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一、
1.近代以,先進的中國人把人類優秀的政治思想與中國民主革命的實踐相結合,形成了
A.“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
B.《天朝田畝制度》
C.三民主義 D.鄧小平理論
2.“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者平等以有參政權。……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材料出自哪一政黨的誓詞
A.中國興中會 B.中國同盟會
C.中國國民黨 D.中國共產黨
3.(2010•全國百校大聯考)孫中在一次演說中說:“試想明太祖驅除蒙古,恢復中國,民族革命已經做成,他的政治,卻不過依然同漢、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復被外人侵入,這由政體不好的緣故……”據此他認為
A.應該致力于民族革命,趕走帝國主義
B.應該進行政治革命,實現民權
C.必須立即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民生
D.必須迅速掀起反對帝國主義的革命浪潮
4.(2010•上海模擬)有人說20世紀初中國的革命,主要是按照盧梭主義搞的一場政治大革命。這場革命的主要成果是 ( )
A.推翻清朝專制統治B.推翻袁世凱獨裁統治
C.國民革命取得勝利D.馬克思主義開始傳播
5.語匯出現頻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國家政治經濟主題的變化。下列哪些語匯最有可能出現在1912年元旦中國各報刊上 ( )
A.北京、義和團、八國聯軍、賠款、“新政”
B.臨時政府、孫中、共和、三權分立
C.新化、北洋軍閥、實業救國、張謇
D.革命、中國共產黨、長征、改造、抗日
6.(2010•孝感模擬)近代以,中國人民為了實現民主政治,不斷地同封建君主專制作斗爭。最早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否定封建君主專制、確立民權的是 A.《欽定憲法大綱》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C.《中華民國約法》D.《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
7.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實行總統制,《臨時約法》改總統制為責任內閣制,袁世凱正式就任大總統后,又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上述現象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
A.責任內閣制在中國行不通 B.民主與專制的斗爭激烈C.中國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會基礎 D.專制獨裁的傳統在中國沒有受到沖擊
8.中國近代史上,上海許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滿”字改成了“新”字,如“滿漢首飾”、“滿漢茶食”等改成了“新漢首飾”、“新漢茶食”,這主要是緣于( )
A.維新變法的興起 B.辛亥革命的進行
C.新化運動的開展 D.五四運動的爆發
9.梁啟超評價辛亥革命具有“空前巨大的意義”。“第一、覺得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權管中國人的事;第二、覺得凡是中國人都有權管中國人的事”。由此可見,梁啟超認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增強了國民的民族民主意識B.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C.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D.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
10.(2010•蘇州模擬)民國二年,某地農村百姓家的春聯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痹摯郝摲从车臍v史問題是 ( )
A.袁世凱稱帝,資產階級反對,農民卻擁護
B.清末“新政”注意改善民生,農民很懷念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徹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D.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財產分給農民
二、非
11.下列材料并回答相關問題。
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后,孫中寫了《民權初步》:
材料1:集會者,實為民權發達之第一步,然中國人受集會之厲禁,數百年于茲,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會之原則、集會之條理、集會之習慣、集會之經驗,皆闕然無有。以一盤散沙之民眾,忽而登彼于民國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無措,不知所從,所謂集會則烏合而已。
材料2:會長為全體之公仆,非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務,是故彼雖為一會之長,而非一會之主人翁也。彼以事體之秩序,而糾率會眾,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維持秩序及額數,如遇秩序紊亂之時,當立呼“秩序!”
材料3:會員之義務,在能以竭助會長維持秩序。而維持之道,則當從自己始。如在會場,須戒出聲,戒旁語,戒走動,并戒一切之能擾亂會場而阻人言聽者。
材料4:大多數者,即過半數也;較多數者,即半數以下之最多數也。……一切社會之職員選舉,最少須有一票過半乃能當選,庶幾合人多數之常例。
材料5:非待所有會員輪流講畢之后,一人不能講二回。一人所講,不能過五分鐘之久!缬醒赃^其時者,主座當起立敲案或搖鈴,且曰:“言者之時間已過”,以止之。
(1)據材料1和所學知識理解孫中為何認為國民學會開會是實施民權的第一步? (2)根據材料2至材料5,孫中認為開會應該在哪些方面遵循規則? (3)根據上述材料,孫中是怎樣理解民主的內涵的?
答案:(1)中國人長期受專制制度的壓抑,喪失了合群的天性;中國人不會通過開會行使權利 (2)會長的職責;會員的義務;表決規則;發言規則。 (3)遵循規則;少數服從多數;尊重他人的言論自由。(符合題意即可)
12.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對于許多未經過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義是常被低估的,這并不足怪,因為他們沒看到推翻幾千年因襲下的專制政體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2:江澤民在“十五大”的報告指出: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為中國革命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
材料3:“皇帝,該算是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還有什么陳腐的東西不可以懷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閘門一經打開,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盡管辛亥革命后,一時看政治形勢還十分險惡,但人們又大膽地尋求新的救中國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聲一響和中國工人階級力量的發展,不久便迎了五四運動,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沒有辛亥革命,就沒有五四運動! ——摘自《中學歷史教學園地》
材料4:胡繩在《中國共產黨七十年》中指出:中華民國的成立并沒有給人們帶預期的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
(1)根據材料1,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以孫中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為推翻專制政體所進行的艱苦卓絕斗爭的事例。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材料2說“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3)依據材料3分析說明,為什么說“沒有辛亥革命,就沒有五四運動”?(4)材料4與材料2的評價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材料4對中華民國成立的評價?
答案:(1)建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提出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義;發動武裝起義——武昌起義;建立革命政權——中華民國。 (2)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權利;辛亥革命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 (3)辛亥革命解放了人們思想,成為五四運動產生的思想基礎;辛亥革命后,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無產階級力量壯大,為五四運動提供階級基礎。(4)不矛盾。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辛亥革命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41900.html
相關閱讀: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廣東省“十二校”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