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講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考點整合】
【要點熱點探究】
探究點一 塑造地表形態的內力作用
塑造地表形態的內力作用 對地表形態的塑造
表現形式地
殼
運
動水平運動組成地殼的巖層沿平行于地球表面
的方向運動 巖層發生了水平位移和變曲變形
形成斷裂帶和褶皺脈及谷地
垂直運動組成地殼的巖層沿垂直于地球表面
的方向運動 巖層隆起和拗陷
(升降運動) 地勢的起伏變化和海陸變遷
變質作用巖石在—定的溫度、壓力下發生變質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態
巖漿活動 巖漿侵入巖石圈上部或噴出地表 巖漿噴出經冷凝形成火
地震巖層的斷裂、錯動,引起震動,巖石圈的天然震動造成地殼的斷裂和錯動,引起海陸變遷和地勢起伏
分類作用速度迅速劇烈火噴發、地震瞬間改變地表形態
緩慢微弱 其他形式經漫長地質年代使地表形態發生顯著變化
表現形式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火噴發和侵
入活動)、變質作用、地震形成大陸與洋底、脈和盆地,奠定地表形態的基本格局,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
注意:(1)判斷某一事物或現象是否為內力作用所致,應抓住兩點,一必須是自然作用,二必須是能量自地球內部。
(2)地殼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力量。其基本內容如下表所示:
水平運動 垂直運動 (升降運動)
運動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即上升或下降
影響巖層水平位移和彎曲變形 抬升或下沉
地貌常造成巨大褶皺系、裂谷或海洋引起地表高低起伏或海陸變遷
舉 例喜馬拉雅脈形成、大西洋擴張、東非大裂谷形成臺灣海峽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灣海岸的升降變化
相互關系水平運動和升降運動相伴發生,在不同區域和不同時期兩者常有主次之分,但就全球而言,以水平運動為主
例1 (2011屆太原市高三年級上學期期末調研考試)塞拉比斯古廟遺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岸,這座古廟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間都有“百孔千瘡”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卻保存得比較完整。讀圖,完成⑴—⑵題。
答案:⑴B ⑵A
探究點二 外力作用與構造地貌
外力作用使地表更加豐富多彩,其表現形式有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等。外力作用互為條、緊密聯系、共同作用,塑造各種地貌。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態分布地區
風化作用使地表巖石被破壞,碎屑物殘留在地表,形成風化殼(注:土壤是在風化殼基礎上演變而的)普遍(例:花崗巖的球狀風化)
侵蝕作用風力侵蝕風力吹蝕和磨蝕,形成戈壁、風蝕洼地、風蝕柱、風蝕蘑菇、風蝕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區(例:雅丹地貌)
流水
侵
蝕侵蝕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寬,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紅色沙漠”、“石漠化”濕潤、半濕潤地區(例:長江三峽、黃土高原地表的千溝萬壑、瀑布)
溶蝕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嶇,地表水易滲漏可溶性巖石(石灰巖)分布地區(例:桂林水、路南石林)
冰川侵蝕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蝕平原、冰蝕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國芬蘭)等冰川分布的高和高緯度地區(例:挪威峽灣、中歐-東歐平原)
沉積
作
用冰川沉積雜亂堆積,形成冰磧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和高緯度地區
流水沉積形成沖積扇(出口)、三角洲(河口)、沖積平原(中下游)顆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積,顆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積出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黃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風力沉積形成沙丘(靜止沙丘、移動沙丘)和沙漠邊緣的黃土堆積干旱內陸及鄰近地區(例:塔克拉瑪干沙漠、黃土高原的黃土)
說明:流水的溶蝕作用屬于流水侵蝕作用的一種。
例2 (2011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一次調研考試)2010年8月,“中國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下圖為廣東丹霞地貌景觀圖。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蝕 B.風力侵蝕 C.火噴發 D.流水堆積
命題意圖:本題主要考查丹霞地貌的成因,考查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難度較小。
解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丹霞的巖石在流水侵蝕的作用下,部分被水侵蝕掉,形成峭壁、陡崖等地貌,故選A。
答案:A
探究點三 巖石圈物質循環的循環過程
巖石圈物質在內外力作用下不斷運動和變化,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新巖漿的產生,構成巖石圈物質的循環過程。其過程可歸納為下面的幾種模式圖:
例3 ((2011屆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質量檢測)下圖為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①②③④表示各類地質作用。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石英巖屬于乙類巖石 B.甲、丙類巖石具有層理構造并含有化石
C.褶皺形成與①有關 D.②③④屬于外力作用
答案:A
【變式訓練】讀下列甲乙兩圖(若甲圖中C是變質巖),回答(1)~(2)題
(1)甲圖中與③所示的地質作用相同的箭頭是 ( )
A.① B.② C.⑤ D.⑥
(2)乙圖中若沿⑦處向下鉆探100米,發現地層由黏土、淤泥、巖石等物質組成,巖石中含蘆葦化石。該巖石屬于甲圖所示的( )
A.A類巖石 B.B類巖石 C.C類巖石 D.難于判別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了地殼物質循環的循環過程及其各類巖石的特點,關于三大類巖石的特點等相關知識放在了單元提升中,這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到這部分講解。
解析:(1)巖漿巖只能由巖漿直接冷卻凝固而形成;但各類巖石均可在地殼深處或地殼以下,發生重熔再生而成為新的巖漿。三類巖石均可能受外力作用最后固結成為沉積巖。已生成的各類巖石由于地殼運動和巖漿活動的影響,在一定溫度、壓力等條下發生變質作用而成為變質巖。由三大類巖石的相互轉化關系可推斷出,A、B、C分別代表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所以③代表變質作用,所以與③所示的地質作用相同的箭頭是⑥。(2)含有化石的巖石屬于沉積巖,所以應屬于甲圖所示的B類巖石。
答案:(1)D (2)B
【時作業】
一、單項選擇題
(2011屆浙江省嘉興市高三學科基礎測試)右圖是臺灣旅游業的一張名片——女王頭(蕈狀石)。她大約4 000歲,頭部可以找到海洋生物化石。讀圖,回答1,2題。
1.酷似造型地貌景觀“女王頭”的形成過程是 ( )
A.流水侵蝕——沉積作用——地殼抬升
B.外力侵蝕——沉積作用——地殼抬升
C.地殼斷裂——地殼抬升——化學溶蝕
D.沉積作用——地殼抬升——外力侵蝕
2.小明在“女王頭”附近撿到一塊巖體標本,制成薄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及測量,并判斷其為砂巖。那么觀察到的巖石薄片最接近(圖下方為比例尺) ( )
(2011•湖南聯考)下圖為某地某水平面的巖層分布圖,讀圖回答3~5題。
3.圖中丁處的地質構造為( )
A.褶皺 B.背斜
C.向斜 D.斷層
4.圖中甲和丁兩處可能都有含煤層和煤層氣,從礦難成因上看,圖中甲、丁兩處最容易發生的礦難事故分別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噴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噴事故
5.若該地地表甲處為谷地,丁處為嶺,其成因是( )
A.地殼運動所致 B.內力作用所致
C.巖漿活動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
(2010•聊城模擬)讀“某地地質剖面圖”,其中C為沉積物,B、F、C為沉積巖,A、D為不同時期的巖漿巖,而且該地沒有發生過地層倒置現象。據此完成6~7題。
6.據圖判斷該地發生過的地質作用有( )
①地殼運動 ②巖漿活動、圩冑|作用、芡饬ψ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如果在這里修一條東西走向的地下隧道,應該選擇在F處
B.假如C地層上為松散沙質沉積物,則該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風
C.A處有可能找到化石
D.如果該地有石油,則應該在2地向下打井開采
(2011屆河南省鄭州市高中畢業年級第一次質量預測) 圖4反映了塔里木盆地中沙塵暴形成時的風場狀況,讀圖完成7~8題。
8.粉塵和黃土堆積海拔最高的區域在
A.昆侖北坡 B.天南坡C.帕米爾高原東側 D.盆地東部
9.盆地東部所示地貌
A.能指示當地的盛行風風向 B.由流水侵蝕作用形成
C.是典型的風化地貌 D.是流水沉積地貌
(2011•聊城質檢)“血跡石”是約三億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鈣質硬殼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遺體,在沉積期間,與海水中的氧化鐵和氧化錳成分發生作用,形成的一種奇特巖石。“千人石”為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侏羅紀噴發的巖漿凝結而成。據此回答3~4題。
10.與“血跡石”和“千人石”成因類型相同的是( )
A.花崗巖和石灰巖 B.大理巖和砂巖
C.石灰巖和玄武巖 D.砂巖和片麻巖
11.關于“血跡石”和“千人石”的形成,敘述正確的是( )
A.“血跡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結果
B.“血跡石”的形成經歷了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和地殼運動等過程
C.“千人石”中一定會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經歷了變質作用和冷凝作用
2010年8月,“中國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圖甲為廣東丹霞地貌景觀,圖乙為地質循環示意圖。圖示體主要是紅色砂礫巖,看去似赤城層層、云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涯丹、燦若明霞”之意,稱之為丹霞。讀圖回答32~33題。
12.圖甲所示巖石類型形成的地質作用對應于圖乙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3.有關圖甲巖石類型敘述正確的是
a可能發現化石 b受高溫高壓變性兩成 c可能埋藏有煤炭 d由火活動形成
A.ac B.ad C.bc D.bd
(2011•杭州模擬)分析材料一、二,回答14~15題。
材料一 氣候是影響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50年,著名地理學家Peltier根據全球各地不同的氣候條,劃分出大、中、小三種不同的某種外力侵蝕強度區域(見材料二)。
材料二 不同氣候條下的侵蝕強度劃分圖。圖中甲、乙、丙分別代表大、中、小三種侵蝕強度區域,其中對A區域不作該外力作用強度的劃分。
14.據材料分析,直接受該外力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
A.挪威的峽灣 B.黃土高原的溝壑
C.石灰巖溶洞內的石筍 D.沙漠的風蝕城堡
15.據圖分析,下列區域中該外力侵蝕強度最大的是( )
A.亞馬孫平原 D.浙閩丘陵
C.西伯利亞地 D.撒哈拉大沙漠
二、綜合題
16.(2011•江西百校聯考)某校興趣小組查閱資料,在圖甲中①處有一瀑布,這樣寫道:“激流翻滾,驚濤怒吼,其聲方圓十里可聞,其形恰如巨壺倒懸,場面極為壯觀!弊x圖,完成下列問題。
(1)同學們在①處秋游時,并沒有欣賞到“激流翻滾……”的壯觀場面。該瀑布景觀最為壯觀的季節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河流下游河水的補給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6分)
(2)依據圖中信息,該瀑布形成的地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分)
(3)依據圖中信息,該瀑布10萬年后位置最可能(2分)( )
A.①位置上游 B.①位置下游
C.保持①位置不變 D.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4)秋游時,同學們對圖中②河谷的成因產生了好奇,紛紛發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種假設,請你將下面的假設補充完整:
假設一:向斜成谷;
假設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設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設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分)
17.下面是“地面物質循環簡略圖式”,讀后回答:
(1)圖中各字母分別代表巖石、巖漿或碎屑物質。請將各字母表示的地理名稱寫在下面相應空格里。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圖中各數字序號分別表示各箭頭的地理意義(作用),請分別寫在下面的空格里。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3)A的發地是________,如果它在地殼中形成巖石這是________巖,如果它直接到達地表以后才形成巖石,這是________巖。
(4)有的巖石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下,結構、成分發生改變,形成新巖石,這叫________巖,這個過程叫________作用。
參考答案與試題詳細解析
答案:C
4.解析:讀圖可知,甲處的地質構造為背斜,所以頂部易含煤層氣,最容易發生瓦斯爆炸或井噴事故,丁處為向斜,為良好的儲水構造,所以最容易發生透水事故。
答案:A
5.解析:褶皺構造的背斜頂部因受到張力,常被侵蝕成為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形成嶺。
答案:D
6.解析:圖中下覆巖層有明顯的水平彎曲變形,說明該地發生過水平運動;A、D為不同時期的巖漿巖,說明地質史上發生過巖漿活動;與巖漿巖接觸地帶有變質巖存在,說明該地發生過變質作用;C為沉積物,說明有外力作用的影響。
答案:D
答案:C
11.解析:“血跡石”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積巖,可能含有化石;“千人石”是內力作用形成的巖漿巖。
答案:A
12.答案:C
13.解析:根據已知的地質循環示意圖,可推斷如圖:
廣東丹霞體主要是紅色砂礫巖,屬于沉積巖,因此其形成的地質作用對應圖乙中的③。沉積巖中可能有古生物的遺體或遺跡,因此可能發現化石;煤炭是主要由植物遺體經生物化學作用,埋藏后再經地質作用轉變而成,因此也埋藏于沉積巖中。受高溫高壓變性而成的巖石屬于變質巖;由火活動形成的屬于巖漿巖。
答案:A
14.解析:據圖分析甲區域的氣溫和降水數據可知,該外力侵蝕在水熱相對充足的情形下侵蝕強度較大,由此推斷該外力作用為流水侵蝕作用。故選B。另外挪威的峽灣是由冰川侵蝕而成,石灰巖溶洞內的石筍是由流水沉積作用而成,風蝕城堡是風力侵蝕作用的產物。
答案:B
15.解析:亞馬孫平原雖然水熱資豐富,但地勢平坦;西伯利亞地年均溫太低;撒哈拉沙漠年降水太少。因此,流水侵蝕強度最大的應是水熱充足的浙閩丘陵地區。
答案:B
16.解析:第(1)題,黃河地處季風氣候區,夏季降水最多,瀑布流量最大。第(2)題,略。第(3)題,瀑布在流水侵蝕作用下,其位置不斷溯位移,向河流上游移動。第(4)題,形成谷地的主要原因如下:①向斜成谷;②背斜被侵蝕成谷;③斷層形成地塹;④流水侵蝕下切河床形成河谷。
答案:(1)夏季 夏季降水集中,水量大 降水補給
(2)流水侵蝕作用
(3)A
(4)背斜頂部受張力,巖層易被侵蝕成谷地 斷層(或地塹) 河流侵蝕下切河床形成河谷
17.解析:本題考查地殼物質循環過程。根據各類巖石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即可判斷。
答案:(1)巖漿 侵入巖 噴出巖 沉積物 沉積巖 變質巖(2)冷卻凝固 地殼運動(隆起) 侵蝕、搬運、沉積 固結成巖 變質作用 重熔作用 (3)地幔 花崗巖 玄武巖 (4)變質巖 變質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34996.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景觀與區劃專項復習教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復習 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