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一中學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高三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5題,50分)1..在唐初,宰相有兩類。中書令、門下侍中和尚書省仆射為當然宰相,如果所設之職全部有人擔任,共六人。此外,其他高級大臣、在戰時偶爾還有突出的將領,也可能任特任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在韋后當權的短暫時期,同時任職的宰相人數不少于17人。……713年玄宗總攬政務后人數又從四人進一步減到二人。唐朝宰相人數的這種變化是為了 A.有效處理政務 B.維護朝政穩定 C.削弱宰相權力 D.增加決策科學.明朝科舉始于洪武三年(1370年),因取士效果不盡理想,洪武六年一度停罷……。洪武十七年,命禮部定科舉程式,頒行各省,其后遂為定制。按規定,士子必須先在州縣通過預備考試,獲得府、州、縣學的生員資格(亦稱秀才)之后,才能參加科舉考試。這說明明初的科舉制度A.以程朱理學為考試唯一內容B.把官辦學校與科舉有機結合C.力求改變宋元科舉制的積弊 D.為了4.康熙曾創行密折制度,經常指令一些親近大臣、內務府出差官員如織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紳民動向,查訪某些官員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區雨水、米價,用折子隨時秘密奏聞。這些情況說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為皇帝決策提供了信息來源 C.制約了內閣和議政王大臣會議 D.為鞏固統一國家提供了條件.A.科舉制度不適應社會發展,不能培養實用人才 B.清朝從根本上改變了用官制度C.清朝廢除了科舉制度 D.讀書人放棄科舉考試6.1950年1月6日,北京市軍管會頒發布告,宣布:“(1)某些外國,過去利用不平等條約中所謂‘駐兵權’,在北京市內占據地面,建筑兵營。現在此項地產權,因不平等條約之取消,自應收回。(2)此項地產上所建之兵營及其他建筑,因地產題,我政府另定辦法解決之!边@表明當時的中國政府執行的外交方針是 A.另起爐灶 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C.一邊倒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希臘古典文獻中反映出來的基本是反民主政治的意識形態傳統,伯里克利的葬禮演說是少數正面闡述民主政治的例子。上述現象表明了雅典 A.民主制保障了公民的言論自B.社會精英不認同該制度 C.民主制保障了公民的政治權利 D.民主制受到廣泛反對.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通過后,總統馬歇爾?麥克馬洪企圖將他不議會支持的一位總理解除職務,他的這個打算落了空。麥克馬洪進而解散議會,并舉行了一次新的選舉。可拿破侖三世變第二共和國為個人獨裁的事實人們尚記憶猶新,其結果是在1877年,總統、內閣和議會的責任得到進一步澄清。史論者一般認為該歷史事件A.維護了“議會至上”的原則 B.使總統成為名義上的國家元首C.形成了內閣向總統負責的傳統 D.充分體現了三權分立的原則www.gkstk.cn 學優首發 A、 維護統一成果是德國當時的重大歷史任務,防止君主勢力的復辟是法國當時的重大歷史任務 B、 維護封建主義統治秩序是德國迫切的政治目標,防止資產階級內部爭權奪利是法國當時的政治目標 C 、維護德國軍國主義傳統是德國統治者的主要動機,平息共和派的不滿情緒是法國君主派的主要動機 D 、實施君主專制符合德國各階級的政治利益,實現普選權是當時法國各階級的共同目標13、1787年,美國參加制憲會議的代表們,“念念不忘的是千百年來的政治傳統,這一傳統是從英國繼承來的,始終強調妥協和折衷!蓖讌f的各方包括 ①聯邦主義者和州權主義者 ②自由州和蓄奴州 ③大州與小州 ④總統、國會和法院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清政府曾頒布一重要歷史文獻,其中有如下內容:“大清皇帝統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戴……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資格者,得為文武官吏及議員……臣民于法律范圍以內,所有言論、著作、出版及集會、結社等事,均準其自由……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監禁、處罰!毕铝信袛喾喜牧蟽热莸氖茿.頒布時間應該是維新變法時期B.其根本目的是建立君主立憲制C.這一文獻出臺應遭到慈禧集團的強烈反對D.這是帶有資產階級民主色彩的憲法性文件www.gkstk.cn 學優首發二、非選擇題(50分)26、(13分)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我已經提醒你們,在美國存在著黨派分立的危險,并特別提到按地域差別來分立黨派的危險,F在讓我從更全面的角度,以最嚴肅的態度概略地告誡你們警惕黨派思想的惡劣影響……它往往干擾公眾會議的進行,并削弱行政管理能力。它在民眾中引起無根據的猜忌和莫須有的驚恐;挑撥派系對立;有時還煽動騷亂和叛亂。它為外國影響和腐蝕打開方便之門。外國影響和腐蝕可以輕易地通過派系傾向的渠道深入到政府機構中來。這樣,一個國家的政策和意志就會受到另一個國家政策和意志的影響!詥讨?華盛頓告別演說(1796年9月17日)材料二 通過某個選定的公民團體,使公眾意見得到提煉和擴大,因為公民的智慧最能辨別國家的真正利益,而他們的愛國心和對正義的熱愛似乎不會為暫時的或局部的考慮而犧牲國家。在這樣的限制下,很可能發生下述情形:由人民代表發出的公眾呼聲,要比人民自己為此集會,和親自提出意見更能符合公共利益……共和國無論多小,為了防止少數人的結黨圖謀,代表必須達到一定數目;同時,共和國無論多大,為了防止人數過多的混亂,代表必須限于一定數目。 ——摘自麥迪遜《聯邦黨人文集》 材料三 意見的差異并不就是原則的差異。我們遵守同一原則的弟兄們,曾被加以各種不同的稱號。我們都是共和派,我們都是聯邦派。如果我們當中有人想解散這一聯邦,或者想改變它的共和體制,我們也不會干擾他們,這樣做就為安全樹立了標志,表明只要理智能夠自由地進行對抗,即使是錯誤亦是可以允許存在的。 ——摘自托馬斯?杰斐遜首任總統就職演說(1801年3月4日)(1)據材料一,概述華盛頓是從哪些方面論述黨派分立之危害的。(5分)(2)面對黨派紛爭,麥迪遜提出了建議。根據材料二概括麥迪遜的相關建議。(4分)根據材料三,概括在黨派紛爭的背景下,杰斐遜是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的?(4分)27、(13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漢唐時期績效考評有比較配套的機制……漢代有“上計制度……上計吏由郡守的僚佐擔任,每三年計一次,即“漢法三載上計,以會課最”。唐代基本與漢代相同!瓭h代將全國分為十三州(唐設十五道),也即十三個監察區……中央設十三名刺史(唐設采訪使)為監察官,各負責一州的監察事務!瓭h唐時期還有一種臨時性突擊考評地方官吏的輔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對地方的巡查也分兩級進行,即中央對郡國和郡對屬縣的分級巡視!瓭h唐時期重視對考評結果的應用,在俸祿增減、品階升降、職位變動、榮辱予奪等方面都體現了不同考績的結果。 ——《我國漢唐時期績效考評的特色與啟示》 材料二 英國沒有專門的和單一的反腐敗機構,負責反腐敗的機構分散于議會、司法部門、審計部門以及政府部門內部,從而形成了廣泛的反腐敗網絡!鞘澜缟系谝粋制定反腐法律的國家!1889年,英國頒布了第一部反腐敗法,即《公共機構腐敗行為法》。 ——《英國的反腐敗機制》 材料三 相對來說,英國有著一套比較完整、靈活的監察制度!h會監察,是“民意代表機關”(議會、國會)對政府施政、財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項的監督檢查,包括同意、糾正、糾舉、彈劾、審計以及為完成這些任務所必需的質詢、視察和調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糾正和中止,事后懲戒和救濟等監控規程。……時至1967年,英國議會通過了《議會監察專員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國議會監察專員署!O察專員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終身任職,直到退休為止。 ——《英國監察制度:在漫長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1) 根據材料一,歸納漢唐時期政府對官吏監察考評的措施。除上述之外,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個古代監察的例子。(4分)(2) 根據材料二、三,分析英國近代監察制度的特點。(3分)(3) 結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國古代漢唐監察制度與英國監察制度在形成發展過程中有何共性?(3分)與中國古代漢唐監察制度相比,英國近代的監察制度有什么進步之處? (3分)28、(12分)古今中外,有識之士都在不斷地追求政治進步,尋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歷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閱讀以下材料,回答:材料一 從獨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權逐漸削弱,這既是我國集權體制下的政治制度發展變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權與相權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 ——齊濤《資政通鑒?中國歷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毛澤東說:“民國元年的《臨時約法》,在那個時期是一個比較好的東西;當然,是不完全的、有缺點的,是資產階級性的,但它帶有革命性、民主性。” 材料三 自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的民主法制不斷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正在與時俱進,不斷呈現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從獨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權逐漸削弱”在秦、唐、明三代的具體表現。(分)如何理解《臨時約法》“帶有革命性、民主性”?(2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如何推進民主法制建設的?(分)—堅決清洗貪污腐化分子》 材料二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向全黨提出了著名的“兩個務必”的思想!皧Z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彼貏e提醒全黨,在革命取得勝利后,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因此他向全黨提出兩個“務必”,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陜西省西安一中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41469.html
相關閱讀: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