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有關遺傳信息傳遞過程的敘述,一般不可能發生的是( )
A.DNA復制、轉錄及翻譯過程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B.核基因轉錄形成的mRNA穿過核孔進入細胞質中參與翻譯過程
C.DNA復制、轉錄和翻譯的原料依次是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D.DNA復制、轉錄都是以DNA一條鏈為模板,翻譯則以mRNA為模板
解析:DNA分子復制的特點是邊解旋邊復制和半保留復制,復制時以打開螺旋的DNA分子的兩條鏈為模板合成;而轉錄是以DNA分子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的。
答案:D
2.(2014•莆田質檢)關于基因、蛋白質、性狀之間關系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生物體的性狀完全由基因控制
B.蛋白質的功能可以體現生物性狀
C.基因的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的多樣性
D.基因與性狀不都是簡單的線性關系
解析:生物體的性狀受基因的控制,同時也受環境的影響。
答案:A
3.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因發現端粒和端粒酶的三位科學家。端粒酶是一種自身攜帶模板的核糖核酸蛋白酶,能夠利用自身RNA為模板合成端粒DNA。下列有關端粒酶與DNA聚合酶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并不是所有的細胞中都具有這兩種酶
B.它們都具有合成DNA的作用
C.它們活性的表現都發生在細胞分裂期
D.端粒酶是逆轉錄酶,DNA聚合酶則不是
解析:染色體和DNA的復制發生在分裂間期,故端粒酶與DNA聚合酶發揮作用的時期是細胞分裂間期。
答案:C
4.下圖為基因的作用與性狀的表現流程示意圖。請根據圖分析,不正確的選項是( )
A.①過程是轉錄,它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四種核糖核苷酸為原料合成RNA
B.③過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體、酶、ATP即可完成
C.某段DNA上發生了基因突變,但形成的蛋白質不一定會改變
D.囊性纖維病是基因對性狀的直接控制,使結構蛋白發生變化所致
解析:翻譯過程需要mRNA為模板,氨基酸為原料,核糖體為場所,tRNA為轉運工具,以及酶、ATP等條件。
答案:B
5.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一種遺傳病,在對患者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分子進行分析研究時發現,在組成血紅蛋白分子的多肽鏈上,發生了氨基酸的替換,發生替換的根本原因在于控制其結構的基因中發生了個別堿基的替換。分析以上可得出( )
A.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
B.基因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來控制生物的性狀
C.基因結構發生變化,性狀不一定發生變化
D.如果生物體的性狀發生變化,則控制其性狀的基因也一定發生了變化
解析:由題意可知,基因結構中的個別堿基發生了替換,導致氨基酸的替換,致使血紅蛋白不正常,所以表現出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經過推理可知,基因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來控制生物體的性狀,而沒有體現“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也沒有體現基因變化與性狀變化之間的必然關系。
答案:B
6.下列關于基因、性狀以及二者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碼子,末端有終止密碼子
B.基因能夠通過復制實現遺傳信息在親代和子代之間的傳遞
C.性狀受基因的控制,基因發生突變,該基因控制的性狀也必定改變
D.通過控制酶的合成從而直接控制性狀,是基因控制性狀的途徑之一
解析:密碼子存在于mRNA上;基因發生突變后,如果密碼子決定的氨基酸沒有改變,則性狀也不會改變;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從而控制生物性狀,是對生物性狀的間接控制。
答案:B
7.(2014•珠海模擬)專家最初預測人的基因組大約有105個基因,“人類基因組”課題組近來研究估計,可能只有3~5萬個基因。對于人類基因的“大縮水”,從基因控制蛋白質的角度看,人類在使用基因上很“節約”,與其他物種相比要高效,很可能是( )
A.一個基因控制合成多種蛋白質
B.一個基因含有多個遺傳密碼
C.合成一個蛋白質時共用多個基因
D.基因的分子結構不穩定,易變動
解析:根據題意,基因數量少而控制的蛋白質種類多,則可能是一個基因控制合成多種蛋白質。遺傳密碼位于mRNA上,和題干給出的信息沒有聯系。從題干給出的信息,無法得出C、D兩項的結論。
答案:A
8.如圖表示生物體內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表達過程,
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②和④過程分別需要RNA聚合酶、逆轉錄酶
B.①、②和③過程均可在細胞核中進行;④過程發生在某些病毒體內
C.把DNA放在含15N的培養液中進行①過程,子一代含15N的DNA占100%
D.①、②和③均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但堿基配對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解析:②和④過程分別為轉錄和逆轉錄過程,因此,分別需要RNA聚合酶、逆轉錄酶;③過程通常在細胞質中進行。
答案:B
9.人類的每一條染色體上都有很多基因,假如圖示來自父母的1號染色體及基因。若不考慮染色體的交叉互換,據表分析他們的孩子不可能( )
基因控制的性狀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狀
紅細胞形態E:橢圓形細胞;e:正常細胞
Rh血型D:Rh陽性;d:Rh陰性
產生淀粉酶A:產生淀粉酶;a:不產生淀粉酶
A.出現橢圓形紅細胞
B.是Rh陰性的可能性為1/2
C.有3/4能產生淀粉酶
D.出現既有橢圓形紅細胞又能產生淀粉酶的類型
解析:就紅細胞形態來說,親代的基因型是Ee和ee,后代中Ee為橢圓形紅細胞;就Rh血型來說,親代的基因型為DD和dd,后代都是Dd,為Rh陽性;就能否產生淀粉酶來說,親代的基因型為Aa和Aa,后代中A_占3/4。
答案:B
10.(2014•青島模擬)科學家在細胞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線粒體因子——MTERF3,這一因子主要抑制線粒體DNA的表達,從而減少細胞能量的產生。此項成果將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臟病和帕金森氏癥等多種疾病的治療。根據相關知識和以上資料,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線粒體DNA也含有可以轉錄、翻譯的功能基因
B.線粒體基因控制性狀的遺傳不符合孟德爾遺傳定律
C.線粒體因子MTERF3直接抑制細胞呼吸中酶的活性
D.糖尿病、心臟病和帕金森氏癥等疾病可能與線粒體功能受損相關
解析:從題意可以看出,MTERF3主要抑制線粒體DNA的表達,從而減少細胞能量的產生,最可能的原因是使有關呼吸酶不能合成,而不是直接抑制酶的活性。
答案:C
11.果蠅產生眼色素B和D的代謝反應如下:
底物A??→酶X色素B; 底物C??→酶Y色素D
野生型果蠅(顯性純合體)有B和D兩種色素,為紅褐色眼,缺色素B的果蠅為鮮紅眼,缺色素D的果蠅為褐眼,缺色素B和色素D的果蠅為白眼。研究發現,控制色素B的基因B位于X染色體上,控制色素D的基因D在常染色體上,F將一白眼雌果蠅與一野生型雄果蠅雜交,有關子代果蠅體內酶存在的情況及性狀表現描述正確的是( )
A.雌雄果蠅兩種酶都沒有,白眼
B.雌雄果蠅兩種酶都有,紅褐眼
C.雌果蠅只有酶X,褐眼
D.雄果蠅只有酶Y,鮮紅眼
解析:白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ddXbXb,野生型雄果蠅的基因型為DDXBY,二者雜交后產生的子代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DdXbY和DdXBXb,即雄果蠅只有酶Y,為鮮紅眼;雌果蠅兩種酶都有,為紅褐眼。
答案:D
12.(2014•鹽城模擬)結合以下圖、表分析,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抗菌藥物抗菌機理
青霉素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
環丙沙星抑制細菌DNA解旋酶(可促進DNA螺旋化)
紅霉素能與核糖體結合
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A.環丙沙星和紅霉素分別抑制細菌的①和③
B.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復制
C.結核桿菌的④和⑤都發生在細胞質中
D.①~⑤可發生在人體健康細胞中
解析:DNA解旋酶在DNA分子復制和轉錄過程中起作用,因此,該酶作用于①和②,故環丙沙星能抑制①和②過程。紅霉素能與核糖體結合,抑制翻譯過程,即抑制③過程。細菌的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能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所以,青霉素主要作用于③過程。結核桿菌是原核生物,其遺傳物質是DNA,所以其不會發生④⑤過程。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沒有逆轉錄酶,所以人體健康細胞中沒有⑤過程,也不能發生RNA的復制,即也沒有④過程。
答案:A
二、非選擇題(52分)
13.(13分)中心法則揭示了生物遺傳信息由DNA向蛋白質傳遞與表達的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a、b、c、d所表示的四個過程依次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同時參與的過程是________(用圖中的字母回答)。
(3)a過程發生在真核細胞分裂的________期。
(4)在真核細胞中,a和b兩個過程發生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_______。
(5)RNA病毒的遺傳信息傳遞與表達的途徑有(用類似本題圖中的形式表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b、c、d分別表示DNA復制、轉錄、翻譯、逆轉錄;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均參與轉錄過程;DNA復制的時期是細胞分裂的間期;細胞核是DNA分子復制和轉錄的主要場所;RNA病毒特有的信息傳遞方式為逆轉錄和RNA的自我復制。
答案:(1)DNA復制 轉錄 翻譯 逆轉錄 (2)b
(3)間(S) (4)細胞核 (5)① 、赗NA→DNA→RNA→蛋白質
14.(18分)下圖表示人體內苯丙氨酸的代謝途徑。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導致苯丙酮尿癥的直接原因是患者的體細胞中缺少________,致使體內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徑轉變為酪氨酸,只能轉變為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體內積累過多就會對嬰兒的________________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使其智力低下,且患者尿味異樣。
(2)如果一對患白化病的夫妻(酶 ①基因均正常)生了8個小孩都是正常的,最可能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見,基因與性狀間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
(3)若在其他條件均正常的情況下,直接缺少酶③會使人患________癥。
(4)從以上實例可以看出,基因通過控制________來控制________,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解析:據題可知,這一對夫婦都是白化病患者,且酶①基因均正常,則有可能是酶⑤基因或酶⑥基因有缺陷,由于他們生了8個正常的小孩,則不可能父母同時酶⑤基因缺陷或同時酶⑥基因有缺陷。
答案:(1)酶① 神經系統 (2)這對夫妻分別為酶⑤基因、酶⑥基因缺陷 (3)尿黑酸 (4)酶的合成 代謝過程
15.(21分)果蠅的長翅(V)對殘翅(v)為顯性。但是,即使是純合的長翅品系的幼蟲,在35°C溫度條件下培養(正常培養溫度為25°C),長成的成體果蠅仍為殘翅。這種現象稱為“表型模擬”。
(1)這種模擬的表現性狀能否遺傳?為什么?
(2)現有一只殘翅果蠅,如何判斷它是屬于純合vv還是“表型模擬”?
(3)轉基因技術可以使某基因在植物體內過量表達,也可以抑制某基因表達。假設A基因通過控制赤霉素的合成來控制番茄的株高,請完成如下實驗設計,以驗證假設是否成立。
①實驗設計:(借助轉基因技術,但不要求轉基因的具體步驟)
a.分別測定正常與矮生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支持上述假設的預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只有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性狀改變,才屬于可遺傳的變異,“表型模擬”只是表現型改變,遺傳物質未改變,因此不可遺傳。
(2)判斷該殘翅果蠅的類型,可設計雜交實驗,據子代表現型判斷。
(3)該實驗的目的是驗證轉基因技術對基因表達的影響(抑制或者促進表達)。實驗原理是基因可以通過控制赤霉素的合成進而影響株高,所以最后要觀察的實驗結果就是赤霉素的含量和株高。本實驗的對照組是正常植株即沒接受轉基因技術處理的植株,實驗組有二:一是通過轉基因技術抑制正常植株A基因的表達,二是通過轉基因技術使A基因在矮生植株過量表達。
答案:(1)不能遺傳。這種殘翅性狀是由于外界條件的改變而引起,其遺傳物質(或基因型)并沒有改變。
(2)讓這只殘翅果蠅與在正常溫度下發育成的異性殘翅果蠅(基因型為vv)交配,并使其后代在正常溫度下發育。若后代均為殘翅,則這只果蠅為純合vv;若后代有長翅出現,則說明這只果蠅為“表型模擬”。
(3)①答案一:b.通過轉基因技術,一是抑制正常植株A基因的表達,二是使A基因在矮生植株過量表達
c.測定兩個實驗組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
答案二:b.通過轉基因技術,抑制正常植株A基因的表達,測定其赤霉素含量和株高
c.通過轉基因技術,使A基因在矮生植株過量表達,測定其赤霉素含量和株高(答案二中b和c次序不做要求)
②與對照組比較,正常植株在A基因表達被抑制后,赤霉素含量降低,株高降低;與對照組比較,A基因在矮生植株中過量表達后,該植株赤霉素含量增加,株高增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1332.html
相關閱讀:高中生物試題指導:解答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
談高考生物復習的回歸課本
江西省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測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廣東肇慶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
寧夏銀川九中2015屆高三2月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