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4屆高三歷史下冊第二次聯考試題(帶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上海市十校
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二學期考試
歷 史 試 題
考生注意:
1.考試時間12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
2.本考試設試卷和答題紙兩部分,所有答案必須做在答題紙上,做在試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共75分)
以下每小題2分,共60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西游記》講述了唐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請你在圖中選出他們取經的西天在
2.梁啟超在《論中國與歐洲國體異同》說:中國周代與古代希臘的國體相似。這種觀點的依據是
A.貴族政治、列國分立 B.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C.小國寡民、等級森嚴 D.分封諸侯、城邦國家
3.右圖中,妻子被拒絕參加公民大會的主要理由是
A.未滿18歲B.不是公民身份C.女性身份D.奴隸身份
4.某同學在查閱古代法典資料時做了如下記錄。依據所學知識判斷這部法典涉及的法律是
A.《十二銅表法》
B.《漢謨拉比法典》
C.“羅馬公民法”
D.“雅典普通法”
5.東漢末趙歧解釋“五谷謂稻、黍、稷、麥、菽(豆類的總稱)也!逼渲校袊嫁r耕時期沒有種植的農作物是
A.稻B.稷C.麥D.菽
6.唐德剛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歷史三峽論”,將四千多年來中國政治形態變遷分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階段。其中“封建”階段我國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是
A.政權和族權互為表里 B.專制王權披上神權外衣
C.中央對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統一促進政治統一
7.“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鐵制農具在中國驟然增加,鐵犁、鐵鎬、鐵鍬、鐵鋤、鐵鐮刀、鐵刀和鐵耙在鄉村成為日常用具。”這說明
A.社會開始轉型B.出現了新的生產力
C.產生了自耕農和新型地主D.經濟制度發生重大變化
8.《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yì,是奏樂舞蹈的行列)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辈牧媳砻骺鬃訌娬{
A.仁愛思想 B.忠恕之道 C.等級秩序 D.以德治民
9.北宋時期的72位宰相中,北方占據41位,江南占據共26位;南宋時期的62位宰相中,北方僅有5位,江南占據47位。據此得出的結論是
A.北方文化已經衰落
B.文化重心開始南移
C.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D.南宋政府重視教育
10.東羅馬帝國的圣索菲亞大教堂,卻被改造成右圖中的伊斯蘭教風格。與此變革事件有關的是
A.羅馬帝國的分裂B.奧斯曼帝國建立
C.阿拉伯帝國建立D.歐洲教權衰落,王權加強
11.據史書記載:乾隆六年(1741年)人口突破了1億,乾隆二十一年突破2億,乾隆五十五年突破3億。導致“人口爆炸”的最主要原因是
A.社會穩定B.經濟繁榮C.科技發達D.移民增加
12.“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柵欄,一個終點。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變而成為一座橋梁,一個啟程之地了!奔芷疬@座“橋梁”的開創者是
A.迪亞士B.達?伽馬C.哥倫布D.麥哲倫
13.“隨著世俗社會的興起及城市的發展,西方人終于從迷夢中覺醒,失蹤的古典文化終于戰勝經院哲學與《圣經》,雅典終于戰勝耶路撒冷。從此,西方人不僅開始反思以往落后的神學世界,同時勇敢地開始探索新世界!辈牧厦枋龅臍v史事件是
A.新航路開辟 B.啟蒙運動 C.文藝復興 D.宗教改革
14.1651年英國政府頒布壟斷海外貿易的《航海條例》,1656年清政府頒布《禁海令》。這兩個關于海外貿易條令的共同點是
A.以貿易保護主義為指導思想 B.依據經濟基礎出臺了相關條令
C.禁止國民進行海外貿易 D.增強了本國的經濟實力
15.1899年,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中要求“中國市場對全世界開放”。在中國近代史上首次提出這一主張而遭中國政府拒絕的事件是
A.第一次鴉片戰爭B.“修約”交涉 C.第二次鴉片戰爭D.中日甲午戰爭
16.主張通過契約產生統治者,否定“君權神授”;又反對推翻契約方式產生的暴君,支持君主擁有絕對的統治權。這位自相矛盾的思想家是
A.霍布斯B.洛克C.伏爾泰D.孟德斯鳩
17.某史學家說,新航路開辟,以西方為主導的世界體系,既促進著全球的聯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這里“全球分裂”是指
A.歐美與亞非拉國家之間的鴻溝擴大 B.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爭奪殖民霸權
C.歐洲形成了兩個政治軍事集團 D.美蘇爭奪世界霸權格局形成
18.中國與歐洲兩個不同類型的區域文明,第一次出現較大規模的直接雙向交流是在
A.唐朝B.明朝后期C.洋務運動時期D.中華民國時期
19.下面是關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過程的圖示,按照世界市場形成發展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20.亞當?斯密竭力倡導的經濟自由化,竟然在十九世紀晚期的現實社會中遭遇如此的“異化”。這種“異化”表現為
A.資本主義經濟走上戰爭的軌道B.資本主義經濟出現壟斷現象
C.資本主義國家大力干預經濟 D.資本主義國家大規模推行福利政策
21.某班級開展社會主義運動史圖片展時,展出了如下一組圖片,并擬定了一些主題。請你為該組圖片選擇最為恰當的主題是
《告工人、士兵和
農民書》發布《和平法令》列寧接見農民請愿代表
A.十月革命,城市斗爭的勝利B.十月革命,人民政權的勝利
C.十月革命,讓戰爭走開D.十月革命,工業化的到來
22.“這個源于西方社會對二元革命執著的追求的偉大承諾,終于在戰后時期那光輝的成就中得以實現,它出現于18世紀后期的法國和英國,它暫時消除了大蕭條帶來的痛苦和納粹極權主義帶來的恐懼”。材料中的“二元革命”是指
A.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 B.啟蒙運動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C.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 D.法國大革命和英國工業革命
23.19世紀,一位到英國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對煤燃燒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煙霧,感覺到與她家鄉那種“單調的純凈”不同,這種舒服的煙霧“為空氣增加了一種可靠性和營養,讓你似乎能感覺到肺在咀嚼它”。這種感受的產生主要反映了她
A.對英國環境污染的漠不關心 B.對化學和醫學知識茫然無知
C.為本國的空氣純凈深感自豪 D.為工業文明到來而興奮不已
24.上海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個縮影。近代上海經濟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
A.仿洋機制品工業→對外貿易口岸→世界大都市
B.對外貿易口岸→仿洋機制品工業→世界大都市
C.仿洋機制品工業→世界大都市→對外貿易口岸
D.對外貿易口岸→世界大都市→仿洋機制品工業
25.獨立戰爭勝利后的美國,按照權力制約與平衡的原則建立了聯邦政府。此原則源本于
A.伏爾泰B.洛克C.孟德斯鳩D.盧梭
26.右側圖表反映了1929~1937年美國失業工人人數的變化情況。導致這個時期失業人數逐步回落的直接有效的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賑”B.公布《存款保險法》
C.頒布《全國工業復興法》D.實施《農業經濟調整法》
27.1938年,在紐約世界展覽會工地上埋入了一個裝有當代文明記錄的容器“時間艙”,并在地面的石碑上注明:直到5000年后才能打開。里面可能有
A.電話機 B.電腦 C.原子彈殘骸 D.太陽能電池
28.“西學東漸”激發了中國知識分子學習西學的興趣,也造就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數理學專家,他們是
①李善蘭②傅蘭雅 ③徐壽 ④詹天佑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29.梁啟超認為近代歷史學家與傳統史學家的區別之一在于“求得其(歷史事實)因果關系”。下列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A.英國工業革命→→斯圖亞特王朝終結B.五四運動→→引發了北伐戰爭
C.帝國主義瓜分狂潮→→簽訂《辛丑條約》D.蘇軍占領柏林→→歐洲戰爭結束
30.右圖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生產總值變化示意圖。其中,出現GDP第一個增長峰值的因素是
A.全國解放/抗美援朝的勝利B.土地革命/一化三改造的推進
C.改革開放/經濟特區的推廣D.市場經濟/鄉鎮企業的崛起
以下每小題3分,共計15分。每一選項的分值可能為0、1、1、3分,請選出最佳一項,多選不得分。
31.右邊為中國古代社會選官制度變化的示意圖。該圖揭示了選官制度變化的特點是
A.科舉考試成為重要的途徑
B.選官權逐步集中的趨勢
C.體現了層層篩選人才的制度特征
D.開始于地方舉薦人才
32.20世紀初,美國華爾街開始流行一個段子:老師問學生:“是誰創造了世界?”學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創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國著名財團的創始人)重組了一回!睂υ摬牧蠝蚀_的理解是
A.反映了上帝創世說B.肯定了摩根集團的影響力
C.體現了社會觀念悄然發生了變化D.說明了美國在世界地位迅速提高
33.“為什么工業化浪潮不是在法國之后穿過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呢?是地中海太寬闊了嗎?果真如此,那么大工業為什么又能橫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開花呢?”作者的疑問是要說明
A.實現工業化必須發展資本主義制度
B.制度是一個國家工業化進程中的重要因素
C.古代美洲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D.自然條件在國家工業化進程中不是決定因素
34.我國歷史上某憲法規定:本國采行“君主立憲政體,以議院協贊立法,以政府輔弼行,以法院遵律司法”。下列選項對這部憲法的特點分析合理的是
A.三權分立、相互制衡B.政治分權,君權至上
C.君主的權力受到憲法的限制D.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分屬不同的部門
35.右圖為中國抗戰勝利時張貼的門神,下列選項中最能體現這幅畫的主題是
A.人民擁戴中國政府,慶祝抗戰勝利
B.國民黨政府是取得抗日勝利的唯一力量
C.政府和軍隊擔負了保家衛國的責任
D.孩童歡慶抗日勝利
二、非(共75分)
36.文明社會之源(9分)
鄰相望,地球上古文明祖國有四: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是也。厥名河流時代第一紀,始脫行國成建邦!愫佑魤?迦長,揚子水碧黃河黃,尼羅埃及河名一歲一泛濫,姚臺姚弗里士河、臺格里士河皆安息大河名。
――梁啟超《二十世紀太平洋歌》
⑴、四大古國跨入文明社會的時間距今約(2分)
A.一萬年B.七千年C.五千年D.三千年
⑵、作者判斷文明社會的依據是?(2分)你是否贊成,請說明理由(5分)
37.行政管理制度(12分)
中國歷史上的行政管理制度經歷了一個不斷修正、完善的過程,西周、秦朝、元朝是三個重要的發展階段。
問題:(12分)
⑴、按示例填寫表格。(6分)
⑵、扼要分析①與②的不同之處?(4分)并概括中國古代行政管理的特點?(2分)
38.傳統思想演變(10分)
思想紛雜,秩序混亂;時事變遷,雜糅更新。試以孔孟之道、兩漢經學、程朱理學為例,敘述中國古代思想家思想變化的趨勢及其社會原因
39.影響深遠的法典(11分)
1804年頒布的《法國民法典》,由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五個部分組成,共3編2281條。以下是該部法典的部分條款:
第1條規定:經國王(共和國總統)公布的法律,在法國全境內施行。
第4條規定:法官借口沒有法律或法律不明確不完備而拒絕裁判時,得依拒絕裁判罪而追訴之。
第8條規定:所有法國人都享有民事權利。
第13條規定:外國人經政府許可設立住所于法國者,在其繼續居住期間,享有一切民事權利。
第545條規定:任何入不得被強判出讓其所有權;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補償時,不在此限。
問題:
⑴、頒布《法國民法典》時的國家體制名稱?頒布者?(2分)
⑵、你認為《法國民法典》有哪些進步意義?(9分)
40.戰后經濟組織(8分)
問題:
⑴、上圖經濟組織中建立時間最早的是(填寫數字代號)___________(2分)
⑵、扼要分析上述經濟組織紛紛建立的原因(6分)
41.西學東漸(25分)
材料一:“西學東漸這個名目隨民國四年(1915)上海商務印書館將容閎的英文回憶錄的中文節譯本,該題《西學東漸記》,開始流行。但在晚明,“西學”已是特稱判斷,指西教即基督教以外的歐洲科學工藝各科學問。其實中國與歐洲的文明互動,在物質層面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典時代,在精神層面至遲已于北朝隋唐出現。……世界文明從來是互動的。既有西學東漸當然也有東學西漸!
――朱維錚《再讀近代史》
材料二:監察御史張盛藻為反對1867年同文館決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員學習算學而上奏說:“朝廷必用科甲正途者,為其讀孔孟之書,學堯舜之道,明體達用,規模宏遠也,何必令其學為機巧,專明制造洋槍之理乎?” 大學士倭仁道: “立國之道當以禮義人心為本,未有專恃術數而能超衰振弱者。天文、算學只為末議,即不講習,于國家大計亦無所損。”
――《洋務運動資料》第2冊
材料三: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知識界)對外國作品的興趣從純科技轉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對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的熱情向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轉移。新的著重點對以后幾年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發展起著重大影響。
――摘自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
材料四: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駐扎傳教士,就像在殖民地修建兵營、駐扎侵略軍一樣必要!耙粋傳教士抵得上一營軍隊”!芭c其設立九個軍事據點,不如設立九個教堂更為有效!眰鹘淌渴芙虝汕,要將自己在中國內地的所見所聞匯報回國去。
――摘編自榮振華等《16~20世紀入華天主教傳教士列傳》
問題:
(1)材料一談及古代社會出現的“物質層面”、“精神層面”交流分別指?(6分)
(2)材料三“從純科學轉向制度和政治方面”觀點的依據是?(4分)
(3)基于以上材料,談談你對西學東漸的看法。(15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共75分。其中1~30題,每題2分)
1~5 CACCC6~10 ABCBB 11~15 BCCBB16~20 AABCB
21~25 BDDBB26~30 AABDB
以下每小題3分,共計15分。每一選項的分值可能為0、1、1、3分,請選出最佳一項,多選不得分。
得分3分1分1分0分
31B A D C
32CA BD
33DABC
34BCDA
35ACDB
二、非選擇題部分(共75分)
36.文明社會之源(9分)
⑴、C(2分)
⑵、依據:四大古國在大河流域建立了國家,行使國家管理職能。(2分)
觀點:不完全贊成(1分)。國家管理制度的出現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政治特征,而金屬工具的使用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經濟特征,文字的誕生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文化特征。(4分)
(如果回答古埃及是高度集權的法老統治,使用象形文字,使用鐵器等具體內容,而沒有從國家制度、金屬工具、文字的角度進行概括,最多得2分)
37.行政管理制度(12分)
⑴、①、分封制;②、郡縣制;③、行省制度。(6分)
⑵、不同:分封制度下,地方的王位(官位)可以世襲;具有地方管理的獨立性?たh制度下,地方官員由皇帝或中央任命,官位不可世襲;隨時聽候調遣,不具有地方管理的獨立性。(4分)
特點:強化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和控制。(2分)
38.傳統思想演變(10分)
從孔孟之道到兩漢經學:孔孟時代那種動蕩紛爭的社會已經結束,西漢重建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體制,但地方割據勢力危及中央集權,漢朝雜亂的黃老思想不利于漢武帝“有為”的執政理念。(2分)兩漢經學改變了孔孟之道的“仁政”學說和民本思想,提出“天人感應”學說,利用儒家典籍,推行“君權神授”,“三綱五!,出現儒學經學化的現象(2分)。維護君主權力、等級社會和國家的統一。(1分)
從兩漢經學到程朱理學:魏晉以來,佛教、道教逐步盛行起來,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發生變化,沖擊了儒學和儒家思想的地位和影響力(2分)。程朱理學將“天人感應”學說上升到“天理”的哲學思辨的高度,把綱常倫理作為天理的件數,構建了完備的理學體系(2分)。鞏固了儒家思想的官方哲學地位,成為君主專制的思想工具。(1分)
39.影響深遠的法典(11分)
⑴、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侖帝國);拿破侖(2分)
⑵、第1條在全國公布和實施該法,體現了公開的法治精神,消除地方法律的混亂,有利于國家統一;第4條追究法官的不裁判的責任,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消除特權和等級。第8條和13條,所有人享有一切民事權利,體現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理念。第545條不得剝奪財產私有權,體現了天賦財產私有權,打破了封建主任意搜刮民脂民膏的剝削權,同時提出補償原則,也照顧了國家的發展權至今仍在法國有效。(8分)
法典貫徹了啟蒙思想,反對封建等級和特權,保護了私權和民權,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1分)
40.戰后經濟組織(8分)
⑴、③(2分)
⑵、二戰結束后,為了重新構建世界經濟體系,成立了第一批經濟組織,如③;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進一步推動了區域經濟的一體化進程,也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速度,區域經濟組織紛紛建立,如圖②④;20世紀80年代,跨國公司的興起,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出現了覆蓋全球的世界貿易體系,由此建立管理世界貿易的經濟組織,如圖①(6分)
41.西學東漸(25分)
⑴、物質層面:中國輸出絲綢、紙張,輸入香料、珠寶等商品(2分)
精神層面:中國輸出儒家文化、典章制度(2分);輸入宗教文化、文學藝術、天文歷法與工藝(2分)(回答具體內容也可)
⑵、洋務運動時期,引進西方科技,創辦近代企業,進入“器物救國”階段。(2分)19世紀末,維新變法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辛亥革命),建立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進入“制度救國”階段。(2分)
⑶、答案l:能對材料進行抽象提煉,并結合材料進行論述。(13―15分)
材料與史實:運用充分;運用較充分。
抽象視角,如文明融合與沖突。
論述:論述充分;論述較充分。
敘述:敘述完整流暢形成結構。
答案2:能在多個線索或材料之間建立起聯系,并對此作出解釋。(8―12分)
材料與史實:運用充分;運用較充分。
視角:從兩個以上角度展開分析,如“西學東漸”是一個漸進過程;“西學東漸”是一個雙向交流、融合的過程;“西學東漸”充滿著矛盾與沖突等。
論述:論述充分;論述不夠充分。
敘述:敘述形成結構;敘述連貫流暢。
答案3:使用多個線索或材料,進行單一緯度的解釋。(3―7分)
材料與史實:運用較多材料;運用較少材料。
視角:提煉出一個視角。如,19世紀的西學東漸從科技擴展到政治制度和人文科學。
敘述:敘述完整流暢;僅能列舉。
答案4:找到一個線索或材料即得出結論。(1―2分)
其他答案:沒有形成對問題的理解,回答與問題無關或同義反復。(0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0926.html

相關閱讀: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