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備考復習: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一、目標
【內容標準】簡述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知識與能力】(1)思考買辦在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興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培養學生辨證思維的能力;
(2)閱讀圖片《鴉片戰爭前中國農村的家庭紡織業》和鄭觀應《盛世危言》的材料,培養學生用比較的方法分析歷史圖片和歷史材料的能力;
(3)了解張謇和榮氏兄弟的事跡,并進行評價,使學生能把人物命運與時代背景結合在一起思考,從而使學生了解個人命運與社會環境的密不可分,引導學生既要關注自身發展,又要關注社會發展。
【過程與方法】學生可以根據教科書提供的材料、圖片以及教師的引導,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為了使學生感性地了解歷史,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比如,一個扮人物,一個扮記者,進行一次采訪,使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能充分地發揮。使學生會用觀察法、比較法和閱讀法等學習有關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本課,要使學生理解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艱難,讓學生體會到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既要關注自身發展,又要關注社會發展,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 本課的重點、難點
重點:近代中國民族工業興起的背景及意義。
難點: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與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關系;初創時期的民族工業多集中于輕工業的原因;甲午戰爭后民族資本遠遠超過官僚資本,成為中國工業資本的主體的意義;基于民族工業而產生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成長與壯大對于此后中國社會政治的影響。以上幾個難點多帶有一定的理論性,也比較抽象,需要教師逐步引導學生理解。
三、課時: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思考:有人說,“鴉片戰爭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近代文明”;有人說“中國的資本主義是歐風美雨的產物”。你同意這些觀點嗎?那么,讓我們來探究這些問題吧?
知識點撥:了解一個國家一定時期的經濟結構的變化情況,就要看它原有哪些經濟形式,新增哪些經濟形式,各占什么地位,其發展變化的原因有哪些?
閱讀本專題導語部分:回答下列問題: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經歷了哪些時期?
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19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甲午戰爭以后到20世紀初-----初步發展; 一戰期間----“短暫”的春天; 抗戰爆發前夕----短暫的發展
今天我們將學到:1、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幾個階段
2、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興起的背景
3、自然經濟解體和民族資本主義興起的關系
4、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帶來的影響
(一)、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1、鴉片戰爭前中國的經濟結構
思考:請你閱讀課文,說出鴉片戰爭前中國的經濟結構狀況
(1)鴉片戰爭前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2)鴉片戰爭前中國經濟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的經濟成分是________
(3)鴉片戰爭前中國的經濟結構有沒有變化?
(4)這種變化明不明顯,為什么?
(5)中國近代落后的原因?
答案:(1)鴉片戰爭前中國社會經濟的特點:以地主土地所有制為主
(2)家庭手工業與小農生產相結合的自然經濟,一直占據中國經濟的主導地位?
(3)中國的自然經濟已經有了某種程度的分解,商品經濟有所發展。
(4)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阻礙著商品經濟(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中國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發展緩慢,中國近代落后于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5)鴉片戰爭前中國自身孕育著資本主義萌芽
請根據下列圖畫和材料,指出其所反映的內容?
2、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請你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變動的表現,請舉例說明
(2)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變動的原因
拓展:此原因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有什么關系?
(3)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變動的影響
拓展:這些影響我們怎么去看待?
延伸:我們怎么去客觀看待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讀一讀,想一想:
材料一:“中國封建社會內的商品經濟發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
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社會經濟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基礎,破壞了城市的手工業和農民的家庭手工業,另一方面,則促進了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 ——毛澤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材料二:“洋布,洋棉,洋花邊,洋襪,洋巾入中國,而女紅失業;煤油,洋燭,洋電燈入中國,而東南數省之柏樹皆棄為不材;洋鐵,洋針,洋釘入中國,而業冶者多無事投閑……華民生計,皆為所奪矣! ——鄭觀音《盛世危言》卷七
答案:(1)原因: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是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外因)
(2)表現:農村家庭手工業破產(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的標志)
農產品商品化程度和城鄉商品交流發展
城市手工業受沉重打擊
洋行大量增加
買辦(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國資本家在本國市場上經營企業,推銷商品的代理人)和買辦化的商人出現
(3)影響:一方面帶來了災難;另一方面又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市場和勞動力。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鴉片戰爭前鴉片戰爭后
以地主土地所有制為主
自給自足的家庭手工業和小農生產相結合的自然經濟占據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
自然經濟自然經濟逐步解體(農村家庭手工業破產,農產品商品化程度和城鄉商品交換的發展,受到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影響)
洋行大量增加
買辦和買辦化的商人出現
學法點撥:資本主義的產生需要幾個基本要素:資本的原始積累,自由勞動力,市場,技術等,分析這種新的生產方式和經濟因素的興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請根據教材,指出列強的入侵,自然經濟的解體和資本主義興起的內在聯系?
(二)、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概念辨析
資本主義萌芽:表明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即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
資本主義產生:則表明中國已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即機器生產。
各抒己見
有人說: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是“歐風美雨”的產物。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說明你的理由。
1、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原因
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 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主義入侵
(a、自然經濟逐漸解體b、外商企業的刺激c、洋務運動 )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誕生
時空置換:假如你生活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想要投資興辦近代企業,你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如果條件具備了,你會選擇在什么地方興辦,為什么?
2、早期民族工業興起的概況
年代19世紀60、70年代
地點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
產生途徑兩條途徑
投資人官僚、地主、商人 (轉化為民族資產階級)
著名企業上海發昌機器廠、 南海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
概況投資資本額;主要分布的部門
(三)、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第一次發展高潮)
1、原因: (1)、甲午戰爭后,列強侵略的加劇,使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
(2)、為挽救民族危機,許多愛國人士“設廠自救”“實業救國”
(3)、清政府為解決財政危機,暫時放松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2、民族工業初步發展的概況
張謇(1853—1926)江蘇南通人
“夫世界今日之競爭,乃是農工商的競爭;農工商之競爭,實是知識、學問、教育之競爭!
“以實業輔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實業”
周學熙:我國清末民初杰出的民族資本家,創辦了華新紡織公司、中國實業銀行等企業。在當時,他與江蘇南通著名實業家張謇齊名,時稱“南張北周”。
榮家兄弟:是中國最大的民族資本家。以創辦茂新、福新、申新面粉或紡織企業集團而著稱于世。享有 “面粉大王”及“紡織大王”的美稱。他倆除在興辦實業方面馳譽中外以外,同時在我國的農業、教育等事業的發 展方面,也有很大的貢獻。
請思考:近代民族工業的特點?
1、發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區②輕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發展緩慢
2、發展艱難:在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夾縫中艱難發展。
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它是中國社會未曾有過的新的生產方式,它的產生和發展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一股新氣息。隨著民族工業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一種新的社會政治力量逐漸成長起來。
課堂小結:
五、學案
一、選擇題:
1.我國近代民族工業出現于( )
A.19世紀50年代前后 B.19世紀70年代前后
C.19世紀80年代前后 D.19世紀90年代前后
2.中國的民族工業產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區,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經濟發達,工場手工業得到發展
B.西方列強入侵,自然經濟解體早
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觸西方,創辦近代企業
D.最早與西方進行貿易往來
3.以下近代企業位于中國南方的是( )
A.發昌機器廠 B.繼昌隆繅絲廠
C.貽來牟機器磨坊 D.大生紗廠
4.決定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兩面性的根本原因是( )
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過程中產生
B.民族資產階級經濟力量薄弱
C.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來自于官僚、地主、商人
D.民族資產階級深受雙重壓迫
5.甲午戰爭后民族工業發展出現第一個高潮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允許民間設廠 B.帝國主義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
C.洋務運動的刺激 D.維新運動的影響
二、材料解析題:
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華商在上海創辦了六家絲廠,資本總額120萬元,而同一時期,法國商人在上海開辦的寶昌絲廠一家就有資本110萬元,接近上海六家華商絲廠資本的總和。
材料二 發昌機器廠制造小火輪船時雖然“俱用華人”,但是自身的技術力量還很薄弱,“發動機系英國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業的排擠,發昌機器廠日趨衰落。后來,它被英商在上海開辦的耶松船廠吞并。
材料三 洋商見我工商競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計阻抑,勒價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繅絲、紡織各廠,無不虧折,有歇業者,有抵押與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舉李福明在北京開辦一家機器面粉廠,使用外國進口蒸汽機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見機器面粉廠生意興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壓迫,到官府去講理。結果,官府給他扣上“私設磨坊”、“哄鬧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舉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機器面粉廠被迫關閉!陨喜牧限D摘自《中國近代現代史資料選編》
請回答:
(1)材料一、二說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業的哪些特點?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現象 ?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現象?
(4)綜合上述材料和答案,歸納中國民族工業發展過程中的基本處境。造成這種處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近代民族工業的上述特點和處境決定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態度如何?它對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的政治運動有何影響?舉一例說明。
三、問答題:
7.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為什么會產生近代民族工業?請據此分析中國近代民族企業發展的走向。
【答案】1.B 2.B 3.B 4.A 5.A
6.(1)特點:資金少,技術力量薄弱; (2)民族企業受到外來資本主義勢力的排擠;
(3)民族企業受到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4)處境: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一開始就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勢力和本國封建勢力的雙重壓迫和束縛;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決定;
(5)政治態度:對外來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勢力既有反抗的要求,又有妥協性和依賴性;影響:他們一方面同外來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勢力斗爭,推動中國近代民主運動的發展,但同時這些運動總是不徹底的。例如,戊戌變法運動(或辛亥革命)。
7. 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外國侵略者強迫中國開放通商口岸,降低關稅,擴大商品輸出,使得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在19世紀60年代起加快了解體。
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對小農經濟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瓦解了自然經濟的基礎,破壞了城市手工業和農民的家庭手工業;另一方面又促進了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自然經濟的破壞,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又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買辦、商人、華僑等,投資于近代工礦企業;部分手工工場開始采用機器生產,轉變為近代工礦企業。
走向: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在客觀上刺激了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但外國資本主義和中國的封建勢力不會任民族工業自由發展,相反,它們對民族工業進行壓迫和束縛。因此,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道路艱難而曲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3782.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