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歷史備考必知考點(七)──古代中國的手工業
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
戰國秦漢
三國兩晉
南北朝
隋唐
五代遼宋夏金
元明清
金屬冶煉
從二里頭化(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開始。我國進入青銅時代。商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藝已相當成熟,工藝精湛,器物造型生動,展示了燦爛輝煌的青銅明。 南北朝時發明了更先進的灌鋼法。生熟鐵按比例配合,加熱鍛打,成為質地優良的鋼。制瓷
東漢燒出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時成功燒制出白瓷,是制瓷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唐朝起,中國瓷器大量輸往國外。 宋代,景德鎮成為“瓷都”,全國出現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窯。明清,彩瓷。
紡織
中國是世界上首先發明絲織技術的國家。上古時代,人們就已經學會養蠶繅絲了。 商周時期絲織業產生并發展。 西漢時,由于開通了陸地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中國絲綢遠銷歐洲,使中國獲得了“絲國”的稱號。 元代黃道婆推廣先進的紡織技術。棉紡織業是新興的手工業部門。棉布到明代后期已成為廣大民眾的主要衣料。 官營手工業(素稱發達,在冶金、制瓷、絲織等諸多行業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領先地位。) 夏商周青銅鑄造由官府壟斷。 官營手工業資金雄厚,規模大,官府提供上等原料,集中眾多富有經驗和技術的工匠。官營手工業代表著古代手工業生產技藝的最高水平。 春秋戰國,官營手工業繼續發展。西漢武帝后,煮鹽業、冶鐵業、鑄錢等行業,收歸官辦。 古代一直到明代前期,官營手工業一直占據古代手工業的主導地位。
私營手工業
春秋戰國時期,私營手工業興起。 明中期以后,私營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 民間私營手工業與市場聯系緊密,不斷改善經營方式,有力地推動了手工業進步。
家庭手工業
春秋戰國,小農的家庭手工業生產十分普遍,“男耕女織”的經濟模式下,家庭手工業以紡織業為主。家庭手工業的產品多供自己消費和交納賦稅.有很少一部分也會進入市場。
資本主義
萌芽
1.明朝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明中葉以后出現,以自由雇傭勞動為特征。 特點:(1)產生于商品經濟相對發達的江南地區的絲織行業(如蘇州)。(2)主要表現為“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手工工場的出現。(3)只在個別地區的個別部門稀疏出現,且發展緩慢而微弱。 2.清朝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 部門增多;區域擴大,規模擴大。 3.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因素 根本原因:封建制度。 1.重農抑商和閉關政策的影響。 2.自然經濟的抵制。 3.統治者設立關卡,對商品征收重稅,限制手工工場的規模。 4.手工工場主得的錢財往往買田置地,而不是用于擴大生產。 【高考練兵】 1.中國歷史上的青銅時代指的是( ) A.夏朝到春秋時期 B.從春秋到戰國時期 C.從原始社會到戰國 D.從商朝到春秋末期 2.下列器物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青銅器 ②銅器 ③鐵器 ④鋼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3.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號”的打撈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脊殴ぷ髡咭呀洀哪虾R惶柹险沓龃罅空滟F的物。以下物不可能從該船發現的是() A.絲綢 B.白瓷 C.銅錢 D.彩瓷 4、電視劇《貞觀長歌》中有一組關于魏征的鏡頭,其中哪一項符合史實?( ) A.他身著樸素的棉質長衫 B.正聚精會神閱讀《天工開物》 C.案幾上擺設著一精美的白瓷茶碗 D.墻上掛著一幅意境恬淡的人水畫 5.宋末詩人艾可叔曾寫道:“車轉輕雷秋紡雪,弓彎半月夜彈云……機杼終年織婦勤”,這反映了( ) A.宋代制瓷的高超技巧 B.宋代絲織業的發展 C.宋代棉紡織業的發展狀況 D.宋代冶煉技術的進步 6.“今棉之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蓋老少貴賤無不賴之。其衣被天下后世,為功殆過于蠶桑也”這句話反映的現象是( ) 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B.棉布因其實用性廣為流行 C.棉布完全取代了絲織品的地位 D.棉布功勞大于絲織品 7.明朝時期,太湖地區出現大量“以機為田,以梭為耒”的家庭,蘇州震澤鎮及附近各村居民“盡逐絲綢之利”,松江地區男女幾乎均以棉織為業,景德鎮有窯近千座,綜合上述現象,當時經濟的突出特點是( ) A.手工業生產力提高 B.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C.區域性經濟分工擴大 D.商品經濟高度發展 8.古代手工業品中質量最好的是( ) A.家庭手工業 B.民營手工業 C.私營手工業 D.官營手工業 9.古代中國手工業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不包括( ) A.官營手工業 B.私營手工業 C.家庭手工業 D.官私合營手工業 10.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是古代中國手工業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三者并存局面最早出現于( ) A.夏商周時期 B.春秋戰國時期 C.秦漢時期 D.隋唐時期11.在古代中國手工業中( ) A.多種經營形態長期并存 B.官營手工業主要供平民消費 C.私營手工業主要自己消費 D.家庭手工業主要供民間消費 12.《國語》中說:“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痹摬牧险f明西周時期( ) A.手工業被官府壟斷 B.私營手工業得到迅速發展 C.家庭手工業是主要經營形態 D.手工業開始成為獨立生產部門 13.中國古代最精美的手工業產品大多自( ) A.家庭手工業 B.民營手工業 C.私營手工業 D.官營手工業 14.我國官營手工業的特點是( ) ①由政府直接經營 ②生產不計成本,產品精美 ③進行集中的大作坊生產 ④產品主要用于高價出售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下列關于官營手工業的表述,錯誤的是( ) A.明代以前一直占據古代手工業的主導地位 B.占據人才、技術優勢 C.規模較大,分工較細 D.產品在市場中頗受歡迎 16.下列關于我國古代官營手工業和私營手工業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官營手工業素稱發達 B.產品主要供民間消費 C.明以后在許多行業私營手工業超過官營手工業,占據手工業主導地位 D.明朝中后期,私營手工業孕育出雇傭勞動關系 17.下列關于我國古代官營手工業和私營手工業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春秋戰國時期,私營工商業興起 B.唐代私營手工業在許多行業超過官營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 C.官營手工業的產品不是為了滿足市場需要。 D.明朝中后期,私營手工業中孕育出雇傭勞動關系. 18.下列關于我國古代手工業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中國古代手工業分為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 ②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 ③官營手工業產品精美,品種繁多 ④在我國古代社會,家庭手工業品主要用出售,以換取生活必需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9.私營手工業在諸多行業中已超過官營手工業,并占據了主導地位是(。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0.據《蘇州府風俗考》記載,明朝蘇州“郡城之東,皆習機業,工匠各有專能。匠有常主,計日受值。無主者,黎明立橋以待!魴C房工作減,比輩衣食無所矣!敝蟹从车那闆r有( ) ①工匠技術水平 ②出現勞務市場 ③存在失業現象 ④實行計日工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國語?晉語》
材料二: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典制六材 。
──《禮記?曲禮》
材料三:(官府工匠)相語以事,相示以功,相陳以巧,相高以知。
──《管子?小匡》
材料四:明初,瓷都景德鎮有官窯58座,資金充足,設備先進,民窯不過20座。但官窯管理腐敗,成本高昂,很快衰弱下去。 材料五:長期以官營作坊的工匠主要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調無償服役的民間工匠。在強制勞動、囚徒式管理下,工匠常常怠工、逃亡和起義。 請回答: (1)根據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官營手工業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材料六:清朝雍正帝諭:朕觀四民之業,士之外農為最貴……今若于器用服玩爭尚華巧,將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則田畝中少一耕稼之人。 (2)根據材料六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與古代官營手工業相比民營手工業發展艱難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七:明清時期……棉花茶葉甘蔗染料等農副產品大量進入市場成為商品,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貨幣的作用越越大,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叫做商幫。 材料八:萬歷年間,“鎮上傭工,皆聚四方無籍游徒,每日不下數萬人”。 (3)根據上述材料分析官營手工業長期占據古代手工業主導地位,從明朝中葉開始為什么會被民營手工業超越? 材料九:明中后期,在著名的紡織業中心蘇州和杭州,一些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利用積累的資金,購買幾張至幾十張織機,開設機房──手工工場,雇傭幾名至幾十名機工進行生產!皺C戶出資,機工出力”,兩者形成了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機戶就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清朝時,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的部門和地區也增多了…… (4)根據上述材料分析明中后期手工業的發展出現了什么新變化,有何特征,出現這種新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局限? 22.閱讀下列材料: 上古時期,中國絲綢生產的產地主要在北方,秦漢以后養蠶繅絲技術才逐漸傳到南方。唐宋以后,北方森林植被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加上人口增長對糧食需求的增加,導致耕地面積不斷擴大,北方再也見不到連片種植桑麻的景象了。
──余桂元《歷史教育在環境教育中可持續發展教育方面的潛能》
請回答: (1)根據材料,說明我國絲織業的變化情況并分析其原因。 (2)舉例說明古代中國向周邊國家和地區輸出絲綢的情況。 (3)北方絲綢生產萎縮的原因是什么?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參考答案】 1.A 2.C 3.D 4.C 5.C 6.B 7.C 8.D 9.D 10.B 11.A 12.A 13.D 14.C 15.D 16.B 17.B 18.C1 9.C 20.A 21.(1)優勢:國家扶持;資金充足,設備先進;經營規模大,分工細密;工匠技術水平高劣勢:管理腐敗,成本高昂;工匠勞動積極性低。(2)①官營手工業的壓制 ;②重農抑商政策的限制;③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市場狹。毁徺I力低下)。(3)①官營手工業自身的弊端;②明清時期生產力及商品經濟的發展(原料;市場擴大;經營方式變化);③農民人身依附關系的減弱,提供勞動力。(4)①新變化:民營手工業領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②特征:機戶與機工之間是資本主義性質的雇傭關系;③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④局限性:局限于某些地域和行業;始終處于萌芽狀態,自然經濟的主體地位沒有改變。 22.(1)變化:唐代以前,我國北方絲織業發達;唐宋以,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南方絲織品的數量和質量漸漸超過北方。原因:北方人口增加,森林植被遭到破壞;長江流域地理環境優越,氣候適宜桑麻的種植;人口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政治相對穩定,統治階級重視等。(2)西漢時期出現“絲綢之路”。此后,中國的絲織品遠銷西亞、歐洲。(3)原因:北方環境惡化,減少桑麻改種谷物。啟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人們必須注重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使人口、資、環境、經濟協調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1078.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
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