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三節 清朝的建立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強化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過程
導入新課
回顧明朝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并得出什么結論?由此導入――
本節主要講述清朝政權及其政治思想、統治秩序的建立過程,側重從政治史的角度介紹清朝前期的基本情況。因此本節的重點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強化,難點是講清八旗制度、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等幾項政治制度
一、清的興起與統一
1、族源
回憶女真族歷史(以兩宋時的金朝為重點) ,然后簡單介紹蒙古滅金后女真人的情況,指出明朝初期東北的女真人與宋代女真人的淵源關系,
2、努爾哈赤
(1)統一女真――是我國古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少數民族杰出人物
明初東北女真的建州部歸奴爾干都司管轄。
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逐漸強大起來,首領努爾哈赤以赫圖阿拉為據點,以武力統一各部,并筑城、設大臣、理訴訟、建立八旗制度。
(2)八旗制度
?內容:
以軍事組織形式(三百壯丁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旗)將女真人編制起來,在貴族控制下進行戰爭和生產,是一種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
?性質:
是一種軍政合一、兵民一體的社會組織,具有行政管理、軍事征伐、組織生產三項職能。
?作用:
八旗制度把渙散的女真各部聯結起來,形成一個組織嚴密的社會機體,對女真的統一、滿族的形成和經濟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鞏固了努爾哈赤的統治地位。
(3)建國――建立后金
?時間: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
?地點:定都赫圖阿拉
?國號:金,史稱后金
(4)后金與明朝之間的戰爭
?原因:與明的戰爭是為反抗明的民族壓迫
?戰爭的過程:
1626年,努爾哈赤在寧遠戰役中被明將袁崇煥擊敗而負傷,不久病亡,其子皇太極繼承汗位。為報君父之仇,皇太極施離間計,借明朝崇禎皇帝之刀殺了袁崇煥,繼續對明朝展開攻勢,從此明朝的形勢更加危急
(5)遷都沈陽
?1625年努爾哈赤遷都沈陽,加強攻勢。
?后皇太極繼位,聯合蒙古三部,勢力不斷擴大。
3、皇太極
(1)改稱滿洲
?目的:為了掩蓋女真臣屬明朝的歷史,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
(2)改國號為清
?時間:1636年
?國號:清
?年號:清太宗
。這里要求學生記憶1616、1636兩個年代及其大事
思考:歸納滿洲沿革小史,自肅慎始。
思考:比較猛安謀克制度與八旗制度的異同。
(3)清軍入關
?激戰山海關。
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占北京,推翻明朝,但是李自成在北京并沒有坐幾天江山,就被清軍取而代之。這同以前歷次改朝換代都不相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吳三桂降清,滿漢統治階級聯合絞殺了大順農民政權。吳三桂與多爾袞指揮的八旗勁旅兼程入關。
?清軍進京。
1644五月初年,多爾袞率清軍進占北京;十月,清順治帝福臨遷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清王朝對全中國的統治正式開始。
4、順治
(1)遷都北京
(2)清軍南下圍剿農民軍,并推行民族壓迫政策。
北方地主官僚紛紛降清,清朝統治者勾結漢族官僚地主,鎮壓農民起義軍
(3)滅南明,統一中國
明朝滅亡后,一些明朝遺臣先后擁立幾位皇族在南方建立小朝廷反抗清朝的民族壓迫,史稱南明。南明政權內部矛盾重重,經過二十多年的戰爭,陸續被清朝消滅。至此,清朝基本上統一了全中國
思考:為什么是“基本”統一全國?
思考:臺灣等地仍然不在管轄范圍。
練習:簡述清朝建立的主要過程,或做大事年表
二、清朝專制主義制度的強化――“從議政王大臣會議到軍機處”
1、政治制度
(1)清初沿明舊制,設立內閣和六部
清初的內閣,源于皇太極1636年設置的內三院(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1658年順治帝將內三院改為內閣,負責起草、傳達詔令,代批擬旨等。內閣的最高長官是大學士,地位很高但沒有實權,實際上只相當于皇帝的私人秘書。
(2)同時還保留著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
議政大臣始設于后金建國時,皇太極于1637年最后確定了議政王大臣會議作為中央輔政機關的地位。清入關后,順治帝曾先后任命了一些非滿洲人為議政大臣,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實權始終都操縱在滿洲貴族手里
分析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與皇權之間的關系:教材中的豎排文獻資料,解答了這一問題。由于“軍國機要,主之議政處”,一些滿洲貴族往往借此壓制皇權,造成“諸王大臣簽議既定,雖至尊無如之何”。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凌駕于內閣與六部之上,軍國大事由其決定,皇權也受到限制。因此清初屢屢出現大臣專橫擅權的局面
(3)設立軍機處
?設置:雍正朝設軍機處,軍機處原名軍需房,最初是為了籌劃西北軍事而設(始于1726年,1729年正式改為軍機處)。由皇帝挑選親信的滿漢官員充任,
?職能:
大事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跪受筆錄,負責傳達至中央各部門和地方官員執行。實質上使得地方軍政首腦直接聽從皇帝指揮,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至乾隆時撤。
分析軍機處與議政王大臣會議的重大區別:軍機處雖然逐漸發展成為處理全國軍政大事的常設核心機構,“承旨、出政皆在于此”,但它并沒有議政王大臣會議那樣的決定權。軍國大事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連討論的權力也沒有。對皇帝的決定,軍機大臣只能唯命是從,“跪受筆錄”,然后負責往下傳達。這樣,從中央各部到地方軍政首腦,實際上都直接聽從皇帝的指揮。至此,不僅內閣形同虛設,議政王大臣會議也名存實亡,皇權得以大大加強,這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強化
?評價:軍機處的設置,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到巔峰。
中央政權機構演變的實質:是皇權越變越大,使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強化
思考:歸納中國封建社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相關史實。
思考:從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歷史,你可以得出哪些歷史結論?
2、嚴酷的文字獄
(1)目的:壓制漢人民族反抗意識(這是當時尖銳民族矛盾的必然反映),樹立清朝統治權威,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2)表現:
清朝的文字獄延續了一百多年。順、康、雍、乾四朝興文字獄共約一百七十次,規模之大,次數之多,而且愈演愈烈,是前所未有的。
(3)評價:
是一種文化專制政策,它是封建君主專制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造成了社會恐怖,禁錮了人們思想,摧殘了人材,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說明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思考:將清代文字獄與秦朝焚書坑儒相比較。
課堂小結
本節的完成,標志著中國古代政治史的教學內容的結束,教師與學生一道宏觀而大致地歸納中國古代政治史的基本線索和特征。適當結合西歐政治史的不同部分進行介紹,以指出某些值得歷史借鑒的內容和結論。
思考兩個問題:
1.我國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基本線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8634.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
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