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八 歷史上的西部開發案
●復習提示
1、掌握歷朝統治者對西部的管理和開發。
2、西部地區的范圍:中國西部地區通常是指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藏、內蒙古、云南、貴州、廣西、四川和重慶12個省區及湖北省的恩施、湖南省的湘西兩個自治州。
3、聯系絲綢之路、歐亞大陸橋和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工程(①青藏鐵路;②西電東送;③西氣東輸;④南水北調)。
4、聯系現在實行的西部開發,了解西部六省三區一市的概況。西部地區區域遼闊,占全國面積的55%;占全國陸地邊境線的50%以上,有利于發展邊境貿易;西部地區資豐富,草原面積占全國的55.9%,森林面積占全國的36%;礦產資中鈦、銅、汞、鉛、鋅儲量豐富;煤炭、石油、天然氣蘊藏豐富,水能資豐富;太陽能資豐富。
5、西部地區旅游景點:絲綢之路遺跡,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兵馬俑、都江堰、布達拉宮等。
6、西部大開發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是實現共同富裕而實施的重大戰略,體現了國家在經濟上的宏觀調控職能,是資配置中的重大經濟問題。
7、了解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意義等。
●知識梳理
春秋戰國到西漢:西部地區的發展程度明顯超過東部,關中平原和成都平原都是當時國內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1、戰國時期:①秦國經商鞅變法,成為實力最強的諸侯國;②都江堰的修建,為川西平原變成千里沃野創造了條。
2、秦朝:開鑿靈渠,溝通了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
3、西漢:①關中地區修建了六輔渠、白渠等水利丁程;②張騫出使西域,建立了漢朝與西域諸國的直接聯系,揭開了中央政府開發和治理新疆的序幕。③西域都護設置,是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的開始。④絲綢之路開通。⑤西漢政府在四川西南、貴州、云南等地建立郡縣,加強了內地同西南的聯系。
4、東漢:班超經營西域,密切了西域和內地的聯系。
5、三國時期:①蜀國農業迅速發展;②諸葛亮鼓勵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加速了西南地區的開發。
6、隋唐時期:①隋煬帝派人去西域;②唐在西突厥地區先后建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著眼于綜合開發,各方面建設相輔相成;③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利益,不搞民族歧視。④青藏高原建立起強大的奴隸制政權,同唐朝的聯系不斷加強;⑤云南西北的南詔,經濟化迅速發展;⑥益州的絲織業和造紙業十分出名。
7、宋元時期:①在寧夏、甘肅和陜西西北一帶,興起了西夏王國;②元朝對西域開發治理,實行全方位開發;實行軍屯、民屯,促進冶煉業、紡染業的發展;統一貨幣,并實行輕徭薄賦政策;重用少數民族人才。在西藏委派官吏,駐扎軍隊,清查戶口,征收賦稅,西藏正式歸人中央版圖;③在邊遠的云南地區建立了行;④四川地區的絲織業在北宋時期水平最高;⑤宋代特別是南宋以,西北地區由于長期處于戰亂之中,經濟破壞嚴重。
8、元明兩代:在云南和貴州設立行省,將云貴高原直接置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對地區的社會和經濟的開發有重大的積極作用。明代后關閉嘉峪關,對今新疆地區的控制削弱,對西北地區的發展起了負面作用。
9、明清時期:①成都在明代成為茶葉市場;②明末清初,四川地區發生長時期戰亂,地區經濟遭到摧殘。清初實行的“湖廣填四川”是中央政府進行恢復性開發的重大措施,對地區經濟開發起了積極作用。③平定分裂分子噶爾丹、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烏里雅蘇臺和伊犁將軍,加強了對新疆地區的管轄;④重視發展商業,積極發展民間商業,以低關稅吸引外商從事貿易,撤關卡,鼓勵新疆商人到內地經商。清代后期在新疆建省,并大量移民實邊,對這一地區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⑤云南地區在清代開采銅礦較多;⑥清朝時確立了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權冊封的制度,設置駐藏大臣,加強了對西藏地區的管轄;⑦清朝在西寧設置辦事大臣轄區。
10、中國近代史相關知識:①19世紀70~80年代,云南、西藏、新疆人民抗擊英、俄的侵略。②1875~1878年,清政府派左宗棠收復新疆,1881年中國收復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行省,加強了新疆同內地的聯系。③1913年,英國策動西藏親英分子鬧“獨立”,中英兩國就西藏主權問題反復交涉,中國政府強調對西藏不容置疑的主權,并一直拒絕承認非法的“麥克馬洪線”。④十年對峙時期,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在西部地區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據地。⑤1934年,紅軍長征經過云、貴、川、甘、陜等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種。⑥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中共中央建立了陜甘寧革命根據地。⑦抗日戰爭時期,成立陜甘寧邊區政府。⑧陜甘寧邊區根據地軍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的統治中心轉移到西南,許多近代企業從華北、華東、華中遷到西南、西北各地,增強了西部的經濟實力。
11、新中國時期:①新中國建立后,和平解放云南、西康的廣大地區,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②一五計劃期間,我國建立了康藏、青藏、新藏公路,溝通了西藏與各地的聯系。③社會主義改造開始后,在西部和西南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④1958年后,西部少數民族先后進入社會主義社會。⑤1957~1966年,在西部建成成昆鐵路和蘭新鐵路。⑥1966~1976年,國民經濟在動亂中緩慢發展,西部地區建成成昆鐵路、湘黔鐵路、湖北第二汽車制造廠。⑦西昌和酒泉成為我國著名的衛星發射中心。⑧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改革開放,經濟獲得較快發展。⑨1999年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升華認識
1、導致西部經濟落后的原因:①政治中心的東移或南移。②戰亂的影響。③自然條的影響。④無節制地開發。⑤近代以,隨著與西方國家通商增多,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很快,而西部地區則嚴重落后,東西部經濟差距進一步拉大。到解放前,西部地區的發展水平已遠遠落后于東部地區,我國東部沿海經濟發展較中、西部地區快。⑥改革開放,首先是沿海地區的開放。
2、當前的西部大開發,不是經濟重心西移,而是縮小東西部地區的差距、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大舉措,體現了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3424.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