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區域地理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區域地理的高考考查方式
高考是通過概括區域特征、比較區域差異、解決區域問題和分析區域發展條件來考查地理學科特點之一區域性的。
3中國區域地理(北方農業)農業因地制宜的利用(4分)理解、判斷
4農業的生態與生產功能(4分)獲取信息、判斷
5城市化城市人口比重的計算(4分)讀圖、獲取信息、計算
6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4分)讀圖、獲取信息
7城市化的判斷(4分)讀圖、獲取信息
8地球運動晝夜長短的運用—判斷節氣(4分)讀圖、記憶、判斷
9晝夜長短的運用——判斷緯度(4分)讀圖、獲取信息、理解結論、判斷
10地貌類型不同地貌類型的利用(4分)理解、判斷
11地貌利用中應注意的問題(4分)獲取信息
36(1)世界區域地理地形、地勢特點(4分)讀圖、獲取信息、記憶結論、語言表達
(2)降水特點及原因(10分)理解、語言表達
(3)水能資源的開發條件(12分)讀圖、獲取信息、記憶結論、語言表達
(4)生態問題及原因(10分)讀圖、判斷、語言表達
39(3)世界區域地理(美國)人類開發利用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10分)獲取信息、理解、語言表達
(4)河流治理及效益(10分)獲取信息、記憶、語言表達
二、復習目標:
當一個經緯度坐標給出的時候,學生的地理思維不僅能反映出這一區域的位置,而且關于這一區域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會源源不斷地展現出來,甚至進一步深入的相關分析和預測也會形成,即要求學生頭腦中要有比較豐富的地球模型,要能出現立體化、數據化、結構化的數字地球。
三、復習原則及方法
解決區域“在哪里”、“有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的問題

具體復習時,要在課堂上引導思考:
①定位:本區在全球的絕對位置(經緯度)及相對位置。
②掌握本區域內氣候、地形狀況,并以此推斷水文、土壤、自然帶、工農業生產特點、城市、人口及交通等。
③比較區域差異,進行跨區域比較異同,如長江中下游地區農業生產與河西走廊農業生產的區別。
④發現區域問題,做出合理評價,制定發展策略。如我國黃土高原和南方山區的水土流失問題、中東的水資源問題、歐洲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等等。
⑤關注熱點地區
(1)在哪里(位置與范圍)—區域定位
1、絕對位置(經緯度定位)
2、相對位置:一個區域相對于其它地理事物的位置。記憶 一些主要的經緯度及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它們為參照物進行定位。
3、政區的輪廓特征
4、利用特殊地理事物來定位
局部地區圖的空間定位

根據經緯度
根據政區的輪廓特征
根據山河大勢或形狀
根據圖中的特殊地理事物
(2)有什么——通過圖掌握本區域內氣候、地形等事物狀況,并以此推斷其它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等。
其它自然地理特征:水文(河流湖泊)、自然帶(土壤、植被等)、自然資源。
人文地理特征:人口、民族、農業、工業、城市、交通、人文景觀等。
(3)為什么——地理事物的聯系和差異
通常要分析影響##的地理因素。如##與##的相互關系;##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區域的開發優勢;發展##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與##地區發展的差異等問題。
簡要分析河西走廊成為綠色走廊的主導自然條件。如果農業開發強度超過上述自然條件的承載力,分析將會產生什么環境問題?
主導自然條件是水。由于有祁連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帶形成許多綠洲,(這些綠洲彼比相連,)形成了綠色走廓。
如果農業開發超過水資源的承載力,耕地得不到足夠的水源灌溉(祁連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因氣候干旱)(在強烈的太陽輻射、蒸發和風力作用下,)將出現土地荒漠化問題。(如圖1)


圖1 圖2
(4)怎么辦——區域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如圖2)
1、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的整治
如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整治:
退耕還林還草、恢復植被;調整土地利用結構;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
再如長江中下游的洪澇整治:
營造長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修建水庫,控制洪水;中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退耕還湖,提高湖泊的蓄洪能力等。
2、區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如:黃淮海平原的鹽堿化;西北地區的沙漠化;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東北平原的黑土肥力下降等等。
再如:華北地區的水資源短缺;東北地區的熱量不足;西北地區水源不足;青藏高原地區的熱量不足;南方低山丘陵、云貴高原、橫斷山區等地區的地形等等。
以及長江三峽工程:移民問題、生態問題(淹沒、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地質災害、泥沙淤積、三峽景觀、水生生物、蚊蟲孳生)等。
3、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如華北平原的鹽堿化:
自然:地勢低平,氣候上旱澇頻繁變化,東部近海;
人為:不合理的灌溉。
如西北的荒漠化:
自然:氣候干旱,多大風天氣;
人為:過度開墾、過度放牧,流域內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植被的破壞。
如長江中下游的洪澇:
自然:有的年份流域內多降水,流量大;蓄洪、泄洪能力不足;
人為:中上游植破壞,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河道淤積,泄洪能力下降;圍湖開發等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等。
4、區域開發(如何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
如黃淮海平原的魚塘—臺田;珠江三角洲的基塘農業;南方低山丘陵、橫斷山區的立體農業;云貴高原的特色農業;西北內陸的生態農業等等。
5、區域開發的意義(經濟、社會、環境)
如長江三峽水利工程:防洪、發電、航運、灌溉 、養殖、旅游、調節氣候、改善環境等(要能分清對大壩的上、下游的意義)
再如南昆鐵路:
①有利于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區對外開放,促進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②有利于民族團結,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的發展,加快西南地區的脫貧步伐,有利于鞏固國防;③有利于環境保護等。
關注熱點地區
綜合地說,某一區域(實體)的存在、或某一時間發生的演化,曾經或正在對世界產生著重大的影響,這些都是“熱點”。
如世界性交通要道:中東(蘇伊士運河,土耳其海峽,“五海三洲之地”)、中美洲(巴拿馬運河)、東南亞(馬六甲海峽)等。
油氣資源蘊藏區:中東、中亞(石油與天然氣)、中國油氣資源分布及調配等。
民族矛盾尖銳區:印度半島(印、巴沖突)、巴勒斯坦地區、北愛爾蘭、朝鮮半島等。
再如生態環境破壞區:亞馬孫流域(熱帶雨林急劇消失)、主要海上航線(油輪石油泄漏)、極地(臭氧空洞產生與DDT等殘毒污染)、溫帶草原區(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
自然災害高發區
地質災害高發區:環太平洋帶和地中!柴R拉雅帶(臺灣、日本、東南亞、土耳其)等。
氣象災害高發區:東亞、南亞(洪澇、干旱、臺風或颶風、寒潮及沙塵暴)、非洲(干旱)、美國南部(颶風、寒潮)等。
經濟持續增長區
如:中國東部沿海、中國中部地區、中國泛珠三角地區、日本、東南亞、美國西海岸、德國等。
在復習過程中,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思維,要注重知識的落實。專題圖訓練、區域圖訓練、覆疊圖訓練、拆分圖訓練、局部圖訓練是很好的復習方法。
要求:每日10分鐘——地圖(經緯網、地區輪廓、若干地理事物的綜合)(填—記—畫—想)
通過這一復習過程設計,使學生不僅形成全球空間概念,還對地理區域差異有更深刻的認識,從思路上更為開闊,從認識上更加宏觀,從方法上更加符合地理科學研究的要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6640.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景觀與區劃專項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復習教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復習 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