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不斷有幼童、白癡、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擁有的制度化權力與實際的政治能力之間發生了嚴重的沖突或不對稱問題”。究其淵源,這一現象的出現源自于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縣制 D.中央集權制2.在2008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四川成都江南會館唐宋街坊遺址名列其中。成都某校歷史科研小組參觀了該遺址,下列是他們列出的有關宋代地層遺跡的記錄,其中有誤的是A.遺址中有殘缺的紙幣“交子”B.一個冶鐵作坊遺址內有用煤的痕跡C.一個陶瓷作坊遺址中有許多粉彩瓷器D.街道遺址中住宅區與商業區交錯3.明朝有學者言:“負惟國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婦之所是,主與臣不得矯之以為非;匹夫匹婦之所非,主與臣不得矯之以為是!币陨涎哉揂.否定君主專制制度 B.強調對民意的尊重C.主張建立法治社會 D.受西方啟蒙思想影響“豆”的本義是指古代的一種盛食物的器皿。《左傳?昭公三年》載:“四升為豆!苯Y合右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①漢字是從原始圖畫演變而來,“豆”屬象形文字②小篆字體略長,富于圖案美③“豆”為中國古代的一種容器和容量單位④右圖三種字體把中國書法寫意性發揮到極致A.①②③ B.①③ 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英國格雷斯頓曾這樣評價鴉片戰爭:“在人類歷史中,我從未見過如此不正義并故意要使國家蒙受永久恥辱的戰爭。飄揚在廣州城頭的英國國旗只是為了保護一樁可恥的交易進行的!睂Υ死斫庹_的是A.認為英國發動對華戰爭史正義的 B.為英國發動戰爭作辯護C.未看到英國發動戰爭的真實目的 D.支持中國的反侵略戰爭6.有人評價某戰役“是國共合作、共創民族抗戰偉業在戰役上配合的典范……從閻錫山接受周恩來建議,建立戰地動員會,到八路軍吸收友軍陣地戰、阻擊戰經驗,整個戰役過程中無不閃爍著民族團結精神的光輝……”。此戰役應是A.平型關戰役 B.淞滬會戰 C.臺兒莊戰役 D.武漢會戰7.干支紀年法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在1851年“辛亥”年和下一個“辛亥”年中,各發生了一次重大的革命運動,對這兩次革命運動說法正確的是①都未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 ②都把斗爭矛頭直指清朝統治者③都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 ④都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8.閱讀近代中國國內工業統計資料表(外國人辦的企業除外),表中商辦企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1892—1894年1895—1903年商辦設廠數53463資本(千元)469790801官辦和官商合辦設廠數1986資本(千元)1619619469南京臨時政府鼓勵創辦實業 B.一戰期間列強放松對華經濟侵略C.政府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D.清政府對內經濟政策的調整9.1952年12月,中國政府同印度兩國就西藏地方的關系問題進行談判,周恩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印度方面的贊同。它作為中印關系原則被寫進雙方簽署的協定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表明A.中印度兩國由此結成同盟關系 B.中國外交政策實現了明顯轉變C.“一邊倒”戰略的重大勝利 D.大力推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10.下圖是兩個不同時期參與天安門廣場游行的群眾隊伍,方陣中的標語反映了當時我國對農村政策的調整。以下闡述正確的是①當時的政策都有利于調動農民的積極性②圖一反映出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③圖二反映出調整土地所有權后農民的感激之情④圖一到圖二的變化反映了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1987年9月國務院頒《投機倒把行政處罰暫行條例》,當時包括就地轉手倒賣、購買大型運輸工具,個體戶、下海商人也被列為投機倒把分子受到打擊。1997年《刑法》取消了“投機倒把罪”,2009年正式刪去法律中有關“投機倒把”、“投機倒把罪”的規定。這反映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 B.法制建設取得重大成就C.法律保障經濟的健康發展 D.社會經濟秩序日趨穩定12.湯因比說:“人們將記住這個時代,這主要不是因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惡,也不是因為它的令人驚訝的發明,”“人們要敢于認為文明的益處為整個人類利用是行不通的!庇纱丝梢,作者觀察歷史的視角主要側重于A.多角度認識和考察史實 B.階級斗爭分析法C.全球責任和文明角度D.歷史結構分析法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13.(22分)于1895——摘自薛金福、詹志方《公司的力量》“世人皆言外洋商務立國,此皮毛之論也。不知富民強國之本實在于工。……工茍不興,國終無不貧之期,民永無不困之望”。 ——張謇(2)據材料(4分)促使他棄官經商的因素有哪些?(6分)1984年10月局。1992年1月,鄧小平言。1996年更名——摘自新浪網(3)據材料指出潘寧所辦企業發生的主要變化。這一變化說明了什么?(6分)14.(30分)改革,回答問題!酝醢彩墩撐迨略印罚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王安石變法中的免役法對北宋的差役制度作了哪些調整?其目的是什么?(6分)19世紀下半(2)歷史事件?(2分)談談你解。(4分)——《回顧歷史、重溫——梁啟超《康有為傳》(3)材料是基于怎樣的視角對戊戌變法進行評價的?(2分)按照這一視角,說明戊戌變的主要理由。(6分)——鮑盛剛《中國崛起與中國模式》(4)的?(4分)論?(2分)1984年深圳糧波并未發生。到1987年,深圳放開價格的商品比例達91.5%,成功地闖過了價格關。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發現深圳價格體制改革能夠實現平衡過渡的有利條件。(4分) www.gkstk.cn 每天發布最有價值的高考資源 每天發布最有價值的高考資源 1 1 每天發布最有價值的高考資源www.gkstk.cn【解析板】四川省南充市2014屆高三第一次高考適應考試試題(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34686.html
相關閱讀: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