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十八 蒸汽時代的資本主義(19C初—19C70S)
一、階段特征:
本單元講述了蒸汽時代的世界,時間從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后期。這一時期是資本主義真正戰勝封建主義,在全球確立自己統治地位的階段。從經濟上看工業革命使生產力過渡到機器大工業階段;政治上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和改革在世界主要大國內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思想上自由主義興盛起來;工人運動開始獨立并走向成熟;列強的殖民擴張發生了變化,殖民體系初步形成;亞洲掀起了舊式的革命風暴;全球化有了重大發展,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殖民體系和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具體歷史階段特征如下:
(一)資本主義發展——資本主義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
1、資本主義經濟—工業革命和自由主義
(1)生產力:工業革命首先從英國發生,向歐美擴展,極大鞏固了資本主義的統治基礎,也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使資產階級統治了世界;(2)生產關系:一種自由放任,自由競爭的經濟主張,即自由主義興盛起來;(3)經濟危機:資本主義開始顯露其弊端;(4)世界市場:資本主義通過工業革命和殖民活動初步形成了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
2、資本主義政治—資本主義國家體系的確立:
資本主義制度繼續擴展,在世界主要大國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形成了資本主義的國家體系。(1)19世紀20-30年代革命和1848年革命摧毀了封建的維也納體系;(2)19世紀60-70年代歐美亞的主要大國以不同形式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障礙,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包括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內戰,德國和意大利統一,日本明治維新。資本主義的國家體系確立。
3、資本主義思想-自由主義興盛起來:
自由主義是理性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強調經濟的自由放任,政治的個人平等,擴大民主,健全法制等。這推動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完善。
(二)工人運動——工人運動興起并走向成熟:
1、隨著工業革命開展,工人運動開始獨立登上歷史舞臺,標志是19世紀30-40年代的三大工人運動,包括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德國西里西亞織工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因為這些運動中工人階級提出了本階級獨立的政治口號。
2、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標志工人運動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引。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原因是多方面,標志是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3、第一國際是第一個國際性工人運動的聯合組織,1864年成立于倫敦,推進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有組織,有領導,有理論的國際聯合階段。
4、巴黎公社是19世紀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工人運動的頂峰,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由于資本主義仍然處于上升階段而失敗。
(三)殖民活動——商品輸出階段,初步形成殖民體系:
1、殖民國家和被殖民地區:英法美俄等,英國殖民霸主鞏固。被殖民的地區主要集中于人口稠密的亞洲。
2、殖民目的方式:目的是為了搶占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方式是廉價商品和武裝入侵并用。
3、殖民爭奪:英國為首,法國追隨,美國參與,英國居于首位。
4、殖民后果: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給被殖民地區帶來了深重災難,但也沖擊了舊體制和舊思想;促成世界殖民體系初步形成,世界聯系更加緊密。
(四)民族解放——亞洲風暴舊式性質:
(五)國際關系——殖民爭奪和大陸霸權:
1、19世紀,列強在殖民爭奪中發生了多次爭奪,其中以英法和俄國為爭奪黑海地區的克里米亞戰爭是一場影響深遠的局部性國際戰爭。
2、19世紀,俄,法,德三國為爭奪歐洲大陸的霸權進行了激烈的爭奪,大陸的優勢從拿破侖帝國轉移到沙皇俄國,再到法蘭西第二帝國,再到統一后的德意志。其中對于大陸霸權的制約起到關鍵作用的是英國。英國先幫俄國等打擊法國,后幫法國打擊俄國,后中立坐視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這是其維護世界霸權,維持大陸均勢政策決定的。
(六)、全球化——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1、原因—工業革命極大推動了世界全球化,資本主義制度進一步確立是推動,殖民擴張是全球化的直接動力。
2、形式—資本主義國家體系,殖民體系,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隨之初步形成。
3、影響—促進資國發展,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影響雙重,世界聯系更加緊密,整體推動了世界進步。
二、概述19世紀工人運動的發展情況,特點。
情況:(1)19世紀初,工業革命進行,工人階級掀起自發的破壞機器的運動,比較盲目;(2)19世紀30-40年代,三大工人運動標志無產階級已經覺醒,作為一支獨立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工人階級發起針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政治運動,但缺乏科學理論指引;(3)19世紀中葉,科學社會主義即馬克思主義誕生,為工人運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4)19世紀50-60年代,工人運動走向國際聯合,1864年成立了第一國際,推動國際工運進入新階段;(5)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一次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偉大嘗試,由于資本主義仍然處于上升階段而失;(6)19世紀晚期,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進行,出現第二國際,工人運動向寬廣方向發展。同時,在俄國誕生了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
特點:暴力性;政治性;自發性。斗爭質量不斷提高。
三、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途徑,成因,影響。
途徑:革命類-英法美;民解類-北美拉美;改革類—俄日;統一類-德意?傮w分為自下而上的革命民解(早期英法美)和自上而下的改革統一類(后發德意日俄)
成因:各個國家的國情不同--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的具體因素不同;資本主義發展的程度不同;資產階級力量不同;思想條件不同。
影響:自下而上類革命較為徹底,基本形成了民主政體;自上而下的方式則基本由原統治集團發起,保留較多舊制度,往往形成專制政體,如德日俄。
四、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世界市場,殖民體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0570.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