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十九 (電氣)壟斷時代的資本主義(1871--1918)
階段特征:
本單元講述了電氣時代的世界,時間從1870年前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這一時期是資本主義發生重大變化,由自由資本主義走向壟斷資本主義,也即走向資本主義的成熟階段的歷史。從經濟上看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生產力過渡到電氣化重工業階段,生產關系出現了壟斷;政治上壟斷資產階級掌控了國家政權,主要列強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工人運動向新的方向發展,出現了列寧主義;列強的殖民擴張發生了變化,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亞洲掀起了新式的革命風暴即亞洲覺醒;全球化有了重大發展,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殖民體系和世界體系正式確立。
具體歷史階段特征如下:
(一)資本主義發展——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階段:
1、資本主義經濟??第二次工業革命和壟斷
(1)生產力:第二次工業革命表現在四大行業,具備新的特點,影響更加猛烈;(2)生產關系: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出現了局部調整--壟斷組織出現,促進了生產力發展。(3)不平衡--資本主義的發展的不平衡加劇,后期的美德等國迅速超越了老牌的英法。
2、資本主義政治—-帝國主義階段到來:
(1)壟斷資產階級掌控了國家政權,對內完善上層建筑,對外瘋狂擴張,各列強紛紛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2)由于各國的歷史條件和國情的不同,六大帝國主義呈現不同的政治特征--英法美完善了民主政體,而德日俄等國具備較強的軍事封建性。
(二)工人運動——工人運動總體和平發展,局部突破:
1、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展,工人運動向和平方向發展。
2、理論發展—工人運動的理論出現分化,一方面出現修正主義泛濫,另一方面俄國形成了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
3、組織發展—各國工人政黨紛紛成立,第二國際成立,但大多受修正主義控制,唯有俄國誕生了真正的無產階級政黨-布爾什維克。
4、實踐發展—十月革命成功和蘇聯的成立,既是和國際工人運動的新紀元,也是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三)、殖民活動——資本輸出階段,正式形成殖民體系:
1、殖民國家和被殖民地區:六大帝國主義。全球。
2、殖民目的方式:目的是為了搶占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投資場所的意義更加凸現,方式是廉價商品,資本輸出和瓜分全球。
3、殖民爭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殖民爭奪的集中表現。
4、殖民后果: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給被殖民地區帶來了深重災難,但也沖擊了舊體制和舊思想;促成世界殖民體系正式形成,世界聯系更加緊密;加劇了列強矛盾,引起了世界規模的戰爭。
(四)、民族解放——亞洲覺醒新式性質:
亞洲覺醒是在列強殖民加劇情況下,在本國民族資本主義有所發展,資產階級形成和壯大的情況下發生的,具備新的領導,新的綱領,新的性質,新的目標。
(五)、國際關系——霸權爭奪和世界大戰:
1、原因:殖民爭奪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殖民矛盾外化為霸權爭奪,體現為英德,法德,俄奧三對矛盾,分化組合為兩大集團。
2、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第一次全球性的戰爭,給帝國主義沉重打擊,十月革命和蘇聯的誕生是這次大戰最大的后果。戰后出現了革命高潮。帝國主義建立了重新分割世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六)、全球化——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1、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推動了世界全球化,帝國主義加強殖民擴張是全球化的直接動力。
2、形式—-資本主義國家體系更加嚴密,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世界市場更加緊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隨之最終形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8245.html
相關閱讀: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