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十校聯合體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歷史試題溫馨提示: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2.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上,寫在試題卷上無效。.考試結束,只需上交答題卷。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小題。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 A.普羅塔戈拉----“萬物始于水”----“人是萬物的尺度” B.朱熹----“靈明”即天理----正君心 C.老子----“弱者道之用”----逍遙自得 D.馬克思----“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暴力革命13.右圖反映了安徽省在春秋、秦朝、唐朝、元朝時期所屬行政區劃的沿革狀況,其中屬于秦朝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4.唐太宗的主要政績包括:①選賢任能、不拘一格 ②虛懷若谷、善于納諫 ③文德治國、創立科舉 ④濟世安民、首創均田 ⑤心存百姓、慎用刑法 ⑥戰而后和、民族團結A.①②⑤⑥ B.②③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15.經濟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在悠久的中國歷史中,有大量社會經濟史料保存下來,以下屬于元朝的是: A.徽商活躍于歐洲葡萄牙等地B.水轉翻車的發明使用C.“錯紗配色、綜線挈16.城鎮化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提升內需發展經濟的一項重要舉措。清朝時期城鎮化曾取得重大進展,漢口、佛山、景德、朱仙四大名鎮的崛起主要得力于: A.國家政策支持 B.接軌世界市場 C.商品經濟發展 D.自然經濟加速解體 17.世界市場通過商品交換把各國市場緊密聯系起來 A.從16世紀起,資本主義開始主導世界市場 B.自由主義原則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漸成熟 C.20世紀中期,世界市場出現重大分裂 D.經濟全球化引導世界市場進一步走向規范化18.孫中山先生說:“惟民生主義之意義為何?吾人所主張者,并非如反動派所言,將產業重新分配之荒謬絕倫,但欲行一方策,使物產之供給,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張之民生主義的定義。”由此,我們可認為孫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是:A.實行計劃經濟以求大同 B.調節勞資矛盾以求和諧C.重分富人產業以求均富 D.合理分配收入以求共富 19.“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客觀現實,是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毕铝凶髌纺荏w現出近代以來不同文明之間相互融合特征的是: ①《天鵝湖》②《吉檀利》③搖滾音樂④“騷體”組詩《九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20.下列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四次戰役時間順序是 ①莫斯科戰役 ②中途島戰役 ③百團大戰 ④阿拉曼戰役 A. ③④②① B. ①④③②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②④21.1954年,溫州各界為慶祝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勝利召開和新中國第一部 ①中國臺北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 ②“馬約”正式生效 ③《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簽署 ④《阿拉木圖宣言》的簽署 A.④①②③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第 Ⅱ 卷注意事項: 1.用黑色墨水的鋼筆或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2.本卷共題,共分。我們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近代以后,我們的民族歷經磨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自那時以來,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無數仁人志士奮起抗爭,但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團結帶領人民前仆后繼、頑強奮斗,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中外記者會講話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22分):(1)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近代以后,我們的民族歷經磨難,(3)“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危險的時候(4)簡要說明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誰主沉浮?各領風騷三百年。隨著《大國崛起》在中央電視臺的熱播,大國崛起問題一時成為社會議論的熱門話題。16世紀以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先后成為大國,但后來降為二流國家。材料二? 在工業化時代,世界領導國必須是擁有海上霸權的國家……19世紀的世界領導是英國,在英國達到鼎盛時期的1860年前后,其現代化工業的生產能力相當于世界的40%—50%,或歐洲的55%-60%。英國始終保持著相當于他國海軍兩倍以上的海軍。大英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材料三? 從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晚期,位于太平洋兩岸的美國和中國相繼成為世界上具有巨大影響的國家,其影響力的提高是以經濟的大發展為基礎的。中美兩國經濟的發展都是由于在較好地利用外部條件的同時,對內部政策也進行了成功的調整。材料路易十四時代1643年—1715年在位的法國社會在歐洲占優勢,法國為歐洲各種事業在思想上發揮了榜樣的作用。當時的專制政體和文化藝術發展之間不存在對立,兩者之間是比較協調的。從路易十四時代開始,法國的沙龍文化之風日漸興盛。貴婦人家中寬敞、雅致的客廳,給藝術家和思想家們提供了講壇和聽眾,刺激著他們的靈感和激情與此同時,剛剛在巴黎出現不久的咖啡館則為市民們提供了各抒己見的場所。(1)導致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分)?(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英國成為世界領導大國的原因。(分)?(3)20世紀70年代,中國和美國經濟各自面臨著怎樣的困境?(分)為走出困境,各自進行了哪些政策的調整?(8分)(4)“路易十四時代的法國為歐洲各種事業在思想上發揮了榜樣的作用”(8分) 文科綜合歷史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題號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DDACCADBCBDD二、非選擇題(共2題,52分)38、(22分)(1)促進歐洲社會的轉型(2分)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縛(2分)制度是一個國家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因素(2分)(2)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2分)影響:政治上,使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上,使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民族資本主義產生;思想上,使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覺醒,開始向西方學習。(6分)(3)1935年的華北事變;中華民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族抗戰。(4分)(4)積極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參與世界事務;推進新型區域合作。(4分)(如答出具體史實,每一史實只能給1分,總分不超過4分)39、(30分)(1)、新航路的開辟和殖民掠奪。(2)、政治上,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經濟上,最早完成工業革命,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3)、中國面臨的經濟困境是:十年動亂,經濟面臨崩潰。美國出現了二戰后最嚴重的經濟危機,進入“滯脹”階段。中國的調整:對內改革: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城市,80年代實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把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的經濟;90年代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實行開放政策。美國的調整:80年代,降低稅率;減少財政支出;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90年代,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尤其是把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作為經濟的主導產業。(4)、啟蒙運動。(2分)限制“公權力”、主張“主權在民”和要求人人自由平等(6分)選擇題命題人 瑞安十中 黃國銳 審核人 陳小菁主觀題命題人 瑞安十中 陳小菁 審核人 黃國銳www.gkstk.cn浙江省溫州市十校聯合體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10178.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