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各地模擬歷史試題匯編: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1小題,共0分)
1.(2011年3月嘉興市一模15題)下列有關康熙帝維護國家統一和主權的措施,時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平定三藩之亂 ②統一臺灣 ③烏蘭布通戰役打敗噶爾丹 ④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2.(2011年寧波八校聯考5題)針對春秋時期魯國季氏大夫跳“八佾舞”,孔子表示反對,主張“克己復禮”,其實質是( )
A.提高個人修養 B.維護傳統禮制
C.扭轉天下亂局 D.規范人際交往
3.(2011年寧波八校聯考6題)2010年9月28日,四川省閬中市城北中學2000余名師生及學生家長隆重集會,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誕辰2561周年。作為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教育家,孔子對推動我國古代化教育向平民化發展所作出的最大貢獻是( )
A.“知之為知之”的學習態度 B.“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
C.“有教無類”的辦學思想 D.“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4.(2010年11月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月考11題)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認為,世上有兩種形式的平等,即數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數量平等是絕對平均主義,比值平等則是根據個人的實際價值,按比例分配與之相稱的事物。根據以上觀點,通常所說的“分數面前人人平等”應該是( )
A.更接近于數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數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數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5.(2010年10月浙江溫州十校高三聯考13題)列寧在評價恩格斯的無私精神時指出,“他為天才的朋友樹立了一塊永不磨滅的紀念碑。無意間,他的名字也被鐫刻在了上面!蹦阏J為這塊永不磨滅的紀念碑是
A.《共產黨宣言》 B.《德意志意識形態》 C.《神圣家族》 D.《資本論》
6.(2011年寧波八校聯考4題)《論語•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關于這一思想的評述,不正確(不符合當時社會狀況)的一項是( )
A.其輕利傾向不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 B.符合君主專制的政治需要
C.有利于培養高尚的節操 D.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觀念
7.(2011年5月湖州二模16題)康熙帝一直被譽為康乾盛世的開創者。但有學者提出應當重新評價他,認為中國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帝,因為他處在劇變的時代卻拒絕重大的變革。下列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和該學者評價思路相類似的是
A.秦王嬴政順應潮流實現統一 B.唐太宗奠定大唐盛世
C.明太祖廢除丞相高度集權 D.康熙帝捍衛了國家主權
8.(2011年寧波八校聯考16題)甘地在《武力政策》一中說過:“我不是因為印度衰弱才號召印度實行非暴力主義,而正是因為認識了印度的力量才號召印度實行非暴力主義。”對“印度的力量”這句話理解最準確的是( )
A.印度勞動人民深受壓迫,反抗性較強 B.英國殖民勢力強大,印度實力弱
C.印度宗教化積淀極深而新的經濟因素脆弱 D.印度無產階級力量不大
9.(2011年寧波八校聯考15題)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獨立的要求出現于( )
A.“食鹽進軍”時期 B.“明不服從”運動時期
C.二戰期間 D.二戰結束后不久
10.(2011年4月嘉興二模16題)圖是2011年熱播的電視劇《宮》的宣傳海報。女主人公晴川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間,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軍機大臣跪見皇上
②孔廟中懸掛著皇帝親書的“萬世師表”
③皇上在多倫與內外蒙古首領會盟
④皇帝下旨設立安西都護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11.(2010年9月浙江溫州高三返校聯考9題)馬克思在一部著作的序言中指出:“這部著作是我1859年發表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續篇!庇终f:“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下列對這一著作的重大價值論述正確的是,它
A.發展了黑格爾的辯證法 B.闡明了唯物主義史觀
C.揭示出了資本家對工人剝削的秘密 D.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共0分)
12.(2010年12月浙江省五校高三聯考26題)(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康熙五年(1666年),沙皇特派“使團”到準噶爾部對其首領僧格等人進行威脅利誘,要其歸順俄國,但是遭到拒絕?滴蹙拍辏竦耐府惛感周嚦嫉葹闋帄Z財產將僧格殺死,在西藏當喇嘛的同母弟噶爾丹趕回,自立為王,勢力日強?滴跏辏霰缌艘凭忧嗪5貐^的和碩特部。次年,又趁回部伊斯蘭教派內部紛爭,占領了天南路的葉爾羌回城,還占據了哈密和吐魯番,控制了河西走廊的西部,并不斷干涉漠北蒙古的事務。
——朱紹侯《中國古代史》
材料二 四月天路,今朝瀚海行。積沙流絕塞,落日度連營。戰伐因聲罪,馳驅為息兵。敢云黃屋重?辛苦事親征。 ——康熙《瀚海》
材料三 (康熙晚年在總結自己施政感受時說):“共四海之利為利,一天下之心為心。體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亂于未亂。夙夜孜孜,寢寐不遑。寬嚴相濟,經權互用,以圖國家久運而已! ——章? 《康熙政要》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概述當時中國北方邊疆存在哪些問題?(3分)
(2)材料二中,康熙為何事而“親征”?(1分)為加強對北方邊疆的管理,康熙帝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3)根據材料三,概括康熙帝對自己的評價。(2分)你認為這一評價是否客觀合理?談談你的看法。(3分)
13.(2011年4月寧波二模39題)(2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歐洲把合眾國的建立視為明證:啟蒙時代的許多思想都是切實可行的……歌德曾經若有所思的對美國稱道說:
美利堅,你的那個大陸
勝過我們的這個舊大陸
——R.R.帕爾默《現代世界史》
材料二 戰后的最初幾年……更多的人認為對付這些印第安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他們驅逐出白人的勢力范圍。喬治•華盛頓旗幟鮮明地支持這種意見。他說:“我們的擴張,將使這些野蠻人和狼都退出我們的視線。他們都是我們的獵物,只是外形不同!
——加里•納什《美國人民:創建一個國家和一種社會》
材料三 美國一家圖書館收藏著《第三帝國重建德意志昔日光輝的宣傳海報》(圖16),有美國人認為海報中從左至右第一人為華盛頓,其余依次為俾斯麥、興登堡、希特勒。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指出合眾國的成立踐行了哪些啟蒙思想?歌德為什么說美洲大陸勝過了舊大陸?(10分)
(2)概述材料二的核心內容,據此分析材料一、二的矛盾之處。(6分)
(3)根據材料二、三,分析材料三中部分美國人認為左起第一位人物是華盛頓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認為能將華盛頓與“海報”中的希特勒相提并論嗎?為什么?(10分)
14.(2011年寧波八校聯考31題)(12分)唐太宗和康熙帝統治時期,均出現了我國封建社會的治世時期,這跟統治者采取有效的民族政策是分不開的。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唐朝初年,唐太宗大敗東突厥,東突厥部眾約10萬人歸附唐朝。貞觀四年,就處理東突厥的政策問題,朝廷內部出現爭議。)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萬,詔群臣議區處之宜,朝士多言:“北狄自古為中國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汨南兗、豫之間,分其種落,散居州縣,教之耕織,可以化胡虜為吾民,永控塞北之地!保俊Y部侍郎李百藥以為:“突厥雖云一國,然其種類區分,各有酋帥。今宜因其離散,各即本部署為君長,不相存屬,……國分則弱而宜制,勢敵則難相吞滅,備自保全,比不能抗衡中國。……”溫彥博以為“徙于兗、豫之間,則乖違物性,非所以存養之也。請準漢建武故事,直將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順其土俗,以實空虛之地,使為中國屏蔽,策之善者也! ——《資治通鑒》
材料二 康熙帝在上諭中指出:“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筑長城。我朝施恩于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秦筑長城以,漢,唐、宋亦其時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大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敢當?梢娛貒谛薜掳裁瘢裥膼倓t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是也! ——《清圣祖實錄•康熙帝》
(1)據材料一,請概括指出唐朝大臣在處置東突厥問題上的不同主張。(3分)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太宗最終是如何處理東突厥問題的?(2分)
(2)據材料二,概括康熙帝在處理邊境少數民族問題上的基本政策,并結合所學,用史實論證。(5分)
(3)請結合唐朝和清朝對東突厥和喀爾喀采取的政策,談談你對唐太宗和康熙帝治理國家的認識。(2分)
15.(2011年5月浙江五校聯考39題)(27分) 19世紀以近代民族主義內涵豐富,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我們通過以下幾則材料進行一些探討:
材料一 法國革命和拿破侖的所作所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真相。以前,世界各民族了解的情況很少,人民曾認為國王是地球上的神,認為國王有理由說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做得很好。通過現在這一變化,統治人民就更困難了。……西歐資產階級是以國家的名義分享或獲得全部權力的,因此,國家不再是國王、國王的領土和國王的臣民。
——《全球通史》
(1)(4分)根據材料一談談拿破侖戰爭的作用。近代國家的理論是什么?
材料二 隨著19世紀的逝去,民族主義的性質起了變化……19世紀后半世紀,它變得愈愈沙主義和軍國主義,其原因在于社會達爾主義(注: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影響。
——《全球通史》
材料三 權力爭奪和權力斗爭一直是國際戰爭的真正原因。民族主義、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之類的力量,不過是達到奪取權力這種目的的手段。
——《世界明史》
(2)(6分)材料三所提到的權力爭奪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我們在一戰和二戰的爆發原因里能找到哪些被利用的民族主義因素?當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相結合會體現出什么特征?
材料四 隨著一戰的結束,民族主義已在整個歐洲獲勝,一戰期間以及以后,民族主義思想開始使歐洲海外殖民地諸從屬民族的億萬人民的覺醒并行動起。
——《全球通史》
(3)(3分)試舉兩例談談一戰后殖民地人民民族主義覺醒的表現。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覺醒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 民族主義就是國族主義,中國人最崇拜的是家族主義和宗族主義,沒有國族主義。外國旁觀的人說中國是一片散沙,這個原因是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因為一般人民只有家族主義和宗族主義,沒有國族主義。
——《三民主義》
(4) (8分)簡述孫中民族主義思想內涵的演變。試分析發生演變的原因。從政治的角度分析 “中國是一片散沙”的原因。(不得摘抄原)
(5)(2分)1928年后的蔣介石向標榜自己全面繼承了孫中的三民主義,試結合史實說明蔣介石對孫中民族主義思想的背離。
材料六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國家日益流氓化,它對全球化的邊陲國家的宰制與剝削幾乎達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國的程度,而且猶有過之。
——黃俊杰《全球化時代:需要經典精神的召喚》
(6) (4分)發展中國家應如何處理全球化與民族主義的關系?
16.(2011年1月溫州八校期末聯考28題)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日。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分)
材料一 孫中先生1905年指出:“近時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強中國以比歐美。然而歐美強矣,其民實困,吾國縱能媲跡于歐美,猶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禍害于未萌,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回答,孫中社會革命主要內容是什么?是針對當時國內外哪些社會現象提出的?具體辦法是什么?(5分)
材料二 全國的立法權屬于參議院,臨時大總統行使職權,須有國務員副署,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法官有獨立審判的權力。同時規定人民享有人身.財產.言論.通信.居住和信教等自由。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相關內容
(2)材料二確立了什么政體?概述材料二頒布的重大意義。(3分)
材料三 孫中明令廢除清朝實行的叩拜、相揖、請安、拱手等舊式禮節,代之以鞠躬、脫帽、握手之禮;書信落款中的“頓首”、“再拜”及帶有封建等級色彩的稱謂,以新式名詞代替;過去常用的大人.老爺之稱均被革除。他要求民間稱呼官員均學習西洋或東洋,稱為“先生”或“君”。 ——據《令內務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司廳稱呼》等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中裝和旗袍開始流行……吃西餐逐漸成為一種時尚。當時的婦女唱道:“大腳好,大腳樂,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又不纏,又不疼痛又省錢。”
(3)材料三體現了孫中的什么思想?(2分)材料三、四反映了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有何影響?(2分)
材料五:1920年,孫中先生在執信中學開學典禮上說:“愿諸生人人皆學執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學,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之社會。完成一莊嚴璀璨之中華民國!
(4) 執信中學是孫中先生于1920年為紀念近代民主革命家朱執信先生而親手創辦的紀念性、示范性學校,列舉朱執信先生在介紹西方思想方面的貢獻。為了維護中華民國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在這之前,孫中先生進行了哪些努力?(4分)
17.(2010年11月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月考27題)(14分)民主是一個歷史的概念,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政治人物對民主存在不同的理解。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講中說:“我們的制度被稱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萬確的,因為政權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而是在多數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決他們私人糾紛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價值而言,無論任何人以何種方式顯露出優于他人擔任一些榮耀的公職,那不是因為他們屬于特殊的階級,而是由于他們個人才能!
——摘自《希臘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材料二 1782年,一位華盛頓過去的部下劉易斯•尼古拉上校,給他寫了一封長達7頁的信,勸華盛頓擔任“國王”。華盛頓回信道:“在我看,這封信包含可能降臨到我國頭上的最大危害。如果我還有一點自知之明的話,可以說你不可能找到一個比我更討厭你的計劃的人了! ——人教版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三 在獲得政權以后,有人曾希望我能成為華盛頓。話是不難說的,而且顯然,那樣輕易說這種話的人是由于不了解時、地、人和事。如果我在美國,我也會愿意做一個華盛頓,可是不會有多大成就;因為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能不那樣做。不過,如果他是在法國,處于內部分裂和敵人入侵的情況下,我不相信他會成為他在美國那樣的人,他要是那樣,那么他不過是一個蠢人,并且只會使巨大的災難繼續下去而已。就我而言,我只能做一個加冕的華盛頓。 ——1815年11月29—30日拿破侖與拉斯卡斯的談話,《拿破侖書信集》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中伯里克利的說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3分)
(2)根據材料二,我們可以看到華盛頓怎樣的思想?(2分)他為美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做出了哪些貢獻?(3分)
(3)概括指出拿破侖是如何“做一個加冕的華盛頓”的?(2分)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他加冕的歷史背景。(4分)
18.(2011年寧波八校聯考33題)(18分)美國由新興國家崛起為世界大國是近現代世界的重大事件,當今,正在復興的中國或許可以從中汲取政治智慧和經驗教訓。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們對待外國應遵循的最高行動準則是在擴大我們的貿易關系時,應盡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聯系……歐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們則沒有,或關系甚疏遠。因此歐洲必定經常忙于爭執,其起因實際上與我們的利害無關。因此,在我們這方面通過人為的紐帶把自己卷入歐洲政治的詭譎風雨,與歐洲進行友誼的結合或敵對的沖突,都是不明智的。我國位于隔離的和遙遠的位置,這要求我們并使我們追尋另一條不同的道路!斀粦鸶鲊鵁o望獲得我們的支持,也不敢輕率地向我們挑釁時,我們就可以根據我們的正義所指引的我國的利益選擇和平或戰爭。……我們真正的政策是避開與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聯盟……”
——1796年華盛頓總統告別辭
材料二 (1917年)4月2日,國會召集了一次特別會議。威爾遜總統(公元1913年-公元1921年任第28屆美國總統)向與會議員宣讀了他的《戰爭咨》:“我們很高興為世界的最終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戰。……我們必須使世界對民主無害!覀儾幌M鞣,不希望支配!覀冎皇侨祟悪嗬囊粋衛士!4月4日和6日,參、眾兩院通過一項聯合決議,宣布美國與德國之間存在戰爭狀態,隨后總統發表公告,美國開始進入戰爭。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威爾遜的外交思想在美國國家建設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首先,他考慮的國家利益是一個在世界范圍的美國利益,超出了傳統的西半球,尤其是進入了歐洲!浯,他將美國的意識形態帶入了國際政治,并以此作為建設新的國際政治秩序的準則!昂I献杂伞薄懊褡遄詻Q”等口號都帶有濃厚的美國國內政治的色彩,也是美國國內歷史經驗的總結。……第三,威爾遜還將美國國內的政治實踐帶入世界政治。Ks*5u
——王希《美國歷史上的“國家利益”問題》
請回答:(1)作為一個新生的國家,華盛頓提出的美國外交政策的原則是什么?(2分)根據材料一,試分析華盛頓提出這一原則的原因。(2分)華盛頓提到“歐洲政治的詭譎風雨”,結合所學知識,請你以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史實論證這一點。(2分)
(2)一戰常被稱為“歐戰”,與華盛頓總統言論相較,材料二中,威爾遜總統的態度說明了什么問題?(2分)從材料看,威爾遜宣布美國參戰的理由是什么?(2分)根據所學知識,請指出美國參戰的真正原因。(2分)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威爾遜的外交思想在美國國家建設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3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威爾遜為實現他的外交主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進行了哪些努力?(3分)
19.(浙江省2011屆高考考試樣卷38題)(26分)“大一統”觀念是中國傳統化的主流形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墨子》“一同天下”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一天下,財萬物,長養人民,兼利天下”
《韓非子》:“一匡天下”
材料二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抟詾橹T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胖跽摺厦娑翁煜,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太學以教于國,設庠序以化于邑。
——《漢書•董仲舒傳》
材料三 多民族與大一統的局面向為歷代有作為的政治家和學者所稱頌……如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曰:“今漢興, 海內一統!薄蔽禾涞弁匕螤c懷有“廓定四表, 混一戎華”之志。金世宗完顏雍亦曰: “天下如一家。”……清康熙帝曰:“合天下之心以為心,公四海之利以為利! ——張傳璽《大一統與中國古代多民族國家》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當時思想家言論中“天下”的涵義及其共同主張,并回答這種主張形成的社會原因。(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董仲舒的“大一統”“統”什么?并分析這一主張產生的結果與影響。(10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康熙帝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主要事跡。(10分)
浙江省2011屆高三各地模擬歷史試題匯編: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
解析:本題考查古代中國歷史人物——康熙。根據相關的時間順序可以排出,三藩之亂與1681年平定;1683年施瑯收復臺灣;烏蘭布通戰役打敗噶爾丹發生于1690年,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
此題考查的是對中國古代康熙帝維護國家統一和主權的措施的先后順序的理解。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①平定三藩之亂是在1673年——1681年;②統一臺灣是在1683年;③烏蘭布通戰役打敗噶爾丹是在1690年;④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是在1689年;正確的排序是①②④③。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C。
2.B
解析:浙江的考生就本題可以結合語(高二年級學到專輯《論語》)相關知識進行回答,按制度貴族舞樂時,天子八佾(八人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諸侯六佾(四十八人);卿、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可是魯國大夫季氏卻故意打破老規矩,偏要設置64人的大型舞樂隊,與天子同禮,孔子是站在維護奴隸制的立場,表示強烈反對。《論語》中他談到季氏此事的時候,就憤怒的說“八佾舞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意思是說:如果這件事情都能容忍,那還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本題選B項。
3.C
解析:本題較簡單,選C項“有教無類的辦學思想”,孔子打破了春秋時期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這一做法擴大了教育的社會基礎和人才,對于全體社會成員素質的提高無疑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孔子的思想和做法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4.B 5.D
解析:恩格斯與馬克思共同合作、一起戰斗,1850年以后恩格斯在經濟上和革命工作中更無私地支持馬克思的革命理論研究工作,特別是對《資本論》的創作和出版起了巨大作用:一方面他給馬克思提供了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階級關系的第一手資料,另一方面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用生命中的最后十年整理并出版《資本論》第二三卷。這些都證明著恩格斯博大胸懷、無私的奉獻精神、偉大的友誼。
6.B
解析:“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大意是:與君子談事情,他們只問道德上該不該做;跟小人談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沒有利可圖。結合各選項,B項說法“符合君主專制的政治需要”與材料無關聯,本題選B。
7.A
解析:從題干看,評價康熙帝一直被譽為康乾盛世的開創者,這是大眾性的評價,而有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予以了否定,這就是題干說者的思路。從四個選項中看,BCD是歷傳統大眾的評價,而對于秦王贏政,歷都認為其是一個暴君,然而A項從不同的角度,對其予以了肯定。答案為A。
8.A
解析: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甘地認為的“印度的力量”指印度勞動人民深受壓迫,反抗性較強,本題選A項。其他各項說法與“印度的力量”無關。
9.C
解析:二戰期間,甘地明確提出“英國退出印度”的主張,這是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獨立的要求。本題選C項。
10.D
解析:本題實際考查了清康熙年間政治、民族關系方面的內容。第②③項符合所學,是康熙帝重要的維護民族關系的措施,第①項軍機大臣設立于雍正年間;第④項安西都護府是唐代設立的,①④項錯誤。
11.C
解析:思路一:題目中所說的著作為《資本論》!顿Y本論》以剩余價值為中心貫穿全書。
思路二:題目所給的信息“《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續篇”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可知,該著作的研究領域也是側重于經濟領域。選項中只有C符合。
二、非選擇題
12.(1)沙俄的侵擾;游牧的邊疆各部互相爭斗,并日趨對中央政權形成威脅;復雜的宗教與民族矛盾。(3分)
(2)噶爾丹叛亂。(1分)措施:親征平定噶爾丹叛亂;在多倫與內外蒙古首領會盟,正式接受喀爾喀蒙古貴族和喇嘛的臣服;特封四大活佛,分掌蒙藏地區的喇嘛事務,而四大活佛直轄于清廷。(3分)
(3)評價:一心為國為民;保國安邦,恩威并濟;勤勉努力。(任意兩點,言之有理,皆可給分)(2分)看法:合理?滴跻簧S護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穩定與發展,促進了民族化的交流,是康乾盛世的開創者。(3分)(亦可從不合理的角度作答:康熙作為封建統治者,其政策措施是為了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的,其實行的政策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明發展的進程。)
13.(1)啟蒙思想:天賦人權說、社會契約論、三權分立說、人民主權論等。(4分)
理由:美國建立,并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1787年憲法,踐行了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4分)而舊大陸仍然是封建專制制度占統治地位。(2分)
(2)內容:用暴力把印第安人驅除出白人勢力范圍,強占印第安人的土地。(2分)
矛盾:美國沒有尊重印第安人的權利,違背了天賦人權等啟蒙思想的原則。(4分)
(3)原因:希特勒推行種族優劣論,他們認為華盛頓用暴力驅逐印第安人與之有共同之處。(4分)
不能。華盛頓雖然主張用暴力驅逐印第安人,帶有種族歧視的思想。但畢竟華盛頓是美國國父,開創了美國民主制度。這與主張獨裁暴政的希特勒有著本質的不同。(6分)
14.
15.(1)第一小問從拿破侖戰爭對歐洲舊制度的沖擊角度分析;材料信息體現社會契約論。
(2)“權力爭奪和權力斗爭”是指殖民爭霸;回憶一戰、二戰爆發前民族主義的泛濫角度理解分析第二小問;從極端民族主義的影響角度分析第三小問。
(3)回憶一戰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知識即可解答。
(4)回憶新舊三民主義中民族主義的內容解答第一問;聯系孫中自身思想演變、十月革命的影響、中共和蘇聯的幫助等知識回答“原因”;結合當時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特點、國民參政意識差等知識回答第三小問。
(5)孫中的民族主義體現了鮮明的反帝立場。結合20世紀20年代末以蔣介石沒有堅持反帝的行動分析。
(6)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從維護國家主權、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等角度理解。
16.(1)主要內容是平均地權。(2分)
針對國外:歐美資本主義國家貧富分化嚴重,社會矛盾尖銳。
針對國內:地主壟斷土地,農民生活貧困。(2分)具體辦法:主張核定全國地價,現有的地價歸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會進步所增漲的地價歸國家所有,由國民共享。(2分)
(2)政體:民主共和政體;(1分)
意義: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或從法律上宣告了君主專制制度的滅亡和民主共和政體的確立)。(2分)
(3)思想:反對封建等級觀念,提倡國民平等。(2分)
影響:促使人們轉變觀念,移風易俗,社會風氣逐漸開放。(2分)
(4)在《民報》上發表《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介紹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和學說。(如回答較早向中國人介紹馬克思主義)(1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第一次護法運動(3分)
17.(1)少數服從多數;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人唯賢。(3分)
(2)堅持民主,反對專制;(2分)主持制定聯邦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國家元首為總統,實行三權分立等;網羅人才,組成內閣,協調派別利益;完善總統制,創立了總統否決權制度;開創了美國總統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的制度。(寫出三點,3分,各1分)
(3)如何: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資產階級的利益。(2分)
背景:督政府軟弱無能,無力對付內憂外患。拿破侖通過對外戰爭贏得崇高威望,法國大多數人支持他稱帝。(4分)
18.
19.(1)周王朝統治區域(中國);(2分)都主張統一。(2分)春秋戰國持續數百年的戰亂,人心思定,渴望統一。(2分)
(2)政治統一,思想統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3分)結束了各派學術思想平等競爭的局面,確立儒學思想的正統地位,但遏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創建太學,使儒學教育官方化、制度化,推動了儒學的傳播與發展;儒學地位的上升,對中國傳統化發展影響深遠。(7分)
(3)尊重中國各民族的化傳統;崇尚儒家化,恢復開科取士,延攬漢族士,加快滿族化發展步伐,加強與蒙、藏民族的團結,尊重喇嘛教;(5分)平定三藩之亂,收復臺灣,平定準格爾部叛亂,抗擊沙俄侵略,簽訂《尼布楚條約》,維護國家主權。(5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39616.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