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熱點探究】
探究點一 農業生產的主要區位因素
1.影響農業發展的區位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然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二是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運輸、政策、勞力、科技等)。其中科技因素已成為提高農業產出的重要手段,它主要是通過改造自然因素和改善社會經濟因素來影響農業的發展的。
在農業區位選擇的具體分析中,應注意運用逐步選擇的“三結合”方法。即首先掌握基本“模板式”思路,把農業區位因素分為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第二步結合具體地區進行篩選,把符合當地實際的區位因素選出來;第三步結合具體的農作物或農業地域類型,把不符合該作物或農業地域類型的因素去掉。這樣才能夠得到全面而又有針對性的分析結論。
例1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福建卷)某山區為了改造低產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農作物增產效果徽弱。后將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產效果顯者。完成⑴~⑵題。
⑴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該地
A.土層薄 B.降水變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覆蓋率低
⑵將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為了
A.調節大氣溫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氣濕度 D.增加日照時數
解析:⑴根據題干信息“先是增施農作物增產效果微弱。后將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產效果顯著!闭f明山坡地是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所以選C。⑵將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減少地表的水土流失,從而提高土壤肥力,對調節大氣溫度、增大空氣濕度和增加日照時數沒有影響。
答案:⑴C ⑵B
【變式訓練】(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山東卷)圖1為我國東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區土地利用示意圖。讀圖回答⑴~⑵題。
⑴影響當地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A.氣候B.水源C.地形D.土壤
⑵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郊區的農業結構將發生變化。下列土地利用類型在該地農業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B.魚塘C.果園D.菜地花圃
命題意圖:本題主要考查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的主導因素、城市郊區農業布局結構的調整以及讀圖判斷能力。
解析:⑴由題圖,該地地勢西高東低,山麓腳下是魚塘,往上依次是地形平坦地帶是稻田、坡地是菜地花圃、山坡平坦地帶是居住用地、再往上坡度較陡地帶為果園,這樣做的目的,一可以獲取經濟效益,二可以綠化,同時對保持水土具有積極意義。再往上,坡度更陡、土層較薄的地方植樹造林,保持水土,所以,本題很直觀地就可以判斷出影響當地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的主導因素是地形。⑵據題意,城市郊區農業結構一般會隨著城市布局結構的特征而發生變化。一般地,城市郊區農業中,因稻田占地面積廣,產值相對較低,經濟效益也不是很高;而魚、水果、蔬菜及花卉等農業副產品的城市需求量相對較大,經濟效益高,所以,選項A符合題意要求。
答案:⑴C ⑵A
探究點二 農業區位因素分析的答題要點
區位優選的核心是發揮地區的比較優勢,說明主體區位需求的滿足程度。
(2)大比例尺內平面圖上的區位選擇。考慮以下主要因素:①農業類型單位產值——從單位產值看,由高到低的順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魚>果園>蔬菜>糧棉;②地價——距城鎮走近,地價越高,農業生產成本超高。故城鎮周圍宜布局單位產值高的農業類型,如花卉業、乳牛業、禽蛋業、蔬菜業等;③需水量——如需水量大的花卉等應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資源豐富的地區;④交通運輸——如鮮花需要保鮮,鮮奶容易變質,乳牛、花卉等的生產應布局在近城鎮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例2 讀某城鎮及周圍地處農業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地處發展乳牛、花卉、小麥、蘋果四種農產品,請在甲、乙、丙、丁處中選擇一處,并說明理由。
(2)若該處位于黃淮海平原濱海地區,要在甲處發展種植業,需改造哪些自然條件?說明理由。
(3)上世紀六十年代,該地農民曾對乙地(已知乙地區域的坡度為28°)進行梯田開發,發展種植業。這樣做,是否合理?為什么?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了本探究點所涉及到的小比例尺圖和大比例尺圖中農業區位選擇的一般方法。同時考查了自然條件的改造的方法及其影響等知識點。
解析:(1)花卉、乳牛均需要市場條件,但是花卉更需要水源、乳牛需要靠近公路;小麥需要大面積平坦的土地;蘋果一般在丘陵地區。(2)黃淮海平原濱海地區地勢低平,土壤鹽堿化嚴重,從中分析即可;(3)坡度大于28°不允許開辟為梯田。
答案:(1)甲——小麥、乙——蘋果、丙——乳牛、丁——花卉
(2)地形、土壤;地勢低洼,土壤鹽堿化嚴重。
(3)不合理,會造成水土流失,生態環境破壞。
探究點三 農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人類的農業活動對地球面貌產生了深刻的變化
隨著人口的增加和農業生產活動的發展,農田和牧場面積不斷擴展,目前,兩者約占陸地面積的1/3。地球表面很大區域的自然景觀已經由農業景觀所取代,地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2.農業活動使人類對待天然植被的態度發生變化
對原始社會的采集和狩獵來講,森林和草原可以提供許多有價值的野生動、植物;但對農業而言,森林和草原卻是農業發展的障礙。要拓展農田,就要砍伐森林,開墾草原,使自然資源遭到嚴重破壞。過度砍伐、墾殖、放牧使水土流失加劇,土地荒漠化不斷擴展,還可以引起全球氣候變暖。
3.農業技術的采用給環境帶來難以預想的變化
灌溉技術的使用對農業文明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合理的灌溉會造成土壤鹽漬化,在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農藥,會破壞農田生態系統
例3 下圖是華北地區某地1976年(甲)與2006年(乙)同一比例尺土地資源利用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2006年與1976年相比,該地農業結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種變化有什么好處?
(2)從自然因素考慮,分析A地農業結構變化的原因?
(3)從乙圖分析奶牛場分布的特點和原因?
(4)C地宜發展何種森林類型?該地植樹造林有何環境效益?
命題意圖:本題以花卉業為例,考查不同的農業區位因素對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差異。
解析:(1)從圖中即可讀出第一個空,第二個空經過分析容易得出;(2)該地原來種水稻,目前改種小麥、水果,需要從該地的氣候和降水量分析;(3)從圖中即可讀出;(4)根據該地(華北地區)的溫度帶和自然帶容易得出為溫帶落葉闊葉林,環境效益主要表現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答案:(1)由單一的種植業向多種經營發展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 (2)華北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適宜種植小麥、水果。 (3)分布在城鎮附近,交通方便。 (4)溫帶落葉闊葉林 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課時作業】
一、單項選擇題
(2011屆遼寧省大連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試題)有一廣東商人,早期是從下圖中乙地販運蔬菜去甲地銷售,第二階段他自己到乙地承包土地種菜,然后再銷往甲地。據此回答1一2題。
1.第一、二階段相比,第二階段廣東商人收益增多,主要原因是 ( )
A.技術優勢 B.運輸優勢 C.成本優勢 D.勞動力優勢
2.如果該商人主要經營反季節蔬菜,則甲乙可能是 ( )
A.上海、黑龍江 B.上海、浙江 C.廣東、云南 D.北京、云南
(2011屆山東省濰坊市高三新課程質量抽樣監測)讀“我國某自然村農產品產值百分比構成圖”,回答3—4題。
3.影響該村農業地域類型的主導因素是( )
A.政策 B.市場 C.交通 D.氣候
4.該自然村可能位于( )
A.濟南市附近 B.西寧市附近 C.長春市附近 D.成都市附近
(2011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基礎知識測試)中國曾經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經變成了“三大倉”:“北大荒”變成糧倉,“西大荒”變成棉倉,“南大荒”成為橡膠林和熱帶經濟作物倉。圖3是我國“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5~6題。
5.現今的“南大荒”人已將橡膠種植北界從17°N擴大至24°N其主要原因是 ( )
A.全球氣候變暖 B.農業技術的發展
C.交通運輸的改善 D.農業政策的支持
6.“西大荒”發展棉花生產的有利氣候條件有( )
①氣溫年較差大②降水較豐富 ③夏季高溫
④光照強,日照時間長 ⑤氣溫日較差大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2011?深圳模擬)下圖是油菜在同一時期不同地區的生長狀況圖。讀圖,回答7~8題。
7.產生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 B.熱量
C.水源 D.土壤
8.a地種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區的主導因素是( )
A.水源充足 B.土壤肥沃
C.地勢平坦 D.熱量條件好
(2011?徐州調研)圖甲和圖乙是我國某縣2010年農業發展的部分基本數據。讀圖完成9~10題。
9.若圖甲中M表示我國某縣2010年農產品產值構成(其中a表示花卉,b表示果蔬,c表示糧食)。則影響該縣農業發展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
A.地形和氣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場和交通 D.政策和勞動力
10.若圖甲中M為該縣目前農業用地的比重(a為花卉用地,b為果蔬用地,c為糧食用地),圖乙為該縣今后的農業土地規劃。據此判斷,該縣今后土地利用的變化趨勢是( )
A.糧食種植用地面積增加B.花卉種植用地比重上升
C.蔬菜水果種植用地面積增加D.凍結城市建設用地
(2011?濟南模擬)過去成都市郊區是成都市的蔬菜生產基地。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規模的擴大,蔬菜用地日顯不足,加上環境污染等問題,選擇新的蔬菜生產基地已成必然。據此完成11~13題。
11.上左圖的四地中,何地作為成都市的蔬菜生產基地最好( )
A.甲 B.乙
C.丙 D.丁
12.選擇該蔬菜生產基地所考慮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氣候
C.人口 D.地廣人稀
13.上右圖是三種農作物(x、y、z)收益隨距城市(市場)距離的變化而變化的示意圖。為取得最佳經濟效益,種植這三種農作物的界線應該是( )
A.E、F B.F、G
C.E、H D.F、H
(2011?臨沂質檢)讀珠江三角洲基塘農業生產模式圖和江淮地區“四位一體”農業聯系圖,回答14~15題。
14.“四位一體”農業聯系圖中數碼①、②、③代表的物質名稱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借鑒基塘農業生產模式的地區是( )
A.蔬菜或飼料、糞便、沼渣沼液 恒河三角洲
B.糞便、蔬菜或飼料、沼渣沼液 尼羅河三角洲
C.蔬菜或飼料、沼渣沼液、糞便 河套平原
D.沼渣沼液、糞便、蔬菜或飼料 華北濱海平原
15.兩種模式所屬農業類型是________,這兩種生產模式的優點有________。( )
A.商品化農業 充分利用資源,廢物利用
B.熱帶種植園農業 農產品種類少、質量低、收入少
C.地中海式農業 形成良性的生態系統
D.混合農業 有利于環境保護
二、綜合題
16.(2010?全國文綜Ⅰ)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釀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長過程中,特別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晝夜溫差與其糖分積累呈正相關。圖a中甲、乙兩地均為優質葡萄產地。圖b為乙地典型的葡萄種植園景觀。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優質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產的葡萄釀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種植葡萄的地形、氣候條件。
(2)分析乙地葡萄種植園地表鵝卵石堆積的原因。
(3)簡述乙地的氣候類型和特點,并說明氣候條件以及葡萄種植園地表鵝卵石對葡萄生長的影響。
17.讀圖和材料,完成有關活動。
材料一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和法國有關專家經過考察,發現寧夏北部、賀蘭山東麓地區的小氣候十分適合優質葡萄的生長。寧夏人民經過兩年的辛勤勞動,一起完成3萬畝葡萄基地和防護林的建設。
材料二 Q、R兩地氣候資料對比
地點海拔高度(米)1月均溫(℃)7月均溫(℃)1月降水量(mm)7月降水量(mm)年降水量(mm)年日照時數
(小時)
R 2012.620.754.160.6824.51975.3
Q1111-8.423.31.242.2193.72975.7
(1)每年初冬和早春,黃河在P河段會發生 現象, 容易產生決堤泛濫。簡述P河段出現該現象的原因。
(2)簡述法國R地一月份均溫比寧夏Q地高的主要原因。
(3)與法國葡萄園相比,請說出賀蘭山東麓地區發展葡萄種植有哪些有利條件。
(4)如果大量利用豐富的黃河水資源在賀蘭山東麓地區發展120萬畝葡萄生產,可能對本地和黃河中下游地區產生的不利影響有哪些?
18.讀我國柑橘的栽培區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柑橘的分布充分反映了農業生產布局的 特征。
(2)近年來,鄭州市的植物園里也出現了能結果的柑橘,這主要是因為對于局部的什么條件進行了改造所致。
(3)圖中A區域是 (地形區),與同緯度的其它地區相比,只有該地區最適合栽培柑橘,試說明其主要原因。
(4)B島西南盛產熱帶水果且品質優良的有利自然條件是什么?
參考答案與試題詳細解析
【答案】C
7.【解析】從圖例上和圖中油菜生長階段的分布可知是熱量不同造成的差異。
【答案】B
8.解析:a地位于西藏南部的河谷地帶,緯度較低且地勢較低,熱量條件好。
【答案】D
9.【解析】由圖中可看出2010年該縣的農產品產值構成中,花卉占20%,果蔬占60%,糧食占20%,說明以商品農業為主,因此影響其發展的主要區位因素是市場和交通。
【答案】C
10.【解析】結合圖乙可看出今后的土地規劃中花卉種植用地比重上升。
【答案】B
11.【解析】丁地緯度最低,且位于云貴高原,四季如春最適宜發展蔬菜生產。
【答案】D
12.【解析】從上題分析可知,影響該蔬菜生產基地區位選擇的最主要因素是氣候條件。
【答案】B
13.【解析】由圖可知,在OE之間x作物的收益最高,EH之間y作物的收益最高,HJ之間z作物的收益最高。
【答案】C
14.【解析】根據“四位一體”農業聯系圖中箭頭的指向關系可以判斷出①、②、③分別表示蔬菜或飼料、糞便、沼渣沼液;基塘農業生產模式適宜布局在低濕的地區。兩種模式都包含種植業和養殖業,因而為混合農業;
【答案】A
15.【解析】由于在生產過程中各種物質得到了循環利用,大大減少了廢棄物的排放,因而有利于環境保護。
【答案】D
【答案】(1) 凌汛 河流處于結冰期,且河流由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
(2) ①R地海拔較低;②冬季,R地受來自海洋暖濕氣流(西風)的影響,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風影響;③R地距海近,受海洋影響較大,Q地深居內陸,受海洋影響小
(3) 有利條件:①光照充足,熱量充足,晝夜溫差大;②冬天氣溫低,病蟲害少;③勞動力豐富廉價;④地價低。(答對兩點即可)
(4) 對本地區的影響: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現土壤次生鹽堿化;對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影響:本地區灌溉用水過多,可能造成黃河中下游水量減少或斷流
18.【解析】本題以我國柑橘栽培區分布圖為背景,考查了有關農業生產的主干知識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四川盆地受地形的影響,熱量條件較好,適合柑橘種植。B島是我國的寶島臺灣,其熱帶水果生產的有利自然條件要從氣候、地形、土壤等角度分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0363.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復習 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復習教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景觀與區劃專項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