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4屆高考生物必修2人類遺傳病與生物育種第一輪復習試題(附答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4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必修② 第四單元 第二講 人類遺傳病與生物育種課時跟蹤檢測
(限時:3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有關人類遺傳病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都是由于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诙际怯梢粚Φ任换蚩刂频摹、鄱际窍忍煨约膊 、芙H結婚可使各種遺傳病的發病機會大大增加 ⑤線粒體基因異常不會導致遺傳病
⑥性染色體增加或缺失都不是遺傳病
A.①           B.①③⑥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人類遺傳病都是由于遺傳物質的改變而引起的;遺傳病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和多基因遺傳病以及染色體遺傳病等;有些遺傳病是由環境條件而誘發的;近親結婚會導致隱性遺傳病的發病機會大大增加;線粒體基因異常、性染色體增加或缺失都會導致遺傳病的發生。只有①敘述正確。
答案:A
2.(2014•汕頭質檢)各種育種方法或技術都有其優劣之處,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傳統的育種方法周期長,可選擇的范圍有限
B.通過人工誘變,人們有目的地選育新品新,能避免育種的盲目性
C.雜交育種難以克服遠源雜交不親和的障礙,過程繁雜緩慢,效率低
D.基因工程可以實現基因在不同物種之間的轉移,人們可以定向選育新品種
解析:雜交育種的缺點:育種周期長,可選擇的范圍有限;誘變育種的原理是基因突變,突變是不定向的,避免不了盲目性;雜交育種必須選擇同種生物進行雜交,不能克服遠源雜交不親和的障礙。基因工程可在不同物種之間進行基因轉移,定向地改造生物的某些性狀。
答案:B
3.二倍體水稻高稈對矮稈為顯性,在矮稈品種田中發現了一株高稈植株,用這一高稈植株進行花藥離體培養得到了多個植株,這些植株有可能是(  )
A.不能開花結籽的矮稈植株
B.能開花結籽的矮稈植株
C.能開花結籽的高稈和矮稈植株
D.能開花結籽的高稈植株
解析:二倍體植物花藥離體培養獲得的單倍體是不育的,因此不可能開花結籽。
答案:A
4.隨著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引起了太空誘變育種的熱潮。太空育種一般要經過“誘變—自交—雜交”才能獲得具有優良性狀的品種。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純種品種經誘變,后代可能會發生性狀分離
B.自交的目的是獲得單株具有優良性狀的植株
C.雜交的目的是獲得具有多種優良性狀的品種
D.與轉基因食品一樣,太空食品也存在安全性問題
解析:太空環境中存在高能離子輻射等,會引起基因突變,所以即使是純種,經誘變后后代也可能發生性狀分離。太空育種只是作物本身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與自然界植物的自然變異一樣,沒有外源基因的導入,不存在安全性問題。
答案:D
5.在患有“成視網膜細胞瘤”的兒童體內,染色體缺失的情況出現在所有細胞內,這說明染色體畸變(  )
A.在視網膜細胞中發生
B.首先出現在視網膜細胞,然后延伸到其他細胞
C.在胚胎發育的早期不出現
D.從父親或母親遺傳下來
解析:由于該兒童體內所有細胞均有染色體缺失,而所有細胞均來自于受精卵的有絲分裂,故受精卵也應為染色體缺失,故該染色體畸變應是來源于父親或母親減數分裂異常,即由父親或母親遺傳來的。
答案:D
6.據報道,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推出每公斤30元高價的“太空營養米”目前已開始在北京市場銷售。據介紹,“太空營養米”是搭載衛星上過太空的優質變異大米,分析下列哪項與“太空營養米”品種培育所依據的原理相似(  )
A.人工栽培選育出矮稈抗銹病的小麥品種
B.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處理番茄雌蕊柱頭獲得無子番茄
C.用X射線照射青霉菌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強
D.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獲得八倍體小黑麥
解析:太空育種依據的原理是基因突變。
答案:C
7.以二倍體植物甲(2N=10)和二倍體植物乙(2n=10)進行有性雜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理撞擊的方法使F1的減數分裂時整套的染色體分配到同一個配子中,再讓這樣的雌雄配子結合,產生F2。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植物甲和乙能進行有性雜交,說明它們屬于同種生物
B.F1為四倍體,具有的染色體為N=10、n=10
C.若用適宜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F1幼苗,則長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D.物理撞擊的方法導致配子中染色體數目加倍,產生的F2為二倍體
解析:甲和乙有性雜交產生的F1是不育的,說明二者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它們屬于不同的物種;F1含有2個染色體組,共10條染色體,其中5條來自甲,5條來自乙;F1幼苗經秋水仙素處理后,染色體數目加倍,長成的植株是可育的;利用物理撞擊的方法導致配子中染色體數目加倍,產生的F2為四倍體。
答案:C
8.(2014•龍巖質檢)某學校生物興趣小組開展了“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的實踐活動,以下調查方法或結論不太合理的是(  )
A.調查時,最好選取群體中發病率相對較高的多基因遺傳病,如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等
B.調查時應分多個小組、對多個家庭進行調查,以獲得足夠大的群體調查數據
C.為了更加科學、準確調查該遺傳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應特別注意隨機取樣
D.若調查結果是男女患病比例相近,且發病率較高,則可能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解析:選擇發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方便遺傳病的調查;為保證足夠大的群體,應分組調查后再匯總,使數據更準確;調查遺傳病的發病率,應在群體中隨機抽樣調查;男女患病比例相近,可能與性別無關,發病率較高則很可能是顯性。
答案:A
9.某地區的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株早熟、生長整齊、健壯、果穗大、子粒多。因此,這些植物可能是(  )
A.單倍體 B.三倍體
C.四倍體 D.雜交種
解析:單倍體高度不育;三倍體不能產生正常的配子,一般也不育;多倍體具有晚熟和結實率低的特點。
答案:D
10.(2014•青島檢測)將①、②兩個植株雜交,得到③,將③再做進一步處理,如下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由③到⑦過程發生了等位基因的分離、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
B.獲得④和⑧植株的原理不同
C.若③的基因型為AaBbdd,則○10植株中能穩定遺傳的個體占總數的1/4
D.圖中各種篩選過程均不改變基因頻率
解析:③到⑦過程要進行減數分裂產生花粉,所以該過程發生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③到④是誘變育種,原理是基因突變,而③到⑧是多倍體育種,原理是染色體變異;若③的基因型為AaBbdd,則其自交后代只有純合子才能穩定遺傳,純合子的概率是1/2×1/2×1=1/4。
答案:D
11.下表為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對四個家庭所作的單基因遺傳病的調查結果,下列推斷最恰當的是(  )
家庭成員甲乙丙丁
父親患病正;疾≌
母親正常患病患病正常
兒子患病患病患病患病
女兒患病正;疾≌
A.甲家庭情況說明該病一定是顯性遺傳病
B.乙家庭情況說明該病一定是隱性遺傳病
C.丙家庭情況說明該病一定是顯性遺傳病
D.丁家庭情況說明該病一定是隱性遺傳病
解析:根據口訣“有中生無為顯性;無中生有為隱性”,可以判斷丁家庭的遺傳病一定是隱性遺傳病,其他各項都很難作出判斷。
答案:D
12.普通小麥中有高稈抗病(TTRR)和矮稈易感病(ttrr)兩個品種,控制兩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實驗小組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如下三組實驗:
     A組          B組       C組
P高稈抗病×矮稈易感病 P 高稈抗病×矮稈易感病 P 高稈抗病
↓ ↓   ↓γ射線
F1  高稈抗病         高稈抗病     矮稈抗、
↓ ↓花藥離體培養
F2  矮稈抗、瘛      “捒共、
下列關于以上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組、B組和C組所運用的育種方法分別是雜交育種、單倍體育種和誘變育種
B.A組和B組都用了雜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
C.A組F2中的矮稈抗病植株可以直接用于生產
D.C組利用γ射線可以提高突變率,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優良變異類型
解析:A組是雜交育種,先通過雜交將兩個親本的優良基因集中到一個個體上,但F1沒有出現需要的表現型,然后通過自交,F2出現了性狀分離的現象,符合要求的植株出現,但在矮稈抗病(ttR__)的植株中,純合子(ttRR)只占1/3,還有2/3的矮稈抗病植株是雜合子,因此不能直接用于生產。
答案:C
二、非選擇題(共52分)
13.(18分)(2014•馬鞍山質檢)某課題小組在調查人類先天性腎炎的遺傳方式時,發現某地區人群中雙親都患病的幾百個家庭中女兒全部患病,兒子正常與患病的比例為1∶2。請回答下列問題:
(1)要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應選擇在________中進行調查,而調查發病率則應選擇在________中進行調查。
(2)“先天性腎炎”最可能的遺傳方式是______________;被調查的雙親都患病的幾百個家庭的母親中雜合子占________。
(3)基因檢測技術利用的是____________原理。有先天性腎炎家系中的女性懷孕后,可以通過基因檢測確定胎兒是否存在遺傳病,如果檢測到致病基因,就要采取措施終止妊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基因檢測需要較高的技術,你能否先從性別鑒定角度給予咨詢指導?________。如何指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要調查發病率,就要在全部群體中進行抽樣調查,注意隨機取樣;要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應選擇在患者家系中進行調查。(2)根據題中信息“雙親都患病的幾百個家庭中女兒全部患病,兒子正常與患病的比例為1∶2”,屬于“有中生無,且與性別有關”,可判斷先天性腎炎屬于伴X顯性遺傳,被調查雙親的基因型為XBXB、XBY和XBXb、XBY,其中XBXb、XBY的家庭比例為2/3。(3)基因檢測技術的原理是DNA分子雜交。先天性腎炎為伴X顯性基因遺傳病,女性患者懷孕后,可以通過基因檢測確定胎兒是否存在遺傳病,如果致病基因存在,則子女必然患病,需要終止妊娠。(4)先天性腎炎為伴X顯性基因遺傳病,當父母均正常時,后代均正常;當父親患病、母親正常時,女兒必然患病,兒子均正常;當母親患病、父親正常時,應進行基因檢測。
答案:(1)患者家系 人群(人群中隨機抽樣)
(2)伴X顯性遺傳 2/3
(3)DNA分子雜交 該致病基因為顯性基因,胎兒體細胞中只要含有致病基因,就會患“先天性腎炎”
(4)能 當父母均正常時,不必擔心后代會患;當父親患病時,若胎兒為女性,應終止妊娠;當母親患病時,應進行基因檢測
14.(14分)番茄的抗病(R)對感病(r)為顯性,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控制上述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為獲得純合高稈抗病番茄植株,研究人員采用了如圖所示的方法。

(1)若過程①的F1自交3代,產生的后代中純合抗病植株占________。
(2)過程②,若只考慮F1中分別位于n對同源染色體上的n對等位基因,則利用其花藥離體培育成的單倍體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論上應有________種;若單倍體幼苗通過加倍后獲得M株番茄,通過篩選得到的高稈抗病植株的基因型為________,約有________株。
(3)過程③由導入抗病基因的葉肉細胞培養成轉基因植株需要利用________技術。
(4)過程④“航天育種”方法中主要的變異類型是________。衛星搭載的種子應當選用剛萌發的而非休眠的種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純合高稈感病番茄植株和純合矮稈抗病番茄植株雜交,即DDrr×ddRR,F1為DdRr,可以只考慮Rr一對基因,自交3代,產生的后代中雜合子Rr為(1/2)3,則純合抗病植株RR占[1-(1/2)3]×1/2=7/16。根據一對基因的分離定律和兩對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可以推斷出:Rr可產生2種配子,可培養為2種單倍體;DdRr可以產生4種配子,可培養為4種單倍體;所以n對等位基因,可產生2n種配子,可培養成2n種單倍體。高稈抗病植株的基因型DR,加倍后為DDRR,比例為1/4。將葉肉細胞培養成轉基因植株的技術叫植物組織培養。航天育種主要是利用宇宙中的射線等因素誘發基因突變,作用的時間是在細胞分裂間期,所以應該選擇萌發的種子。
答案:(1)7/16 (2)2n DDRR M/4 (3)植物組織培養
(4)基因突變 種子萌發時進行細胞分裂,DNA在復制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發生基因突變
15.(20分)某兩歲男孩(Ⅳ5)患黏多糖貯積癥,骨骼畸形,智力低下,其父母非近親結婚。經調查,該家族遺傳系譜圖如下。

(1)根據已知信息判斷,該病最可能為________染色體上________基因控制的遺傳病。
(2)Ⅳ5患者的致病基因來自第Ⅱ代中的________號個體。
(3)測定有關基因中,父親、母親和患者相應的堿基序列分別為:
父親:……TGGACTTTCAGGTAT……
母親:……TGGACTTTCAGGTAT……
……TGGACTTAGGTATGA……
患者:……TGGACTTAGGTATGA……
可以看出,產生此遺傳病致病基因的原因是__________,是由于DNA堿基對的________造成的。
(4)黏多糖貯積癥是一種高致病性、高致死性的遺傳病。其致病機理是水解黏多糖的酶缺失,導致黏多糖沉積于細胞內的________中,進而影響多種組織細胞的正常功能。
(5)為減少黏多糖貯積癥的發生,該家庭第Ⅳ代中的________(填寫序號)應注意進行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進行產前診斷時可以抽取羊水,檢測胎兒脫落上皮細胞的________。
解析:(1)從系譜圖分析,Ⅰ1和Ⅰ2生出Ⅱ4,“無中生有”為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又由于發病者都為男性,因此最可能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2)Ⅳ5患者的致病基因來自第Ⅲ代的3號個體,而其又來自第Ⅱ代中的3號個體。(3)由圖可知母親該基因一條鏈的堿基缺失,所以產生此遺傳病致病基因的原因是基因突變,是由于DNA堿基對的缺失造成的。(4)由題干分析,黏多糖貯積癥是水解黏多糖的酶缺失,進而影響多種組織細胞的正常功能,那么這種酶一定是在溶酶體中,相應的未分解物質也就沉積于溶酶體內了。(5)該家族第Ⅳ代中2、4、6均可能是該致病基因的攜帶者,因此應注意進行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而進行產前診斷時可以抽取羊水,檢測胎兒脫落上皮細胞是否含致病基因或檢測相關酶的活性。
答案:(1)X 隱性 (2)3 (3)基因突變 缺失 (4)溶酶體 (5)2、4、6 致病基因(或相關酶的活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4798.html

相關閱讀:廣東肇慶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
江西省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測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高中生物試題指導:解答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
寧夏銀川九中2015屆高三2月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談高考生物復習的回歸課本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