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學年度下學期第四次月考高二試題【新課標】本試題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荚嚱Y束后,只交答題紙和答題卡,試題自己保留,考試時間100分鐘。第I卷 (50分)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在答題紙和答題卡上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班級、姓名、考號填寫清楚。請認真核準考號、姓名和科目。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一、單項選擇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 1.錢穆認為“周部族融入,把中國文化規模擺出,大體確定,后來雖有不斷的吸引融合,但我們已有了一個重心,以后都是內容的充實和邊緣的擴充而已”。其中對“重心”的理解正確的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2.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是“家”和“國”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演變過程中,對這種家國一體的政治造成沖擊的有①宗法制 ②分封制 ③郡縣制 ④科舉制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3.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嚴格的等級規定?脊棚@示,戰國時期,秦國地區君王墓葬規模宏大,其余墓葬無明顯等級差別;在經濟發達的東方六國地區,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級差別明顯。這表明 A.經濟發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維系的關鍵 B.分封制中的等級規定凸顯了君主集權 C.東方六國仍嚴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D.秦國率先消除分封體制走向集權統治 4.有學者指出:“古來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統,正統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國家政體并善以此治國,王而不藩者,不過秦皇、漢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這里的“國家政體”指A.宗法分封制 B.王位世襲制 C.中央集權制 D.郡縣制5.兩漢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統計分類表。據表可知,漢代察舉制官僚貴族子弟富豪平民貧民69.6%6%15.7%8.7%A.兼顧了各階層利益 B.削弱了身份制、世襲制C.體現了公平公正原則 D.沿襲了世卿世祿制6.司馬光《資治通鑒》:“初,(晉)智宣子將以瑤為后(繼承人),智果曰:‘不如宵也,幹t于人者五,其不迭者一也。美髯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ヂ牎!蔽闹兄枪员砻魉鸄.主張立君以仁 B.反對立嫡以長 C.反對任人唯親 D.提倡實行分封7.唐朝前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表現為①皇帝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②通過科舉選拔官吏、鄣胤焦倮粲芍醒虢y一任命、苤醒敫鞑块T相互制約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8.古希臘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為人民主權、輪番而治。體現這兩項內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會制和 A.舉手表決制、連選連任制 B.抽簽選舉制、有限任期制C.比例代表制、與會津貼制 D.政教分離制、公民兵制9.“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的基礎也是了解早期羅馬社會的重要文獻。我們可以從中了解A.羅馬貴族為了維護特權排斥法律 B.羅馬人常以法律為工具對外擴張C.羅馬共和體制將被帝國體制取代 D.早期羅馬人對公平與權利的追求10.有學者說,在古代雅典,“政治領袖和演說家根本就是同義文語”。這一現象是雅典 A.頻繁改革的結果 B.社會矛盾緩和的反應 C.政治體制的產物 D.思想文化繁榮的體現11.《十二銅表法》第五表規定:凡以遺囑處分自己的財產,或對其家屬指定監護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規定:樹枝越界的,應修剪至離地十五尺,使樹蔭不致影響鄰地;如樹木因風吹傾斜于鄰地,鄰地所有人亦可訴諸處理;橡樹的果實落于鄰地時,得入鄰地拾取之。以上材料最能說明A.羅馬法對貴族利益的維護 B.羅馬法對私有財產的保護C.羅馬法規定了人際關系的方方面面 D.平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維護12.西塞羅曾闡述說:“真正的法律是與自然相一致的正確理性……適用于所有人且不變而永恒……我們不能通過元老院或公民大會的命令來驅逐它,我們無須訴諸任何人來確定和解釋它;誰若違背之,哪怕他逃避了對他的行為作出的其他相應懲罰,也將受到最嚴厲的處罰!睋丝梢缘玫降恼J識是A.羅馬習慣法的形成使得貴族不能隨意解釋法律B.羅馬法嚴格維護封建地主階級政權和利益C.自然法觀念為羅馬法的被信仰奠定了道德基礎D.在古代羅馬,“法律被信仰”僅僅是一種觀念13.1701年英國《王位繼承法》規定:直接依附于國王者不可擔任下院議員,國王所做的一切決定都須由同意該項決定的大臣簽署后才能生效,法官的任免應由議會決定,被議會定了罪的人國王不得任意赦免。這表明,英國①責任內閣制尚未形成②國王的行政權得到擴大③議會權力高于國王④首相決定國家的重要政策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③D.②③④14.美國1787年憲法第一條第二款:“……眾議院人數和直接稅稅額均應按本聯邦所轄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數目指自由人總數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丝诘膶嶋H統計應于合眾國國會第一次會議3年內以及此后每10年內依照法律規定的方式進行!睉椃ㄖ嘘P于人口統計的規定A.體現三權分立的原則 B.改選眾議員每十年進行C.保障公民的自由與平等 D.協調各州之間的矛盾15.1787年費城會議制定的《美利堅合眾國憲法》規定:合眾國不得授予貴族爵位。這反映了美國憲法的主要原則是 A.民主主義 B.平等主義 C.共和主義 D.自由主義 16.人們對美國1787年憲法有過各種評價,19世紀的一名英國著名政治家說它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人類智慧和意志所創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倍鞲袼箘t認為“它最先承認了人權,同 時確認了存在于美國的有色人種奴隸制!睂@兩種評價理解正確的是 A.特定的歷史時期——美國兩黨制形成的重要時期B.有色人種奴隸制——這是該憲法反民主的表現C.最先承認了人權——世界上最早采用議會主權形式的代議制D.最美妙的杰作——邦聯制賦予政府強有力的權力 17.關于近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代議制中政府首腦與議會關系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美國總統制:總統與內閣不對國會負責,總統與國會互相制約B.德國君主立憲制:宰相控制附屬下各部對皇帝和議會負責C.法國總統制:總統與內閣部長共同對議會負責,總統可解散眾議院D.英國君主立憲制:首相與內閣對議會負責,由內閣協調首相與議會關系 18.對下表所反映的趨勢的主要原因的敘述,正確的分析是1844~1856年英國輸華貨物統計表(單位:萬英噸)①鴉片戰爭后五口通商,導致1844年貿易額一度激增 ②中國商品價廉物美,導致1845年后英國輸華貨物減少 ③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太少,導致1846-1848間貿易額下降 ④西方列強對華的商品輸出遭到中國自然經濟的頑強抵制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19.在江蘇吳縣,太平天國“監軍提各鄉卒長給田憑,每畝錢360文,領憑后租田概作自產,農民竊喜,陸續完納!边@段材料表明太平天國在一些占領區內 A.根除私有制,實現土地完全公有B.認可封建剝削,鞏固地主土地所有制C.承認耕者有其田,保護農民勞動果實D.消滅地主,實現“耕者有其田”20.下圖所示為1904年駐日大使楊樞的一則奏折 (部分),造成學文科者多的主要原因是奴才現查各學校共有中國學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學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學武者二百余人。其數不為不多。 ——清?楊樞《奏陳兼管學務情形折》A.甲午中日戰爭后,國人的救國思潮已由物質層面轉向制度層面B.甲午戰敗后,國人救國求速成,學習文科較易入門C.日本近代化起步時間短,科技不如歐美發達D.中國儒家文化傳統一向重道輕器,重人倫輕科技21.對下圖中兩個文件的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①前者突出了農民要求建立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理想社會的愿望 ②都得到了真正的實施 ③兩者都能很好地調動農民參加革命的斗爭 ④兩者都順應了中國近代化發展的潮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2.有人稱“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準備階段”,其主要依據應是A.太平天國運動在近代中國首次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雙重革命任務B.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深受洪秀全及其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C.太平天國在近代中國首次提出向西方學習的主張D.太平天國運動是歷次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并顯示出向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的特征23.我國漢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漢字就更加獨特有趣。近代史上“國”字的傳統寫法是“?”,但在太平天國的文獻中“國”字卻少了一點,口中是個“王”字,即“?”;而辛亥革命后卻又有人將“國”寫為“?”,口中是個“民”字。對兩次修改所表達的不同含義,理解正確的是A.前者說明太平天國領導人未擺脫專制思想的束縛;后者說明主權在民思想在《臨時約法》中得到體現B.前者說明太平天國領導人認為沒有統一全國,故“國”不完整;后者說明中華民國已取得民族獨立C.前者說明太平天國領導人認為國中無財富;后者說明辛亥革命體現了孫中山的民權主義D.前者說明太平天國領導人時時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說明孫中山把民生主義放在革命的首位24.1921年,梁啟超在演講中說:“任憑什么人,堯舜呢,桀紂呢,劉邦、李世民、朱元璋呢,王莽、朱溫、袁世凱呢,若再要想做中國的皇帝,可是?菔癄也不會有的事了!毕氯绱藬嗾Z,是因為他A.認識到帝制的危害【新課標版】2013-201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四次月考 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10520.html
相關閱讀: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