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重慶市銅梁中學2014屆高三11月月考歷史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重慶市銅梁中學2014屆高三11月月考歷史試題命題人:謝光強第Ⅰ卷(選擇題,每題4分,共48分)1.《劍橋中國秦漢史》認為:秦朝盡管曇花一現,卻成功地把一套國家官僚機器的制度傳給了繼承者,這套制度經過了漢代的完善和鞏固,又繼續推行了1700年,其間逐步作了修正。下列關于其間“逐步作了修正”的史實有 ①隋唐設三省六部制 ②宋始設監察御史 ③元代設行省制度 ④清代設軍機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顧炎武曰:“封建之失,其專在下;郡縣之失,其專在上。”有研究者據此得出“明清時期中央集權制完全阻礙了中國社會進步”的結論。該推論A.材料充分,理解準確,結論合理 .材料充分,理解不準確,結論不合理.材料不充分,理解準確,結論合理 .材料不充分,理解不準確,結論不合理3.1877年清駐英大使郭嵩燾給李鴻章的信中說:“鐘表玩具,家皆有之;呢絨洋布之屬,遍及窮鄉僻壤;江浙風俗,至于舍國家錢幣而專行使洋錢,且昂其價,漠然無知其非者。一聞修造鐵路、電報,痛心疾首,群起阻難,至有見洋人機器為公憤者。……辦理洋務三十年,疆吏全無知曉!币韵陆庾x符合材料本意的是A. 江浙人的民族意識淡薄 B. 郭嵩燾主張社會全盤西化C. 中國人亟需更新價值觀念 D. 中國傳統經濟結構瓦解4.民國初年到1920年,中國工業增長速度達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黃金十年。這兩個時期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共同因素是A.政府政策利于國民經濟的發展 B.高科技大力引領C.列強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 D.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5.學習歷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來“重建”歷史場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國,可能會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京張鐵路開通儀式 B.街上路人互行脫帽鞠躬禮C.《申報》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的演說6.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民間流傳一副對聯,上下聯是“人財物各有所管,產供銷互不見面”。這表明在當時的經濟體制下A.企業分工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B.部門間相互監督能較好防止腐敗C.缺乏激勵機制的現象較普遍存在 D.開始出現了市場調配資源的要求8.下列是《19世紀中期歐美主要國家城市和農村人口統計表》,對該表內容解讀最恰當的是國家總人口農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國(1851年)約1800萬48%52%法國(1851年)約3600萬75%25%美國(1850年)約2300萬87%13%A.19世紀中期英國逐步成為“世界工廠”? B.工業化程度越高的國家農村人口比例越大 C.壟斷組織和跨國公司的出現推動了人口的流動D.工業革命推動城市化進程,促進人口向城市遷移9.葉書宗《關于蘇聯的國家工業化和農業全盤集體化問題》寫道:“斯大林的國家工業化和農業全盤集體化運動,體現著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原則從理論到實踐都明顯地改變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币韵抡撌觯纤勾罅謺r期的經濟政策的是A.從私有制過渡到公有制B.從市場調節到高度計劃 C.從允許市場到排斥市場 D.從私人資本主義到國家資本主義10.《世界史?現代卷》指出:“二戰后到20世紀70年代初期在西方國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是少數資本家所擁有。企業普通職工也擁有股票。企業所有者退出經營第一線,對企業控制力下降,而由專門的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從事經營。”這反映了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A.工人階級社會地位空前提高 B.企業所有權發生本質性變化C.企業經營和管理方式發生變革 D.資本家集團呈現不斷擴大趨勢11.1983~1989年,世界出口的年平均增長率為9.4%,世界經濟的年度增長率為7.8%,同期外國直接投資的年增長率為28.9%。材料表明A.資本運行的自由化促進了世界經濟全球化B.地區貧富差距阻礙了世界經濟的整體發展C.世界金融的一體化促進了跨國公司的發展D.貿易的自由化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方式.某國際問題研究專家指出:“世界正從根本上發生改變……這些根本性變化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地緣政治權勢與地緣經濟實力正在同時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從西方向東方轉移!辈牧现饕从吵鯝.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B.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日益加強C.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格局中舉足輕重?D.當今世界呈現“一超多強”的政治格局(28分)有同學對社會轉型問題很感興趣,為此收集了下列幾則材料。閱讀材料: 回答下列問題:(1)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概括東周時期中國社會所發生的巨大變化。(4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近代前期(1919年以前)先進中國人探索中國近代化的歷程。(12分)(3)選取材料三中關于20世紀歐洲“衰落”或者“成功”的一個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證。(6分)(4)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1956),是中國向近代化(現代化)轉型的重要時期。試述這一時期新中國在政治、經濟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6分)14.(24分)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魏晉風度”在思想、書法、繪畫方面是如何體現的。(6分)(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從民主法制發展的角度,簡述17世紀40年代—18世紀20年代英國貴族為了追求自由同國王進行了怎樣的抗爭?(6分)(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概括我國紀年法變遷的狀況并分析這種變化所反映的本質問題!瓣庩柡蠚v,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反映了民國初年社會風貌的哪些典型特征?試從服飾上舉例說明。(9分)(4)通過以上探究,談談你對“魏晉風度”、“貴族精神”和“民國范兒”的認識。(3分)1-5 B D C A B6-10 C B D C C 11-12 A B第Ⅱ卷(非選擇題,二大題,共52分)(2)洋務派學習西方器物(或引進西方技術),掀起洋務運動,邁出中國近代化第一步;康、梁維新派、孫中山等革命派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分別領導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運動,動搖或結束了清朝的封建統治,推動了中國政治近代化進程;陳獨秀等人高舉民主、科學大旗,深入學習西方思想文化,掀起新文化運動,后又接受馬克思主義,推動了中國文化近代化進程。(12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每段4分,答出層次給2分,答出史實2分。答到實業救國也可給2分)(3)觀點一:20世紀歐洲走向衰落,喪失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答衰落給2分) 論證:史實——美蘇兩極格局形成;第三世界興起(或不結盟運動興起);多極化趨勢出現與加強。(4分,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 觀點二:20世紀歐洲文明在世界范圍內成功傳播,帶來了積極的影響。(答出成功字樣即給2分) 論證:史實——廣泛采用機器生產,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歐洲民主政治制度被廣泛實踐應用;西方思想文化廣泛傳播,西方化進程加快。(4分,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本題為二選一題,若兩個都答,取第一種觀點得分,滿分6分)(2)抗爭:17世紀40年代,資產階級與新貴族開始反對斯圖亞特王朝統治;(共2分,內容意思相近即可) 17世紀80年代,發動“光榮革命”(或宮廷政變);頒布《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政體,議會主權。(1點1分,共2分,指出《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即可) 18世紀20年代,責任內閣制形成,國王統而不治。(1點1分,共2分)(3)狀況:由帝王紀年法到中華民國紀年法。(2分)本質:民主代替專制(民主觀念對帝王觀念的否定)。(2分)特征:中西合璧,土洋結合。(2分)服飾:西裝、中山裝、長袍馬褂、旗袍等。(3分,有三個就可)(4)認識:第一層次:“魏晉風度”、“貴族精神”和“民國范兒”是特定時代的產物。 第二層次:這些時代精神的變化與社會運動或時代變革相關。 第三層次:任何時代精神都應與時俱進,融入新社會中。(采用SOLO評價法,層級遞進給分,只答到第一層次只得1分,答到第一層次和第二兩個層次可以得2分,三個層次都答到得滿分3分。其它言之成理,邏輯嚴謹的答案,亦可酌情給分。)重慶市銅梁中學2014屆高三11月月考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05096.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