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道小題,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1、“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種生命現象說明生物具有
A.應激性和適應性 B.新陳代謝
C.生殖和生長現象 D.遺傳和變異
2、現有1 000個氨基酸(其中有氨基1 020個、羧基1 050個),則由此合成的4條肽鏈中共有肽鍵、氨基、羧基的數目是
A.996,1 016,1 046 B.996,4,4
C.996,24,54 D.999,1 016,1 046
3、右圖為葉表皮保衛細胞控制氣孔開閉的模式圖,a、b為保衛細胞的細胞壁,已知a處的壁較薄,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 保衛細胞吸水從而使氣孔打開
B. 此圖最可能是中午的觀察圖
C. 此時保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較大
D. 當氣孔關閉時,b收縮程度大于a
4、水在生物體內是一種良好的溶劑,是各種化學反應的介質。下列有關水的說法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A.水是光合作用的反應物,是最初的電子供體
B.當人體缺水時,血漿的滲透壓會降低,從而產生渴覺
C.核糖體中進行的化學反應有水生成
D.休眠或越冬的植物體內自由水與結合水比值下降
5、右圖是由3個圓所構成的類別關系圖,其中Ⅰ為大圓,Ⅱ和Ⅲ分別為大圓之內的小圓。符合這種類別關系的是
A.Ⅰ脫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Ⅰ染色體、ⅡDNA、Ⅲ基因
C.Ⅰ固醇、Ⅱ膽固醇、Ⅲ維生素D
D.Ⅰ蛋白質、Ⅱ酶、Ⅲ激素
6、在蘿卜的紫色塊根細胞內,液泡中含有紫紅色的花青素。將塊根切成小塊放入清水中,水的顏色無明顯變化。若進行加熱,則隨著水溫的增高,水的顏色逐漸變紅。其原因是,水溫增高時
A.細胞壁受到了破壞 B.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細胞膜失去了選擇透過性 D.原生質層失去了選擇透過性
7、下表表示某種食物中的四種氨基酸的含量和人體蛋白質中這四種氨基酸的平均含量。試問:如果人食用這種食物,在人體中發生下列哪種生理過程,才能使食物中的這四種氨基酸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氨基酸
絲氨酸
組氨酸
酪氨酸
甘氨酸
食物中
0.01
0.10
0.05
0.20
人體中
0.10
0.23
0.13
0.04
A.呼吸作用 B.轉氨基作用 C.脫氨基作用 D.氧化作用
8、右圖為電鏡下觀察的某細胞的一部分。下列有關該細胞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此細胞既可能是真核細胞也可能是原核細胞
B.此細胞既可能是動物細胞也可能是植物細胞
C.結構1、2、4、5、6均是由生物膜構成
D.胸腺嘧啶參與堿基互補配對的有1和3
9、在血糖調節中,具有協同作用的激素是:
A.甲狀腺激素和胰高血糖素 B.胰高血糖素和腎上腺素
C.胰島素和腎上腺素 D.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10、右圖是探究酵母菌進行呼吸方式類型的裝置,下面敘述錯誤的是
A.假設裝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裝置二中的液滴不動,則說明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
B.假設裝置一中的液滴不移動,裝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則說明酵母菌只進行無氧呼吸
C.假設裝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裝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則說明酵母菌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
D.假設裝置一、二中的液滴均不移動說明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或只進行無氧呼吸
11、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貯藏新鮮蔬菜、水果的條件是
①曬干 ②零上低溫 ③零下低溫 ④無氧 ⑤低氧
A.①②⑤ B.②④ C.②⑤ D.③④
12、在減數分裂的整個過程中,細胞分裂次數、染色體復制次數、著絲點分裂次數、染色體減半次數、DNA分子減半次數依次是
A.1、2、2、1、2 B.1、1、1、2、1
C.2、1、1、2、1 D.2、1、1、1、2
13、在一個人以肌肉為效應器反射弧中,如果傳出神經受到損傷,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將表現為
A.既有感覺,又能運動 B.失去感覺,同時肌肉無收縮反應
C.有感覺,但肌肉無收縮反應 D.失去感覺,但能運動
14、細胞衰老是一種正常的生命現象。人的細胞在衰老過程中不會出現的變化是
A.細胞內有些酶活性降低 B.細胞內色素減少
C.細胞內水分減少 D.細胞內呼吸速度減慢
15、人的神經系統中,有些神經細胞既能傳導興奮,又能合成與分泌激素。這些細胞位于
A.大腦皮層 B.垂體 C.下丘腦 D.脊髓
16、囊性纖維化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某對正常夫婦均有一個患該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員中無該病患者。如果他們向你咨詢他們的孩子患該病的概率有多大,你會怎樣告訴他們?
A.“你們倆沒有一人患病,因此你們的孩子也不會有患病的風險”
B.“你們倆只是該致病基因的攜帶者,不會影響到你們的孩子”
C.“由于你們倆的弟弟都患有該病,因此你們的孩子患該病的概率為1/9”
D.“根據家系遺傳分析,你們的孩子患該病的概率為1/16”
17、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下列關于基因突變特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A.無論是低等還是高等生物都可能發生突變
B.生物在個體發育的特定時期才可發生突變
C.突變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突變對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18、農業生產中長期使用某種殺蟲劑后,害蟲的抗藥性增強,殺蟲效果下降,原因是
A.殺蟲劑誘發了害蟲抗藥性基因的產生
B.殺蟲劑對害蟲具有選擇作用,使抗藥性害蟲的數量增加
C.殺蟲劑能誘導害蟲分解藥物的基因大量表達
D.抗藥性強的害蟲所產生的后代具有很強的抗藥性
19、右圖縱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魚類的食物分布狀
況,曲線甲、乙、丙分別表示三種魚的數量變化。下
列對此圖的分析,錯誤的是
A.海洋中的魚類具有垂直分層現象
B.此圖表明魚類對食物的競爭狀況
C.此圖表明海洋中魚類的捕食狀況
D.此圖表明海洋中魚類的共生關系
20、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上的牧民以養羊為主業。近年來的過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這里的野生黃羊種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臨瀕危。針對這一事實,下列觀點不正確的是
A.過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B.家羊是草原生態系統的外來入侵物種
C.野生黃羊與家羊之間是競爭關系
D.草原生態保護與牧業發展之間產生了矛盾
21、圖中甲、乙兩圖為DNA測序儀顯示的圖像,已知甲顯示的堿基順序為TCGAAT,則乙圖顯示的堿基順序為
A.TCGCAC B.ACCGTG C.ATTCAG D.TCCGGA
22、人類遺傳病種類較多,發病率高。下列選項中,屬于染色體異常遺傳病的是
A.抗維生素D佝僂病 B.苯丙酮尿癥 C.貓叫綜合癥 D.多指癥
23、接種卡介苗一段時間后,血液中就會出現結核桿菌抗體,這種抗體的基本組成單位和產生抗體的細胞及細胞器依次是
A.氨基酸、效應B細胞、核糖體 B.葡萄糖、效應T細胞、高爾基體
C.氨基酸、效應T細胞、高爾基體 D.核苷酸、效應B細胞、核糖體
24、生物技術的發展速度很快,已滅絕生物的復生已不是神話。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驢剛死亡,以下較易復生野驢的方法是
A.將野驢的體細胞取出,利用組織培養,培育成新個體
B.將野驢的體細胞兩兩融合,再經組織培養技術,經脫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個體
C.取出野驢的體細胞核移植到母家驢的去核卵細胞中,經孕育培養成新個體
D.將野驢的基因導入家驢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個體
25、現有一長度為1 000堿基對(bp)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內切酶Eco R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 000 bp,用Kpn1單獨酶切得到400 bp和600 bp兩種長度的DNA分子,用EcoRI、Kpnl同時酶切后得到200 bp和600 bp兩種長度的DNA分子。該DNA分子的酶切圖譜正確的是
26、為了測定培養液中細菌的數目,將500個紅細胞與5 L該培養液混勻,然后制片觀察,進行隨機統計結果如下表,則該5 L培養液共含有細菌個數是
視野l
視野2
視野3
視野4
紅細胞數
2l
17
22
20
細菌數
143
135
148
134
A.3 500個 B.3 000個 C.2 500個 D.480個
27、運用發酵工程生產谷氨酸時應選擇的培養條件是(注:下列項中通氣均通入無菌空氣)
①對數期培養基碳氮比為4∶1,隔絕空氣
②對數期培養基碳氮比為3∶1,隔絕空氣
③對數期培養基碳氮比為4∶1,通氣培養
④穩定期培養基碳氮化為3∶1,隔絕空氣
⑤穩定期培養基碳氮比為4∶1,通氣培養
⑥穩定期培養基碳氮比為3∶1,通氣培養
A.②③ B.①⑥ C.③④ D.③⑥
28、質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運載體,它存在于許多細菌體內。質粒上有標記基因如右圖所示,通過標記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轉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細菌在培養基上的生長情況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點有a、b、c),請根據表中提供細菌的生長情況,推測①②③三種重組后細菌的外源基因插入點正確的一組是
細菌在含氨芐青霉素培養基上生長情況
細菌在含四環素培養基上的生長情況
①
能生長
能生長
②
能生長
不能生長
③
不能生長
能生長
A.①是c,②是b,③是a B. 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
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 D. ①是c,②是a,③是b
29、某些細菌的芽孢出現的時期和原因分別是
A.對數期,營養物質的消耗 B.穩定期,有害代謝產物的積累
C.衰亡期,pH值的改變 D.調整期,溫度的升高
30、用某種大小相似的綠色植物葉片分組進行光合作用實驗:已知葉片實驗前重量,在不同溫度下分別暗處理1 h,測其重量變化,立即再光照1 h(光強度相同),再測其重量變化。得到如下結果:
組別
一
二
三
四
溫度/℃
27
28
29
30
暗處理后重量變化/g
-1
-2
-3
-1
光照后與暗處理前重量變化/g
+3
+3
+3
+1
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 該輪藻呼吸作用酶的最適溫度約為29 ℃。
B. 光照時,第一、二、三組輪藻釋放的氧氣量相等
C. 光照時,第四組輪藻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
D. 光照時,第四組輪藻合成葡萄糖總量為3g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0分)
31(6分)在稻田里、渠溝內,有一種會散發出獨特“魚腥味”,并且形狀似念球的絲狀體藍藻,命名為魚腥藻。魚腥藻主要由兩種形狀不同的細胞組成,一連串較小的細胞稱之為營養細胞,而形態較大的稱為異形細胞。營養細胞能進行類似于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異形細胞則能進行固氮作用,在固氮酶的催化下,將空氣中的N2轉變為NH3,NH4+,進而形成氨基酸。
正常生長情形下,魚腥藻借主動運輸來吸收周圍環境中的含氮物質如NO3-,NO2-等,供個體所需。但當外界環境缺乏含氮物質時,魚腥藻細胞存在著“對氮饑餓的狀態”,從而誘使一些營養細胞在24 h內形成異形細胞。
(1)魚腥藻和根瘤菌的區別在于魚腥藻是一種 固氮微生物。
(2)魚腥藻由營養細胞形成異形細胞的生理過程叫 。
(3)魚腥藻的營養細胞沒有固氮作用,異形細胞則能進行固氮作用的原因是 。
(4)魚腥藻細胞內固氮酶的合成是由基因控制的,如果此基因編碼區上游的核苷酸序列發生了改變,則直接影響固氮酶合成過程的 階段。
(5)從酶合成的調節角度來分析,魚腥藻的固氮酶屬于 酶,這種自我調節的意義是 。
32(6分)下圖表示微生物的生理活動,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能完成圖A生理過程的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成分屬于 。
(2)能完成圖B生理過程和圖C中②的微生物是 ,其代謝類型為 。其細胞結構與酵母菌的主要區別為 ,其基因結構與酵母菌的主要區別為 。
(3)假如圖A是玉米的生理過程,用碘液檢測葉片中淀粉粒發現在 中出現。
33(8分)細胞內的各種生物膜在結構上既有明確的分工,又有緊密的聯系。結合下面關于溶酶體(一類含多種水解酶、具有單層膜的囊狀細胞器)發生過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b是剛形成的溶酶體,它起源于細胞器a;e是由膜包裹著衰老細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于細胞器c。由圖示可判斷:a是 ,c是 ,d是 。
(2)f表示b與e正在融合,這種融合過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結構上具有 特點。
(3) 細胞器膜、 和 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如可以模擬生物膜的 功能對海水進行淡化處理。
(4) 生物膜系統在細胞生命活動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
A.?在細胞內外的物質運輸等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
B?使核內遺傳信息的傳遞不受細胞質的影響
C.?廣闊的膜面積為酶提供大量的附著位點
D?使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區域化
34(10分)右圖為人類中的一種單基因遺傳病系譜圖。請回答:
(1)僅根據該系譜圖,不能確定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位于X染色體上。請利用遺傳圖解簡要說明原因。(顯性基因用A表示、隱性基因用a表示。只寫出與解答問題有關個體的基因型即可。)
(2)如果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Ⅲ5是攜帶者,其致病基因來自Ⅰ2的概率為 ;如果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Ⅲ5是攜帶者,其致病基因來自Ⅰ2的概率為 。
(3)如果將該系譜圖中一個表現正常的個體換成患者,便可以形成一個新的系譜圖,而且根據新系譜圖,就可以確定該致病基因位于哪種染色體上。請寫出這個個體的標號和致病基因在何種染色體上(寫出一個即可)。
35(10分)某活動小組用大豆作實驗材料進行如下實驗,請根據具體實驗內容分析回答:
(1)大豆種子在萌發過程中,有機物的種類和含量如何變化? 。
(2)用培養液培養大豆苗,很快植物出現了萎蔫現象,其原因可能是 ,
可采用 措施,使植物正常生長。
(3)大豆苗在光下培養一段時間后,基部葉片變黃,活動小組的學生在培養液中添加了一定量的尿素,結果上述缺素癥狀仍存在,由此推測植物缺少的元素最可能 。
(4)為探究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某學們設計實驗裝置如右圖,實驗步驟為:直接將該裝置放在光下照射,幾小時后,摘下葉片,放在燒杯中水煮脫色,再將葉片漂洗后放在培養皿里,向葉片滴加碘液,觀察葉片顏色的變化。請改正該實驗設計中的三處錯誤。
① ;
② ;
③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B
C
D
B
B
AB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B
C
C
A
B
D
B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A
C
D
A
D
A
B
B
二、簡答題
31(6分,每空1分)
(1)自生;(2)細胞分化;(3)魚腥藻的異形細胞能合成固氮酶;(4)轉錄;(5)誘導 保證了代謝的需要避免細胞內物質和能量的浪費,并不斷適應變化的外界環境。
32(6分,每空1分)
(1)生產者
(2)硝化細菌 自養需氧型 無成形細胞核 編碼區是連續的,無外顯子和內含子之分
(3)維管束鞘細胞
33(8分,每空1分)(1)高爾基體 內質網 線粒體;(2)流動性;(3)細胞膜 核膜 選擇透過性;(4)A C D
34(10分)
(1)(6分)如果致病基因在常染色體上: 如果致病基因在X染色體上:
由上可知,不論致病基因在常染色體上,還是在X染色體上均可出現同樣的系譜圖,故不能確定。
(2)1 1/4 (3)Ⅱ4(或答Ⅲ5) 常染色體
35(10分)
(1)有機物的種類變多,有機物總量減少
(2)培養液過濃,植物細胞失水 加水稀釋培養液 (3)g
(4)①將實驗裝置放在暗室內饑餓,消耗掉葉片內儲藏的有機物,再轉移到光下照射
②將摘下的葉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
③應設對照實驗,對照實驗的裝置需在玻璃罩內放一小杯NaOH溶液,其他與實驗組的裝置及處理方式相同。奎c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9025.html
相關閱讀:高中生物試題指導:解答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
江西省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測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寧夏銀川九中2015屆高三2月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廣東肇慶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
談高考生物復習的回歸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