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復習教案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2年江蘇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導學案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1)

一、考試說明——有的放矢
考試要點具體考試內容要求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1)自然地理要素與地理環境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
(2)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二、考點知識梳理
考點一、自然地理要素與地理環境
1.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 、 、 、 、 。
2.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
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環對三大圈層的改造作用)歸根結底:光合作用
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大氣圈改變大氣成分(使原始大氣成為現代大氣)
水圈改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學成分
巖石圈加快巖石的風化;參與沉積巖的形成;促進土壤的形成
綠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例如: 山區---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干旱地區-----防風固沙,保護農田
城市--------吸煙除塵,凈化空氣,減弱噪聲,美化環境
考點二、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1.結合實例,說明地理環境各要素間的相互作用
這些要素通過大氣循環、水循環、生物循環和地質循環等進行 和 ,彼此間發生著密切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從而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推動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
2.地理環境整體性的體現:
①地理環境各要環境素與環境總體特征保持 。
②地理環境要素之間是 的,即“牽一發而動全身”。如:熱帶雨林的砍伐、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
③不同區域的地理環境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一個區域的變化不可避免影響其他區域。
3.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在思想觀念方面
①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引起其他要素的變化,甚至整個環境狀態的改變,因此人類應該樹立動態的發展的觀念對待地理環境問題。
②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要求人類具有全局觀念。
(2)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資源綜合利用
①認識自然環境整體性的意義a利用自然資源;b修復生態系統;c改善環境質量。
②人類利用自然資源,實際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統中的某些要素,從而對自然地理環境產生影響,如:人類利用煤炭作為燃料,是利用了其中蘊含的能量,產生廢物有對自然環境構成了污染。
③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資源的配合,需要進行保護、綜合開發利用;因為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使得自然資源間具有聯系性。
4.實例:如厄爾尼諾現象與全球氣候,秘魯漁場;青藏高原的隆升與亞洲地理環境

三、典例分析
【例1】洋面封凍產生的效應叫做洋面封凍效應,下圖是“洋面封凍效應與水、氣候、生物相互作用關系示意圖”,讀圖做(1)—(4)題。

(1).根據圖中各項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數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內容分別是( )
A.①氣候變暖、②溫室作用加強、③氣候變暖
B.①氣候變冷、②溫室作用減弱、③氣候變冷
C.①氣候變暖、②溫室作用減弱、③氣候變冷
D.①氣候變冷,②溫室作用加強、③氣候變暖
(2).圖中由“二氧化碳濃度降低”導致①的過程中,體現出的地理原理是( )
A.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作用加強B.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散射作用增強
C.氯氟烴對臭氧的破壞作用加強D.大氣的保溫作用減弱
(3).圖中各項內容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種動態的平衡關系,若其中某一環節遭到破壞,就會導致這種平衡關系的失常。目前,這種平衡關系失常對人類產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
A.引起海平面下降 B.腐蝕建筑物
C.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D.皮膚癌患者增多
(4).圖中所示的各項內容之間的平衡,體現了地理環境的( )
A.整體性B.差異性C.規律性D.不均衡性
【解析】(1)洋面封凍,阻斷了洋流的熱輸送,會導致該海域氣候變冷,CO2濃度降低,溫室作用減弱,也會導致氣候變冷。生物衰落,光合作用減弱,CO 2含量增加,導致溫室作用加強,氣候變暖。(2)二氧化碳具有保溫作用!岸趸紳舛冉档汀睂е職夂蜃兝洌瑒t大氣對地面輻射吸引作用減弱。(3)選項D是臭氧層遭到破壞,使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含量增加造成的后果。選項A、B明顯錯誤,不符合題意。(4)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之一是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平衡功能。 【答案】(1).D (2).D (3).C (4).A
四、備戰高考——邁向成功
人類活動會導致某些自然要素的變化,進而帶動其它要素的變化,其中水是比較容易受人類干擾的自然要素。讀下圖完成1~2題。

1.圖中I、Ⅱ、Ⅲ相應內容的排序,正確的是 (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庫區蒸發量增大 ③植被覆蓋率增大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
2.圖中各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體現了地理環境的( )
A.整體性特征 B.區域性特征 C.差異性特征 D.不穩定性特征
3.下圖表示的是陸地環境各要素的相互關系,讀后完成下列各題:
(1)此圖反映出陸地環境具有 的特點。常常被作為自然環境標志的是 。
(2)圖中A、B、C、D箭頭中,表示形成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地質作用的是 ,表示不同溫度帶生長植物不同的是 ,表示綠地對城市空氣凈化作用的是 ,表示植被破壞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
(3)簡要說明黃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
4.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獨特地域單元。它的隆起是近數百萬年來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國科學家在隆起過程與環境變遷等方面進行了多年科學考察和研究,取得許多開拓性的進展。讀圖一,完成下列問題。

(1)下列A、B、C、D四個選項表示圖二中序號的含義,請將選項填寫在相應序號后的空格內(填字母,每個字母限填一次):
① ,② ,③ ,④ 。
A、阻擋印度洋、太平洋暖濕氣流深入 B、中亞、西亞粉塵東輸沉積形成高原
C、改變海陸分布和亞歐大陸輪廓 D、東亞、南亞形成最強盛的季風區

(2)根據材料探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對我國東部地區地貌、氣候、河流的影響。

(3)青藏高原隆起引起的一系列變化,反映了地理環境的什么規律?

參考答案
二、考點知識梳理
考點一、自然地理要素與地理環境
1、氣候 水文 植被 土壤 地貌
考點二、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1、物質遷移 能量交換 2、① 一致 ② 相互制約
三、感悟經典——高考真題體驗
四、備戰高考——邁向成功
1. D 2.A
3.【解析】此圖表示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是水文對地貌的影響,同溫度帶生長植物不同是氣候對生物的影響,綠地對城市空氣凈化作用是生物對氣候的影響,植被破壞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是生物對土壤的影響。
【答案】:1.(1)整體性 生物(植被) (2)C A B D (3)黃河流經的黃土高原地區土質疏松,植被破壞嚴重,由于暴雨的沖刷水土流失嚴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8395.html

相關閱讀: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復習 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2012屆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景觀與區劃專項復習教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