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戰爭的爆發與擴大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目標
二,教材分析
1,重點
蘇德戰爭爆發
2,教學難點
珍珠港事件
三,教學板書
1,德國突襲波蘭
⑴,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
⑵,德軍控制西部歐洲
⑶,德、意、日締結三國軍事同盟
2,不列顛之戰
⑴,不列顛之戰的發生
⑵,英國取得不列顛之戰的勝利
3,蘇德戰爭爆發
⑴,斯大林對戰爭的估計與行動
⑵,希特勒決定軍事東進
⑶,德國突襲蘇聯
4,珍珠港事件
⑴,日本制造珍珠港事件
⑵,美國對日本的不完善制裁
⑶,日本突襲珍珠港
⑷,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四,導入新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更大,破壞性更強。一戰歷時四年多,三十多個國家,十五億人口被卷入戰爭,戰場主要在歐洲。二戰歷時六年,世界80%人口被卷入戰爭,戰場遍布歐、非、亞及太平洋島嶼,參戰國也多,武器(如原子彈)的破壞力更強。
五,教學過程
1,德國突襲波蘭
⑴,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
①,時間 —— 1939年9月1日
②,標志 —— 德國以“閃電戰“突襲波蘭
③,“靜坐戰” —— 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但在接下去的八個月內,除英、德海軍交鋒外,英、法陸軍一直按兵不動。
④,國際狀況 —— 美、蘇、意三國保持中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的時間、標志、“靜坐戰”、國際狀況怎樣?
⑵,德軍控制西部歐洲
①,目的 —— 為保障鐵礦石供應,切斷英、法同北歐國家的聯系。
②,過程
㈠,德國攻陷丹麥、挪威 —— 德軍于1940年4月初北上,攻陷挪威和丹麥。
㈡,德國迫降荷蘭、比利時 —— 希特勒揮兵西進,出人意料地繞開馬奇諾防線,穿越阿登山區,迅速逼降荷蘭、比利時,包圍英、法軍隊主力。
㈢,“敦刻爾克大撤退”—— 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30余萬英法聯軍成功撤退英國,保存了有生力量,史稱“敦刻爾克大撤退”。
③,標志 —— 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
德軍控制西部歐洲的目的、過程、標志是什么?
⑶,德、意、日締結三國軍事同盟
①,背景
㈠,德軍的勝利極大刺激了另外兩個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
㈡,在法國敗亡之際,意大利向英、法宣戰,并向非洲的英、法殖民地進攻。
㈢,日本決定強化與德、意的聯合,主動提出締結法西斯軍事聯盟。
②,時間 —— 1940年9月27日
③,地點 —— 柏林簽署
④,性質 —— 以共同軍事行動為核心
⑤,條約 —— 《三國同盟條約》
德、意、日締結三國軍事同盟的背景、時間、地點、性質、條約是什么?
2,不列顛之戰
⑴,不列顛之戰的發生
①,背景 —— 法國敗降后,希特勒拋出橄欖枝,試圖同英國達成和解,以騰出西線兵力,轉戰蘇聯。
②,直接原因 —— 英國新任首相丘吉爾態度強硬,拒絕任何妥協。
③,時間 —— 1940年8月
④,爆發 —— 惱羞成怒的希特勒下令空襲英國本土,史稱“不列顛之戰”。
不列顛之戰發生的背景、直接原因、時間、爆發怎樣?
⑵,英國取得不列顛之戰的勝利
①,地位 —— 不列顛之戰是二戰史上歷時最長、規模最大的空戰。
②,原因
㈠,英國空軍雖然數量不多,但裝備先進,尤其是借助新發明的“雷達”,成功抵御了德軍的狂轟亂炸。
㈡,英國人的民族斗志被激揚
③,結果 —— 德軍對英登陸作戰計劃未能實施
英國取得不列顛之戰勝利的地位、原因、結果是什么?
3,蘇德戰爭爆發
⑴,斯大林對戰爭的估計與行動
①,估計 —— 在法國敗降后,蘇聯意識到戰爭危機迫在眉睫
②,行動
㈠,逐步調整與英、美的關系,中立日本
㈡,構建“東方戰線”(以波羅的海到黑海的“東方戰線”)
㈢,斯大林的基本判斷是,希特勒在征服英國之前,不會進攻蘇聯。
③,結果 —— 戰略布防準備不足
斯大林對戰爭的估計、判斷、結果是什么?
⑵,希特勒決定軍事東進
①,根源 —— 進攻蘇聯是納粹德國的既定國策
②,時間 —— 從1940年8月起,希特勒就向東歐調兵。
③,直接原因 —— 由于蘇聯對德國的東歐政策已生疑慮,加之德國對英作戰未能達到目的。
④,結果—— 希特勒決定調頭東進實施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希特勒決定軍事東進的根源、時間、直接原因、結果怎樣?
⑶,德國突襲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擴大)
①,時間 —— 1941年6月22日
②,表現 —— 德國兵分三路向蘇聯發動全面進攻
③,結果 —— 10月中旬,德軍已突進到距莫斯科不到100公里處。
④,影響
㈠,蘇聯的戰略指導思想已從反攻改為防御,堅決守衛莫斯科。
㈡,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㈢,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的破產
德國突襲蘇聯的時間、表現、結果、影響有哪些?
4,珍珠港事件
⑴,日本制造珍珠港事件
①,背景 —— 1940年夏,隨著法國的敗亡。
②,方針 —— 日本決定南下搶奪英、法殖民地,建立“大東亞共榮圈”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方針。
日本制造珍珠港事件的背景、方針是什么?
⑵,美國對日本的不完善制裁
①,原因 —— 美國雖然也注意到日本的侵略野心,但根據“先歐后亞”的戰略部署,美國僅僅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資產
②,表現 —— 宣布對日本全面禁運石油,而未正式宣戰。
美國對日本的不完善制裁的原因、表現是什么?
⑶,日本突襲珍珠港
①,時間 —— 1941年12月7日
②,表現 —— 日本聯合艦隊突襲美國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軍基地珍珠港
③,后果 —— 美軍損失慘重
日本突襲珍珠港的時間、表現、后果有什么?
⑷,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①,序幕 —— 珍珠港事件揭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
②,時間 —— 1941年12月7日
③,開始(民主力量與法西斯勢力的相互宣戰)
㈠,日本隨即向美、英宣戰。
㈡,美、英向日宣戰
㈢,荷蘭、加拿大等近20個國家相繼對日宣戰
㈣,四天后,德、意與美國相互宣戰。
④,結果 ——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
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序幕、時間、開始、結果怎樣?
六,課堂小結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閃電戰”——“二戰”在歐洲爆發,英法在西線的靜坐戰。此后,德國攻陷丹麥、挪威,迫降荷蘭、比利時,包圍英、法軍隊主力!岸乜虪柨舜蟪吠恕焙,德軍占領巴黎,法國投降。英國新任首相丘吉爾對德采取強硬政策,德國發動對英國的稱為不列顛之戰空襲戰。1940年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簽署軍事性質的《三國同盟條約》。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二戰開始擴大。同年,因日本妄圖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導致日、美矛盾激化,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進一步擴大。
七,課堂作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6790.html

相關閱讀: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