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地理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專題突破復習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四講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一、晝夜交替
1、晝夜的形成:地球是個不發光也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光相對于地球屬于平行光(并非地球自轉形成)
2、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
(1)晨昏線(圈)概念: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故晨昏線由東向西運動)
(2)晨昏線
①假若把地球看作一個正球體,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線的作用,地球上晝半球和夜半球的面積相等,晨昏圈應為一個大圓,并始終與太陽光線垂直,晨昏線上各點的太陽高度為00,二分日時晨昏圈與經線圈重合,二至日時,晨昏圈與極圈相切;
②在太陽光照圖上,晨線與昏線的一般判斷方法: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夜半球過渡到晝半球的分界線為晨線,由晝半球過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昏線。
3、晝夜交替的周期:
(1)長度:1個太陽日(24小時)
(2)存在意義:人們生活和生產的作息時間;長度有利于地球生命的繁衍。
二、時差
1、地方時和區時的概念
(1)地方時概念:由于地球自西向東的自轉,在同緯度的地區,相對位置偏東的地點,要比位置偏西的地點先看到日出,時刻就要早。因此,就會產生因經度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時刻,稱為地方時。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鐘。同一條經線上的各地,地方時相同。
(2)地方時的判讀:將晝半球等分的經線,其地方時為正午12點;與其相對的經線,地方時為0(或24)點。在赤道上,與晨線相交的經線其地方時為6點,與其相對的經線(昏線)的地方時為18點。赤道上日出時刻是6點、日落時刻是18點。其他緯度地區,與晨線相交的經線的地方時為日出時刻,與昏線相交的經線的地方時為日落時刻。經度每差10,地方時就相差4分鐘,同一經線上地方時相同,故計算某地的地方時,只要知道另一經線的地方時和它們之間的經度差,就可以計算出。
(3)區時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區范圍內,統一使用一種時刻,這種時刻叫區時。每一區時都用該時區中央經線所在經度的地方時為全區通用的時間(經度數能被15整除的經線為該時區的中央經線),這種時間稱為這個時區的區時,零時區的區時也叫國際標準時間,在區時上,除東西12區外,任意相鄰的兩個時區,區時相差一小時,任意兩個時區之間,相差幾個時區,區時就相差幾個小時。在時刻上,較東的時區,區時較早;較西的時區,區時較晚。如:當東8區是12點時,東10區是14點;西2區是2點。即東8區比西2區早10個小時,比東10區晚2個小時,西12區比東12區在區時上晚24小時。
(4)時區的劃分:全球按經度分成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以本初子午線為基準,將東西經度各7.5°度的范圍作為零時區(也叫中時區),然后每隔15°為一個時區。零時區以東的時區為東時區,分為東1區-東11區;零時區以西的時區,分為西1區-西11區,東12區和西12區各占7.5個經度,即各為半個時區,故將兩者合為一個完整的時區,稱為東西12區,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
(5)北京時間:世界各國在使用時,依據各自地理、經濟和政治狀況;采用不同時區的區時作為法定時,因為這種時間及其適用范圍,通常是由國家的立法機關或政府當局以法令形式制定頒行的。北京時間并非北京的地方時,而是指東八區的區時,是我國在行政上對全國 (7)地方時和區時的關系:某時區的區時實際上就是該時區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
三、日界線
1、人為日界線(固定日界線)————國際日期變更線
國際上規定,把東西十二區之間的1800經線作為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日界線的西側是地球一天中最早的地點,東側是地球一天中最晚的地點。自西向東過日界線日期減一天;自東向西過日界線日期加一天。日界線并不與1800經線完全吻合,它是一條折線。(見下圖)

2、自然日界線——地方時為0時(子夜)所在的經線
0時(地方時)經線是一條自然界線,它是隨地球自轉運動不斷變化的,0時線的東邊比西邊日期早一天,日界線和0時經線可以重合,即1800經線的地方時為0時,此時全球為一個日期。
3、確定日期的運算方法:一是確定哪一條經線是0時刻經線或那條經線是180°經線;二是利用地圖判斷東西方向;三是根據時間的計算方法計算地方時。
①當0時經線在東經范圍時,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前 (舊)一日占大一半。
②當0時經線和0度經線重合時新的一天和前(舊)一天所占范圍相同,各占一半。
③0時經線在西經范圍時,新的一天占全球一大半,前(舊)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
④0時經線和180度經線重合時全球都是在同一個日期。
四、物體水平運動的方向產生偏向
1、偏轉原因:由于自轉產生了地轉偏向力,使得地球上水平運動的物體,無論朝哪個方向運動,都會發生偏向。
2、偏轉規律:沿著物體運動方向,北半球偏右,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無偏向。
3、力的大小變化:由赤道向兩極遞增。
4、主要應用區域:水運動和大氣運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49719.html

相關閱讀: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復習教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景觀與區劃專項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復習 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