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歷史國共十年對峙單元復習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單元十一 國共十年對峙(1927-1937)
一、階段特征:
本單元講述1927-1937年的歷史。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點,其一是國民黨的內外統治確立(不考),對內鎮壓紅軍,對日不斷妥協到被動抗日;其二是中共堅持革命,從開辟武裝割據道路,長征走向成熟,再到抗日;其三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不斷加深,國共由對峙走向再度合作。
基本階段特征:(其實本階段特征就是上述知識結構的文字化。)
1列強侵華以日為主:(1)原因:日本大舉侵華有深刻國際國內原因-根本是因為這是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既定國策,其次大危機也加速了其通過戰爭轉嫁危機的步伐,中國國內的混戰給其侵華提供了機會,國際列強忙于應付國內經濟危機難于干預。(2)過程:侵華過程不斷加深:九一八事變后吞并了中國東北,扶植建立了偽滿洲國;此后侵略熱河察哈爾地區;制造華北事變,意欲吞并華北,企圖滅亡全中國。(3)影響:隨著日本侵華不斷加劇,中日民族矛盾不斷上升,華北事變后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中國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九一八事變前的抗日處于分散自發階段,大多失敗。華北事變后逐漸走向聯合,推動了歷史由內戰向外戰轉變。
2、反動統治國民黨:(1)確立統治:政治形式統一;經濟建設和官僚資本膨脹;外交改定新約,實質依然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政權;(2)對內鎮壓革命,不斷對紅軍根據地進行反革命圍剿;(3)對日侵略妥協退讓,提出“攘外必先安內”反動政策,造成大片國土淪亡;甚至破壞抗日運動,如福建十九路軍和察哈爾民眾抗日聯軍。(4)隨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在西安事變后被迫轉向與中共合作抗日。
3、中共探索走向成熟:(1)開創工農割據革命道路:八七會議為制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三大起義揭開了獨立斗爭轉向農村開辟根據地的序幕;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黨人在井岡山開展革命斗爭中形成了工農割據的道路,毛澤東同志加以總結形成了在中共領導下將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結合起來的工農割據理論,是馬列主義原理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紅色根據地向全國發展;粉碎敵人圍剿,建立蘇維埃政權,制定土地革命路線,紅色政權巍然屹立。(2)被迫進行長征:由于國民黨規?涨暗摹皣恕焙屯趺髯髢A冒險主義的錯誤,紅軍被迫進行傳略轉移。(3)遵義會議走向成熟:遵義會議事實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獨立自主解決了自己路線方針政策,是中共走向成熟標志,也使革命再次轉危為安。(4)中共領導抗日:具體史實參考上面表格。
4、近代化十分曲折:(1)經濟發展:隨著國民黨的“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發展,但受到官僚資本排擠,仍然困難重重;(2)政治上:中華大地出現了新型的紅色政權-工農蘇維埃政權,這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現代化道路在壯大;(3)思想結合:馬列主義原理和中國國情結合,誕生的工農割據理論,既是革命理論,也是思想的重要結晶。
二、中共民主革命時期兩次嚴重挫折,原因和對策。
(1)挫折:一是指大革命失敗,中共遭國民黨右派屠殺;二是指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戰略轉移。
(2)原因:前次:客觀上帝國主義破壞和國民黨右派叛變,主觀上共產國際錯誤,中共陳獨秀幼稚右傾;后次:客觀上蔣介石反革命圍剿空前強大,主觀上共產國際和王明推行左傾冒險主義政策。
(3)對策:前次,中共召開八七會議結束右傾,決定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后轉向農村,以毛澤東為首中共在實踐中開辟了工農割據革命道路,革命轉危為安;后次:中共在遵義會議中結束左傾,確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順利完成長征,革命再次轉危為安。
三、中共走向成熟的過程:
(1)開始--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綱領,是中共首次將馬列原理和中國國情結合,是中共走向成熟的開始。
(2)發展--八七會議結束右傾錯誤,指明革命出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黨人在實踐中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正確道路,是馬列原理和中國革命結合典范,這是中共成熟的重要一步。
(3)標志?在長征途中,召開遵義會議獨立自主解決了中國革命的路線和組織問題,解決了黨內的長期分歧,是成熟的標志。
(4)深化?根據國內矛盾和形勢變化,提出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說明中共駕馭復雜局面,維護民族大局。中共更加成熟。
四、九一八事后中國的抗日運動總體特點和結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9094.html

相關閱讀: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