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戊戌變法專題復習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戊戌變法

標綱釋讀

標要求

高考命題分析

1、了解戊戌變法產生的歷史根。 2、簡述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張,分析其特點。 3、簡述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分析其特點。 4、知道戊戌變法失敗的基本史實,探討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1、簡要分析戊戌變法的背景。 2、剖析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張。

3、概述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 4、探討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 5、探討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網觀全局

變法 宣傳資本輸出

瓜分狂潮

《馬關條約》

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

興學堂、辦報刊、立學會、論戰

清政府

放松控制

民族資

本主義

初步

發展

興起公車上書政治實踐

高潮

政治運動

百日維新

失敗

戊戌政變

挽救民族危亡的愛國政治改革運動

歷 史 意 義

資產階級的社會制度變革的嘗試

洋務

運動

早期改

良思潮

促進民族覺醒的思想解放運動

考點釋讀與探究

考點一、戊戌變法的背景

【知識梳理】

1、甲午中日戰爭失敗,歐美列強擴大對中國的 與經濟掠奪,民族危機的加深。

2、甲午中日戰爭失敗,洋務運動和“ ”思想的破產

3、甲午中日戰爭失敗,清政府的統治危機。

4、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獨立登上政治舞臺。

5、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的發展。

6、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

考點二、戊戌變法的主要過程

【知識梳理】

一、理論宣傳、制造輿論階段——維新思潮的興起與發展

1、維新派主要人物及思想

(1)康有為:

(2)梁啟超:

(3)嚴復:

(4)譚嗣同:

2、宣傳變法的主要方式:

(1)著書立說,論證變法:康有為編撰《 》和《 》;梁啟超發表《 》;嚴復翻譯《 》;譚嗣同發表《 》。

(2)創辦報刊,宣傳變法:1896年8月在上海創刊的《 》;嚴復在天津創辦的《 》。

(3)成立 等政治團體,交流變法思想。

(4)興辦學堂,培養變法人才:典型是康有為在廣州創辦的 和陳寶箴創辦的 。

(5)與頑固勢力展開思想論戰。

二、公車上書——日本逼簽《 》引起,維新思潮發展成為 的政治運動。

三、政治實踐——百日維新

1、開端: 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 》,宣布變法。

2、基本內容

(1)政治方面:鼓勵官紳士民 ;諭令各省舉薦新政人才。精簡機構,裁減 等。

(2)經濟方面:設立 ,鼓勵發展農工商業;獎勵 ;鼓勵商辦鐵路、礦業。

(3)化教育方面:改革 ,廢除 ;在 設立大學堂;選派學生到海外留學;

準許民間創辦報館、學會;設立 ,組織翻譯外國書刊。

(4)軍事方面:建立 ,裝備新式武器。按新法練兵,還添造兵船,增強海軍實力。

3、失敗—— 。

【問題探究1】康有為維新思想剖析。

【問題探究2】戊戌變法為什么失?

考點二、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

【知識梳理】

1.是一場政治改革運動:維新派以 、 為目標,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

2.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維新派試圖實行資產階級 ,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

3.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為近代 運動的蓬勃興起開辟了道路,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4.維新運動留下的許多遺產成為中華明發展史上的寶貴財富。

【問題探究1】在中國近代化歷史進程中,“戊戌變法具有特殊意義”,為此后中國近代化進程的“全面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論基礎,其功不可沒”。結合所學,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認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34932.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