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一中2015級2015—2015學年度第二學期理綜測試試題 生物部分1.右圖示某種農作物品種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幾種方法,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經過Ⅲ培育形成④常用的方法是花藥離體培養B.過程Ⅵ常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④的幼苗C.由品種①直接形成⑤的過程必需經過基因突變D.由品種①和②培育品種⑥的最快途徑是Ⅰ→Ⅴ 2.如下圖所示,甲圖表示胚芽鞘受到單側光的照射,乙圖表示不同濃度生長素溶液對胚芽鞘生長的影響,如果甲圖中b處的生長素濃度為m,則a處生長素濃度X的范圍是A.mi① 體液免疫中,能直接識別抗原的有B細胞、漿細胞、記憶細胞和抗體② 漿細胞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相對發達的高爾基體③ 記憶B細胞能快速識別抗原,以便產生更多的抗體參與免疫④ 分泌溶菌酶殺滅病原體是特異性免疫的重要功能⑤ T淋巴細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以增強免疫效應⑥ 切除胸腺的實驗動物,細胞免疫完全喪失,體液免疫能力減弱A.一項 B.二項 C.三項 D.四項4.如圖是用來表示酶的活性、生長素作用效應、種群增長速率、光合作用速率的數學模型。a、b是曲線中的兩個對稱點,以 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橫 軸縱 軸相關敘述A溫度凝血酶活性若將用a、b對應溫度處理過的等量凝血酶加入到適宜溫度的相同量血液中,則凝血速度相同B生長素濃度促進芽的生長若將a、b對應濃度IAA分別作用于太空中水平放置的根的遠地側與近地側,則根最可能彎向近地側生長C時間種群增長速率a、b對應的時間點,種內斗爭程度大致相同D時間光合作用速率某植物在晴朗夏季某天中午的一段時間內,直接影響a、b兩點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相同的A.不同垂直帶的植被類型差異是群落演替的結果B.不同垂直帶的植被類型差異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結構特征C.蝶類物種多樣性與各垂直帶植被類型無關D.蝶類物種多樣性與各垂直帶氣候特征有關6.下表是生物科學史上一些經典實驗的敘述,表中“方法與結果”和“結論或觀點”能匹配的是( )選項方法與結果結論或觀點A觀察到植物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觀察到動物受精卵分裂產生新細胞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B單側光照射下,金絲雀?草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長也不彎曲生長素具有極性運輸的特點C將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裝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環境中,用極細光束照射后,細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來自于水D將活的R型肺炎雙球菌與加熱殺死的S型肺炎雙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體內,小鼠體內出現活的S型菌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1)研究人員發現,在適宜成分溶液中,線粒體含F0—F1內膜小泡能完成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的反應,即實現________的氧化,生成________,并能合成大量ATP。(2)線粒體內膜上的F0—F1顆粒物是ATP合成酶(見圖),其結構由突出于膜外的親水頭部和嵌入膜內的________尾部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濃度梯度推動下合成ATP。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結構與合成ATP的關系,用尿素破壞內膜小泡將F顆粒與小泡分開,檢測處理前后ATP的合成。若處理之前,在 條件下,含 顆粒內膜小泡能合成ATP;處理后含 顆粒內膜小泡不能合成ATP,說明F1顆粒的功能是催化ATP的合成。3)將線粒體放入低滲溶液中,外膜漲破的原理是 。用離心方法能將外膜與線粒體內膜包裹的基質分開,原因是 。線粒體基質中可能含有的化學成分有 (填選項前的字母)。a.水 b.丙酮酸 c.葡萄糖 d.ATP e.核苷酸 f.氨基酸30.(1分)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顏色由兩對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現色素,AA和Aa的效應相同),該色素隨細胞液H降低而顏色變淺。其基因型與表現型的對應關系見下表;蛐虯—BbA—bbA—BB aa___表現型粉色紅色白色(1)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質可能位于________上,該蛋白質的作用____________有關(2)純合白色植株和純合紅色植株作親本雜交,子一代全部是粉色植株。雜交親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為了探究兩對基因(A和a,B和b)是否在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某課題小組選用了AaBb粉色植株自交實驗。實驗步驟:第一步:粉色植株(AaBb)自交。第二步:②實驗可能的結果(不考慮交叉互換)及相應的結論:若子代植株花色為,則兩對基因兩對同源染色體上(4)上述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則粉色植株(AaBb)自交后代中,子代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種。實驗材料:健康小鼠若干只、生長激素溶液、胰島素溶液、生理鹽水、血糖含量檢測儀、注射器等。(1)分析變量:自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檢測指標是血糖含量。(2)實驗步驟:①將生理狀況相似的健康小鼠隨機均分為兩組,編號為甲、乙,同時______________,檢測其血糖含量并作記錄,作為初次測量值。②甲組小鼠注射過量的生長激素,乙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③一段時間后,檢測兩組小鼠的血糖含量并與________進行比較。④預期結果(請在坐標圖中繪出兩組可能出現的結果)。⑤為探究生長激素的確是通過降低胰島B(β)細胞的敏感度,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高血糖,請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構建實驗思路進行二次實驗____________ 。32.(9分)1960年1月,科學家首次乘坐的“里亞斯特”號深海潛水器成功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進行科考,在近萬米的海底,科學家們驚奇地看到比目魚和小紅蝦在游動。(1)馬里亞納海溝中所有的比目魚組成了一個____________。(2)幾百萬年的前海溝下與海溝上的比目魚還是屬于同一物種,但由于馬里亞納海溝中的比目魚群體長期與較淺域的比目魚缺乏基因交流,最終會產生____________隔離。造成這種現象的兩個外部因素是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3)從變異的來源看,比目魚的種類具有多樣性的根本是由于 造成的。(4)由于地質巨變,最終人類只搶救一對馬里亞納海溝中的比目魚,通過人工繁殖,最終產生一個新的比目魚種群,則此種群的基因庫中的基因數量與原種群相比要____。(5)下圖表示某群島物種演化的模型,A、B、C、D為四個物種及其演化過程。A物種演變為B、C兩個物種的過程包括 三個環節 。由A物種演變為B、C兩個物種,其內在因素是生物體的 發生了改變。如果乙島上C物種個體數量不斷增加,引起D物種個體數的銳減,這種現象稱為 。39.(15分)現代人吃什么都講究天然,所以目前市場上果汁飲料、果酒、果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請回答:(1)在果汁加工過程中可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酶來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2)蘋果醋是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其生產過程中利用了______________的發酵作用,該過程需將溫度控制在______________。(3)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時間后變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果酒釀造過程中,如果果汁滅菌不嚴格,含有醋酸菌,在酒精發酵旺盛時,醋酸菌能否將果汁中的糖發酵為醋酸?________(填“能”或“不能”)。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要提高果醋的產量,發酵過程中關鍵要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條件。(15分)科學家將四種遺傳基因導入皮膚細胞,發現皮膚細胞可轉化為具有胚胎干細胞特性的細胞即誘導多能干細胞(iPS);卮鹣铝袉栴}:(1)哺乳動物的胚胎干細胞是由早期胚胎或_______________中分離出來的一類細胞,在功能上具有發育的____________。()在培養iPS的培養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可以誘導iPS分化成不同的組織和器官,解決器官移植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兩大難題。()將四種遺傳基因導入皮膚細胞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iPS的形成說明導入的四種遺傳基因能夠影響皮膚細胞中基因的________。皮膚細胞能夠被誘導形成iPS,是因為皮膚細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1)NADH([H]、還原性氫) 水(2)疏水 有跨膜H+濃度梯度 含F0—F1 含F0(3)滲透作用 兩個結構的大小、密度、質量不同 abdef(2分)30.(10分)(1)液泡膜 H+跨膜運輸 (2)AABB×AAbb或aaBB×AAbb (3)①觀察并統計子代植株花的顏色和比例 ②粉色:紅色:白色=6:3:7(4)531(10分)?(1)過量的生長激素 (2)①給兩組小鼠口服大量的葡萄糖溶液 ③初次測量值?④如右圖所示?⑤再給甲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島素溶液,發現小鼠的血糖含量很快會降低32.(9分)(1)種群(2)生殖 自然選擇 地理隔離(3)基因突變 (4)少(5)突變、自然選擇、 隔離 基因(或基因型) 種間斗爭39.(除標明外,每空2分)(1)纖維素酶和果膠 (2)醋酸菌 30~35℃(3)空氣中的醋酸菌混入葡萄酒后發酵產生了醋酸(4)不能(1分) 醋酸菌是好氧細菌,而果酒發酵為無氧環境,醋酸菌無法生存 (5)有氧環境 適宜的溫度和pH40.(除標注外,每空2分)(1)原始性腺 全能性(1分)(2)分化誘導因子 供體器官短缺 免疫排斥(3)限制酶和DNA連接酶 表達(或轉錄、翻譯) 全套的遺傳信息甘肅省天水一中2015屆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診斷考試生物試題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365810.html
相關閱讀:寧夏銀川九中2015屆高三2月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談高考生物復習的回歸課本
高中生物試題指導:解答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
江西省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測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廣東肇慶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