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 口 的 變 化
第2節 人 口 的 數 量 變 化
一、選擇題
(2010?濟南3月)運用數據圖表可以分析社會人口變化現象。據圖1、圖2回答1~2題。
圖1
圖2
1.圖1是某地區育齡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變化曲線圖。若圖中所示變化趨勢持續下去,
最可能出現的是 ( )
A.人口素質下降 B.人口老齡化 C.就業壓力加大 D.勞動力成本下降
解析:圖中某地區育齡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逐年下降,這種趨勢持續下去,最可能導致
出生率下降,從而導致人口老齡化
答案:B
2.圖2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四個不同時期的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
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解析:可以抓住我國生育高峰出現時間來排序,人口高峰期是逐漸上移的,不難選出
D選項。
答案:D
根據《2007年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生育率下降導致人口撫養比下降1/3,為經濟增長創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紅利”期。讀我國人口撫養比變化示意圖,回答3~5題。
3.近年來,我國人口撫養比下降的原因是 ( )
A.老年人口的比重下降 B.生活水平的提高
C.少年兒童的比重下降 D.社會養老機構的完善
解析: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實行控制人口的政策,使少年兒童比重下降,導致人
口撫養比下降。但由于老年人口比重不斷增加,因此下降的時間不長。
答案:C
4.一個國家或地區處于“人口紅利”期,其人口的年齡結構特征是 ( )
A.高少兒、低老年 B.低少兒、低老年
C.低少兒、高老年 D.高少兒、高老年
解析:因為兒童和老年人屬于被撫養人口,當一個國家或地區少兒、老年人比例低時,
國家的撫養開支最少,處于經濟發展的“人口紅利”期。
答案:B
5.“人口紅利”期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有 ( )
①社會成員需要供養的子女比較少 ②老年人口比重小,養老支出少
③勞動力豐富 ④工業生產的收益率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人口紅利”期直接的表現是社會負擔最小化,勞動力最大化。
答案:A
根據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課題小組的研究報告,1952年,我國農業的勞動力容納力已基本飽和,大體維持“一個人的活兒,一個人干”。假設“人口自然增長率-城鎮社會勞動者增長率=剩余勞動力增長率”,結合下圖回答6~8題。
6.下列關于圖中①②③④各階段,我國人口增長狀況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①階段,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導致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
B.②階段,人口生產暫處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階段
C.③階段,人口生產處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階段
D.④階段,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
解析:由圖可知,①階段,人口出生率并未大幅下降。②階段,人口生產暫處于低出生
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階段。④階段,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是因為計劃生育政策
的實施。
答案:C
7.依據圖中信息,下列年份中,我國剩余勞動力增長率最大的是 ( )
A.1958年 B.1963年 C.1975年 D.1985年
解析:根據所給公式“人口自然增長率-城鎮社會勞動者增長率=剩余勞動力增長率”
可知,1963年剩余勞動力增長率最大。
答案:B
8.圖示時期,大多數年份我國剩余勞動力增長率較大,這說明我國 ( )
A.人口自然增長率大幅度提高
B.人口出生率特別高
C.城市經濟發展對剩余勞動力的吸收能力有限
D.城市化進程大幅加快
解析:大多數年份我國剩余勞動力增長率較大,說明我國城市經濟發展對剩余勞動力的
吸收能力有限。
答案:C
(2010?成都市重點高中聯考)讀某地區2008年人口資料表(單位:人)回答9~10題。
總人口城市人口農村人口出生人數死亡人數
169 000142 00027 0002 200850
9.該地區人口再生產類型屬于 ( )
A.原始型 B.傳統型 C.過渡型 D.現代型
解析:從表格中數據可以計算出該地區出生率為1.3%,死亡率為0.5%,屬于現代型。
答案:D
10.該地區 ( )
A.大量人口外遷 B.城市化水平高
C.人口增長過快 D.老年人口比重遞減
解析:表中數據并未涉及該地區的人口遷移情況,所以A無法判斷;從表中數據可以
計算出該地區城市化水平約為84%,所以B對;從表中數據可以計算出該地區的人口
自然增長率約為0.8%,增長較慢;該地區人口再生產類型為現代型,自然增長率比較
低,老年人口比重逐漸增加。
答案:B
11.(2010?佛山)人口撫養比是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
數的比值。讀圖,關于我國五省市人口撫養比,下列敘述
正確的是 ( )
A.貴州的少兒人口撫養比最大
B.上海的老年人口撫養比最小
C.北京的少兒人口撫養比大于廣東 我國五省市人口撫養比
D.江蘇的少兒人口撫養比小于北京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圖中顯示貴州的少兒人口撫養比最大,
其他各省由大到小依次是廣東、江蘇、北京、上海;廣東的老年人口撫養比最小,上
海的最大。
答案:A
(2010?江蘇南京一模)讀“1964~2000年中國各年齡段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變化圖”,完成12~13題。
12.有關1964~2000年我國人口增長狀況的正確敘述是 ( )
A.65歲及以上年齡段人口增長速度最快
B.0~14歲年齡段人口比重持續增加
C.15~64歲年齡段人口增長速度最快
D.1990年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解析:從圖中數據可看出,1964~2000年,0~14歲年齡段人口比重持續下降;
15~64歲年齡段人口比重提高了14.4%;65歲及以上年齡段人口比重提高了3.4%;
到2000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7.0%,進入老齡化社會。
答案:C
13.進入2000年,我國面對的主要人口問題是 ( )
A.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勞動力嚴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長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壯年人口數量龐大,就業壓力大
D.人口出現負增長,人口數量日趨減少
解析:2000年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但青壯年人口比重仍最大,且呈增長趨勢,不存
在勞動力嚴重短缺問題,但就業壓力大。
答案:C
(2010?山東實驗中學診斷)下圖是“某國人口自然增長率隨時間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14~15題。
14.關于該國人口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①時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②到③期間,人口總數不斷增加
C.④時期人口變化幅度最小,人口總數穩定
D.③與⑤時期相比,人口總數一定相等
解析:據圖可知,①時期該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且到②時期不斷增加,②時期人
口自然增長率最高,③時期人口自然增長率降至零,所以②至③期間,人口總數不斷
增加。③和⑤時期人口自然增長率為零,人口總數穩定,但③時期人口總數最多,
⑤時期人口總數最少,兩時期不相等。
答案:B
15.目前人口增長特點與②時期相符合的國家是 ( )
A.尼日利亞 B.韓國 C.澳大利亞 D.美國
解析:選項所列國家中尼日利亞目前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人口增長較快,與②時期
相符。
答案:A
二、綜合題
16.(2010?江蘇揚州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
三種生產概念圖
(1)目前中國人口問題的主要表現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材料,中國在20世紀末就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原因是什么?可通過哪些措施解
決老齡化的影響?
(3)結合三種生產概念圖,分析人口快速增長的影響。
解析:第(1)題,我國人口問題比較特殊,發展中國家人口增快和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
問題在我國同時存在。第(2)題,由于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實行計劃生育政策,
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第(3)題,人口增長過快,一方面
消耗大量物質資料,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另一方面排放大量廢棄物,造成環境
s污染。
答案:(1)人口老齡化 人口基數大,每年凈增人口多
(2)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弘揚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構建和諧的家庭養老模式;國家財
政加大養老投入,完善社會養老保險機制。
(3)一方面消耗資源增多,過度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導致資源短缺和生態破壞;另一方面
排放大量廢棄物造成環境污染。
17.讀某年人口增長率的國際比較圖,回答問題。
(1)簡述圖中國家人口增長率的特點。
(2)美國屬于發達國家,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可是美國的人口增長率比中國還高,
試述其原因。
(3)中國與印度同為發展中國家,可中國的人口增長率不到印度的一半,請簡述其原因,
并說明人口增長與哪些因素有關。
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高收入國家人口增長率普遍比低收入國家低。
第(2)題,美國的人口增長主要受兩方面影響,一是宗教.二是人口遷入(人口的機械增長)。
第(3)題,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因而出生率低,印度受宗教文化的影響,人口
增長率相對較高。
答案:(1)①從經濟發展程度與人口增長率之間的關系看,高收入國家人口增長率普遍
比低收入國家低。②從發展程度相近的國家來看,如中國和印度,采取的人口政策不
同,人口增長率也不同。
(2)美國是信奉基督教的國家,不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國家,
每年都有大量移民涌入,導致人口的機械增長過快。
(3)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相對高于印度,計劃生育政策實行早,控制嚴格,效果顯
著。印度受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響,計劃生育執行困難。所以,人口增長不僅僅
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關,還與人口政策、宗教信仰、文化等社會因素有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7708.html
相關閱讀: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復習 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景觀與區劃專項復習教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