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4屆高考生物第一輪限時規范復習題(有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0分)
1.下列關于人口增長與開墾土地引發的一系列問題的關系正確的是(  )
A.人口增長→人均耕地減少→人均耕地減少→開墾土地→植被破壞→自然災害頻繁
B.人口增長→人均耕地減少→人均耕地減少→植被破壞→自然災害頻繁→開墾土地
C.人口增長→開墾土地→開墾土地→人均耕地減少→植被破壞→自然災害頻繁
D.人口增長→人均耕地減少→人均耕地減少→開墾土地→自然災害頻繁→植被破壞
解析:人口對耕地帶來的壓力是巨大的,人口增長對糧食、住房的需求增加就需要開墾
土地種糧,同時占用耕地建房,對土地的壓力加大,在開墾土地時會破壞原有植被,使
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降低,從而自然災害頻繁。
答案:A
2.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國的糧食生產以及人民的生活環境正在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下面與我國糧食生產無直接關系的是(  )
A.人口的迅速增長B.耕地面積的減少
C.消費水平的高低D.環境的惡化
解析:我國耕地面積僅占世界耕地面積的7%,但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舉
世公認的巨大成就。然而,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長、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等原因,我國的
糧食生產以及人民的生活環境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答案:C
3.到2050年,按16億人口人均年消費糧食600kg計算,中國共需糧食9.84億噸,需
要每公頃產糧13.5噸,也就是說,到2050年中國糧食單產同現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
才行。這個事實說明(  )
A.達到這些指標是相當困難的
B.控制人口和保護耕地,對中國人民的生存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C.2050年中國糧食單產將會同步提高
D.2050年中國糧食需要大量進口
解析:從題目所提供的信息分析,該事實旨在提醒人們要控制人口和保護耕地。
答案:B
4.下列有關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轉基因作物的品種越來越多,產量也有很大提高
B.抗蟲、抗除草劑等轉基因植物已得到很大的推廣應用
C.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轉基因作物“金大米”已使亞洲地區消除了缺乏維生素A的狀

D.轉基因向日葵種子中含有的脂肪酸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解析:現代農業生物技術在理論和應用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轉基因作物的品種越來越
多,產量也有很大提高;抗蟲、抗除草劑等轉基因植物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農作物的
產量,減少了化學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和對人畜的危害;轉基因向日葵種子中含有的脂肪
酸明顯高于普通向日葵,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轉基因水稻“金大米”中富含β­胡蘿
卜素,進入人體可轉化為維生素A,但未消除缺乏維生素A的狀況。
答案:C
5.科學家培育出了第二代“金大米”,與2000年問世的第一代“金大米”相比,“金
大米2號”中的胡蘿卜素的含量是前者的23倍。胡蘿卜素進入人體后可以轉化成維生
素A,對于防治兒童失明非常重要。第一代“金大米”中使用了一個來自黃水仙的基因,
第二代“金大米”是由劍橋先正達種子公司(SyngentaSeeds)通過將該基因換成玉米中
的對應基因而培育出來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金大米”的培育,采用的技術是(  )
A.轉基因技術B.細胞融合技術
C.核移植技術D.克隆技術
解析:題目中所說的第一代“金大米”是由菲律賓國家水稻研究所通過轉基因技術培育
成的一種全新的水稻新品種,它富含胡蘿卜素,胡蘿卜素進入人體后可以轉化成維生素
A,有助于減輕或消除亞洲地區人群中比較缺乏維生素A的狀況,它們是通過轉基因技術培育而成的。
答案:A
6.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帶來了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抗逆轉基因作物對環境條件依賴性強
B.金大米有助于減輕或消除人群缺乏維生素A的狀況,是因為金大米富含β­胡蘿卜素
C.轉基因向日葵種子中脂肪酸的含量高于普通向日葵
D.高維生素含量的轉基因作物有益于人類的健康
答案:A
7.是他的理論開辟了進化理論的先河,為科學進化論的發展鋪平了道路,這里的他是
指(  )
A.達爾文B.木村資生
C.拉馬克D.孟德爾
解析:拉馬克在觀察的基礎上,得出物種不是不變的,更不是上帝創造的,以及器官是
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的進化理論。他的理論開辟了進化理論的先河,為科學進化論的
發展鋪平了道路。
答案:C
8.中性學說認為,生物進化的主導因素是(  )
A.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B.生物個體的主觀努力程度
C.器官的用進廢退
D.中性突變的隨機固定
解析:木村資生的進化論從分子水平上揭示出生物的進化規律,其主要內容就是生物進
化的主導因素不是自然選擇,而是中性突變的隨機固定。
答案:D
9.按照達爾文進化論學說,下列敘述哪項是正確的(  )
A.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長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視覺
B.食蟻獸的長舌是因為長期舔食樹縫中的螞蟻反復不斷伸長所致
C.鹿和狼在長期的生存斗爭中相互進行選擇,結果發展了自己的特征
D.春小麥連年冬種可以變成冬小麥,這是環境影響的結果
解析:本題考查對生物進化原因的正確理解。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環境的確起著重要
的選擇作用。但拉馬克學說過分強調了環境的作用。盲螈是黑暗不用眼睛所致,食蟻獸
長舌是因捕食需要反復使用的結果,春小麥冬種變成冬小麥時因低溫所致,這些結論的得出是遵循了這樣的推理:環境改變→生物性狀(蛋白質)改變→改變的性狀可以遺傳(導致DNA的改變)→代代逐漸積累形成新物種。這種后代(環境改變)獲得性性狀得不到現代遺傳學“中心法則”的證實。因為遺傳信息不可能由于蛋白質改變而發生改變。故A、B、D三選項錯誤。
答案:C
10.下列屬于科學思維過程和方法的是(  )
①觀察、谕评怼、鄯诸悺、芙⒛P汀、萁涣鳌、蘧S修實驗器材
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科學思維過程和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觀察、推理、分類、建立模型和交流。
具體的思維過程是:觀察—推理—分類—建立模型—交流。
答案:C
11.判斷蚯蚓是不是環節動物?這一問題的回答是這樣的:所有的環節動物都有分節;
有的蚯蚓身體也是分節的;所以,所有的蚯蚓都是環節動物。這樣的結論是經過以下科
學思維的哪一過程得出的(  )
A.觀察B.建立模型C.分類D.推理
解析:推理是從一件事推出另一件事的方法。
答案:D
12.下列屬于科學思維中的建立模型過程的是(  )
A.將化石按年代排放
B.開會提出研究的設想
C.繪制生態系統組成示意圖
D.達爾文發現甲蟲無翅或翅不發達
答案:C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13.(18分)仔細觀察下列兩幅圖,據圖簡答:

甲 世界水資源量示意圖

乙 中國人均土地、耕地變化趨勢
(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約70%被水覆蓋,淡水僅占總水量的2.5%,而能被人類利
用的淡水只占總水量的0.3%,可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圖乙可知,2000年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與建國初期相比________。
(3)導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減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人口對各種資源的壓力,對水(特別是淡水)、耕地,人均占有率明顯下
降。
答案:(1)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是非常寶貴的
(2)減少了一半
(3)人口數量的急劇增長
14.(22分)(2010•南京檢測)某同學將100mL酵母菌溶液放在適宜的溫度下培養,并且
于相同時間間隔等量均勻地先后取樣5次,分別測定樣品中酵母菌的數量和溶液的pH,
結果如下表:
樣品酵母菌數量(個/mm3)pH
18205.4
210005.0
312104.8
412103.7
57603.1
根據以上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所示數據為________(填科學思維過程)的結果。
(2)以另一種建模方式表示酵母菌的動態變化過程。
(3)從以上建模過程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解析:本題考查對科學思維過程的應用。數據是觀察得到的信息,建模是顯示事物或過
程的表現手段,如畫圖表等。建立模型有利于人們由現象到本質的認識的飛躍,根據題
表中的數據我們可以用坐標系展示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過程及周圍環境pH的動態變
化過程。當培養條件適宜時,酵母菌會增殖,而酵母菌在生長和繁殖過程中也會產生一
些代謝產物影響著環境條件。由于空間和營養有限,當酵母菌數量過多時會導致種內斗
爭激烈而數量不再增加,甚至一段時間后數量會下降,酵母菌的生長和繁殖需要適宜的
pH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5957.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測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談高考生物復習的回歸課本
寧夏銀川九中2015屆高三2月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廣東肇慶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
高中生物試題指導:解答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