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下冊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地理程標準》為依據,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地理,能夠對地理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后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通過學習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會學地理”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共分五:
第五: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在前四講述中國地理概況、自然環境、自然資和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本將進一步闡述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差異。要求我們從宏觀上把握區域地理的概況,認識各地區的地理差異,為學好分區地理打下基礎。
第六 認識不同的區域——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域,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在內,一共有34個。其中,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得全國的政治化中心,香港和澳門是剛回歸祖國的特別行政區,實行特殊的社會制度;臺灣是祖國的神圣領土,是祖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西部開發的重要陣地,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七 改革開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在我國各省級區域內部,在自然、人或經濟發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地理單元。它們各有特色、異彩紛呈,如廣東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那里自然條優越,極具人才優勢,經濟發展更是獨占第一。
第八 繼往開的天府之國——四川省——通過了解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區、氣候、主要河流、人口分布、主要資;了解四川省旅游資的分布等,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和終身學習地理知識的愿望。
第九 走向世界的中國——中國,這只騰飛于世界的東方巨龍下以嶄新的姿態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三、學生基本情況。
通過八年級上冊地理教材的學習,學生對中國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地了解。大部分學生上進心強,能夠遵守紀律,熱愛學習,個個爭上進。但班級之間成績差距較大,有不少學生好動、貪玩,精力不集中,學習方法欠恰當,因而學習成績不夠理想。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要加強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四、教學設想:
1、抓好常規地理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努力講好每一節;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標理論,領會新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充分利用網絡資,切實做好地備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4、強化對基礎知識的鞏固,重視知識點與時事地理的結合,進行全方位的開放性試題訓練。
五、具體措施:
1、教學目標明確,每節要緊緊圍繞目標進行。
2、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觀點,正確無誤地傳授給學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詳略得當,快慢適中。
4、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5、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
6、精心選擇作業,認真批改作業。
六、教學計劃
第一周 ——— 第四周 第五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第五周 ——— 第十周 第六認識不同的區域
第十二周——— 第十四周 第七 改革開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第十五周 第八 繼往開的天府之國—四川省第九 走向世界
第十六周周至期末考試 總復習
第五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第一節 北方地區——黑土地和黃土地 ( 1時 )
學習目標:
1.讓學生知道我國四大地理單元及其分界線
2.理解北方地區主要的地、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點
3.了解黃土地和黃土地的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方式
重點難點:
1、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和人特征
2、綜合、概括、歸納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和人特征
教學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同學們,經過一個長長的寒假,新的學期又開始了,不知道同學們在這個假期到過哪些地方呢? 又見到過什么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嗎?
二、預習導學
1.我國北方的地理位置位于秦嶺----淮河的哪個部分?
2.北方地區的人口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3.北方地區包括哪些省區?
4.本區主要的地、高原、平原及發布特點?
三、合作研討:
1.本區的平原分別由哪些河流沖積而成?
2.北方地區氣溫、降水、等因素,對農業、交通、建筑業、衣著、居住的房屋等有什么不同?
3.北方地區的熟制怎樣?
4.北方地區的資有哪些?
5.制約華北平原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6.有“黑土地”之稱的是?有“黃土地”之稱的是?
四、堂反饋
1.關于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分界線的劃分是( )
A、大興安嶺 、B、秦嶺----淮河 C、昆侖
2.北方地區有“( )”和“( )”之稱。
3.窯洞這種民居位于( )以北。
4.北方地區的主要糧食是以( )為主。
5.北方地區的耕地以( )為主。
五、后小結
六、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
七、教學反思
第二節 南方地區------濕熱的紅土地 ( 1時 )
學習目標:
1.理解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及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2.南方經濟的發展
重點難點:
南方地區的主要自然特征及經濟發展
教學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復習上節所學內容。
二、預習導學
1.提問:我們居住在南方地區,在你的影響中,南方地區是怎樣呢?有什么特征?
2.讀圖5.8,找出長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東南丘陵、云貴高原、洞庭湖、鄱陽湖、江漢平原、東海、珠江
三、合作研討:
1.南方地區的位置、范圍
2.地形:以丘陵、地為主------紅土地
3.完成本P7.活動2
4.對比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土壤,紅土地的形成?
5.南方地區的氣候特征?屬于什么氣候類型?
6.找出南方地區的主要城市和5個經濟特區的名稱及所在省份
7.泛珠三角區域合作(9+2) 、閱讀“知識之窗”,完成P10活動3.
四、堂反饋
1.我國南方地區的農作物一般可以( )
A、一年兩熟到三熟 B、一年三熟 c、一年一熟 D、兩年三熟
2.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是我國以( ) 為主的工業基地。
3.能否舊式民居的屋頂坡度較大,這樣建筑的目的主要是為了( )
A、便于接受更多的陽光 B、便于空氣流通
C、便于更快散熱 D、便于排泄雨水
4.我國有( )個經濟特區。
五、后小結
六、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
七、教學反思
第三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 1時 )
學習目標:
1.掌握“秦嶺到淮河”一線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
2.了解“秦嶺到淮河”一線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
重點難點:
了解“秦嶺到淮河”一線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
教學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復習上節所學內容。
二、預習導學
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說出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1.從圖5.20.5.21 中或利用已學的知識找出秦嶺---淮河是我國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線的依據
(1) 在地圖中找出0℃等溫線與“秦嶺---淮河”一線的關系,理解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氣溫差異
(2) 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線與秦嶺---淮河”一線的關系,理解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降水差異
(3) 通過南北氣候、降水,說說南北兩側的自然環境、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
2.完成P11活動1
依據一:
依據二:
依據三:
三、合作研討:
1、完成P12 活動2
秦嶺---淮河以北秦嶺---淮河以南
溫度帶
干濕區
水資豐歉程度
河流是否結冰
耕地類型
耕作制度
主要糧食作物
主要經濟作物
主食
主要水果
民居特點注重
2.學生學習活動3 分兩組討論 “以到底南方好還是北方好”為題
四、堂反饋
1.某脈以北以旱地為主、以南以水田為主。這脈是( )
A、昆侖 B、秦嶺---淮河 C、大興安嶺 D、天
2.“秦嶺---淮河”一線大致是( )
A、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B、一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
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D、內流河與外流河的分界線
3.歸納五線合一
是( )的分界線。是( )的分界線。是( )的分界線。
是( )的分界線。是( )的分界線。
五、后小結
六、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
七、教學反思
第四節:西北地區--廣袤的土地( 1時 )
學習目標:
1.使學生了解西部地區的范圍,主要地形區、主要礦產地和工業城市的位置,
2.主要的鐵路線的發布
3.使學生掌握西部地區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重點難點:
1、西部地區的自然環境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2、如何處理資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復習上節所學內容。
二、預習導學
1.從緯度位置看,西部地區位于我國北部和西部的邊緣,屬內陸地區,越往西距海越遠,這對本區的降水有何影響?
2.在圖5.22中找出:內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天、吐魯番盆地、及塔克拉瑪干沙漠。說明本區主要以什么地形為主?
三、合作研討:
1、對照圖5.22,在圖5.24中新疆境內的主要脈、說說新疆地形的顯著特征是什么?
2.完成P14活動第二題
3.在圖5.22找出塔里木河。觀察本區河湖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3.那西部地區主要適宜發展什么農業呢?
4.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南水北調工程,就是引黃河水、長江水,因而成為“塞外江南”的是寧夏平原
5.完成P16活動1. 2 題。
6.西部地區礦產資、主要城市、交通發布圖,請完成書本P17活動1
7.西部地區氣候干旱,沙漠廣布,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所以,在資開發中必須要注意什么問題?
8.了解歷史古城——樓蘭古城消失的原因,并完成書本P17活動2
四、堂反饋
1.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 )河。
2.我國西部地區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和( )。
3.古代三大工程是指( )、( )、( )。
4.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位于( )
A、準噶爾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達木盆地 D、四川盆地
五、后小結
六、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
七、教學反思
第五節 青藏地區——高寒的土地(1時)
學習目標:
1.運用地圖指出青藏地區的位置、范圍。
2.明確青藏地區高寒的自然特征
3.比較四大地理單元的特征
重點難點:青藏地區的自然特征以及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1.根據什么把我國分為四大地理單元?
2.北方地區被稱為“ ”和“ ”。農作物熟制為一年 或 。地形以 為主。
3.南方地區主要指我國 以南, 以東的區域,地形以 為主,農作物熟制為 或 。
4.西北地區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新疆的地形結構特征可以概括為
5.四大地理單元中,海拔最高的是 地區。
二、預習導學
通過學生自由閱讀本第18——21頁,回答問題:(師生共同完成任務)
1.讀圖說說青藏地區的位置。
2.完成P18活動第2題。
3.青藏高原是我國面積 ,海拔 的大高原,有“ ”之稱。
4.青藏高原的“ ”和“ ”是主要的自然特征。
5.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種是 ,被稱為“ ”。
6.讀圖P18.5.34,世界最高的峰是 ,最高的脈是 。
7.我國最大的地熱發電站是 。
8.世界最大的峽谷是 。
9.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鐵路是 鐵路。
10.被稱為“日光城”的是 。
11.青藏地區常年氣溫高的主要原因是 。
12.青藏地區包括 省.自治區.省的西部和 的南部。
13.青藏地區的地形是以 .為主。
三、合作研討:
1、比較青藏地區與前面所學的三個地區,說出本區氣溫有什么顯著特點,并分析其原因?
2、讀圖5.41,說出青藏高原的地勢對該地區的氣侯特征,太陽幅射、河流及流向,地表形態,植被、生產和生活等產生了影響。
四、堂反饋
1、青藏地區包括 省、 自治區、 省的西部和 的南部。
2、青藏地區的地形是以 、 為主。
3、青藏高原是我國面積 ,海拔 的大高原,有“ ”之稱。
4、青藏高原的“ ”和“ ”是主要的自然特征。
5、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種是 ,被稱為“ ”。
五、后小結
六、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
七、教學反思
第六:認識不同的區域
第一節:環境獨特的地理區域-------東北(1時)
學習目標:
1.讓學生認識東北的位置、范圍、地形、氣候環境等。
2.掌握東北冷濕氣候的原因。
重點難點:
1、東北地區的氣候特征
2、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有關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
教學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復習上節所學內容。
二、預習導學
1.讀圖6.1說說東北的地理位置特征
2.東北包括哪些省份?
3.我國最大的森林資寶庫發布在哪里?
4.東北不僅有豐富的森林資,還有許多珍貴的動物和藥材
5.東北林區的“三寶”指:
6.東北平原主要有哪些農作物?
三、合作研討:
1.看本P24 圖6.2結合24案例,說說為什么東北地區氣候寒冷?
2.這種冷濕的地理環境對東北人們的生活、生產帶什么影響呢?下列說法合理嗎?
3、討論本P25活動第2.3題。
冷濕的地理環境不僅影響東北人們的生活還影響到人們的生產。所以,人們要根據當地的環境,揚長避短、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發展本地有特色的經濟收入。
4.指導學生讀圖6.5,找出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并完成P27活動1.2.3.題。
5.討論P29“北大倉”是否又會變成“北大荒”呢?
6.認識“三江平原的變遷”,引導學生對濕地的保護。
四、堂反饋
1.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是( )
A、東北林區 B、西南林區 C、東南林區 D、“三北”防護林
2.東北平原的主要糧食是( )
A、高梁、大豆、春小麥 B、玉米、冬小麥、水稻
C、玉米、春小麥、水稻 D、冬小麥、甜菜、棉花
3.東北的哪一種礦產探明儲量居全國單元位( )
A、石油.B、天然氣
C、鐵礦 D、錳礦
4.下列油田位于東北地區的是( )
A、華北平原、勝利油田 B、華北油田、玉門油田
C、大慶油田、遼河油田 D、中原油田、大慶油田
五、后小結
六、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
七、教學反思
第二節:首都北京(2時)
學習目標:
1.通過地圖好資料,讓學生學會分析北京的位置、地形、氣候等基本概況。
2.通過本材料總結北京作為我國政治中心、化中心和國際交往城市的城市職能。
3.了解北京主要的名勝古跡,感受北京作為歷史化名城的化底蘊。
1.北京未發展方向和存在的問題。
重點難點:
1、北京的城市職能、歷史化。
2、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評價。
3、北京存在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復習上節所學內容。
二、預習導學
1.學習P36祖國的政治中心和化中心。完成P36活動。
2.結合地理圖冊,請打開本第P37頁,讓我們學會從地圖上尋找北京、認識北京。
3.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相對位置)、自然環境(地形、氣候和河流)、交通狀況。
4.北京的緯度位置怎樣,屬于什么溫度帶,是內陸還是沿海?
三、合作研討:
1.說說北京長期作為全國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優越性?
2.有哪些省區,北京的地形有什么特征,有哪些主要河流、并流向哪里?
河北省, 西北高,東南低 永定河、潮河、京杭大運河等并流入海洋。
3.完成P37活動1.2.3題。
4.歸納北京的優越性
5.結合你的知識和感受,說說你對城市現代化的理解。
6.北京未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7.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應注意些什么?
8.為加快北京的發展速度,應采取哪些措施?
9. 看本P42,談談北京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
四、堂反饋
第一時:
1.北京位于( )平原北部邊緣,制約華北平原經濟發展的主要條是( )。
2.北京的化教育發達,高等院校多,其中著名的高等院校有( )、( )等。
3.北京屬典型的( )氣候,其特點表現為夏季( )、冬季( )。
4.“北京是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所在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也駐北京,說明北京的城市職能之一是( )
A、全國軍事中心 B、全國經濟中心 C、全國政治中心.D、全國化中心
第二時:
1.離北京最近的港口是( )
A、秦皇島 B、天津 C、煙臺 D、大連
2.北京的中關村被稱為“( )”。
3.北京的沙塵暴于( )
A、遼寧 B、天津 C、河北 D、內蒙古
五、后小結
六、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
七、教學反思
第三節:長江流域(3時)
學習目標:
1.認識長江流域的位置、范圍。
2.了解長江流域豐富的自然資。
3.明確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狀況。
4.長江流域的經濟。
5.長江流域中存在的環境問題等相關情況進行分析和歸納。
重點難點:
1、結合地圖、圖表數據資料對長江流域地區的資、經濟、環境問題等相關情況進行分析和歸納。
2、長江流域中存在的問題及采取的措施。
3、保護長江要從頭做起。
教學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復習上節所學內容。
二、預習導學
1.長江流域的地區具體范圍在哪里呢?主要包括哪些省份?
2.通過觀察地圖,小結歸納長江流域的范圍。
3.讀圖6.24P45,說出長江流域、支流主要水電站名稱。
4.本P46的知識之窗、本圖6.42案例,說說長江流域豐富的自然資。
5.長江水系通航里程居世界之首,有“黃金水道”之稱。
6.水能資,年發電量1萬億度,占全國的53.4%,稱為“水能寶庫”。
7、1.在這條“黃金腰帶”上經濟最為發達,起帶頭作用的哪里呢?
4.長江流域經濟發達,但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也面臨著眾多的生態環境問題。本P56的地圖和字資料。
三、合作研討:
1.用已學的知識分析在我國五大河流中,為什么長江水能資最豐富?
長江水量最大、落差大、水能資豐富
2.長江水系中,為什么水能資主要集中在上游?
因為長江上游,峽谷多、水流急、落差大。
3.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主要由哪些工程組成?
4.讀案例,圖6.51,完成P47活動題 1.2.
5、學習長江流域的經濟。讀本P.50圖6.53,完成P50探究活動,討論并解釋:為什么說長江流域是我國的“黃金腰帶”?
結合P57知識之窗內容,明確保護長江區的重要性,了解三江自然保護區的大致位置、范圍,以及了解更多的對長江區的保護、治理措施。
四、堂反饋
第一時:
1.三峽水利工程位于( )
A、四川 B、湖南 C、湖北 D、重慶市
2.“黃金水道”是指( )
A、長江 B、珠江 C、黃河 D、淮河
3.長江流域大部分位于( )
A、暖溫帶、濕潤區 B、亞熱帶、濕潤區
C、暖溫帶、半濕潤區 D、亞熱帶、半濕潤區
第二時:
1.我國的“黃金腰帶”是指( )
A、長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黃河流域 D、東北三省
2.位于長江流域的著名煤炭工業基地是( )
A、河南的平頂 B、江蘇的徐州 C、貴州的六盤水 D、四川的攀枝花
3.位于江西省的旅游風景名勝是( )
A、泰 B、黃 C、廬 D、華
第三時:
1、長江流域分布最廣、產量最大的水果是( )
A、蘋果 B、石榴 C、柑橘 D、荔枝
2.三江是哪三條江的頭( )
A、長江、珠江、黃河 B、黃河、長江、瀾滄江
C、長江、淮河、瀾滄江 D、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
3.下列造成長江全流域洪災的原因,不正確的是( )
A、長江流域位于我國的半濕潤區,降水豐沛
B、中下游湖泊面積縮小
C、上游地區草原退化、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嚴重
D、干流尋求長,水量大
五、后小結
六、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
七、教學反思
第四節:西北地區(2時)
學習目標:
1.了解西部地區的范圍和包括的省級行政區。
2.了解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及與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差異。
3.明確開發1的重大意義。
4.認識西部地區豐富的資及其開發利用的狀況。
5、認識西北地區脆弱的生態,明確西部開發過程中,開發建設與環境保護并重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重點難點:
1.西部地區的資與開發。
2、以地圖、資料等讓學生認識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難點工程,明確這些重點難點工程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復習上節所學內容。
二、預習導學
1.我們通常說西部大開發,那西部究竟包括哪些省區?
共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2.西北地區的自然條如何?
3.那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如何呢?請大家一起討論P60活動,所以,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什么決定?
三、合作研討:
1.閱讀本節討論,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要開發什么呢?
2.結合資料和本P.61—62的地圖、資料,歸納西北地區的重要資和大致分布。
3.結合本P63案例一和圖6.79,一起討論P64的活動1.2,明確西氣東輸工程的路線及其帶的好處。
4.西部很多地區沙漠廣布,在這些地區修建公路,怎樣才能防止公路被沿線的沙丘掩埋呢?
5.西北地區開發的過程中,面臨著哪些問題?
6.我們應該怎樣做。應該注意什么呢?閱讀P65-P66資料,討論、掌握保護西北地區生態環境的具體措施。
四、堂反饋
第一時:
1、我國長絨棉基地分布在( )
A、內蒙古自治區 B、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C、甘肅省 D、寧夏回族自治區
2.我國西北地區不包括( )
A、內蒙古自治區 B、陜西省 C、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D、西省
3.寧夏“五色寶”包括白色的( ),紅色的( ),黃色的( ),青紫色的( )、黑色的( )。
4.我國最大的鹽湖是( )鹽湖,被稱為“( )”。青藏公路上著名的鹽橋是( )鹽橋就橫跨在此湖上。
第二時:
1.“西氣東輸”的地是( )
A、南方地區 B、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
2.西部大開發的首要問題是( )
A、脫貧致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B、改善生態環境
C、糧食基本自給 D.修建交通通信設施
3.天然氣資最為豐富的地區是( )
A、柴達木盆地 B、準噶爾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
4.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保護的對象是( )
A、胡楊林 B、紅松 C、藏羚羊 D、孔雀
5.位于我國西部地區的大型油田是( )
A、克拉瑪依油田 B、大慶油田 C、勝利油田 D、遼河油田
五、后小結
六、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
七、教學反思
第五節:祖國的寶島-----臺灣
學習目標:
1.掌握臺灣的位置和范圍,并落實在地圖上。
2.了解臺灣的地形、氣候、河流、植被等方面的自然環境。
3.認識臺灣豐富的物產和著名的旅游景點,理解臺灣為什么被稱為“祖國的寶島”。
4.了解臺灣的經濟,明確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
重點難點:
1.掌握臺灣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特色,認識臺灣被成為“祖國寶島”的原因,能結合歷史說明臺灣是祖國的神圣領土,祖國的統一是大勢所趨。
2、掌握臺灣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以及自然地理要素與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我國北回歸線穿過的省有哪些?
云南、廣西、廣東、臺灣,其中不和祖國大陸相連的是臺灣。
二、預習導學
1.臺灣的位置,結合本P.68圖6.81的臺灣地形圖,歸納臺灣在中國的位置以及臺灣的海陸位置、緯度位置。
2.臺灣省就是臺灣島嗎?
2.臺灣最高峰是
3.臺灣最主要的河流是
4.臺灣第一大湖
5.臺灣的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市是
6.臺灣的第一大海港是---- 第二的港口是----
7.我國的第一大島是------
8.臺灣著名的高新技術園區是------
9.臺灣的居民大部分是漢族同胞,他們的祖籍是------。而世代居住在臺灣的少數民族是-----。
10.臺灣的地勢是------。森林覆蓋率高,樹種豐富。其中著名的樹種-----
三、合作研討:
1.臺灣的經濟,看本P.72圖6.87,完成P72活動1.2題。
(1)60年-------70年臺灣的經濟以出口加工業為主-------成為亞洲“死小妞、四小龍”之一。
(2)80年代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
2.用資料說明為什么說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四、堂反饋
1.與臺灣隔海相望的省級行政區是( )
A、浙江省 B、廣東省 C、海南省 D、福建省
2.臺灣主要的氣候類型是( )
A、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
C、溫帶大陸性氣候 D、熱帶雨林氣候
3.臺灣最容易遭受的自然災害是( )
A寒潮和臺風 B、洪澇和干旱 C、臺風和地震 D、沙塵暴和泥石流
4.當前,臺灣的經濟發展重點難點是( )
A、出口加工業 B、農業 C、高新技術產業 D、服裝制作業
五、后小結
六、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
七、教學反思
第七 改革開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第一節珠江三角洲——黃金三角(2時)
學習目標
1.能運用地圖說出本地區的位置和范圍,并對本地區的地理位置作出簡要評價。
2.根據有關材料,說出輕工業對本區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3.能夠舉例說明祖國內地對香港、澳門經濟繁榮的促進作用。
4.運用有關資料,分析說明本區和港澳的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情況
重點難點:
1. 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外向型經濟。
2. 能夠舉例說明祖國內地對香港、澳門經濟繁榮的促進作用。
3.舉例說出區際聯系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復習上節所學內容。
二、預習導學
1、珠江發于哪里呢?最終注入那個海洋、流經的省區和主要支流等,請讀本P.76圖7.1。
2、珠江特別是它的上游河段有什么特點呢?
3、珠江除了上游水能資豐富以外還有什么特點呢?
4、珠江三角洲的具體位置在哪里呢?
三、合作研討:
1、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優越性。
2、珠江三角洲歷史上是我們著名的商品糧基地,這是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基礎,那么珠江三角洲發展農業有利的條有哪些呢?
四、堂反饋
1、珠江三角洲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是廣東經濟_____、_____,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堪稱廣東的_________。
3、與深圳相鄰的特別行政區是______,與珠海相鄰的特別行政區是______。
4、______被稱為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園,也稱“_____”。
5、廣州又稱“_____”、“_____”,簡稱“___”,是珠江三角洲最大的城市,是廣東省的____。
6、珠江三角洲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和_______之一。如今,珠江三角洲已成為我國“_____”農業、_____農業和_____農業的典范。
7、珠江三角洲有許多農業現代化示范基地,特有的基地農業主要有_____、_____、_____等種養并舉的新模式。
五、后小結
六、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
七、教學反思
第二節 快速發展的經濟(1時)
學習目標:
1.掌握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特點;
2、認識珠江三角洲地區便捷的交通;
3、掌握珠江三角洲外人口多以及外人口對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和社會經濟發展所帶的影響;
4、掌握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過程;學會運用身邊的實際例子,認識和理解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情況。
重點難點:
掌握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特點,城市化的過程,及外人口多帶的影響。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復習上節所學內容。
二、預習導學
1、請讀本P.81圖7.14~圖7.16.,這幾幅圖的數據資料說明了什么呢?
2、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還有什么特點呢?
3、結合本P.82圖7.17,完成活動第1題,分析20世紀9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制造業轉移方向及其原因。
4、分析、歸納珠江三角洲的產業轉型及其原因。
5、讀本P.87表7—1數據,分析、歸納外人口多的原因。
三、合作研討:
1、結合身邊的生活實例,分小組討論外人口多對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和社會經濟帶的影響。
2、分小組討論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過程,談談自己的看法。
3、完成P.89活動第2題,討論歸納城市化帶的利弊。
四、堂反饋
1、“深圳速度”的含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經濟特區: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劃出一定的范圍,在___________活動中實行特殊的_____________,以便吸引外資,引入先進設備和技術而建立的出口加工區。
3、我國的五個經濟特區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革開放以,珠江三角洲投入上千億元資金,進行交通、通信的建設,現已初步形成一個以___為中心樞紐的現代化交通運輸網。
5、番禺的橋被專家、行家們稱為全國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珠江三角洲流入人口最多的地區是________,流入率最高的地區是_______,外人口增長迅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后小結
本節我們學習了珠江三角洲的經濟,重點難點學習了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特點,以及珠江三角洲外人口多和高速發展的城市化這兩大特點。
六、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
七、教學反思
第三節 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1時)
學習目標
1.使學生掌握香港和澳門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經濟特征。
2.理解香港在國際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經濟的發展;祖國大陸在港澳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3.通過全面比較香港和澳門的地理特征,培養學生分析和概括地理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香港和澳門的概況:位置、范圍、人口及經濟等。
教學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復習上節所學內容。
二、預習導學
1、香港和澳門的自然地理特征
2、香港和澳門地理特征比較表
3.為何香港和澳門的居民中中國血統占絕大多數?
4.香港經濟發展的第一個有利條是什么?
5.香港經濟發展第二個有利條是什么?
6.香港經濟發展第三個有利條是什么?
7.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特征
三、合作研討:
1.今天,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你們該怎么辦?
2.香港被稱為“東方明珠”、“亞洲四小龍”之一,說明它經濟發達。那么香港經濟的發展有何有利條?
3.香港經濟發展的有利條
4.香港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5.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發展形成什么特點?
6.澳門成為對外貿易港早于香港,為何經濟發展落后于香港?
四、堂反饋
仔細閱讀本節內容完成下表:
香 港澳 門
回歸時間
位置
面積
人口
毗鄰特區
組成
政府駐地
主要地形
經濟產業
旅游景點
美 稱
侵占國家
五、后小結
本節我們主要了解了祖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的概況、經濟發展等知識,認識了香港和澳門過去是中華民族的恥辱,今天是炎黃子孫的驕傲。香港的發展離不開祖國內地的支持,香港的發展也帶動了祖國內地的發展。相信在偉大祖國的 大力支持下,香港和澳門這兩顆明珠會更加熠熠生輝,光芒四射。
六、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
七、教學反思
第八 繼往開的天府之國——四川省
第一節 多彩的四川(1時)
學習目標
1.了解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區、氣候、主要河流、人口分布、主要資;
2.了解四川盆地“天府之國”與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關系;
3.了解四川省旅游資的分布。
4.運用地圖分析四川省自然環境東西差距大,培養學生對比、歸納和綜合分析等能力。
重點難點
1.四川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
2.學會如何從自然的角度描述一個地區。
教學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復習上節所學內容。
二、預習導學
多媒體展示“中國行政區劃圖”,并提問:
1.我們的家鄉——四川位于中國的什么方位?
2.關于四川名稱的由、面積、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數,你知道多少?
三、合作研討:
1.用多媒體展示“四川省人口分布圖”,并提問:四川的人口分布有哪些特點?
2.四川人口分布為什么東密西疏?
3.完成P.98的活動。
四、堂反饋
1、四川省位于我國 部, 簡稱 ,省會 。
2、四川盆地 廣布,位于盆地 部的 平原是四川省最大的平原。這里人口 ,經濟 ,是我國重要的 生產基地。
3、四川省礦產資資比較豐富,其中 、 等礦產資的儲量居全國首位, 儲量和產量也居全國前列。
4、我的家鄉在 市(自治州) 縣(市、區),從方位上看,位于四川省的 部
五、后小結
六、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
七、教學反思
第二節 崛起的四川
學習目標
1.了解四川經濟發展水平及其地區差異;
2.了解四川旅游業的發展;
3.了解四川省的交通發展。
4.培養學生對比、歸納和綜合分析等能力。
重點難點
1.如何充分發揮當地優勢發展地方經濟。
2.學會如何從社會經濟的角度描述一個地區。
教學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復習上節所學內容。
二、預習導學
1.說說自己家鄉有哪些特色的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2.家鄉人民發掘了哪些優勢條發展經濟?
3.說說自己家鄉有哪些旅游景點?
三、合作研討:
1.作為學生,在旅游業發展中我們能做些什么?
2. 結合家鄉實際,談談家鄉交通運輸業發展現狀和對未的展望。
四、堂反饋
1、“天下水之觀在蜀”,四川享有“ ”的美譽,境內有 、 、 、 和 5處自然化遺產,旅游業已經成為重要的 產業。
2、四川省是我國 地區工業總產值最大、 齊全、 較多的省級行政單位。
3、 國際機場是中國中西部地區最繁忙的機場,也是中 地區的航空樞紐和重要的 地。
五、后小結
六、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
七、教學反思
第九 走向世界(1時)
學習目標
1.通過對我國一些重點難點區域和學生家鄉的可持續發展事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的基本國情以及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加強區域聯系的必要性。
2.收集祖國走向世界、世界不斷發展的相關信息,進而明確世界的發展趨勢和“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的基本國情。
3.通過圖資料的分析和對比,進一步培養學生地理圖信息的獲取、整理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4.通過對家鄉經濟發展或國家跨區域重點難點工程建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分析、論證,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重點難點
1.學會運用家鄉經濟發展或我國重點難點工程建設的事例,說明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是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加強區際聯系與合作是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2理解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加強區際聯系與合作是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3.理解我國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復習上節所學內容。
二、預習導學
1、在中國區域地理中,我們學習了大小不等的哪些區域,請概括各區域的主要特點。
2.觀察“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圖”,根據我國不同區域的主要特點,想一想我們國家的基本國情是什么?
3.讀圖9.1,結合已學知識,想一想為什么東北平原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三、合作研討:
1.根據前收集的資料,分組討論自己的家鄉發展經濟的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條,想一想我們應當怎樣因地制宜地發展家鄉的經濟?
2. 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營造防護林,“三北”防護林的建設對于促進區域發展有何作用和意義?
3.教師組織學生完成本P88“活動”中的第2題。
問題1:工程輸送資的地和目的地各在哪些地區?
問題2:工程主要解決了哪些問題?
四、堂反饋
1、 年 月 日,我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
2、 年 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提出了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對策以及行動方案。這是全球第一部國家級的《21世紀議程》。
3、中國是 的常任理事國之一,我們對保衛世界和平,保護地球生態環境,促使人類社會的進步,肩負著重大責任。
五、后小結
六、布置作業
后作業:分組在網絡、報刊、書籍、電視中收集關于家鄉和祖國發展的圖資料,結合本內容,選擇一個你感興趣的話題,采用你喜歡的表達方式,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1.從我家看我國的發展。
2.WTO與我們的生活。
3.經濟發展與我們身邊環境的變化。
七、教學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37107.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景觀與區劃專項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復習 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