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本卷共48個小題,每小題1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有學者說,在古代雅典,“政治領袖和演說家根本就是同義語”。這一現象是雅典A.政治體制的產物 B.社會矛盾緩和的反映 C.頻繁改革的結果 D.思想文化繁榮的體現【答案】A【解析】考點:雅典民主政治。這一題解題關鍵在于對材料中“政治領袖和演說家根本就是同義詞”的理解演說家成為政治家的主要原因是民主政治的環境。故BCD所說均不正確 【解析】考點:雅典民主政治。這一題考查對材料的閱讀解析能力,遭治罪的是對不相信現存宗教者和對一切神明不同見解者,不是和伯利克里持不同見解者,排除D。材料沒有涉及雅典公民權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排除A;材料強調對不尊神明和宗教的進行治罪并沒有表明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排除B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下,公民的言論自由也不能得到保證。選C3.公元前5世紀的一天,全體雅典公民集會于衛城。人們對泰米斯托克利言論紛紛,說這位民主派領袖、反波斯英雄正變得專橫跋扈,并將他的名字劃在碎陶片或貝殼上,最終他得票過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見,古代雅典民主是A.直接民主 B.民主派專有的民主 C.代議制民主 D.大多數居民的民主【答案】A【解析】考點:雅典民主政治特點。本題考查學生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所描述的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時期實行的“陶片放逐法”這實質是一種以民主方式打擊民主敵人的辦法,體現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是直接民主,故本題選擇A 。B 不適合雅典民主,雅典民主是大多數奴隸主階級的民主。C雅典民主不屬于代議制。D說法錯誤。4.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規定,每年召開特別的公民大會,投票決定將那些嚴重威脅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據此,下列行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時參加公民大會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權C.為贏得個人政治聲望資助貧窮公民 D.拒絕參加城邦舉行的戲劇表演【答案】C【解析】考點:雅典的民主政治。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理解,本題適合采用排除法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權是維護雅典民主政治的體現那,因此不會遭到流放,排除B;資助貧窮公民是正義事情,不會遭到流放;拒絕參加城邦舉行的戲劇表演不會威脅到民主政治,排除D;不按時參加公民大會就擾亂了民主政治,顯然A選項符合題意。5.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層女子因褻瀆神靈被控犯罪,按法律當處死。辯護人用動情的言辭質問:“難道你們忍心讓這位阿芙羅狄特(古希臘美麗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殞嗎?”這打動了陪審團。經投票,陪審法庭判其無罪。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則貫穿司法過程 B.婦女享有廣泛政治權利C.法律注重保護平民權益 D.司法審判缺乏嚴格程序【答案】A【解析】考點:雅典民主制度。解題關鍵辯護人打動陪審團,說明辯護人得到了多數票支持。常識雅典陪審法庭中的陪審團投票,以多數原則決定罪責及懲罰:第一輪對被告有無罪責進行投票,如有罪則就進行第二輪投票,以確定如何懲罰。 【解析】考點:商鞅變法。從材料“重新設置田界,不許私自移動;并把土地授給農民,土地可以買賣”可以看出土地所有者已經獲得了土地的所有權,可以隨意處理自己的土地。故選A。7.《史記?商君列傳》記載:“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認為收孥(官奴婢)。”上述材料反映了商鞅變法的哪一措施 A.連坐法統治人民 B.獎勵耕戰,限制工商業 C.建立縣制 D.“廢井田,開阡陌”【答案】B【解析】考點:商鞅變法。分析材料“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認為收孥”可以看出商鞅變法重視農業生產,反對從事商業活動,故選B。8.北魏首創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農業生產經營的主要形式是A.眾人集體生產 B.田莊規模生產 C.個體農戶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答案】C【解析】考點:古代中國土地制度。本題考查均田制的內容及影響,主要考查學生調動運用所學知識以及遷移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A項是奴隸社會井田制下的奴隸勞動方式;B項是土地兼并下田莊的生產模式;D項是屯田制下的農業生產經營的主要形式;在均田制下,政府把土地按戶或人口分給農民使用,因此均田制下農業生產經營的主要形式是個體農戶耕作9.“詔遷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還北。于是代人南遷者,悉為河南洛陽人!蔽闹刑岬降脑t書出自 A.東周平王 B.東漢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答案】D【解析】考點:北魏孝文帝改革。原文大意是說,令遷居洛陽的人,死后安葬在黃河以南的地區,不準還葬北方。于是從平城南遷的人,都成了河南洛陽人。10.王安石變法解決“積貧”的指導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免役收庸法 ④方田均稅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考點:王安石變法內容。青苗法、免疫法和方田均稅法都是王安石變法中的解決財政危機的措施,符合題目中解決“積貧”的指導思想;而免役收庸法與積貧無關,所以排除掉③,正確答案為D。 11.有人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某項法令,認為它“將籠諸路雜貨,買賤賣貴,漁奪商人毫末之利”,該法令是A.青苗法 B.均輸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答案】D: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本題的關鍵是理解材料“將籠諸路雜貨,買賤賣貴,漁奪商人毫末之利”含義:法令政府與商人奪利。B項排除;免役法,又稱募役法,政府向應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戶,按貧富等第收取免役錢,雇人服役,其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以及保障農民生產時間、打擊官僚貴族特權的作用,C項排除;市易法是在東京設置市易務,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打破了大商人壟斷市場的局面,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并不能保障農業生產時間,D項正確。 【解析】考點:A項胡格諾戰爭后可以信仰新教或舊教,體現宗教寬容,故正確;B項最初法國國王堅持信仰天主教,反對宗教改革并不是搖擺不定;故不正確;C項法國王權強大,一定程度上擺脫了羅馬教皇教廷的控制;故不正確;D項項胡格諾戰爭后天主教仍是法國國教,但允許信仰新教。故不正確!窘馕觥靠键c: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分析題干,第一種說法體現了皇權受教權的控制,第二種說法體現了皇權和教權的分離,分析選項,A和D的說法都太絕對,題干中不能反映教皇權利上升和皇帝權利下降,實際上這種變化反映了皇權的上升和教權的下降,答案D。14.《挑戰與應戰——對埃及早期現代化探索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由于阿里……認為擁有和西方一樣的軍艦、大炮和機器設備,就可以與歐洲并駕齊驅……他不懂……傳統結構的留存,相應的整體功能保持不變,國家的現代化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據此,你認為,阿里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A.馬木魯克勢力的破壞和反撲 B.未從根本上觸動原有的封建生產關系 C.窮兵黷武、對外擴張 D.歐洲列強的干涉【答案】B【解析】考點: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說明阿里改革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制度,因此雖有較大成效,但最終以失敗告終。15.史學界對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莫衷一是,眾說紛紜。下列有關阿里改革的評價,與事實明顯相悖的是 A.阿里通過改革鞏固了封建的中央集權統治 B.阿里改革解除了地主對廣大農民的封建剝削 C.阿里改革使埃及主權在較長時間里得以維護 D.阿里改革在客觀上推動了埃及資本主義的發展【答案】B:改革的意義說法正,而“解除了地主對農的封建剝削”錯誤。由此可知,并未解除地主對廣大農的封建剝削反而是。【解析】考點:農奴制改革的背景。本題考查對材料信息的獲取、理解和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1812年的戰爭是反對拿破侖對外侵略擴張的戰爭,俄國獲得勝利;1855年是英法俄爭奪土耳其地區的爭霸戰爭,俄國由于落后的農奴制而失敗,由此催生了1861年農奴制改革。根據所學知識,十二月黨人是俄國農奴制改革前出現的,因此②表述錯誤,故排除含②的選項即可。因此正確答案選B。17.列寧說:“如果總的看一看1861年俄國國家全部結構的改變,那么就必然會承認這種改變是封建君主制向資產階級君主制轉變道路上的一步。這不僅從經濟觀點來看是正確的,而且從政治觀點來看也是正確的!边@表明農奴制改革A.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 B.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C.促進了俄國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國的發生【答案】C【解析】考點:俄國農奴制改革。分析題干,列寧強調的是1861年改革是俄國從封建君主制向資本主義君主制轉變的重要一步,根據所學史實,這次改革后在政治領域仍然實行的是沙皇專制制度,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才推翻沙皇專制制度,所以B和D不符合史實,排除。列寧這句話的意思不僅闡述了這次改革對俄國經濟方面的影響,同時闡述了對政治上的影響,所以A項表述不全面,答案應為C。18.19世紀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認識到“好事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獨立之氣勢,養成百事依賴政府之風習”,“其弊害大不可測”,進而采取的措施是A.廢除了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 B.整頓財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資環境C.建立“樣板”企業供私人企業效仿 D.將大量的國營企業轉讓給私人【答案】D【解析】考點:明治維新。本題關鍵在于讀懂材料,本題主要考查明治維新殖產興業政策,國營企業轉讓私人,發揮企業的自主獨立的積極性。故選D。A項不能體現出“養成百事依賴政府之風習”的內容。B項錯誤,明治維新并未涉及這一內容。C項錯誤,不是效仿,而是以極低的價格賣給私人。19.明治維新時期【名師解析】云南省個舊一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題 Word版含解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11161.html
相關閱讀:廣東省“十二校”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