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陽市高中2019屆高三“二診”考試生 物 試 題
考生作答時,須將答案答在各科答題卡上(答題注意事項見答題卡),在本試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試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
(90分)
第I卷 (選擇題 共42分)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有7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
1.研究表明硒對線粒體膜有穩定作用,可以推測缺硒時下列生理過程受影響最大的是
A.質壁分離與復原 B.興奮在突觸中的傳遞
C.光合作用暗反應 D.成熟紅細胞運輸O2
2.下列有關生物實驗的描述,正確的是
A.“觀察蘚類葉片細胞的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與“觀察植物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這兩個實驗過程中都要使實驗材料保持活性
B.選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觀察質壁分離現象時,觀察不到染色體
C.對酵母菌計數時,用吸管吸取培養液滴滿血球計數板的計數室及其四周邊緣,輕輕蓋上蓋玻片后即可鏡檢
D.用兩種不同濃度的2 ,4-D溶液分別處理月季插條形態學下端,觀察并比較扦插后插條的生根條數會發現,低濃度2 ,4-D處理的插條生根數多
3.植物激素種類多樣,調控機制復雜,同時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類似化學物質在農業生產實踐中也應用得非常廣泛。下列有關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類似化學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幼根中細胞分裂素含量較高,但不含乙烯
B.植物生長素促進生長的效應與其濃度及作用部位無關
C.播種前用一定濃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種子,以促進種子的萌發
D.油菜開花期如遇陰雨天、,錯過了最佳傳粉時期,可以通過噴灑適宜濃度的2,4 -D提高產量
4.機體內環境穩態是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共同作用的結果,是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請結合圖解回答下面的問題:(圖中A、B、C、D表示器官或細胞;①②③表示物質)分析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圖中①②③三種物質既體現了激素間分級調節,又體現了反
饋調節
B.圖中A器官既能參與神經調節,又能參與體液調節,是機
體內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樞紐
C.C細胞可產生抗體,其原因是C細胞識別抗原后迅速增殖分
化
D.長期焦慮和緊張會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原因是D細胞活
性下降使淋巴因子的分泌減少,影響了特異性免疫
5.離體神經纖維某一部位受到適當刺激時,受刺激部位細胞膜兩側會出現暫時性的電位變化,產生神經沖動。圖1表示該部位神經細胞的細胞膜結構示意圖。圖2表示該部位受刺激前后,膜兩側電位差的變化。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a點時,K離子從細胞膜②側到①側移動
B.靜息電位的形成可能與膜上的Ⅱ有關
C.b→c過程中,大量鈉離子從細胞膜①側到②側
D.“點時,細胞膜①側電位比②側高
6.科學家用含不同濃度NaF的水溶液喂養小白鼠,一段時間后,培養并測量小白鼠細胞代謝產熱量及細胞內的ATP濃度,分別獲得細胞內的ATP濃度數據和產熱量曲線如下。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該實驗的測量指標是細胞產熱量和細胞內的ATP濃度
B.高濃度的NaF組產熱量峰值和ATP濃度均低于對照組
C.NaF對細胞代謝產生ATP有抑制作用 .
D.該實驗采用了空白對照和相互對照
7.DNA疫苗是直接將控制合成保護性抗原的基因,通過體外與質粒重組,再直接注射進入人體而使人體獲得免疫力的一種疫苗。如圖是某病毒DNA疫苗獲取及預防傳染病的機制示意圖(A、B、C表示物質,甲、乙、丙表示細胞,①②表示生理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過程(D②是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表達過程
B.物質A通過細胞核進入細胞質基質需穿過2層膜
C.圖中注射重組質粒的‘目的是為了獲得B物質
D.丙細胞具有特異性識別能力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8分)
8.(共11分)蘋果酒、蘋果醋、蘋果汁等是人們餐桌上的常見食品。請結合相關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1)如圖所示是在蘋果酒的基礎上制作蘋果醋的流程圖。
圖①過程常用的發酵菌是 ,過程②常用的發酵菌是 ,后者可以在食醋中獲得,分離和純化該微生物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配制培養基。根據物理性質,培養微生物常用的培養基為 。
第二步:采用 法對培養基進行滅菌處理。
第三步: 。
第四步:培養。溫度控制在 。
第五步:挑選符合要求的菌落。
(2)某同學計劃統計食醋中該發酵菌的總數,他選用10-4、10-5、10-6稀釋液進行涂布,每種稀釋液都設置了3個培養皿。從設計實驗的角度看,還應設置的一組對照實驗是 ,此對照實驗的目的是證明 過程中是否被雜菌污染。
(3)蘋果泥與果膠酶混合能提高蘋果的出汁率并使渾濁的果汁變澄清,其原因是
(2分),果汁生產時,為了使果膠酶得到充分的利用,節約成本,在控制好溫度和PH的基礎上還需要控制好 。
9.(共10分)機場飛行跑道及場內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種動物棲息。如圖是某機場生態系統食物網的主要部分。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此食物網中,小型猛禽分別處于 營養級,小型猛禽與雜食性小鳥的關系是 。
(2)工作人員根據生態系統中 信息傳遞的特點,釋放訓練過的獵鷹來驅趕小鳥。
(3)為了進一步驅鳥,某機場先鏟去原有雜草,而后引種了蟲和鳥都不愛吃的“驅鳥草”,機場內小鳥大為減少。以后“驅蟲鳥”逐漸被雜草“扼殺”,這種生物群落的變化過程屬于 演替。如果完全除去雜食性小鳥,則該生態系統 穩定性將降低。
(4)為了了解機場內蝸牛種群密度可采用樣方法,選取樣方的關鍵是 。根據下面的取樣調查表可估算出蝸牛的種群密度為 (2分)只/m2。
(5)若圖中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為600kJ,則該生態系統中次級消費者最多可以得到能量為
(2分)kJ。
10.(11分)圖l表示利用高粱和小麥在適宜的溫度、光照強度下進行的有關實驗,圖2表示小麥在最適宜的光照強度、C02濃度等條件下測得的溫度與光合速率Y呼吸速率的關系曲線。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1中可知,影響光合速率的因素有 。如果將長勢相同的高梁和小麥幼苗共同種植在一個透明密閉的裝置中,保持題干中的條件和21%的O2體積濃度環境,一段時間后, 幼苗先死亡。理由是 。
(2)圖2中的A點表示 ,此條件下,葉綠體中ADP的移動方向是 。
(3)圖2中測得該植物光合速率最大值為(用單位時間內CO2的吸收量表示) (2分)mg/單位面積•h。當溫度達到 (2分)時,該植物不再進行光合作用。
(4)如圖2所示小麥在30℃條件下光照12小時,20℃條件下黑暗8小時,有機物(葡萄糖)的積累量為 (2分)。(圖中的數據取整數)
11.(16分)
I.(每空1分,共5分)果蠅細胞的染色體組成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該果蠅的性別是 ,其一個染色體組包含有
條染色體。
(2)在果蠅中,有眼和無眼是由一對位于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的。已知果蠅Ⅲ號染色體上有黑檀體和灰體基因,現將黑檀體無眼果蠅與灰體有眼果蠅雜交,獲得的F1均為灰體有眼果蠅,說明無眼為 性狀。將F1中雌雄果蠅相互雜交,F2的表現型為 ,其比例接近于 ,說明控制無眼的基因不在Ⅲ號染色體上。
Ⅱ.((1)題1分,其余每空2分共11分)已知果蠅的長翅與殘翅是一對相對性狀(用 A、a表示顯性和隱性基因);圓眼與棒眼是一對相對性狀(用B、b表示顯性和隱性基因)。一個處于平衡狀態的果蠅群體中,已知基因a的頻率是 ,實驗小組從該群體中選取兩只果蠅作親代進行雜交實驗,子代果蠅的表現型及比例如圖所示。請回答:
(1)親代中雌果蠅的基因型是 。
(2)若用子代中的1只長翅果蠅與環境中的1只長翅果蠅雜交,產生殘翅果蠅的概率是 。
(3)在某條件下進行實驗,子一代某些雌果蠅個體不能正常發育存活,結果子一代長翅圓眼的雌果蠅比例變為 ,其他雌雄果蠅的表現型和比例均相同。
①預測不能正常發育存活的個體基因型可能是 。
②針對此推測進一步作出驗證:用純合長翅圓眼雄果蠅與基因型為 的雌果蠅雜交,將子代在上述條件下進行培養,若子代中有雌果蠅,則基因型為 的個體不能正常發育存活,若子代中無雌果蠅,則基因型為 的個體不能正常發育存活。
四川省德陽市高中2019屆高三“二診”考試
化 學 試 題
考生作答時,須將答案答在各科答題卡上(答題注意事項見答題卡),在本試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試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O-16 Mg-24 S1-28 Cu-64
(100分)
第I卷 (選擇題 共42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有關物質用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明礬可用于自來水的消毒凈化
B.Fe2 O3可用作紅色油漆和涂料
C.酚醛樹脂可用作絕緣、隔熱和復合材料
D.硫酸可用于精煉石油以及制取多種揮發性酸
2.下列有關能量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活化能的大小對化學反應前后的能量變化不產生影響
B.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發生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C.鹽酸和NaOH(aq)反應的中和熱△H=-57.3kJ/mol,則H2SO4(aq)和Ca(OH)2(aq)反應的中和熱△H=2×(-57.3)kJ/mol
D.CO(g)的燃燒熱是283.0kJ/mol,則反應2CO2(g)=2CO(g)+O2(g)的反應熱
△H= +2 x283.0kJ/mol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1mol C(金剛石)中含有C—C鍵的數目為4NA
B.標準狀況下,22.4L乙烯中含有 鍵的數目為5NA
C.含0.2moi H2SO4的濃硫酸與足量銅充分反應,生成SO2分子的數目為0.1NA
D.電解精煉銅時,若陽極質量減少32g,則陰極得到電子的數目為NA
4.下列有關實驗操作設計、現象記錄、結論解釋都正確的是
實驗操作設計 現象記錄 結論解釋
A 將少量濃硝酸逐滴加入Cu
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 產生紅棕色氣體 硝酸被還原為NO2
B 用坩堝鉗夾住鋁箔在酒精燈
上加熱 鋁箔熔化但并不滴落 熔點:Al2 O3>Al
C 向某氯化亞鐵溶液中加入
Na2O2粉末 出現紅褐色沉淀 加入Na2O2粉末前,原氯化
亞鐵溶液已經變質
D 向紫色石蕊試液中持續長時
間通人氯氣 溶液先變紅,最后變
為無色 氯氣有漂白性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能使pH試紙呈紅色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以下離子:Na+、NH4+、I一、NO3-
B.將CH3 COOH溶液和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該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關系式為:
c( Na+)=c(CH3 COO一)+c(CH3COOH)
C.pH =3的NaHA溶液中粒子濃度大小為:
c( Na+)>c( HA一)>c(A2一)>c(H2A)>c(OH一)
D.CuSO4溶液遇到閃鋅礦(ZnS)慢慢轉化為銅藍(CuS),是因為ZnS的溶解度大于CuS
6.相同溫度下,容積均恒為2L的甲、乙、丙3個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2SO2(g)+O2(g) 2SO3(g) △H=-197kJ•mol-l。實驗測得起始、平衡時的有關數據如下表: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Q1>Q3>Q2 =78.8kJ
B.三個容器中反應的平衡常數均為K=2
C.甲中反應達到平衡時,若升高溫度,則SO2的轉化率將大于50%
D.若乙容器中的反應經tmin達到平衡,則0~tmin內,v(O2)= mol/(L•min)
7.向_FeCl3、Al2(SO4)3的混和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aq),形成沉淀的情況如下圖所示。沉淀的生成與溶解的pH列于下表(已知:偏鋁酸鋇易溶于水).以下推斷正確的是
A.據圖計算原溶液中c(Cl一)=c(SO )
C.OA段產生的沉淀為BaSO4和Fe(OH)3
B.AB段可能發生的反應是:2SO +2Ba2++ Al3+ +30H-= 2BaSO4k +Al(OH)3↓
D.C點溶液呈堿性的原因是AlO 水解,其離子方程式為:AlO +2H2O=Al(OH)3 +OH一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 8分)
二、(本題包括4小題,共58分)
8.(13分)X、Y、Z、W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數依次增大。X的一種氣態氫化物m可用來焊接或切割金屬,且該分子所有原子在一條直線上。Y2-的M能層的原子軌道為全空狀態。Z的單質用作鋁熱反應的引燃劑。 W與X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種常見的有機溶劑n 。A為第四周期元素,其基態原子含有6個未成對電子。
請回答下列問題:
(1)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A3+的外圍電子排布式是 。
(3)X、Y、Z形成的晶胞結構示意圖如右,則它的化學式是 。
(4)m分子中,X的原子軌道雜化類型是 ,n的分子構型是 。
(5)氣體m和含A2Y 的酸性溶液,可通過惰性電極連接構成高能原電池,該電池的正極反應式是 。
9.(15分)某校化學興趣小組探究SO2與FeCl3溶液的反應,所用裝置如下圖所示(夾持儀器已略去)。
(1)實驗前,應先檢查裝置的 ;實驗中產生的尾氣應通人 溶液。
(2)實驗過程中需要配制100mL1mol/L FeCl3溶液(未用濃鹽酸酸化),所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量筒、玻璃棒、 。
(3)該小組同學向5mL lmol/L FeCl3溶液中通人足量的SO2,溶液最終呈淺綠色,再打開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NaOH稀溶液,則試管B中產生的實驗現象是 。
(4)該小組同學在(3)中實驗時,發現溶液變為淺綠色需要較長時間,在此期間同學們觀察到的現象是溶液由棕黃色變成紅棕色,沒有觀察到丁達爾現象,最終溶液呈淺綠色。
【查閱資料】Fe( HSO3)2+離子在溶液中呈紅棕色且具有較強的還原性,能被Fe3+氧化為SO 。Fe(HSO3)2+與Fe3+在溶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5)為了探究如何縮短紅棕色變為淺綠色的時間,該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
向步驟①和步驟②所得溶液中加入某種試劑,溶液立即出現藍色沉淀,則該試劑中含有溶質的化學式是 。
(6)綜合上述實驗探究過程,可以獲得的實驗結論:
I.SO2與FeCl3溶液反應生成紅棕色中間產物Fe(HSO3)2+離子;
Ⅱ.紅棕色中間產物轉變成淺綠色溶液是一個較慢的過程;
Ⅲ. 。
10.(16分)從有機物A開始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部分產物略去)。 A在NaOH溶液中水解生成B、C和D,1mol F與足量的新制Cu(OH)2堿性懸濁液加熱充分反應可生成2mol紅色沉淀。分析并回答問題:
(1)A中含有的官能團有羥基、 (填寫官能團名稱)
(2)C的名稱(系統命名)是 ;E—H的反應類型是 ;M的核磁共振氫譜有 組峰。
(3)C→F的化學方程式是 。
(4)F與足量新制Cu(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5)所有滿足上述轉化關系的A的結構簡式是 。
(6)E的某同系物甲(C4H8O3)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其中含有酯基和羥基,且水解產物不存在兩個羥基連在同一個碳上的同分異構體有 種。(不考慮立體異構)
11.(14分)硅及其化合物在工業上有廣泛用途,以硅粉、鎂粉等原料制備硅烷的工業流程如下:
反應釜中發生反應:4NH4 Cl+Mg2 Si 4NH3↑+SiH4↑+2MgCl2 △H<0
(1)工業上可用硅烷和氨氣生產一種能耐高溫的材料Si3 N4,Si3 N4應屬于 晶體;NH3、Si3 N4和SiH4三種物質的熔沸點由高到低的順序是 。
(2)上述生產硅烷的過程中反應釜抽真空的原因是 。
(3)液氨參與循環的作用是 。
(4)氨氣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1mol氨氣在一定溫度下(T>150℃)發生催化氧化反應能釋放出226.5kJ的熱量,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
(5)三硅酸鎂( Mg2Si3O8•nH2O)難溶于水,在醫藥上可做抗酸劑。它可以中和多余胃酸(主要成分鹽酸),生成的難溶物還可覆蓋在有潰瘍的胃表面,保護其不再受刺激。三硅酸鎂與胃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若將1.84g三硅酸鎂加到50mL 1.0mol/L鹽酸中,充分反應后,濾去沉淀,以甲基橙為指示劑,用l.0mol/L NaOH溶液滴定剩余的鹽酸,消耗NaOH溶液30mL,則Mg2Si3O8•nH2O中n的值是 。
四川省德陽市高中2019屆高三“二診”考試
物 理 試 題
考生作答時‘,須將答案答在各科答題卡上(答題注意事項見答題卡),在本試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荚嚱Y束后,將答題卡交回。試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
(110分)
第I卷 (選擇題 共42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7小題,每題6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的小題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
1.在物理學的發展過程中,許多物理學家的科學研究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在對以下幾位物理學家所作科學貢獻的敘述中,正確的說法是.
A.伽利略猜想在自由落體中,物體的運動速度與下落時間成正比,并直接用實驗進行了驗證
B.牛頓應用“理想斜面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觀點
C.麥克斯韋不僅從理論上預見了電磁波,而且還首次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
D.愛因斯坦創立的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假設之一是光速不變原理
2.如圖所示,扇形AOB為透明柱狀介質的橫截面,圓心角∠AOB=60o,兩束平行于角平分線OM的單色光a和b由OA面射入介質,經OA面折射的光線都相交于M點,其中a光的折射光線恰好平行于OB,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該介質對a光的折射率為
B.a光的折射光線不能在AB面發生全反射
C.在同一介質中,a光的光速大于b光的光速
D.用同一裝置進行雙縫干涉實驗,a光的條紋間距大于b光的條紋間距
3.如圖所示,兩列簡諧橫波分別沿x軸正方向和負方向.傳播,兩波源分別位于x= -0.2m和x=1.2m處,兩列波的速度均為v=0.2m/s,兩波源的振幅均為A=2cm.圖示為t=0時刻兩列波的圖像(傳播方向如圖所示),,此時平衡位置處于x=0.2m和x=0.8m的P、Q兩質點剛開始振動.質點M的平衡位置處于x=0.5m處,關于各質點運動情況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質點P、Q的起振方向都沿y軸正方向
B.t=1.5S時刻,質點P、Q都運動到M點
C.t= 2s時刻,質點M的位移為-2cm.
D.t =3s時刻,質點M的位移為4cm
4.已知某行星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p倍,直徑是地球直徑的q倍.現假設有一艘宇宙飛船在該星球表面附近做勻速圓周運動,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該行星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處重力加速度的 倍
B.該行星的平均密度是地球平均密度的 倍
C.該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 倍
D.宇宙飛船繞該行星表面運行時的周期是它繞地球表面運行周期的p•q3倍
5.圖甲所示的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匝數比為55:6,圖乙是該變壓器原線圈兩端輸入的交變電壓u的圖像,副線圈中L是規格為“24V,12W"的燈泡,Ro是定值電阻,R是滑動變阻器,圖中各電表均為理想交流電表,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流過燈泡L的電流每秒鐘方向改變50次
B.滑片P向下滑動的過程中,燈泡L能正常發光,A2表示數變小
C.滑片P向下滑動的過程中,A1表示數變大,V1表示數不變
D.原線圈兩端輸入電壓的瞬時值表達式為u= 220sinl00 •t(V).
6.如圖所示, A、B為兩塊平行金屬板’A板帶正電荷、B板帶負電荷,兩板之間存在著勻強電場,兩板間距為d、電勢差為U, 在B板上開有兩個相距為L的小孔M、N、C、D為兩塊同心半圓形金屬板,圓心都在貼近B板的 處,C帶正電、D帶負電.兩板間的距離很近,兩板末端的中心線正對著B板上的小孔,兩板間的電場強度可認為大小處處相等,方向都指向 ,半圓形金屬板兩端與B板的間隙可忽略不計.現從正對B板小孔緊靠A板的O處由靜止釋放一個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帶正電的粒子(粒子的重力不計),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粒子穿過B板小孔M的速度是
B.當C、D板間的場強大小E= 時,粒子能在C、D板間運動而不碰板
C.從釋放粒子開始,粒子通過小孔N的時間可能是
D.從釋放粒子開始,粒子通過半圓形金屬板最低點P的時間可能是
7.如圖所示,一根長為L=3m的豎直繩子末端掛著一個質量為m=lkg的木塊(可視為質點),現給木塊一個水平方向的初速度vo =4m/s,使木塊開始擺動.當繩子擺到與豎直方向的夾角 =37o時,繩突然斷了,繩斷后,木塊恰能運動到水平傳送帶的最左端,且此時速度水平,此后木塊在傳送帶上滑行.已知傳送帶足夠長,正以 = 1m/s的恒定速度逆時針運行,木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 =0.2,不考慮空氣阻力和繩的質量,重力加速度g=10m/s2, sin37o=0.6,cos37o=0.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繩斷時木塊的速度大小為2m/s
B.木塊剛好到達傳送帶最左端時的速度大小為1m/s
C.木塊在傳送帶上距傳送帶左端的最大距離是1. 28m
D.木塊從滑上傳送帶到離開傳送帶的過程中,整個系統因摩
擦而產生的熱量為3. 38J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68分)
二、實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7分.)
8.(6分)為了測量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有如圖所示(a)、(b)兩種方案,已知滑塊的質量為m,木板處于水平方向.
(1)(a)圖中要準確測出動摩擦因數,必須要求滑塊處于 狀態.
(2)(6)圖中無論拉著木板以怎樣的速度運動,滑塊總處于 狀態.
(3)當某同學采用.(b)圖方案測量動摩擦因數,已知拉著木板運動的水平方向的拉力為F1,彈簧秤的示數為F2,則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 = .
9.(11分)某學習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來測量定值電阻Ro的阻值及某電源的電動勢E和內阻r.
實驗器材有:待測電源(電動勢為E,內阻為r),待測電阻Ro,電流表A(量程為0.6A’內阻不計),電阻箱R(0~99.9 ),單刀單擲開關S1和S2,導線若干.
(1)先測電阻Ro的阻值,請將學習小組同學的操作補充完
整:
先閉合S1和S2,調節電阻箱,讀出其示數r1和對應的電流表示數I,然后 ,使電流表的示數仍為I,讀出此時電阻箱的示數r2.則電阻Ro的表達式為Ro= .
(2)學習小組同學通過上述操作,測得電阻Ro=9.S ,繼續測電源的電動勢E和內阻r.該小組同學的做法是:
閉合S1,斷開S2,多次調節電阻箱,讀出多組電阻箱示數R和對應的電流表示數I,如下表數據:
①請用第1組和第5組數據求出該電源的電動勢E= V, r= .
②用圖像法可以更準確的求出該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請根據以上數據完善坐標系(標出縱軸所代表的物理量和相對應的刻度),并描點連線.要求所描圖線為直線,以便于研究其規律.
三、計算題(本大題共有3小題,共51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字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字和單位.)
10.(15分)一輛質量為m=500kg的快艇(可視為質點),在水平湖面中以v0=6m/s的速度行駛,當行駛至A處時,駕駛員突然發現正前方某處有一障礙物,他迅速采取制動,制動后快艇產生一個持續的與v0方向相反的恒定作用力F,此后快艇速度隨時間變化規律如圖所示,若運動過程中快艇受到的阻力大小恒定忽略湖水的其它影響,取g=10m/s2,求:
(1)快艇產生的恒力F的大小是多少?
(2)從施加恒力F開始,當快艇再次回到A處時阻力的功率P為多少7
11.(1 7分)如圖所示,坐標系xOy在豎直平面內,x軸沿水平方向.第二象限有垂直于坐標平面向外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1= ;第四象限同時存在著垂直于坐標平面向外的勻強磁場和豎直向下的勻強電場,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2= ,電場強度為E(大小未知).在第二象限內固定一根與x軸成 = 30o角的絕緣細桿,一個帶電小球a穿在細桿上勻速下滑通過O點進入第四象限,在第四象限內做勻速圓周運動且經過x軸上的Q點,已知Q點到坐標原點O的距離為L重力加速度為g,空氣阻力忽略不計.求:
(1)當帶電小球a剛離開O點時,從y軸正半軸的P點以某一初速度水平向右平拋一個不帶電的絕緣小球b,b球剛好運動到x軸上Q點與a球相碰,則OP之間的距離h是多少?
(2)帶電小球a與絕緣細桿的動摩擦因數
12.(19分)如圖所示,表面絕緣、傾角 = 37o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的頂端固定有彈性擋板,擋板垂直于斜面,并與斜面底邊平行.斜面所在空間有一寬度L=0.4m的勻強磁場區域,其邊界與斜面底邊平行,磁場方向垂直斜面向上,磁場上邊界到擋板的距離s= m.一個質量m=0.2kg、總電阻R=2.5 的單匝正方形閉合金屬框abcd,其邊長L=0.4m,放在斜面的底端,其中ab邊與斜面底邊重合.線框在垂直cd邊沿斜面向上大小恒定的拉力F作用下,從靜止開始運動,經t=0.5s線框的cd邊到達磁場的下邊界,此時線框的速度v1=3m/s,此后線框勻速通過磁場區域,當線框的ab邊離開磁場區域時撤去拉力,線框繼續向上運動,并與擋板發生碰撞,碰后線框等速反彈.已知線框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始終未脫離斜面,且保持ab邊與斜面底邊平行,線框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 = ,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o =0.6,cos37o =0.8.求:
(1)線框受到的恒定拉力F的大;
(2)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的大;
(3)若線框向下運動過程中最后靜止在磁場中的某位置,求線框在斜面上運動的整個過程中產生的焦耳熱Q.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272201.html
相關閱讀:北京市朝陽區2019-2019學年高三年級第一學期期中統一考試
高中生物指導: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識點
2019屆山東濰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2019.03)word版
【解析版】湖南省耒陽市振興學校2014屆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 W
天津市七校2014屆高三12月聯考 生物 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