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輪考綱知識梳理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復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專題三 中國傳統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考綱要求】
(1)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2)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3)宋明理學
(4)明清時期的儒學思想
【專題知識梳理】
一、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
1.背景:
 。1)經濟:隨著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___________瓦解,奴隸制經濟崩潰。而 經濟的迅速發展,為學術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條。
 。2)政治:周王室衰微,__________ ,諸侯士大夫崛起,___________勢力壯大。
(3)階級關系上:“士”在社會生活中活躍起,受到各諸侯國統治者的重用。
(4)思想:學術下移,_________興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識淵博和閱歷豐富的士,同時也為學術繁榮提供了輿論陣地。
2.流派代表及主張:
派別代表主張

道家老子
莊子

儒家孔子
孟子
荀子
法家韓非子 
(商鞅)
墨家墨子
3.意義:
(1)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2)奠定了中國思想化發展的基礎。
二、 漢代的思想大一統:理論依據(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
1.背景:(1)漢武帝時西漢國力強盛,但存在著嚴重的 問題,為了加強 ,積極有為的政治思想成為時代的需要;(2)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學體系。(3)漢武帝的舉賢良對策為董仲舒闡發儒學思想提供了良機。
2.特點:以《 》為基礎,融合 家、黃老之學以及 思想形成的新思想體系。
3.內容:
(1)董仲舒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 和 的主張。
(2)為了加強君權,董仲舒宣揚“君權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 ”學說。
(3)董仲舒還提出“君為臣綱”、“ ”、“夫為妻綱”和仁、義、禮、智、信五種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后人歸納為“三綱五!薄
(4)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從儒家的“仁政”思想出發,提出了“限田、薄斂、省禁”。
3. 影響:
(1)積極性:使儒學在政治上占據 地位,有利于鞏固 和穩定 。從此儒學確立了在中國傳統化中的 地位。
(2)局限性:帶有唯心主義成分和神學迷信色彩;思想化專制不利于化的多元化;宣揚綱常倫理是為了維護封建專制和等級制度。
三、宋明理學
1.背景
(1)魏晉南北朝時期:
(2)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又稱“_________”。
(3)唐朝:統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學的地位受到挑戰。
(4)北宋時,儒家學者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同時,他們又沖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了佛道思想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
2.發展過程
(1) 程朱理學
①代表人物:
②基本主張:
(2)陸王心學
①陸九淵: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是天地萬物的淵;求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②王守仁:宣揚“________”、“心外無理”的命題;②提出“___________”、“知行合一”的學說。2.歷史影響
①消極影響:
②積極影響:
四、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
(一)背景
(1)政治:
(2)經濟:
(3)思想:宋明( )日益束縛人們的思想,化專制加強,科舉制度僵化,科技停滯。
(二)代表人物及思想
1.“異端”思想家----李贄(明末)
思想: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
(2)思想主張:
①王夫之:

②黃宗羲:


③顧炎武:


(三)特點
(1)反傳統、反教條。
(2)反封建專制,帶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3)提倡“經世致用”。
(4)反映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
(四)比較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與歐洲啟蒙思想的差異。
條內容影響
民主思想⑴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專制空前強化
⑵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
⑶封建傳統化仍占統治地位⑴抨擊君主專制
⑵未明確提出建立新社會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⑴對當時封建專制起了一定的沖擊作用
⑵無法動搖封建統治的理論基礎
啟蒙思想⑴進入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
⑵資本主義手工工場迅速發展
⑶藝復興為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⑴批判封建制度
⑵設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⑴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動員
⑵推動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
⑶對亞洲革命運動也起了一的作用

【預習自測】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這一觀點是下列哪一派別的思想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2.有學者在評價中國某位先哲的思想時說“強調萬物存在意義上的齊一性,而不排斥實在意義上的個別差異!边@一先哲思想當為
A.老子的“無為”思想 B.荀子的“天行有!彼枷
C.莊子的“齊物”思想 D.墨子的“尚力”思想
3.主張明主峭其法而嚴刑.成勢之町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亂”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孫子 C.孟子 D.韓非子
4.孟子曰“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辈牧纤w現的政治思想是
A.禮治 B.無為而治 C.仁政 D.兼愛
5.最近,有一網民提出構建皖北交通大網絡的設想,以加快安徽崛起步伐。該設想把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的故里連接起。下列言論不屬于這四人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制天命而用之!
C.“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盌.“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6、(2011•全國綜)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經典中,民本思想有較多的體現!渡袝分姓f:“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笨鬃又鲝垺耙蛎裰薄C献诱J為民貴君輕,又稱:“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啊盾髯印分姓f:“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據《孟子》等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內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學習目標】
1.復習本講要注意縱向把握歷史事的整體發展過程,明確各發展階段的不同特征。按照儒學由興到衰的發展變化歷程,整理出中國傳統化主流思想演變的基本線索,構建基本的知識結構體系。
2.要注意橫向把握歸納同一歷史階段各方面的社會變化。如(1)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化上出現百家爭鳴;經濟上井田制瓦解,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確立;政治上出現變法改革如管仲改革、商鞅變法,確立封建制度。(2)明末清初思想化上涌現進步思想家,促使傳統化重新煥發生機;政治上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經濟上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3)明清之際的民主思想與歐洲啟蒙思想的比較。反封建是它們的共同點。
3.貫穿辯證的觀點分析歷史問題,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的分析。理學、心學的進步和落后性的評價;注意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如法家思想為秦朝的統一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但殘酷的法律又是秦朝滅亡的重要因素。
4.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將思想家們的思想同時代背景結合起,分析儒家思想興衰的原因。
5.與現實社會生活相聯系,認識儒學思想在當今構建和諧社會、實現民族復興中的重大現實意義。
【自主學習】
一、比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異同。

二、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是如何發展儒家思想的?

三、請比較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與歐洲啟蒙思想的差異。

四、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儒家思想的現實意義。

【重難突破】
1.(2011•東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
緣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猶曳(yè,拖拉)大木然,……君與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與君,名異而實同耶!渣S宗羲《明夷待訪錄》
材料二 史論
黃氏之說,根本上不脫儒家思想理路,卻將儒家政治、社會觀推演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藍圖……若以為其所論仍與“現代”不侔(móu,相當)而定其為無新見,則失于以“現代”事物為絕對尺度。
——趙軼峰《十七世紀中國政治、社會思想訴求的維度》
材料三 史觀
我們專注于兩個主題——“傳統”和“交流”——的研究,以此理順世界歷史。這兩個主題集中反映了人類發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們可以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因作出解釋。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明的傳承與交流》
(1)據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說明黃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脫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體現了“新見”。

(2)材料二主張用什么方法去評價黃宗羲的思想?運用這一方法,評價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


(3)結合黃宗羲與孟德斯鳩的思想在中國近代民主革命進程中的影響,談談你對材料三的認識。

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明清之際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張
思想家主要思想
黃宗羲(1610——1695年)認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張“君臣平等”,
顧炎武(1613——1682年)提出“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人共治”的主張。
王夫之(1619——1692年)揭露歷代帝王把天下作為私產的做法,主張“循天下之公共”
材料二 啟蒙運動時期法國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觀點
思想家主要思想
孟德斯鳩
(1689——1755年)主張國家權力分為立法、行政、司法三種,分別由議會、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獨立,相互牽制,彼此平衡,以維系國家的統一。
伏爾泰
(1694——1778年)倡導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認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國式的開明君主政治。
盧梭
(1712——1778年)認為人民應當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約,創立民主共和國,國家的最高權力屬于人民。
(1)依據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張?依據材料二,分別概括三人各自的主張

(2)上述東西方兩種思想對歷史發展分別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中國明清之際的批判思想雖然出現的比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會效果卻遠不如法國的啟蒙思想,為什么?

【自主構建 】

【鞏固練習】
1.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中有一家與其他各家不同,為君主作參謀,專替君主打算。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董仲舒認為“天生民性,有善質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對這一思想理解最準確的是
A.認為民性本善,君權神授 B.感嘆人性本惡,呼喚王道
C.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建議以禮入法,以禮入俗
3.古代某學者曾在白鹿洞書院講學,后人贊之為“反躬踐實,窮理致知,傳二程而分流;講學授徒,著書立說,配十哲之永馨!贝巳藨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贄
4.唐詩“慢束羅裙半露胸”、“綺羅纖縷見肌膚”,描寫了唐朝服飾的艷麗奢華和開放。但宋朝時的服飾卻簡潔質樸,女裝拘謹、保守,色彩淡雅恬靜。唐宋服飾的演變,反映了人們審美觀的變化,此種審美觀的轉變主要是由于
A.封建經濟的衰退 B.專制集權的強化 C.程朱理學的盛行 D.審美意識的覺醒9.古代5、有一個佛偈故事廟前佛幡隨風而動,方丈以此考問眾徒。甲徒曰“風催幡動!”乙徒曰“幡何動?分明是你心動!心動才有幡動!”下面的思想與乙徒相近的是
A.萬物皆只有一個理 B.有理而后有氣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6.“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此反映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獨尊儒術”
C、王陽明的“心學” D、顧炎武的“經世致用”
7.下列所提到的歷史現象或事中,李贄應該會持反對意見的是
A.花木蘭替父從軍 B、梁祝化蝶相隨 C、商鞅變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8.(10年浙江卷)儒道思想猶如中國古代思想的雙璧。下列言論中,最能體現道家因循自然、崇尚無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D.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9.黃宗羲認為:“然則其(封建國家)所謂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論者謂有治人無治法,吾以謂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秉S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決定的
C.反對君主專制,實行法治 D.建立君主立憲制
10.(10年江蘇卷)“圣人不責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為圣。”這句話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張
A.朱熹 B.李贄 C.陸九淵 D.黃宗羲
11.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論語•為政》
(1)根據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張是什么?


材料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兄,出以事其長,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為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孟子-梁惠王句上》
(2)結合材料分析,戰國時期的儒家思想提出了怎樣的政治主張? 儒學在當時的地位如何?

材料三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漢書-董仲舒傳》
(3)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張? 與材料一相比,此后儒學地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材料四 前三代,吾無論矣;后三代,漢、唐、宋是也。中間千余年而獨無是非者,豈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固未嘗有是非耳。
——李贄《藏書》
(4)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思想家李贄有哪些進步觀點?


【專題自測】
1.(2011•天津綜).長期以,儒學是一種士大夫之學。明代思想家李贄則提出要正視“世間惟下下人最多”的現實,強調“我為下下人說,不為上上人說”。這說明李贄
A.反對儒家的正統思想 B.倡導只為下下人說
C.批判地發展傳統儒學 D.抨擊君主專制制度
2.(2011•北京綜).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在清代被列為禁書,其主要原因是該書A.將人性與天理對立起 B.質疑孔子的權威性
C.主張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擊君主專制制度
3.(2011•海南綜)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經世致用,反對君主專制,這主要是基于他們
A.對先秦諸子學說的闡釋 B.對宋明理學的批判與繼承
C.受西方啟蒙思想的啟發 D.對現實政治與社會的叛逆
4.(2011•全國標)董仲舒認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諸侯、崇周制而“大一統”,以此為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服務,從而將周代歷史與漢代政治聯系起。西周時代對于秦漢統一的重要歷史影響在于
A.構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確立了君主大權獨攬的集權意識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化心理認同 D.實現了國家對土地與人口的控制
5.(2011•上海歷史)當代某學者談及自己為人處世的宗旨時說:對己學道家,意思是清靜寡欲;做事學法家,意思是按原則辦事;待人學儒家,即
A.愛無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滅人欲
6.(2011•東綜)“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這一主張屬于
A.儒家“仁愛”思想 B.墨家“兼愛”思想
C.儒家“禮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7.如果讓王陽明穿越時空與朱熹對話,他們不可能達成的共識應該是
A.意識(心、理)第一,物質第二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都要求人們克服私欲 D.只有探究萬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8.朱熹和王陽明對“天理”進行了不同的闡述,兩者共同的本質意圖是
A、否定佛教、道教教義  B、發揚光大儒家學說
C、維護封建統治秩序   D、激勵人們奮發立志
9.明代后期一位考生,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他可能經歷
①用重金賄賂了當朝丞相,最終狀元及第②在茶館里,聽到有人議論李贄的“異端”思想③在書肆里購買《農政全書》和《紅樓夢》④準備科舉考試,努力背誦《大明律》⑤到娛樂場所欣賞了一段京劇
A. 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⑤
10.黃宗羲認為:“秦變封建而為郡縣,以郡縣得私于我也;漢建庶孽(指諸侯王國),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鎮之兵,以方鎮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謂之法乎?”對黃宗羲這一表述的理解正確的是
A.包含有樸素辯證認識 B.古代社會沒有法律制度
C.主張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11.(2011•江蘇綜)“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鳖櫻孜溆纱顺梢淮髮W者,開一代新學風,其思想脈絡清晰可見。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務;廉恥者,士人之美節;……朝廷有教化,則士人有廉恥;士人有廉恥,則天下有風俗!櫻孜洹度罩•廉恥》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無非以立天下之人倫!枪视腥藗悾缓笥酗L俗;有風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國家!櫻孜洹锻ち旨•華陰王氏宗祠記》
材料三 理學之曰:“《論語》,圣人之語錄也。”舍圣人之語錄,而從事于后儒,此之謂不知本矣。
——顧炎武《亭林集•與施愚書》
(1)顧炎武以拯救時代為己任。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顧炎武該思想產生的政治背景。


(2)顧炎武以社會教化作為拯救時代的重要途徑。依據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會表象,并概括社會教化的功能。


(3)顧炎武以儒學作為社會教化的資。依據材料三,指出顧炎武對儒學進行了怎樣的取舍?并說明其理由。


(4)在中國思想史上,顧炎武以怎樣的學風和時代責任感影響著時人及后世?


(臨朐一中 王慧萍)
專題三 中國傳統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答案
【預習自測】
答案:1---5 ACDCB
6、主要內涵:強調君民相互依存;君主應重視民意,順應民心。
理想政治:君主用賢人,行仁政。

【重難突破】
1.(1)以民為本(民本思想,民貴君輕);保留君主制。 反對君主專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方法: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下評價(歷史的評價);進行全面的評價(辯證的評價)。 評價:否定了君主專制制度,為資產階級建立政權提供了制度設計,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時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其實質是維護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權利。
(3)考生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作答: ①黃宗羲的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反對君主專制的主張被近代資產階級革命
派所繼承,成為反封建斗爭的思想武器; ②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傳入中國,不僅為資產階級提供了反封建斗爭的思想武器,而且為資
產階級政治實踐和制度設計提供了借鑒; ③兩者的思想都促進了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推動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進程,共同影響了中國
近代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2、(1)主張:反對君主專制;
主張:孟德斯鳩——三權分立,權力制約與平衡;伏爾泰——平等、自由、民主(或:開明君主制);盧梭——主權在民。
(2)材料一:發展了“經世致及”思想,對中國近代民主思想產生了一定的啟蒙作用。
材料二:發展了人主義思想,為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準備。
(3)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君主專制空前強化;思想化專制。
【鞏固練習】
1---5 BACCC 6---10 DDACB
11、(1)孔子:主張仁政,反對暴政。
(2) 政治主張:提出了“仁政”學說,要求統治者以仁愛之心對待百姓,以德服人,爭取民心。地位:不受統治者重視。
(3)董仲舒:①大一統 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地位變化:(獨尊地位,)在政治上占據統治地位;成為傳統化的主流。
(4)進步思想主張: ①反對孔孟學說,反對絕對思想權威 ②倡導個性的自由發展 ③提出男女平等的觀點 ④從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專題自測】
答案:1—5 CDBCB 6—10 BDCAC
11、(1)政治背景:官僚腐。徽伪┡埃ɑ虺靵y)。
(2)表象:風俗。
功能:提高士人修養;凈化社會風氣;安定政治秩序;確立倫理道德。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學。 理由:孔孟之道為儒學之根本。
(4)學風:經世致用(或崇實致用)。時代責任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35842.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
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