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質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使小鼠產生過敏反應
B.產生的抗體不能與該病毒結合
C.小鼠體內產生針對該病毒的漿細胞
D.短期內,再次受到該病毒感染后不會產生更多的抗體
答案 C
解析 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質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可引發機體的免疫應答,產生針對該病毒的漿細胞和記憶細胞,短時期內該病毒若再次感染,其免疫應答速度更快,也更強烈。
2.(2009•重慶,4)如果給人注射滅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預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滅活病毒在體內引起的免疫反應,正確的是( )
A.B細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應B細胞,能使靶細胞裂解
B.T細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應T細胞,能釋放淋巴因子
C.吞噬細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應細胞,能產生相應的抗體
D.淋巴細胞吞噬該病毒后形成記憶細胞,能釋放白細胞介素
答案 B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人體的特異性免疫的有關知識。效應B細胞的作用是產生抗體進行體液免疫,而不是使靶細胞裂解。吞噬細胞的作用是使抗原決定簇暴露出來,而不能產生抗體。淋巴細胞受抗原刺激后會形成記憶細胞,而不能吞噬病毒,記憶細胞也不能產生和釋放白細胞介素,效應T細胞能釋放淋巴因子。
3.(2014•溫州)挪威科學家最新的研究顯示,氣候變暖將提高人類患腺鼠疫的可能性。這種疾病是由鼠疫桿菌(宿主為嚙齒動物)引起的,鼠疫桿菌釋放類毒素,使患者出現中毒性休克綜合癥?茖W家從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對腺鼠疫患者有顯著療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與鼠疫桿菌合成、釋放類毒素有關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和線粒體
B.抗毒素是一種抗體,是效應T細胞產生的淋巴因子
C.類毒素是一種抗原,能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
D.該免疫過程屬于細胞免疫
答案 C
解析 鼠疫桿菌是原核細胞,其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沒有內質網、高爾基體和線粒體。抗毒素是一種抗體,是由效應B細胞產生的。該免疫過程有抗體的產生,屬于體液免疫。
4.下列免疫反應中,屬于體液免疫反應的是( )
A.淚液中的溶酶菌可破壞侵入人體的細菌
B.體液中的吞噬細胞可吞噬病原體
C.抗毒素與細菌外毒素結合,從而抑制病菌的繁殖
D.體液中的免疫活性物質干擾素可抵抗病毒感染
答案 C
解析 A項中的溶菌酶的殺菌作用不具有特異性;B項中吞噬細胞在第二、三道防線中都起作用;D項中的干擾素是由效應T細胞分泌,屬細胞免疫作用。
5.(2009•山東,5)重癥肌無力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體內的自身抗體破壞了神經—肌肉突觸后膜的受體蛋白。正確的治療措施是( )
A.注射激素抑制抗體產生
B.注射神經遞質提高傳遞效率
C.注射受體蛋白增加受體數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強免疫能力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了學生通過題目中的信息獲取相關知識并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癥肌無力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患者體內的自身抗體破壞了神經—肌肉突觸后膜的受體蛋白,故正確的治療措施是抑制抗體的產生。
6.(2009•廣東,28)關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與H5N1禽流感病毒的有關比較,正確的是(多選)( )
A.均使感染者發燒,因此兩者抗原相同
B.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
C.感染正常人體后均能引發特異性免疫反應
D.均可能發生基因突變而改變傳染性
答案 BCD
解析 本題考查與特異性免疫反應有關的知識。病毒作為抗原,具有高度的特異性,所以A選項不對,其它選項均合理。
7.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暴發期間,一些醫院為工作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注射胸腺素,以提高他們的免疫力。胸腺素的作用是( )
A.促使B淋巴細胞形成
B.促使T淋巴細胞形成
C.促使B淋巴細胞轉化為效應B細胞
D.促使T淋巴細胞轉化為效應T細胞
答案 B
解析 本題以特異性免疫為核心命題點,考察了有關淋巴細胞分化知識的綜合理解能力。解答過程: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一部分進入胸腺并在胸腺內發育成淋巴細胞,即T細胞,另一部分在骨髓中成為B細胞,所以注射胸腺素的作用是促使T淋巴細胞的形成。選B。
8.體液免疫反應中的抗體和過敏反應中的抗體的區別表現在( )
①作用的機理和方式、诜植嘉恢谩、圩饔玫慕Y果、芑瘜W性質 ⑤所產生的細胞、拮饔脤ο
A.①③⑤ B.②④⑥C.②③⑥ D.①②⑤
答案 C
解析 體液免疫中的抗體和過敏反應中的抗體都是由漿細胞產生的,化學本質都是球蛋白,它們的作用機理和方式也相同,都是發生特異性結合進而引起免疫反應。它們的區別在于分布位置、作用對象和作用結果不同。
9.(2014•安陽)下列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異同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體液免疫中抗體與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發揮免疫效應
B.淋巴細胞都來自骨髓造血干細胞,都在骨髓中分化,發育成熟
C.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效應細胞中遺傳物質一般未改變,而mRNA種類不同
D.細胞免疫中,效應T細胞的攻擊目標是已經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細胞
答案 B
解析 淋巴細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T淋巴細胞是造血干細胞隨血液流經胸腺時,在胸腺分泌的胸腺素的作用下分化、發育形成的。B淋巴細胞是在骨髓中發育成的。
10.某種淋巴細胞能夠分泌一種稱為穿孔素的蛋白質。穿孔素可將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或腫瘤細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導致該細胞解體死亡。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效應T細胞能識別靶細胞與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有關
B.指導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漿細胞中也存在
C.穿孔素是淋巴細胞分泌的一種抗體
D.淋巴細胞分泌穿孔素的過程要依賴膜的流動性
答案 C
解析 由題意知該免疫為細胞免疫,而穿孔素是效應T細胞分泌的是一種淋巴因子,不是抗體。
11.哮喘是世界性頑癥,最新研究發現哮喘的生化接觸點潛伏在淋巴細胞中。下圖為人的淋巴細胞的體液免疫圖解,請分析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細胞②為B細胞
B.細胞⑤產生的物質為球蛋白
C.細胞⑤為靶細胞
D.階段Ⅳ、Ⅴ為體液免疫的效應階段
答案 B
解析 細胞②為T細胞,細胞⑤為效應B細胞,其受抗原刺激后能產生抗體,抗體的化學本質為球蛋白;階段Ⅳ、Ⅴ為體液免疫的反應階段。
12.以下關于艾滋病(AIDS)的敘述,錯誤的是( )
①AIDS 患者出現病癥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體感染
②HIV 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特別是 B 淋巴細胞
③HIV 侵入人體后存在潛伏期,原因是潛伏期 HIV 復制能力較弱
④感染 HIV 的人稱為 AIDS 患者,應盡快治療
⑤目前還沒有根治 AIDS 的特效藥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艾滋病的發病原理與治療等相關知識。艾滋病的病原體為 HIV ,其主要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特別是T淋巴細胞,最終使免疫功能喪失,其他病原體等乘虛而入,故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等疾病。感染 HIV 但沒有發病的人不稱為艾滋病患者,而是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在潛伏期 HIV 因大量增殖而濃度增加,T細胞數量逐漸減少。
13.麻風桿菌侵入人體后,發生的免疫作用( )
a.特異性免疫 b.非特異性免疫
c.體液免疫 d.細胞免疫
A.ac B.ad
C.bc D.bd
答案 B
解析 麻風桿菌屬胞內寄生菌。
14.(2014•嘉興)下圖表示人體和人體細胞內某些信息傳遞機制的模式圖,圖示中箭頭表示信息傳遞的方向。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如果該圖表示反射弧,則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電流的形式傳導的
B.如果該圖中的a為下丘腦、b為垂體、c為甲狀腺,則c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對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該圖表示細胞中遺傳信息傳遞過程,則d過程只發生于細胞核中
D.如果該圖表示細胞免疫過程,a為效應T細胞,b為靶細胞,c代表抗體
答案 B
解析 如果表示反射弧,信息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以局部電流的形式傳導的,但細胞間的信息傳遞是突觸通過化學信號的形式傳導的;激素分泌的調節是一個負反饋調節的過程,血液中甲狀腺激素(c)的含量增加可以抑制下丘腦(a)和垂體(b)的分泌活動;細胞中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翻譯是在細胞質核糖體上完成的;抗體是由漿細胞分泌產生的。
二、非選擇題
15.下圖表示人體內某些淋巴細胞的分化和免疫過程。數字表示過程,字母表示細胞或物質。請分析并回答:
(1)造血干細胞在胸腺和骨髓內轉變為a、b、c等細胞的過程被稱為__________。
(2)③過程是在X的刺激和a細胞等的參與下共同完成的。這屬于______免疫的______階段。與③過程相比,④過程的應答特點是______。
(3)⑤過程的產物Y的化學本質是______,參與其合成并分泌的膜性細胞器有______等。
(4)若X是禽流感病毒,則患者徹底消滅X必須依靠a增殖分化的淋巴細胞去裂解______。如果X是HIV,則由于圖中______細胞的大量死亡,導致患者喪失一切免疫功能而死亡。
答案 (1)細胞分化 (2)體液
感應和反應 更快、更強 (3)球蛋白 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4)靶細胞(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細胞) a(T細胞)
解析 (1)a為T細胞,b為血液中的血細胞,c為B細胞;細胞的分化可使細胞的種類增多。
(2)X為抗原,d為漿細胞,e是記憶細胞,Y為抗體,所涉及的相關過程為體液免疫,其中③過程中抗原的刺激和T細胞參與的是感應階段,由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效應B細胞和記憶細胞的過程為反應階段。④過程為二次免疫反應,其應答后產生抗體的速度更快、量更大,作用效果更強。
(3)抗體的化學本質為球蛋白,參與其合成并分泌的膜性細胞器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等,注意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但沒有膜,故不考慮;而線粒體能為相關過程提供能量,應該考慮;另外分泌與細胞膜有關,但細胞膜不是細胞器。
(4)禽流感病毒營寄生生活,侵入宿主細胞內部后要通過細胞免疫來消滅和清除,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細胞又稱為靶細胞。HIV能夠侵入人體的T細胞,使T細胞大量死亡,導致患者喪失一切免疫功能而死亡。
16.(2014•北京理綜,31)環境激素是指由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而排放到周圍環境中的某些化學物質,為研究環境激素H對小鼠產生精子數的影響,用玉米油和環境激素H分別處理對照組和實驗組雄性小鼠(每千克體重注射12.5 mL,每天1次,連續21天,n=20)。實驗結束后,對每只小鼠產生的精子計數。實驗內容及結果見下表。
對照組實驗組
12
注射物玉米油H(濃度100 mg/L)H(濃度200 mg/L)
精子數均值(×107個)7.135.094.35
請分析并回答:
(1)表中數據顯示,環境激素H濃度增高,小鼠生成精子數________。
(2)小鼠腦中的________調節________釋放的相關激素能刺激睪丸分泌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并生成精子。精子是由睪丸中________細胞(2n)經________發育來的。
(3)正常雄鼠體內性激素濃度偏高會抑制腦中相關激素的釋放,該調節方式稱為________。
(4)有的環境激素可造成精子染色體缺失,這是精子DNA分子發生________和DNA片段________所致。
(5)環境激素可沿著________傳遞進入人體,被靶________接受后干擾精子生成,從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
答案 (1)減少 (2)下丘腦 垂體 精原 減數分裂 (3)負反饋 (4)斷裂 丟失 (5)食物鏈 細胞
解析 (1)由表中數據可見H濃度高,精子生成數量少,說明H濃度高抑制精子生成。(2)在激素調節中,下丘腦是激素調節的中樞,通過分泌促激素的釋放激素來調節垂體產生促激素,從而作用于靶器官(如性腺、甲狀腺和腎上腺)生成相應激素。精子來源于曲細精管的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而形成。(3)在激素調節中,多數為負反饋調節,即當性激素濃度較高時,反作用于垂體和下丘腦,以抑制下丘腦促激素的釋放激素和垂體促激素分泌從而減少性激素的分泌。(4)環境激素系指外因性干擾生物體內分泌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可模擬體內的天然荷爾蒙,與荷爾蒙的受體結合,影響本來身體內荷爾蒙的量,以及使身體產生對體內荷爾蒙的過度作用;或直接刺激,或抑制內分泌系統,使內分泌系統失調,進而阻礙生殖、發育等機能,甚至有引發惡性腫瘤與生物絕種的危害。環境激素可造成精子生成過程中染色體缺失,而導致精子染色體變異,其原因是形成過程中DNA斷裂或片段缺失。(5)環境激素作為影響內分泌的外界環境物質,是從食物鏈進入人體,被特定的靶細胞接受起作用,從而干擾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
17.(2014•杭州)世界各地爆發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一種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該病毒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其遺傳物質為RNA。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癥狀與普通流感相似,部分患者會出現突然高熱等癥狀。我國已研制出甲型流感疫苗,該疫苗是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疫苗生產株)接種于雞胚,經病毒培養、收獲病毒液、滅活病毒、濃縮、純化、裂解后制成;卵清蛋白過敏者等人群不適宜接種。請閱讀上述,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種新型的病毒,這種可遺傳變異來源于________。該病毒基因的基本組成單位是________。
(2)甲型流感疫苗屬于________類型。如果卵清蛋白過敏者接種該疫苗,該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有可能會把疫苗當作________,從而引發過敏反應。
(3)如人的體細胞膜表面嵌有________,則表明甲型流感病毒已侵入該細胞,則消滅該病毒首先要通過________。
(4)成功接種疫苗后,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一般不會患病,用簡單的圖示表示人體免疫系統發生二次免疫作用的全過程。
答案 (1)基因重組 核糖核苷酸
(2)滅活的微生物或滅活疫苗 過敏原
(3)甲型流感病毒抗原—MHC復合體 細胞免疫
(4)見下圖
解析 (1)甲型H1N1流感病毒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故其可遺傳變異來源于基因重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為RNA,基本組成單位是核糖核苷酸。(2) 甲型流感疫苗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接種于雞胚,經病毒培養、收獲病毒液、滅活病毒、濃縮、純化、裂解后制成,故該疫苗屬于滅活疫苗;如果卵清蛋白過敏者接種該疫苗,該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有可能會把疫苗當作過敏原,從而引發過敏反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0121.html
相關閱讀:高中生物試題指導:解答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
江西省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測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廣東肇慶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
寧夏銀川九中2015屆高三2月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談高考生物復習的回歸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