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地球的運動(一)課型:復習課使用時間:2010年9月6日
【學習目標】1、熟悉地球自轉運動的規律
2、掌握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和地理意義
一、自主復習(閱讀課本,結合《高考高手》梳理基礎知識)
(一)要點掃描
【宏觀把握】地球運動的主要形式是自轉和公轉,自轉和公轉的規律應從那幾個方面進行比較?
【微觀把握】填出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規律比較表
一、地球自轉運動的基本特征
自 轉 運 動
定 義
旋轉中心
特 點地軸的空間位置基本上穩定的,地軸北端始終指向
附近。
運動方向平視: ;
從北極上空看,呈 方向;
從南極上空看,呈 方向。
周 期1恒星日— 小時 分 秒(真正周期,自轉3600);
1太陽日— 小時(晝夜交替周期)
速 度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極點外,任何地點的角速度都相同,約為 ;線速度—由赤道(最大)向兩極遞減;南北緯60°處的線速度約為赤道處的 ;南北極點線速度、角速度都為零。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現象和地理意義
1.導致晝夜交替現象:地球是一個既不發光也不透明的球體,任一時刻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這樣就形成了晝夜現象,而地球自轉運動導致了晝夜交替現象的產生。
晝夜交替的周期是1個太陽日,就是 小時。
晨昏線(圈):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線和昏線的判讀:
(1)晨線:自西向東,由 半球進入到 半球的界線;
(2)昏線:自西向東,由 半球進入到 半球的界線。
判斷右圖中A點在 線上。
2.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
(1)偏移原因:地球自轉產生的 力。
(2)偏轉規律:北半球 偏,南半球 偏,赤道上 ,
(北右南左赤不偏,并且要落實到圖上,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斷)
(3)影響:(1)大氣的水平運動;(2)水體的水平運動:如北半球河流右岸 ,左岸 。
3.產生地方時
(1)地方時的概念:因 而不同的時刻,統稱為地方時。通常以一個地方太陽升到最高時的時間為正午12時;經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時相同;東經數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時的值越大。
(2)經度每相差 ,地方時相隔 小時;每相差 度,地方時相差4分鐘。
(二)精講互動
1.如何區別地球自轉的兩個周期(太陽日和恒星日)?
2.如何來判斷晨昏線?
一是根據地球自轉的方向判斷,二是根據晝夜半球判斷。
圖中甲乙兩地均位于晨昏線中的 線上
1.地方時、區時的計算公式與方法。
公式——B地的時間=A地的時間±4分鐘×兩地經度差
區時計算:計算某地所在時區數:公式——某地時區數=某地經度/15度(商可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數,加上四舍五入的整數商即為時區數);
某地區時計算:公式——B地的區時=A地的區時±1小時×兩地的時區差
注意:(1)先求兩地時區差:為所求地點與已知地點的時區差,時區差計算:同側減,異側加;;
(2)再求時間差,兩地相差幾個時區,區時則相差多少個小時;
(3)判斷兩地的東西方向,知西時區求東時區用加,知東時區求西時區用減。
二、練習基地(學以致用;全面提升)
(一)基礎訓練
1.有關地球自轉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地球自轉是指地球圍繞地心的運動
B.地球自轉圍繞的中心是地軸
C.地球自轉是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之一
D.地軸的空間位置基本上是穩定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2.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有( )
A.晝夜 B.晝夜交替 C.晝夜長短的變化 D.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3.地球自轉的周期是 ( )
A.24小時 B.一個恒星日 C.一個太陽日 D.一個恒星年
4.北京和廣州兩地的自轉角速度和線速度相比較,正確的敘述是 ( )
A.兩地的角速度和線速度都相同 B.兩地的角速度和線速度都不相同
C.角速度相同,線速度廣州大于北京 D.角速度不相同,線速度相同
5.下圖中正確表示地球自轉方向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關于日界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日界線的東側是東十二區,西側是西十二區
B.東側是東經度,西側是西經度
C.東側時區的鐘點比西側時區的鐘點早一天
D.東側時區的日期比西側時區的日期晚一天
讀下面一段資料回答7題
10月24日18時05分,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
7.英國倫敦的中國學子看到此景的時間是 ( )
A.10月24日10時 05分 B.10月24日8時 05分
C.10月23日10時 05 分 D.10月25日2時05分
8.讀圖(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問題
(1)此圖所示日期是 月 日或 月 日。
(2)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 。
(3)此時地球上除日界線兩側日期不同外,還有一條經線的東西兩側日期也不相同,這條經線是 。
(4)圖所示當天地球赤道上日出的地方時是 時;北極圈上日落的地方時是 時。
(5)從晝夜半球看,圖中NAS叫 線。
(二)感悟高考
(2010年湖北聯考)讀世界地圖,回答1~2題。
1.若AB為昏線,則H地的區時為
A.6月21日6時
B.6月22日6時
C.12月21日18時
D.12月22日6時
2.若DF為晨線,則東半球內屬于22日的范圍可能是
A.20°W向東至160°E之間
B.0°向東至180°之間
C.160°W向東至20°E之間
D.0°向東至160°E之間
3.(探究創新題)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中國四川省汶川縣(31°N,103.4°E)發生8級地震。中國政府迅速組織救援隊趕赴災區救援,國際社會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地震發生時,倫敦(51.5°N,0°)、莫斯科(55.75°N,37.6°E)、華盛頓(38.9°N,77°W)、堪培拉(35.28°S,149°E)四城市的人們仍在夜里睡夢中的是________。此時,國際標準時為________。
(2)俄羅斯救援隊從莫斯科乘飛機于北京時間5月16日下午3時15分到達成都,如果途中用了3小時,救援隊出發時當地區時為________。
(3)地震發生時,赤道上處于白天的范圍是________,與汶川處于同一天的范圍是________。
三、課后反思:回顧本節課的內容,你掌握了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6661.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復習 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景觀與區劃專項復習教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