體和線粒體都能產生水  ②線粒體和葉綠體都能產生ATP和[H]
③葉綠體和核糖體都能產生mRNA  ④中心體和高爾基體都能產生紡錘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考點】線粒體、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細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真核細胞中有各種各樣的細胞器,它們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也有些細胞器表現出很多相似之處,分析比較答題.
【解答】解:①核糖體是氨基酸經過脫水縮合形成蛋白質的場所,線粒體內有氧呼吸第三階段有大量的水生成,所以核糖體和線粒體都能產生水,①正確;
②線粒體和葉綠體都與細胞內能量轉換有關,都能產生ATP和[H],②正確;
③葉綠體還有少量的DNA,可以轉錄生成RNA,但是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不都能產生mRNA,③錯誤;
④中心體與動物及低等植物細胞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的形成有關,高爾基體與動物分泌物的形成有關、植物細胞壁的形成有關,④錯誤.
綜上所述,正確的有①②.
故選:A.
 
11.下列有關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物質,但磷脂與物質的跨膜運輸無關
B.吞噬細胞對抗原?抗體復合物的處理離不開溶酶體的作用
C.破傷風桿菌分泌外毒素(一種蛋白質)離不開高爾基體的作用
D.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有絲分裂離不開中心體的作用
【考點】人體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細胞膜的成分;細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1、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此外還有少量的糖類.組成細胞膜的脂質中,磷脂最豐富,磷脂構成了細胞膜的基本骨架.
2、中心體:分布在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中,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3、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最大的區別是原核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此外,原核細胞的細胞質中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
【解答】解:A、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物質,且細胞膜的結構決定其功能,因此磷脂與物質的跨膜運輸有關,A錯誤;
B、溶酶體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因此吞噬細胞對抗原?抗體復合物的處理離不開溶酶體的作用,B正確;
C、破傷風桿菌屬于原核生物,其細胞中沒有高爾基體,C錯誤;
D、洋蔥屬于高等植物,其細胞中沒有中心體,D錯誤.
故選:B.
 
12.如圖為某種生物的細胞核及相關結構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核孔是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不具有選擇性
B.圖示中有中心體,說明該生物為動物或高等植物
C.染色質主要由RNA和蛋白質組成
D.核仁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考點】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分析】細胞核的結構:
1、核膜
(1)結構:核膜是雙層膜,外膜上附有許多核糖體,常與內質網相連;其上有核孔,是核質之間頻繁進行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謝旺盛的細胞中,核孔的數目較多.
(2)化學成分:主要是脂質分子和蛋白質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隔開;控制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2、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在有絲分裂過程中,核仁有規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質:細胞核中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
【解答】解:A、核孔是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具有選擇性,A錯誤;
B、圖示中有中心體,說明該生物為動物或低等植物,B錯誤;
C、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C錯誤;
D、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D正確.
故選:D.
 
13.生物學基礎研究成果已應用到醫藥、農藥等領域.下列敘述中,符合這種情況的是( 。
①根據DNA分子的特異性,進行親子鑒定;
②基于細胞呼吸的原理,采用套種、合理密植、大棚種植等措施增加作物產量;
③在細胞膜的功能研究基礎上,開發人工“腎”治療尿毒癥;
④根據染色體變異原理,培育出三倍體無子西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點】DNA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生物膜的功能特性;細胞呼吸原理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分析】DNA分子的遺傳信息儲存在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中,具有特異性和多樣性;有機物的積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膜的功能特點具有選擇透過性;多倍體育種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
【解答】解:①DNA分子中特定的堿基對排列順序表明了其具有特異性,則能根據特異性進行親子鑒定,①正確;
②采用套種、合理密植、大棚種植等措施增加作物產量,是基于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原理,提高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呼吸作用速率,增加有機物的積累,②錯誤;
③細胞膜的功能特點是具有選擇透過性膜,因此人工“腎”能治療尿毒癥,③正確;
④三倍體無子西瓜育種方法屬于多倍體育種,利用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④正確.
故選:C.
 
14.某植株成熟葉正常,部分幼葉出現病態,用Ca(NO3)2 根部施肥后幼葉恢復正常.下面是施肥后根尖成熟區細胞吸收Ca2+、NO和H2O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考點】無機鹽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及其異同.
【分析】本題是考查根細胞對礦質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及水分的吸收過程.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是主動運輸過程,有些礦質元素(Mg、N)進入植物體以后,仍然呈離子狀態,因此容易轉移,能夠被植物體再度利用;有些礦質元素(如Ca、Fe)進入植物體以后,形成難溶解的穩定的化合物(草酸鈣),不能被植物體再度利用;植物根細胞吸收水分是滲透作用.
【解答】解:由題圖可知,用Ca(NO3)2 根部施肥后幼葉恢復正常說明部分幼葉出現病態可能是缺乏Ca2+或NO3?,又由題干信息知,成熟葉正常,這說明缺乏的是不能再被利用的元素Ca2+;用Ca(NO3)2 根部施肥后,土壤溶液濃度升高,根細胞吸水能力下降,吸收Ca2+量增加,吸收NO3?不變,隨細胞吸收Ca2+量增加,細胞液濃度升高,細胞吸水的能力又逐漸增強.
故選:C.
 
15.下列關于生物膜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都具有雙層膜,所以它們的通透性是相同的
B.因為生物膜具有流動性,所以組成膜的各種化學成分在膜中是均勻分布的
C.所有生物膜的結構由外到內依次由糖被、蛋白質、磷脂雙分子層組成
D.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緊密聯系,是使細胞稱為有機整體的必要條件
【考點】細胞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細胞的生物膜系統.
【分析】本題是與生物膜系統的結構與功能有關的題目,生物膜系統包括細胞膜、細胞器膜和核膜,膜的成分不同,其功能不同.
【解答】解:A、雖然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都具有雙層膜結構,但組成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同,其通透性不同,A錯誤;
B、生物膜具有流動性,這些生物膜的組成成分和結果相似,但組成膜的各種化學成分在膜中含量不同,分布不同;B錯誤;
C、生物膜的模型是磷脂雙分子層構成基本骨架,蛋白質分子鑲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橫跨整個磷脂雙分子層,沒有嚴格的層次結構,另外,只有細胞膜的外側由有糖被,C錯誤;
D、生物膜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結構相似,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系使細胞內各種結構之間協調配合,是使細胞稱為有機整體的必要條件,D正確.
故選:D.
 
16.如圖表示動物體中五類物質的關系,每個橢圓代表一類物質,則圖中①~⑤的名稱最合理的一組是( 。

A.維生素、脂質、激素、蛋白質、酶
B.酶、蛋白質、激素、脂質、維生素
C.維生素、脂質、酶、蛋白質、激素
D.激素、脂質、維生素、蛋白質、酶
【考點】蛋白質在生命活動中的主要功能.
【分析】分析題圖和題干可知,該題的知識點是維生素、脂質、激素、蛋白質、酶之間的關系,回憶相關知識點,然后分析選項進行解答.
【解答】解:A、部分維生素屬于脂質中的固醇類物質,如維生素D、性激素,脂質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脂質中有的物質屬于調節生命活動的激素,如性激素,激素的本質可能是脂質,可能是蛋白質或其他物質;蛋白質具有多樣性,有的屬于激素,有的是酶、抗體、載體、結構蛋白等;酶的本質是蛋白質或RNA,大多數酶的本質是蛋白質,A正確;
B、酶物質中大多數酶屬于蛋白質,B錯誤;
C、酶的本質是蛋白質或RNA,目前沒有發現脂質具有催化功能,C錯誤;
D、維生素的本質不是蛋白質,D錯誤.
故選:A.
 
17.幾位同學在探索pH對α?淀粉酶活性的影響時,設計的實驗方案如下,其中操作順序最合理的是(  )
①在三個試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②在三個試管中各加入新鮮的α?淀粉酶溶液1mL
③置于適宜溫度下保溫5min
④分別置于100℃、60℃、0℃環境中保溫5min
⑤加入斐林試劑后,水浴加熱,觀察現象
⑥將試管中溶液的pH分別調到3、7、11,保持5min.
A.①④②③⑤ B.①⑥④②⑤ C.①②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
【考點】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實驗設計要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pH對α?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因此自變量是pH,因變量是α?淀粉酶活性,所以除了pH外,其他條件都要相同且適宜.設計實驗時,應該先調節各試管中淀粉酶溶液的pH,然后再將加入淀粉溶液.
【解答】解:A、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pH對α?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因此自變量是pH,而不是溫度,所以排除操作④,A錯誤;
B、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pH對α?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因此自變量是pH,而不是溫度,所以排除操作④,B錯誤;
C、設計實驗時,應該先調節各試管中淀粉酶溶液的pH,然后再將加入淀粉溶液,C錯誤;
D、探究pH對α?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實驗中,自變量是pH,且實驗過程中,應該先調節各試管中淀粉酶溶液的pH,然后再將加入淀粉溶液,D正確.
故選:D.
 
18.晴朗夏季,將用全素營養液培養的植株放入密閉的玻璃罩內,室外繼續培養.每隔一段時間用CO2濃度檢測儀測定玻璃罩內CO2濃度,繪制成如圖所示曲線(水平虛線:實驗開始時玻璃罩內CO2濃度)據圖得出的正確判斷是( 。

A.AD段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B.影響曲線BC段變緩的主要因素是溫度
C.FG段表明氣孔關閉,不進行光合作用
D.體內的有機物在一晝夜內有所減少
【考點】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境因素;細胞呼吸的過程和意義.
【分析】題為密閉的玻璃罩,因此玻璃罩內CO2濃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只進行呼吸作用;當玻璃罩內CO2濃度下降時,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圖中D點和H點時表示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
【解答】解:A、AD段時,玻璃罩內CO2濃度上升,這是表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的結果,故A錯誤;
B、在夜間只進行呼吸作用,但是AB段上升速度快,而BC段變緩,這是由于凌晨溫度較低,呼吸作用減弱的原因,故B正確;
C、中午12點時,由于溫度過高會導致氣孔關閉,二氧化碳吸收減少,但是光合作用仍在進行,并且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故C錯誤;
D、K點和A點相比,璃罩內CO2濃度有所降低,說明有一定的有機物積累,故D錯誤.
故選:B.
 
19.下列關于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馬鈴薯塊莖搗碎后的提取液中不能檢測出蛋白質
B.在“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實驗中,用澄清的石灰水可準確判斷其呼吸方式
C.將葉綠體色素的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鏡之間,在屏幕上的連續光譜中變暗的是紅光和藍紫光區域
D.用藥物阻斷蛙屈肌反射弧的神經中樞,刺激傳出神經,肌肉不能收縮
【考點】葉綠體結構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
【分析】檢測蛋白質要選取含蛋白質較多的原料,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都能產生二氧化碳.
【解答】解:A、馬鈴薯的塊莖中也含有蛋白質,A錯誤;
B、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都能產生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判斷其呼吸方式,B錯誤;
C、葉綠體色素的提取液中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它們能吸收紅光和藍紫光,C 正確;
D、用藥物阻斷蛙屈肌反射弧的神經中樞,刺激傳出神經,肌肉能收縮,但不屬于反射,D 錯誤.
故選:C.
 
20.將酵母菌研磨成勻漿,離心后得上清液(細胞質基質)和沉淀物(含線粒體),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離心的勻漿分別放入甲、乙、丙三個試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絕空氣的條件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試管中最終產物為CO2和H2O
B.乙試管中不發生反應
C.丙試管中有大量的ATP產生
D.丙試管中無CO2產生
【考點】無氧呼吸的概念與過程;有氧呼吸的過程和意義.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C6H12O6→2丙酮酸+2ATP+4[H].第二階段:在線粒體中,2丙酮酸+6H2O→6CO2+20[H]+2ATP.第三階段:在線粒體中,24[H]+6O2→12H2O+34ATP.無氧呼吸:在細胞質中,C6H12O6→2丙酮酸+2ATP+4[H]、2丙酮酸→2酒精+2CO2+能量.
【解答】解:A、甲試管中是細胞質基質,葡萄糖溶液可以進行不徹底的氧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故A錯誤;
B、乙試管中只有線粒體,葡萄糖溶液不能發生反應,故B正確;
C、丙試管中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葡萄糖溶液可以進行徹底地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置于隔絕空氣的條件下,葡萄糖溶液只能進行不徹底的氧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釋放少量的ATP,故C錯誤;
D、丙試管中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置于隔絕空氣的條件下,葡萄糖溶液只能進行不徹底的氧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故D錯誤.
故選:B.
 
21.恒溫條件下,測得某密閉容器中蘋果細胞呼吸強度(用CO2的釋放量來表示)隨氧氣濃度的變化情況如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圖中,蘋果只進行無氧呼吸比只進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B.氧氣濃度為6%時,蘋果產生CO2最少,比較適于蘋果的保存
C.氧氣濃度大于18%時,提高溫度,CO2的釋放量可能會下降
D.圖中CO2釋放量相同時細胞呼吸作用合成的ATP相同
【考點】細胞呼吸的過程和意義.
【分析】分析圖解:氧氣濃度為0時,蘋果只進行無氧呼吸;隨著氧氣濃度增加,有氧呼吸強度增加,無氧呼吸強度減弱;氧氣濃度大于6%,促進二氧化碳釋放量增加;氧氣濃度大于18%時,二氧化碳釋放量不再增加.
【解答】解:A、由圖解可知,氧氣濃度為0時,無氧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的數值為20,需要消耗的葡萄糖為10;氧氣濃度大于18%后,有氧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數值為18左右,需要消耗的葡萄糖為3,A正確;
B、氧氣濃度為6%時,蘋果產生CO2最少,說明分解的有機物最少,所以比較適于蘋果的保存,B正確;
C、氧氣濃度大于18%時,提高溫度,酶的活性可能會下降,所以CO2的釋放量可能會下降,C正確;
D、圖中CO2釋放量相同時,無氧呼吸釋放的能量比有氧呼吸釋放的能量少,所以細胞呼吸作用合成的ATP不相同,D錯誤.
故選:D.
 
22.酵母菌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如果二者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這時吸入的氧氣與產生的二氧化碳的分子數之比是(  )
A.3:4 B.4:3 C.1:2 D.2:1
【考點】有氧呼吸的過程和意義;無氧呼吸的概念與過程.
【分析】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反應式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酵母菌無氧呼吸的反應式為: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解答】解:設酵母菌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都是X,則吸入的氧氣是6X,產生的二氧化碳是6X+2X,因此吸入的氧氣與產生的二氧化碳的分子數之比是3:4.
故選:A.
 
23.圖1中,ab表示一個細胞周期,cd表示另一個細胞周期.圖2中,按箭頭方向,表示細胞周期.從圖中所示結果分析其細胞周期,不正確的是( 。

A.圖1中的a、圖2中B→A細胞正在進行DNA復制
B.圖1中的b、圖2中A→B時會出現染色體數目加倍的時期
C.圖1中染色單體形成發生在b段
D.圖2中表示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是B→B
【考點】細胞周期的概念.
【分析】分析題圖:圖1中,a和c段表示分裂間期,b和d段表示分裂期,其中a+b、c+d表示一個細胞周期.圖2中,B→A表示分裂間期,A→B表示分裂期,B→B表示一個細胞周期.
【解答】解:A、圖1的中a、圖2中B→A都表示分裂間期,此時細胞正在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A正確;
B、圖1的中b、圖2中A→B都表示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其中后期染色體數目因著絲點的分裂而加倍,B正確;
C、細胞周期中染色單體形成發生在間期,故發生在a段,C錯誤;
D、細胞周期中,應先是分裂間期,后是分裂期,故圖2中,細胞周期應為從B到A再到B,D正確.
故選:C.
 
24.下列圖象是某同學觀察某種植物根尖有絲分裂后期繪制而成的染色體行為簡圖,你認為正確的是( 。
A. B. C. D.
【考點】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分析】有絲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每一極含有相同的染色體組成,據此答題.
【解答】解:A、細胞沒有細胞壁,為動物細胞,A錯誤;
BC、在紡錘體的牽引下,著絲點先行,拉著染色體移向兩極,B錯誤、C正確;
D、細胞中有中心體,而高等植物沒有中心體,D錯誤.
故選:C.
 
25.癌胚抗原(CEA)是一種分布于結腸癌細胞和正常胚胎的結腸粘膜上皮細胞的細胞膜上的糖蛋白在血清中也可以被檢測到.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正常胚胎中的結腸粘膜,上皮細胞不能無限增殖
B.結腸癌細胞與正常胚胎中的結腸粘膜上皮細胞中都含有CEA有關基因
C.致癌因子引起CEA基因突變即可導致正常結腸粘膜上皮細胞轉變成癌細胞
D.血清中的CEA含量可作為癌癥診斷的一個重要指標
【考點】細胞癌變的原因.
【分析】癌細胞形成的外因主要是三類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內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基因突變.其中內因是癌變的根本原因.癌細胞的主要特征有:1、在適宜條件下,能夠無限增殖;2、細胞形態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如扁梭形的纖維細胞癌變后變成球形);3、細胞表面糖蛋白等物質減少,粘著性降低,容易在體內分散轉移.
【解答】解:A、正常體細胞分裂次數受細胞控制,不能無限增殖,A正確;
B、結腸癌細胞與正常胚胎中的結腸粘膜上皮細胞中都含有CEA有關基因,B正確;
C、致癌因子引起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變導致正常結腸粘膜上皮細胞轉變成癌細胞,C錯誤;
D、因結腸癌細胞可產生CEA,故血清中的CEA含量可作為癌癥診斷的一個重要指標,D正確.
故選:C.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50分)
26.如圖為動物、植物細胞二合一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細胞內有遺傳物質的結構有 細胞核、葉綠體和線粒體 (用漢字回答).
(2)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時,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的細胞器是[] 5高爾基體 .
(3)如果B圖為大蔥根細胞,則應該沒有[ 4 ] 葉綠體。
(4)若某細胞同時有A、B圖中各種細胞器,則為 低等植物 細胞.
(5)若圖A細胞能分泌抗體,此物質從開始合成到分泌出細胞,經過的細胞器順序是 11→8→5 (填序號).
(6)寫有氧呼吸的總反應方程式 C6H12O6+6O2+6H2O66CO2+12H2O+能量。

【考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形態和結構的異同.
【分析】1、分析題圖:圖示是動物、植物細胞二合一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其中A表示動物細胞結構、B表示植物細胞結構,結構1~14依次是細胞膜、液泡、細胞質基質、葉綠體、高爾基體、核仁、細胞壁、內質網、線粒體、核孔、核糖體、染色質、中心體、核膜.
2、細胞有氧呼吸的反應式是:細胞有氧呼吸的反應式是:C6H12O6+6O2+6H2O66CO2+12H2O+能量;無氧呼吸的反應式為:C6H12O62CO2+2C2H5OH+能量;C6H12O62C3H6O3+能量.
【解答】解:(1)動植物細胞的遺傳物質是DNA,細胞內有遺傳物質的結構有細胞核、葉綠體和線粒體.
(2)高爾基體和植物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3)如果B圖為大蔥根細胞,則應該沒有4葉綠體.
(4)低等植物細胞含有細胞器種類最多,同時含有AB兩圖中各種細胞器.
(5)抗體屬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過程為: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內質網進行粗加工→高爾基體進行再加工→細胞膜,抗體從開始合成到分泌出細胞,經過的細胞器順序是11→8→5,.
(6)有氧呼吸的總反應方程式為C6H12O6+6O2+6H2O66CO2+12H2O+能量.
 
27.請你解讀與酶有關的圖示、曲線.
(1)圖1和圖2是與酶的特性相關的圖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圖1和圖2分別表示了酶具有 高效性和專一性(特異性)。匆路壑屑尤氲腁之所以能夠耐酸堿、忍受表面活性劑和較高溫度,是因為它是通過蛋白質工程精心設計改造生產出來的;控制其合成的直接模板主要分布在細胞的 細胞質 中.
(2)圖3是與酶活性影響因素相關的曲線,請分析回答有關問題.
當pH從5上升到7,酶活性的變化過程是 先上升后下降;從圖示曲線我們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隨著pH的變化酶的最適溫度不變(溫度影響酶活性) .
(3)圖4和圖5是底物濃度和酶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曲線,請分析回答問題.
圖4中A點后酶促反應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酶的濃度(數量)和活性。畯膱D5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底物足量條件下, 酶促反應速率與酶濃度呈正相關。
【考點】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酶促反應的原理;酶的特性.
【分析】由圖可知:圖1表示了酶具有高效性、圖2表示了酶具專一性的特性.從圖示曲線3可以得出的結論是酶的活性與pH有關.
【解答】解:(1)由圖可知:圖1表示了酶具有高效性、圖2表示了酶具專一性的特性.洗衣粉中加入的A之所以能夠耐酸堿、忍受表面活性劑和較高溫度,是因為它是通過蛋白質工程精心設計改造生產出來的;控制其合成的直接模板主要分布在細胞的細胞質中.
(2)當pH從5上升到7,酶活性的變化過程是先上升后下降;故從圖示曲線我們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隨著pH的變化酶的最適溫度不變(溫度影響酶活性).
(3)圖4中A點后酶促反應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酶的濃度(數量)和活性.從圖5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底物足量條件下,隨酶濃度的增加,酶促反應速率與酶濃度呈正相關.
故答案為:
(1)高效性和專一性(特異性)   細胞質 
(2)先上升后下降  隨著pH的變化酶的最適溫度不變(溫度影響酶活性) 
(3)酶的濃度(數量)和活性  酶促反應速率與酶濃度呈正相關
 
28.圖1表示A、B兩種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隨光照強度改變的變化曲線;圖2表示將A植物放在不同濃度CO2環境條件下,真正光合速率受光照強度影響的變化曲線;圖3代表A植物的一個葉肉細胞及其相關生理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圖1中,在c點時,葉綠體中ADP的移動方向是 從基質到類囊體。
(2)圖2中,de段的限制因子是 光照強度;若將植物由d點條件突然移至e點條件下,短時間內葉肉細胞中C3的含量會 降低 ;若將植物由f點條件突然移至e點條件下,短時間內葉肉細胞中C3的含量 升高。
(3)當植物處于c點對應的光照強度時,圖3中葉綠體產生的氧氣的去路有 p和g  (填字母).當植物處于a點對應的光照強度時,細胞內ATP 的產生場所有 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考點】光反應、暗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和物質變化;細胞呼吸的過程和意義.
【分析】分析圖解:圖1曲線圖中,a點只進行呼吸作用;b點為光補償點,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點為光飽和點,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并且B植物的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均低于A植物,因此可以確定A植物為陽生植物,B為陰生植物.
圖2曲線在比較時,注意遵循單一變量的原則,并且光照直接影響光反應,二氧化碳濃度直接影響暗反應.
【解答】解:(1)c點時,A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且強度最大,ATP在葉綠體基質中分解成ADP,ADP再從葉綠體基質(暗反應)方向移動到類囊體薄膜(光反應)繼續參與反應.
(2)圖2中,de段看出,隨著光合作用強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強度增加,因此該區段的主要限制因素為光照強度.e點的光照強度大于d點,光反應強度大,合成的ATP、[H]多,因而還原的C3多,所以e點的C3含量低;e點的CO2濃度比f點的高,因而固定的CO2多,合成的C3也多,所以e點C3含量高.
(3)圖3中,在光照強度較強時,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葉綠體產生的氧氣除了了用于線粒體(p)的呼吸作用以外,還擴散到細胞外(g).當植物處于a點對應的光照強度時,細胞只進行呼吸作用,因此細胞內ATP 的產生場所有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故答案為:
(1)從基質到類囊體
(2)光照強度 降低 升高
(3)p和g 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29.如圖甲表示洋蔥根尖的不同區域,圖乙表示洋蔥根尖處于有絲分裂各階段細胞核中DNA和細胞質中mRNA的含量變化,圖丙呈現的是細胞分裂過程中的某一物質的形態變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①②③④細胞形態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進行實驗獲得圖乙結果時, 不能。ㄟx填“能”或“不能”)利用圖甲②區細胞作為材料,原因是 圖甲②區細胞是伸長區細胞,細胞沒有分裂能力。
(2)在a和c兩時期, RNA聚合酶 催化mRNA分子合成,在e時期,最活躍的細胞器是 高爾基體。
(3)圖丙②③表示的生理變化過程分別發生在圖乙的 間期和前期 (填文字)階段,根據誘變育種原理,誘變劑發揮作用的時期是圖乙的 b  (填字母)階段.
(4)在觀察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中,我們發現即使操作正確,也難以看到很多處于分裂期的細胞,主要原因是 細胞分裂間期在細胞周期中持續時間長,分裂期持續時間短 .
【考點】有絲分裂過程及其變化規律.
【分析】分析題圖:圖甲中①是根毛細胞,含有大液泡;②是伸長區細胞;③是分生區細胞,分裂能力旺盛;④是根冠細胞.
乙圖表示洋蔥根尖處于有絲分裂各階段細胞核中DNA和細胞質中mRNA的含量變化,其中a表示G1期,b表示S期,C表示G2期,d表示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e表示末期.
丙圖表示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形態變化,①→②表示間期染色體的復制;②→③表示前期染色體的出現.
【解答】解:(1)細胞分化是指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圖甲中①②③④細胞形態不同說明發生了細胞分化,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甲圖中②(伸長區)細胞沒有分裂能力,因此利用甲②區細胞為材料進行實驗不能獲得圖乙結果.
(2)能催化mRNA合成的酶是RNA聚合酶.在a、c時期,RNA聚合酶催化mRNA分子合成.e為有絲分裂末期,該時期細胞中央出現細胞板,并向四周延伸形成細胞壁,而植物細胞中細胞壁的形成與高爾基體有關,因此此時期高爾基體最活躍.
(3)丙圖①→②表示間期染色體的復制,對應于圖乙中的b階段,即間期;②→③表示前期染色體的出現,對應于圖乙中的d階段,即前期.誘變育種的原理是基因突變,基因突變發生在分裂間期DNA分子復制時,即b時期.
(4)由于細胞分裂間期在細胞周期中持續時間長,分裂期持續時間短,所以在觀察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中,即使操作正確,也難以看到很多處于分裂期的細胞.
故答案為:
(1)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不能 圖甲②區細胞是伸長區細胞,細胞沒有分裂能力
(2)RNA聚合酶 高爾基體
(3)間期和前期 b
(4)細胞分裂間期在細胞周期中持續時間長,分裂期持續時間短
 
30.2006年,上海水產市場發出通知,要求即日停止銷售多寶魚.經上海市藥監局抽檢的30件多寶魚樣品中全部檢出硝基呋喃類代謝物,且最高檢出值為1mg/kg左右.硝基呋喃類藥物為禁用漁藥,長期攝入存在致癌可能.我校生物興趣小組想利用以下材料,設計實驗探究“硝基呋喃類藥物”是否可能誘導動物致癌,請你為他們完成下列實驗設計和預測實驗結果并分析.
(一)實驗題目:探究“硝基呋喃類藥物”是否可能誘導大鼠致癌.
(二)材料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飼料;三種不同劑量的硝基呋喃類藥物溶液A、B、C(分別為低、中、高濃度);純凈水等.
(三)步驟設計:(請簡要寫出)
第一步:選取 身體健康、發育正常、體重相當的 大鼠若干只;隨機平均分成四組,編號甲、乙、丙、。
第二步:實驗組 甲、乙、丙三組每天分別飼喂適量普通飼料伴硝基呋喃類藥物溶液A、B、C;對照組 丁組每天飼喂等量普通飼料伴等量純凈水。
第三步: 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飼養兩年;
第四步:兩年后,檢查大鼠的健康狀況,統計各組大鼠癌病的發生率.
(四) 實驗結果預測與結論:
(1)如果 四個組的大鼠癌病發生率相同 ,說明硝基呋喃類藥物不會誘導大鼠癌病的發生;
(2)如果甲組、乙組、丙組大鼠癌病的發生率相近,且高于丁組,說明 硝基呋喃類藥物會誘導大鼠癌病的發生, 
 但跟劑量大小關系不大 .
(3)如果 四個組的大鼠癌病的發生率依次是:丙>乙>甲>丁 ,說明硝基呋喃類藥物會誘導大鼠癌病的發生,而且劑量越高,誘導大鼠癌病的發生率越高.
(五)若“硝基呋喃類藥物”能誘導大鼠致癌,且與用藥劑量無關.請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個繼續探討的課題 探究“硝基呋喃類藥物”用藥時間長短與大鼠癌癥發生率的關系。
【考點】細胞癌變的原因.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癌細胞的相關知識.
癌細胞是一種變異的細胞,是產生癌癥的病源,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不同,有無限生長、轉化和轉移三大特點,能夠無限增殖并破壞正常的細胞組織,也因此難以消滅.癌細胞是由正常細胞轉化而來,它除了仍具有來源細胞的某些特性(如上皮癌仍可合成角質蛋白)外,還表現出癌細胞獨具的特性:(1)無限增殖;(2)接觸抑制現象喪失;(3)癌細胞間粘著性減弱;(4)易于被凝集素凝集;(5)粘壁性下降;(6)細胞骨架結構紊亂;(7)產生新的膜抗原;(8)對生長因子需要量降低.此外,癌細胞還有許多不同于正常細胞的屬性,如葡萄糖運輸增加,產生新的細胞分泌物,還有具有豐富的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等.
【解答】解:(三)步驟設計:
第一步:選取身體健康、發育正常、體重相當的大鼠若干,隨機平均分成四組,并編號甲、乙、丙、丁,分別飼養; 第二步:甲、乙、丙三組每天分別飼喂適量普通飼料伴硝基呋喃類藥物溶液A、B、C;丁組每天飼喂普通飼料伴等量純凈水;
第三步: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飼養兩年.
(四)實驗結果預測與分析:
(1)如果四個組的大鼠癌病發生率相同,說明硝基呋喃類藥物不會誘導大鼠癌病的發生;
(2)如果甲組、乙組、丙組大鼠癌病的發生率相近,且高于丁組,說明硝基呋喃類藥物會誘導大鼠癌病的發生,但跟劑量大小關系不大;
(3)如果四個組的大鼠癌病的發生率依次是:丙>乙>甲>丁,說明硝基呋喃類藥物會誘導大鼠癌病的發生,而且劑量越高,誘導大鼠癌病的發生率越高.
(五)如果與用藥劑量無關可以探究“硝基呋喃類藥物”用藥時間長短與大鼠癌癥發生率的關系,或用藥方式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為:
(三)第一步:身體健康、發育正常、體重相當的
第二步:甲、乙、丙三組每天分別飼喂適量普通飼料伴硝基呋喃類藥物溶液A、B、C 丁組每天飼喂等量普通飼料伴等量純凈水
第三步: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飼養兩年
(四)(1)四個組的大鼠癌病發生率相同
(2)硝基呋喃類藥物會誘導大鼠癌病的發生,但跟劑量大小關系不大
(3)四個組的大鼠癌病的發生率依次是:丙>乙>甲>丁
(五)探究“硝基呋喃類藥物”用藥時間長短與大鼠癌癥發生率的關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162984.html

相關閱讀:【解析版】湖南省耒陽市振興學校2014屆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 W
2019屆山東濰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2019.03)word版
天津市七校2014屆高三12月聯考 生物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朝陽區2019-2019學年高三年級第一學期期中統一考試
高中生物指導: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識點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