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備考復習:民國年間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目標
【內容標準】了解民國時期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主要史實,探討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
【知識與能力】(1)了解民國初年興辦實業潮的史實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一些資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業投資的同時,并不放棄土地和其他封建剝削?從而培養學生透過歷史表象發現本質的能力。
(2)通過分析民國初年興辦實業潮的原因,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3)面對民國后期民族工業發展的困境,要求學生自由討論,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并組織不同觀念的學生學會如何進行符合規則的辯論,以提高學生用各種方式表達個人觀點和在獨立思考基礎上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生要掌握探究式學習的方法,即善于選擇要認識的事物和現象,并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通過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運用抽象思維進行加工,構建有說服力的論證體系,最終得出自己的新見解。在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要善于同他人交流觀點和看法,聽取他人的不同觀點,以補充自己的論據和拓展觀察事業,這樣才能使自己的看法更接近真實與客觀。
教師在設計課型、把握教育重點、發掘課程中的教育價值、啟發和引導學生體驗歷史知識中蘊涵的思想精華,以及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作出全面、客觀、公平評價等方面起到組織、設計、示范和實施的主導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閱讀材料“戰時民族工業的西遷”,師生共同體驗戰時民族工業西遷過程中的艱辛、犧牲和頑強、不屈與仇恨,感受強烈的情感震攝和精神升華,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形成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和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
二、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民國初年民族工業呈現出“短暫春天”的原因和表現;1935年國民政府的“幣 制改革”及其意義;民國后期民族工業發展的困境的原因。
難點:民國年間民族工業發展的曲折性; 國民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官僚資本對民族資本的控制與壓迫。
三、課時: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請思考:清末至民國,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了怎樣的曲折歷程?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夾縫產生
19世紀末 (1895-1913) 初步發展
20世紀初(1913-1919) 短暫春天
國民政府前期(1927-1936) 發展較快
抗戰時期(1937-1945) 沉重打擊
抗戰勝利后(1946-1949) 日益萎縮
(一)民國初年的興辦實業潮(1912?1919)----短 暫 春 天
1、原因
(1)辛亥革命為民族工業發展掃清了一些障礙
(2)政治環境:中華民國的建立和南京臨時政府的推動
民國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地位,激發了他們振興實業的熱情。政府實行有利于發展經濟的政策,也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3)社會環境: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愛用國貨抵制日貨等)
(4)外部條件:一戰的影響
一戰期間,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各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這就給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首先,曾給民族工業造成嚴重壓力的外國商品傾銷有所緩和。如:英國對華輸出減少了約1/2,法國減少到不足戰前的1/3,德國貨則完全停止了進口。
其次,大戰期間,由于交戰的帝國主義國家大肆擴軍備戰,民用工業削減,日用品不足,于是急需進口大量面粉和其他貨物,這也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概況
新建廠礦企業和新增資本增加
紡織業和面粉業發展迅速
紡織業、面粉業和卷煙業等輕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和新興的民族工業??化學工業也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范旭東被稱為中國化學工業的代表人物。
3、特點-----“春天”短暫,曇花一現;帶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1)仍然受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
(2)民族工業發展主要是輕工業,重工業基礎薄弱
(3)外國資本仍然超過民族資本
(4)封建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
(二)抗戰前夕民族工業的短暫發展(1927----1936)----發展較快
1、原因
(1)法幣政策的實施
(2)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推動
(3)人民反帝愛國運動的影響
2、概況
工業各行業普遍出現了較好的發展局面
3、認識
官僚資本憑借國家政權聚斂巨額財富
在帝國主義壓迫和官僚資本統治下,民族工業的發展是曲折而艱難的
知識鏈接:
官僚資本: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的壟斷性資本和國家政權相結合,依附于外國資本主義而形成的資本形式。
特點:與國家政權相結合,具有壟斷性;與外國資本主義相結合,具有買辦性;與本國封建主義相結合,具有封建性。
典型:四大家族(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果夫、陳立夫)
思考:官僚資本侵奪南洋兄弟煙草公司
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是近代中國由 華僑資本經營的最大一家民族卷煙企業。1927年資本擴大到2000萬元,全盛時職工達萬余人。此后在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的雙重壓迫下開始衰退,出現連年虧損的局面。官僚資本于1937年強迫低價收買公司股票,控制股權,進行掠奪。這是官僚資本壓迫民族資本的一個典型例子。
說明:四大家族為首的官僚資本膨脹;而民族資本遭到萎縮
(三)國民黨統治后期的困境(1946---1949)日益萎縮
1、原因
(1) 法幣政策的影響 (2)外貿逆差影響
(3)惡性通貨膨脹政策的影響 (4)官僚資本的壓迫
(5) 繁重的捐稅負擔 (6)美國的經濟侵略
2、結果
工商企業大量倒閉破產,國統區的工業體系趨于瓦解
思考:1882年李松云的上海均昌船廠在其制成的一艘小艇上,“船頭懸著英國國旗,船尾懸者中國國旗”,想一想他當時為什么要這么做?這種不中不西、不倫不類的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
說明了為了謀求生存,只好尋求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庇護;說明民族工業力量弱小,遭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不能正常獨立的發展。
五、學案
(一)、選擇題
1.張謇認為發展實業應當重點放在紡織和鋼鐵業上,實施的結果是紡織業發展空前,而鋼鐵業沒有得到發展,其重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對外賠款使重工業發展缺少資金
B.清政府頑固派阻撓發展重工業
C.重工業因周期長,利潤少,民族資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強對中國礦業資源的掠奪和外資工業的激烈競爭
2.一戰期間,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的外部條件是( )
A.辛亥革命的推動 B.北洋軍閥政府的扶植
C.臨時政府的獎勵措施 D.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3.下表是1915-1919年中國紗廠盈利指數,造成這樣勢頭的最主要原因是( )
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
盈利指數- 4.387.6136.9321.4370.56
A.辛亥革命的推動 B.群眾性的反帝斗爭的推動
C.“實業救國”新思想的推動 D.帝國主義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4.抗戰前夕,南京國民政府的哪些措施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
①幣制改革 ②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③組織抵制洋貨、提倡國貨 ④利用官僚資本加強對民族工業的控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5.民國后期,下列哪些因素導致民族工業陷入困境( )
①中國外貿的大量入超 ②自身技術力量的薄弱 ③官僚資本的壓迫 ④美國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解析題
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通州之設紗廠,為通州民生計,亦即為中國利源計。通(通州)產之棉,力耕絲長,冠絕亞洲,為日廠之所必需,花往紗來,日盛一日,捐我之產以資人,人即用資于我之貨以售我,無異于瀝血肥虎,而袒肉以繼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貧,國于何賴?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廠工已畢,紗機已開,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專責成。
??摘自張謇《大生紗廠廠約》
材料二 謇意自今為始,凡隸屬本部(指農商部)之官業,概行停罷,或予招商承辦。唯擇一、二大宗實業,……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舉辦,而確有關于社會農、工、商之進者,酌量財力,規劃經營,以引起人民興趣,余悉聽民辦。謇對于官業之主張,至擴張民業之方針,則當此各業幼稚之時,舍助長外,別無他策。
??張謇《宣言就部任時之政策》(1913年10月)
材料三 中國內地風氣尚未盡開,資本又不充裕,試問舍世界各國經濟互助,有何別法?互助之道無他,即合各國之利病共同,視線一致者,集一銀公司,棉鐵為主要,……凡有一地一礦一事視為可經營者,……詳確其預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數,程序其設施,檢核其成績,而又勢以平等資本,公開昭布其條件,而互輸產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國之權。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預言。
??《張季子九錄?實業錄》卷七
請回答:
(1)根據材料1說明張謇興辦實業的主要動機。
(2)根據材料2、3說明為發展中國的民族工業,張謇提出了哪些重要經濟主張和政策
(3)根據材料2簡說張謇在哪一個政府中擔任重要職務?以上思想主張說明了張謇是個什么樣的人?
(三)、問答題
7.辛亥革命后,民族資產階級代表人物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一種觀點認為,“實業救國”是直接對帝國主義侵略造成的我國民族危機而提出的,其主流是積極、進步的;另一種觀點認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實業救國”只是一種幻想,既振興不了實業,更不可能救國。你同意哪一種觀點,請結合史實選擇適當的角度進行評述。(此題為開放性,只要言之有理)
【答案】1.D 2.D 3.D 4.B 5.C
6.(1)動機為實業救國。
(2)主張停辦“官業”,發展民辦實業。引進外資發展中國內地經濟,但必須“以不犯土地尊主國之權”。
(3)在北洋政府中任要職。說明他是一位愛國的民族資本家。
7.答案一:同意第一種觀點。(1)“實業救國”是直接針對著帝國主義侵略造成的我國民族危機提出的,宣揚和推行實業救國的行動都意味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抵制和斗爭。(2)“實業救國”口號的提出,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促進中華民族的覺醒。(3)實業救國論不僅表現為理論宣傳和創辦實業的活動,而且在許多次反帝愛國活動中以各種各樣的斗爭形式表現出來。如近代史上一再發生的“抵制洋貨,使用國貨”的運動就是一種有典型意義的表現形式。(4)在“實業救國”口號下,中國涌現出一批倡導實業發展的團體和有較大影響的頭面的人物,如張謇、周學熙等,他們樂于投資于新式工業,使民族工業在一戰期間出現了短暫的春天。(5)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促使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渡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準備了階級基礎。(6)當然,實業救國反映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包含有幻想的成分,這自然也是事實,但絕不是主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5084.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
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