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9年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高考生物三診試卷解析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9年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高考生物三診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共42分)
1.下列關于細胞結構和組成成分敘述正確的是( 。
A.不同蛋白質中的氨基酸的種類和數目可能相同
B.抑制線粒體的功能會影響人的成熟紅細胞的主動運輸
C.人體內所有信息分子都要經過血液循環才能作用于靶細胞
D.細胞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質構成
2.有關人體內環境及穩態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人體淋巴細胞所處內環境可能是淋巴或者是血漿
B.血漿中Na+、K+的含量過高或者過低都可能影響神經細胞的興奮性
C.人類疾病的產生都是內環境穩態遭到破壞的結果
D.血漿中PH值的穩態是多對緩沖對物質綜合作用的結果
3.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用酸性重鉻酸鉀檢驗酵母菌的呼吸產物變成灰綠色,證明了酵母菌既在進行有氧呼吸又在進行無氧呼吸
B.過氧化氫酶易于取材,是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的好材料
C.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的實驗中,不是所有細胞的染色體都加倍
D.薩頓利用假設演繹的方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4.下列關于植物生長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植物幼嫩葉片中的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為生長素
B.頂端優勢與頂芽產生的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有關
C.幼嫩細胞和成熟細胞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D.生長素對植物的生長只起促進作用
5.圖A、B、C是動物細胞分裂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A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此時細胞中含有2個染色體組
B.B細胞可能為次級精母細胞,其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為8
C.染色體①上同時出現基因B、b的原因一定是交叉互換
D.在同一個生物體的睪丸內,可觀察到A、B、C三種細胞
6.囊性纖維病的致病原因是由于基因中缺失三個相鄰堿基,使控制合成的跨膜蛋白CFTR缺少一個苯丙氨酸.CFTR改變后,其轉運Cl?的功能發生異常,導致肺部黏液增多、細菌繁殖.下列關于該病的說法正確的是( 。
A.CFTR蛋白轉運Cl?體現了細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該致病基因中缺失的3個堿基構成了一個密碼子
C.合成CFTR蛋白經歷了氨基酸的脫水縮合、肽鏈的盤曲、折疊過程
D.該病例說明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性狀
7.小浪底水庫中的綠藻、藍藻是鯉魚和沼蝦的食物,沼蝦又是鯉魚的食物.圖1表示不同體長鯉魚的食性相對值,圖2表示綠藻和藍藻對水體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體內的藻毒素含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調查該湖泊中鯉魚的種群密度,常用方法是取樣器取樣法
B.若將體長為2.8 cm的鯉魚增重1 kg,至少需要藻類15kg
C.湖泊中鯉魚與沼蝦的種間關系只有捕食關系
D.藍藻對N、P元素的吸收量都高于綠藻
 
二.非選擇題:(共48分)
8.將某植物置于密閉玻璃罩內,在25℃恒溫條件下,測定該植物對某氣體的吸收或釋放量隨光照強度的變化,實驗結果如圖所示.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所測的氣體應為     。
(2)b點時罩內該氣體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其葉肉細胞中該氣體的產生量     。ù笥/等于/小于)消耗量.
(3)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若將溫度從25℃提高到30℃時,a點將      移.
(4)若其他條件不變,對該植物追施適量氮肥,光合作用增強,原因是N元素是參與光合作用中的許多重要物質如      (至少一例)的組成成分.
(5)光照條件下若玻璃罩內低氧高二氧化碳時,細胞內的Rubisco酶催化C5與CO2反應,完成光合作用;當高氧低二氧化碳情況下,該酶卻催化C5與O2反應,經一系列變化后生成CO2,這種植物在光下吸收O2產生CO2的現象稱為光呼吸.
①在低氧高二氧化碳條件下,Rubisco酶所催化反應的具體場所是     。
②在北方夏季晴朗的中午,細胞內O2:CO2值      (升高/降低),此時有利于     。ü夂粑/光合作用)過程.

9.正常生命活動的進行離不開內環境穩態.如圖表示三大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其中CRH是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ACTH是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請回答下列問題.
(1)據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人體免疫調節功能的信號分子有     。
(2)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慮、緊張等心理應激)會使T細胞活性下降,引起機體產生抗體的能力降低.其原因是     。庖呦到y在維持內環境穩態方面的作用是     。
(3)應激狀態下,興奮在神經元之間以      的形式傳遞,若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引起突觸后膜興奮,此時突觸后膜膜外的電位變化是      ,兩者的結合體現了細胞膜具有      的作用.
(4)應激狀態下下丘腦釋放的CRH增多,最終導致糖皮質激素增多,該過程中下丘腦屬于反射弧組成部分中的      .
(5)血液中糖皮質激素含量增多對下丘腦、垂體的分泌活動有抑制作用,這是一種      調節機制.糖皮質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與     。に兀┑淖饔孟喾矗
(6)如圖充分說明      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內環境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10.科研人員將某純合的二倍體無葉舌植物種子送入太空,返回后種植得到了一株有葉舌變異植株,經檢測發現該植株體細胞內某一條染色體上多了4對脫氧核苷酸.已知控制有葉舌、無葉舌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從變異類型分析,有葉舌性狀的產生是      的結果,該個體為     。“純合子”或“雜合子”).
(2)讓有葉舌變異植株自交,后代有葉舌幼苗134株、無葉舌幼苗112株,這一結果     。“符合”或“不符合”)孟德爾自交實驗的分離比.
(3)針對(2)中的現象,科研人員以有葉舌植株和無葉舌植株作為親本進行雜交實驗,統計母本植株的結實率,結果如表所示.
雜交編號 親本組合 結實數/授粉的小花數 結實率
① ♀純合無葉舌×♂純合有葉舌 10%
② ♀純合有葉舌×♂純合無葉舌 96%
③ ♀純合無葉舌×♂純合無葉舌 98%
由表中數據分析推斷,該變異能導致     。ㄌ畲、雄)配子育性大大降低.
(4)研究人員從上表雜交后代中選擇親本進一步設計測交實驗,根據測交后代性狀的出現情況驗證上述推斷.請寫出實驗的思路和結果.     。
11.藍莓中富含的花青素能有效地改善視力.圖為科學家利用植物組織培養的方法,大量培養藍莓具體流程的文字圖解.請回答下列問題:
藍莓組織 愈傷組織 長出叢芽 生根 移栽成活
(1)對藍莓進行組織培養所利用的生物學原理是      ,整個培養過程需要在      條件下進行.
(2)該過程所用的MS培養基的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機物,此外,常常需要添加     。玫呐囵B基必須徹底滅菌,常用的滅菌方法是     。
(3)圖中藍莓組織要經過消毒處理后,才能進行培養.其①過程中,細胞的分化程度會     。ㄟx填“升高”或“降低”或“不變”).
(4)培養基中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用量比會影響細胞分化的方向.其比值較高的過程是     。ㄟx填“②”或“③”).
(5)藍莓花青素(在中性或堿性溶液中不穩定,在60℃以下的熱穩定性較好)的提取,可用溶劑萃取法,考慮到色素提取液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問題,在下述方案中,你認為較好的方案是     。ㄌ钚蛱枺
①清水+甲醇;②鹽酸+乙醇;③檸檬酸+丙酮;④檸檬酸+乙醇.
(6)含花青素的粗品經真空干燥(可使水的沸點降至40℃)制成成品.采用該方法的主要原因是      .
 

2019年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高考生物三診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共42分)
1.下列關于細胞結構和組成成分敘述正確的是(  )
A.不同蛋白質中的氨基酸的種類和數目可能相同
B.抑制線粒體的功能會影響人的成熟紅細胞的主動運輸
C.人體內所有信息分子都要經過血液循環才能作用于靶細胞
D.細胞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質構成
【考點】蛋白質分子結構多樣性的原因;細胞膜的成分;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及其異同.
【專題】正推法;蛋白質 核酸的結構與功能;生物膜系統.
【分析】1、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直接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和肽鏈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
2、人活哺乳動物的成熟紅細胞沒有細胞器和細胞核.
3、體液是由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組成,細胞內液是指細胞內的液體,而細胞外液即細胞的生存環境,它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等,也稱為內環境.
4、細胞膜的主要組成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其次還有少量的糖類.
【解答】解:A、蛋白質的結構與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和肽鏈的空間結構有關,不同蛋白質中的氨基酸的種類和數目可能相同,A正確;
B、人體的成熟紅細胞沒有線粒體,B錯誤;
C、人體內所有信息分子大多要經過血液循環才能作用于靶細胞或靶器官,C錯誤;
D、細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質構成,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細胞結構和功能、組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識,考生識記細胞各結構和功能、明確人體成熟紅細胞的結構特點是解題的關鍵.
 
2.有關人體內環境及穩態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人體淋巴細胞所處內環境可能是淋巴或者是血漿
B.血漿中Na+、K+的含量過高或者過低都可能影響神經細胞的興奮性
C.人類疾病的產生都是內環境穩態遭到破壞的結果
D.血漿中PH值的穩態是多對緩沖對物質綜合作用的結果
【考點】穩態的生理意義;內環境的理化特性.
【專題】正推法;內環境與穩態.
【分析】內環境穩態是指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關于“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應掌握以下幾點:
(1)實質:體內滲透壓、溫度、pH等理化特性呈現動態平衡的過程;
(2)定義: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相對穩定的狀態;
(3)調節機制: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
(4)層面:水、無機鹽、血糖、體溫等的平衡與調節.
【解答】解:A、人體淋巴細胞位于淋巴和血漿中,所以其所處內環境可能是淋巴或者是血漿,A正確;
B、靜息電位的維持主要依賴于鉀離子外流,動作電位產生和維持依賴于鈉離子內流,維持持內環境中Na+,K+濃度的相對穩定有利于維持神經細胞的正常興奮性,B正確;
C、人類疾病的產生不一定都是內環境穩態遭到破壞的結果,如某些遺傳病,C錯誤;
D、血液中有多對對酸堿度起緩沖作用的物質,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最直接起到穩定pH的作用,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內環境穩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用酸性重鉻酸鉀檢驗酵母菌的呼吸產物變成灰綠色,證明了酵母菌既在進行有氧呼吸又在進行無氧呼吸
B.過氧化氫酶易于取材,是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的好材料
C.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的實驗中,不是所有細胞的染色體都加倍
D.薩頓利用假設演繹的方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考點】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細胞的減數分裂.
【專題】實驗分析題;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
【分析】1、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中,
(1)檢測CO2的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或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
(2)檢測酒精的產生: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生反應,變成灰綠色.
2、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實驗(1)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實驗的原理:低溫能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子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從而引起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2)該實驗的步驟為選材→固定→解離→漂洗→染色→制片.(3)該實驗采用的試劑有卡諾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紅染液(染色),體積分數為15%的鹽酸溶液和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溶液(解離).
【解答】解:A、用酸性重鉻酸鉀檢驗酵母菌的呼吸產物變成灰綠色,證明酵母菌呼吸產生可酒精,這只能證明酵母菌進行了無氧呼吸,A錯誤;
B、過氧化氫本身的分解易受溫度的影響,因此過氧化氫酶不適宜用來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B錯誤;
C、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的實驗中,只有部分分裂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可能會加倍,沒有分裂的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沒有加倍,C正確;
D、薩頓利用類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實驗、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等知識,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采用的試劑及試劑的作用、實驗現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4.下列關于植物生長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植物幼嫩葉片中的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為生長素
B.頂端優勢與頂芽產生的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有關
C.幼嫩細胞和成熟細胞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D.生長素對植物的生長只起促進作用
【考點】生長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兩重性.
【專題】正推法;植物激素調節.
【分析】1、生長素作用具有兩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主要表現為: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進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2、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對生長素濃度最敏感,其次是芽,再次是莖.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為:根、芽、莖.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促進和抑制作用與生長素的濃度、植物器官的種類、細胞的年齡有關.
3、頂端優勢是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原因是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使近頂端的側芽部位生長素濃度較高,從而抑制了該部位側芽的生長.
【解答】解:A、植物幼嫩葉片中的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為生長素,A正確;
B、頂端優勢與頂芽產生的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有關,B正確;
C、幼嫩細胞和成熟細胞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幼嫩細胞對生長素更敏感,C正確;
D、生長素作用具有兩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D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生長素的產生、頂端優勢現象、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5.圖A、B、C是動物細胞分裂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A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此時細胞中含有2個染色體組
B.B細胞可能為次級精母細胞,其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為8
C.染色體①上同時出現基因B、b的原因一定是交叉互換
D.在同一個生物體的睪丸內,可觀察到A、B、C三種細胞
【考點】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細胞的減數分裂.
【專題】正推法;有絲分裂;減數分裂.
【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A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B細胞不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C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形成四分體,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
【解答】解:A、A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此時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含有4個染色體組,A錯誤;
B、圖B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細胞質均等分裂,可能為次級精母細胞,所以其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為8條,B正確;
C、由于圖中染色體②上的基因為b、b,所以染色體①上同時出現基因B、b的原因一定是基因突變,C錯誤;
D、由于圖A說明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為4條,而圖B說明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為8條,所以在同一個生物體的睪丸內,不可能同時觀察到A、B、C三種細胞,D錯誤.
故選:B.
【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細胞分裂圖象的識別,這就要求學生掌握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正確區分兩者,準確辨別圖示細胞的分裂方式及所處時期.細胞分裂圖象辨別的重要依據是同源染色體,要求學生能正確識別同源染色體,判斷同源染色體的有無,若有同源染色體,還需判斷同源染色體有無特殊行為.
 
6.囊性纖維病的致病原因是由于基因中缺失三個相鄰堿基,使控制合成的跨膜蛋白CFTR缺少一個苯丙氨酸.CFTR改變后,其轉運Cl?的功能發生異常,導致肺部黏液增多、細菌繁殖.下列關于該病的說法正確的是( 。
A.CFTR蛋白轉運Cl?體現了細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該致病基因中缺失的3個堿基構成了一個密碼子
C.合成CFTR蛋白經歷了氨基酸的脫水縮合、肽鏈的盤曲、折疊過程
D.該病例說明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性狀
【考點】基因與性狀的關系.
【專題】正推法;基因與性狀關系.
【分析】1、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基因型是表現型的內在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
2、基因通過中心法則控制性狀,包括兩種方式:
(1)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謝過程,間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2)可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
【解答】解:A、CFTR蛋白轉運Cl?體現了細胞膜的控制物質跨膜運輸的功能,A錯誤;
B、密碼子是mRNA上能決定一個氨基酸的連續3個堿基,B錯誤;
C、氨基酸經過脫水縮合形成肽鏈,之后經過肽鏈盤曲、折疊形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C正確;
D、該病例說明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性狀,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基因和性狀的關系的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基因突變的特點;識記基因控制性狀的方式;能結合題中信息答題.
 
7.小浪底水庫中的綠藻、藍藻是鯉魚和沼蝦的食物,沼蝦又是鯉魚的食物.圖1表示不同體長鯉魚的食性相對值,圖2表示綠藻和藍藻對水體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體內的藻毒素含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調查該湖泊中鯉魚的種群密度,常用方法是取樣器取樣法
B.若將體長為2.8 cm的鯉魚增重1 kg,至少需要藻類15kg
C.湖泊中鯉魚與沼蝦的種間關系只有捕食關系
D.藍藻對N、P元素的吸收量都高于綠藻
【考點】生態系統的功能.
【專題】坐標曲線圖;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分析】1、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生態系統中食物鏈越長,能量損耗越大,最高營養級可以利用的能量越少,反之則越多.
2、分析題圖:圖甲:鯉魚在體長為2.8cm時,植食性與肉食性比例為1:1;鯉魚體長在4.2 cm時,植食性與肉食性比例為3:1,以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高,能量利用率也高.
圖乙:綠藻吸收N元素含量大約是藍藻的一半;兩種藻類吸收磷元素的量相當;綠藻藻毒素含量很低,藍藻藻毒素含量很高.
【解答】解:A、調查該湖泊中鯉魚的種群密度,常用方法是標記重捕法,A錯誤;
B、由圖1可知,體長為2.8cm的鯉魚的食物來源為植食性:肉食性=1:1,則增重1kg,至少需要藻類(傳遞效率為20%)0.5÷20%+0.5÷20%÷20%=15kg,B正確;
C、根據題干中“綠藻、藍藻是鯉魚和沼蝦的食物,沼蝦又是鯉魚的食物”,可知湖泊中鯉魚與沼蝦的種間關系是競爭和捕食關系,C錯誤;
D、據圖乙可知,藍藻對N元素的吸收量高于綠藻,而藍藻對P元素的吸收量等于綠藻,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結合圖示,考查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據題干信息寫出食物網;其次要求考生識記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過程,掌握能量傳遞效率的相關計算,能結合圖中信息準確答題,屬于考綱理解層次的考查.
 
二.非選擇題:(共48分)
8.將某植物置于密閉玻璃罩內,在25℃恒溫條件下,測定該植物對某氣體的吸收或釋放量隨光照強度的變化,實驗結果如圖所示.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所測的氣體應為 O2。
(2)b點時罩內該氣體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其葉肉細胞中該氣體的產生量 大于 (大于/等于/小于)消耗量.
(3)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若將溫度從25℃提高到30℃時,a點將 上 移.
(4)若其他條件不變,對該植物追施適量氮肥,光合作用增強,原因是N元素是參與光合作用中的許多重要物質如 葉綠素、酶、膜蛋白、磷脂、NADPH。ㄖ辽僖焕┑慕M成成分.
(5)光照條件下若玻璃罩內低氧高二氧化碳時,細胞內的Rubisco酶催化C5與CO2反應,完成光合作用;當高氧低二氧化碳情況下,該酶卻催化C5與O2反應,經一系列變化后生成CO2,這種植物在光下吸收O2產生CO2的現象稱為光呼吸.
①在低氧高二氧化碳條件下,Rubisco酶所催化反應的具體場所是 葉綠體基質。
②在北方夏季晴朗的中午,細胞內O2:CO2值 升高。ㄉ/降低),此時有利于 光呼吸 (光呼吸/光合作用)過程.

【考點】光反應、暗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和物質變化.
【專題】圖像坐標類簡答題;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
【分析】據圖分析: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光合強度不斷變強直到d點及以后,d點對應的光照強度為光飽和點,a點時無光照,只進行細胞呼吸,b點光合強度等于呼吸強度,為光補償點.據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1)據圖分析,光照強度增加時,光合作用速率增強,氣體的釋放量增加,因此實驗所測的氣體應為氧氣.
(2)b點時罩內該氣體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整個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時還有許多細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但要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所以葉肉細胞中該氣體的產生量大于消耗量.
(3)a點時無光照,只進行細胞呼吸,將溫度從25℃提高到30℃時,呼吸酶的活性增強,a點上移.
(4)N元素是參與光合作用中的許多重要物質如葉綠素、酶、膜蛋白、磷脂、NADPH的組成成分,所以對該植物追施適量氮肥,光合作用增強.
(5)①在低氧高二氧化碳條件下,光合作用的暗反應能夠順利進行,Rubisco酶所催化反應的具體場所是葉綠體基質.
②北方夏季晴朗的中午,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導致細胞內O2/CO2值升高,此時有利于光呼吸過程.
故答案為:
(1)O2
(2)大于
(3)上
(4)葉綠素、酶、膜蛋白、磷脂、NADPH
(5)①葉綠體基質 ②升高 光呼吸
【點評】本題結合圖示主要考查影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識記并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一定知識網絡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9.正常生命活動的進行離不開內環境穩態.如圖表示三大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其中CRH是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ACTH是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請回答下列問題.
(1)據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人體免疫調節功能的信號分子有 激素和淋巴因子 .
(2)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慮、緊張等心理應激)會使T細胞活性下降,引起機體產生抗體的能力降低.其原因是 淋巴因子分泌減少,影響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庖呦到y在維持內環境穩態方面的作用是 防衛、監控和清除。
(3)應激狀態下,興奮在神經元之間以 化學信號 的形式傳遞,若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引起突觸后膜興奮,此時突觸后膜膜外的電位變化是 由正電位變為負電位 ,兩者的結合體現了細胞膜具有 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的作用.
(4)應激狀態下下丘腦釋放的CRH增多,最終導致糖皮質激素增多,該過程中下丘腦屬于反射弧組成部分中的 效應器 .
(5)血液中糖皮質激素含量增多對下丘腦、垂體的分泌活動有抑制作用,這是一種 反饋 調節機制.糖皮質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與 胰島素。に兀┑淖饔孟喾矗
(6)如圖充分說明 神經?體液?免疫 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內環境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考點】人體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
【專題】圖文信息類簡答題;免疫調節.
【分析】據圖分析:下丘腦分泌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使得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促進腎上腺分泌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多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功能,這種調節方式稱為反饋調節.細胞免疫由效應T細胞發揮效應以清除異物的作用,T細胞還能分泌淋巴因子,加強相關免疫細胞的作用來發揮免疫效應.
【解答】解:(1)根據題圖中的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人體免疫調節功能的信號分子有激素和淋巴因子.
(2)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需要T細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故T細胞活性下降,引起機體生成抗體的能力降低.免疫系統具有防衛、監控和清除功能.
(3)興奮在神經元之間以化學信號的形式傳遞,興奮部位的電位為動作電位,特點是外負內正,膜外由正電位變為負電位,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體現了細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4)應激狀態下會通過反射弧使下丘腦分泌CRH增多,下丘腦屬于效應器.
(5)據題分析,糖皮質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腦和垂體的調節,而糖皮質激素又反過來影響下丘腦和垂體的相關分泌活動,故這是一種反饋調節;胰島素能夠促進組織細胞加速攝取和利用葡萄糖,因此糖皮質激素的作用與胰島素相反.
(6)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
故答案為:
(1)激素和淋巴因子
(2)淋巴因子分泌減少,影響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 防衛、監控和清除
(3)化學信號 由正電位變為負電位 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4)效應器
(5)反饋 胰島素
(6)神經?體液?免疫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生物體內環境穩態的維持,涉及激素調節、免疫調節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難度適中.
 
10.科研人員將某純合的二倍體無葉舌植物種子送入太空,返回后種植得到了一株有葉舌變異植株,經檢測發現該植株體細胞內某一條染色體上多了4對脫氧核苷酸.已知控制有葉舌、無葉舌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從變異類型分析,有葉舌性狀的產生是 基因突變 的結果,該個體為 雜合子。“純合子”或“雜合子”).
(2)讓有葉舌變異植株自交,后代有葉舌幼苗134株、無葉舌幼苗112株,這一結果 不符合。“符合”或“不符合”)孟德爾自交實驗的分離比.
(3)針對(2)中的現象,科研人員以有葉舌植株和無葉舌植株作為親本進行雜交實驗,統計母本植株的結實率,結果如表所示.
雜交編號 親本組合 結實數/授粉的小花數 結實率
① ♀純合無葉舌×♂純合有葉舌 10%
② ♀純合有葉舌×♂純合無葉舌 96%
③ ♀純合無葉舌×♂純合無葉舌 98%
由表中數據分析推斷,該變異能導致。ㄓ腥~舌)雄 (填雌、雄)配子育性大大降低.
(4)研究人員從上表雜交后代中選擇親本進一步設計測交實驗,根據測交后代性狀的出現情況驗證上述推斷.請寫出實驗的思路和結果. 思路:從雜交組合①或②的后代中選擇有葉舌植株為父本,從③雜交后代中選擇無葉舌植株為母本,進行雜交,觀察記錄后代的性狀表現.
結果:后代出現少量的有葉舌植株,大量的無葉。
【考點】基因突變的特征;基因的分離規律的實質及應用.
【專題】對比分析法;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
【分析】分析表中數據可知,雜交①②為實驗組,③為對照組,②③組的結實率無明顯差異,①組的結實率明顯低于③組,說明該變異使雄配子育性降低.
【解答】解:(1)送入太空得到的有葉舌變異植株,經檢測發現該植株體細胞內某條染色體上多了4對脫氧核苷酸,說明是基因中的堿基數增加,屬于基因突變,由于只有一條染色體發生改變,該基因改變,另一條沒變,因此該個體為雜合子.
(2)葉舌變異植株自交,后代有葉舌幼苗134株、無葉舌幼苗112,比列為1:1,這一結果不符合孟德爾自交實驗的比例,因為在孟德爾雜合子自交實驗中后代表現型比例:顯性:隱性=3:1.
(3)由①②③結果可知,父本為無葉舌的雜交試驗,其結實率比較高,父本為有葉舌的雜交試驗,結實率比較低,從而說明有葉舌的雄配子育性大大降低.
(4)從雜交組合①或②的后代中選擇有葉舌植株為父本(為雜合子),從③中選擇無葉舌植株做母本(純合子),進行測交,觀察后代的性狀比例.如果有葉舌的配子育性大大降低,結果后代出現少量的有有葉舌植株,而無葉舌的配子育性不影響,那么后代中有大量的無葉舌植株.
故答案為:
(1)基因突變 雜合子
(2)不符合
(3)(有葉舌)雄
(4)思路:從雜交組合①或②的后代中選擇有葉舌植株為父本,從③雜交后代中選擇無葉舌植株為母本,進行雜交,觀察記錄后代的性狀表現.
結果:后代出現少量的有葉舌植株,大量的無葉舌植株
【點評】本題考查基因的分離定律、基因突變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能從課外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的能力.
 
11.藍莓中富含的花青素能有效地改善視力.圖為科學家利用植物組織培養的方法,大量培養藍莓具體流程的文字圖解.請回答下列問題:
藍莓組織 愈傷組織 長出叢芽 生根 移栽成活
(1)對藍莓進行組織培養所利用的生物學原理是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整個培養過程需要在 無菌 條件下進行.
(2)該過程所用的MS培養基的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機物,此外,常常需要添加 植物激素。玫呐囵B基必須徹底滅菌,常用的滅菌方法是 高壓蒸汽滅菌。
(3)圖中藍莓組織要經過消毒處理后,才能進行培養.其①過程中,細胞的分化程度會 降低。ㄟx填“升高”或“降低”或“不變”).
(4)培養基中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用量比會影響細胞分化的方向.其比值較高的過程是、邸。ㄟx填“②”或“③”).
(5)藍莓花青素(在中性或堿性溶液中不穩定,在60℃以下的熱穩定性較好)的提取,可用溶劑萃取法,考慮到色素提取液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問題,在下述方案中,你認為較好的方案是、堋。ㄌ钚蛱枺
①清水+甲醇;②鹽酸+乙醇;③檸檬酸+丙酮;④檸檬酸+乙醇.
(6)含花青素的粗品經真空干燥(可使水的沸點降至40℃)制成成品.采用該方法的主要原因是 避免(干燥時溫度過高導致)花青素分解。
【考點】植物培養的條件及過程.
【專題】科技 生活 環保類簡答題;克隆技術.
【分析】植物組織培養技術:
1、過程:離體的植物組織,器官或細胞(外植體)→愈傷組織→胚狀體→植株(新植體).
2、原理: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3、條件:①細胞離體和適宜的外界條件(如適宜溫度、適時的光照、pH和無菌環境等);②一定的營養(無機、有機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
4、植物細胞工程技術的應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徑(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脫毒、人工種子等)、作物新品種的培育(單倍體育種、突變體的利用)、細胞產物的工廠化生產.
分析圖示,表示利用植物組織培養的方法大量培養藍莓的過程,其中①表示脫分化,②③表示再分化,④表示進一步發育.
【解答】解:(1)對藍莓進行組織培養所利用的生物學原理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整個培養過程需要在無菌條件下進行.
(2)該過程所用的MS培養基的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機物,此外,常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所用的培養基必須徹底滅菌,常用的滅菌方法是高壓蒸汽滅菌.
(3)圖中藍莓組織要經過消毒處理后,才能進行培養.其①脫分化過程中,細胞的分化程度會降低.
(4)培養基中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用量比會影響細胞分化的方向.其比值較高的過程是③,有利于生根.
(5)藍莓花青素(在中性或堿性溶液中不穩定,在60℃以下的熱穩定性較好)的提取,可用溶劑萃取法,考慮到色素提取液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問題,較好的方案是④檸檬酸+乙醇.
(6)含花青素的粗品經真空干燥(可使水的沸點降至400C)制成成品.采用該方法的主要原因是避免(干燥時溫度過高導致)花青素分解.
故答案為:
(1)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無菌
(2)植物激素 高壓蒸汽滅菌
(3)降低
(4)③
(5)④
(6)避免(干燥時溫度過高導致)花青素分解
【點評】本題考查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難度適中.
 

1eSqGWaI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243072.html

相關閱讀:高中生物指導: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識點
北京市朝陽區2019-2019學年高三年級第一學期期中統一考試
2019屆山東濰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2019.03)word版
天津市七校2014屆高三12月聯考 生物 Word版含答案
【解析版】湖南省耒陽市振興學校2014屆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 W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