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點一 西氣東輸工程
(1)為何要結合西氣東輸開發西部天然氣:我國東部的長江三角洲等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稠密,能短缺和能結構不合理的現狀長期不能得到解決,而西部雖擁有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陜甘寧盆地四大氣區,天然氣資豐富,但西部人口少,經濟相對落后,天然氣的市場需求有限,加之油氣開發投資大,周期長,而西部經濟落后,開發資金短缺,因此只有通過西氣東輸才能使西部的資開發與東部的市場需求得以實現。
(2)西氣東輸工程對東西部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影響比較表
西部地區東部地區
對社會經濟的影響資開發與經濟建設將資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使之成為當地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緩解能短缺,優化能消費結構,促進東部經濟發展
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加快天然氣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推動天然氣化工、發電等產業的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機會,并強力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一條新的經濟增長帶東部地區進行西氣東輸工程的套建設,將極大帶動東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利影響促進西部能結構氣體的實現,在沿線農村推廣使用天然氣可減少農民對薪柴的需求,緩解植被被破壞而帶的環境壓力改變以煤為主的能結構。提高清潔能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質量
不利影響輸氣管道線路長、規模大、施工方式多樣,途經地區地貌類型復雜。植被稀疏,生態環境脆弱,易造成破壞
例1: (2011屆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川氣東送項目,被列為繼三峽工程、西氣東輸、青藏鐵路、南水北調之后的中國第五大工程。包括一條主干線(四川普光至上海)、一條支干線和三條支線。其中南京支線起于安徽宣城,止于江蘇南京。2010年底,隨著一期工程完工,南京冬季的氣荒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結合“我國常規能消費結構表”,回答⑴~⑵題。
年份原煤原油天然氣水電
197870.722.73.23.4
200066.124.62.56.8
200769.420.03.47.2
⑴關于川氣東送項目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項目的優勢在于市場廣闊
B.帶動四川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C.明顯改善四川省大氣環境質量
D.川氣取代煤炭在我國能消費中的地位
⑵川氣東送和西氣東輸的目標市場都有江蘇,其主要原因是
A.天然氣具有高效、安全、清潔的特點
B.省級政府之間有良好的合作關系
C.江蘇社會經濟發展快,能需求量大
D.江蘇地理位置優越,便于和國際市場接軌
命題意圖:本題主要考查資跨區域調配的意義和原因。
解析:⑴川氣東送主要輸往長江三角洲地區,而長江三角洲地區常規能短缺,市場需求量大,故A項正確;川氣東送會加快四川基礎設施的建設,但川氣東送不屬于高新技術產業,故B項錯誤;川氣東送主要改善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環境質量,對四川地區大氣環境質量的改善沒有直接作用,故c項錯誤;川氣東送能優化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消費結構,但不會取代我國以煤炭為主的消費結構,故D項錯誤。⑵江蘇省位于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達,常規能短缺,能需求量大,故C項正確。
答案:⑴A ⑵C
探究點二 其它三大資跨區域調配工程的比較
原因主要線路效益
西電東送西部能資豐富(水電、煤炭等);東部經濟發達,電力資不足晉陜火電與黃河水電輸往環渤海地區;三峽等長江干支流水電到華東;西江水電與黔滇火電到廣東加速東部地區的發展;改善東部的能結構和大氣環境;促進中西部的發展,將資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南水北調南方水資豐富;北方水資緊缺,限制了經濟發展,影響了生態環境西線:西南諸河上游至黃河上游;中線:丹江口至華北;東線:沿大運河北上至華北促進北部經濟發展
改善生態環境和人民生活條
晉煤外運西煤炭資豐富;當地消費量有限;東南能短缺大秦線、神黃線、太焦―焦兗―日線將資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資重組
探究點三 產業轉移原因分析
1.區域內部產業轉移:勞動力在三大產業中轉移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各產業之間的人均收入存在差異。即制造業比農業收入高,服務業比制造業收入高。即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勞動力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再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勞動力在產業中的分布是:第一產業逐漸減少,第二產業先增后降,第三產業穩步增加。
2.區域之間產業轉移:發達區域與不發達區域間產業轉移的原因是經濟總體水平的差異。產業結構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一般而言,一個區域三大產業中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越大,說明該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因此,發達區域較落后的產業就向較落后的地區轉移,主要表現為較發達區域向不發達區域轉移勞動和資密集型產業,這會給不發達區域的地理環境帶不利影響。
3.影響國際產業轉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勞動力、內部交易成本、市場是影響國際產業轉移的三個重要因素。⑴勞動力因素:勞動力在國際范圍的流動性很小。不同國家或地區,勞動力的數量、質量和價格差異較大,使得產品生產的成本差異較大。具有充足、高素質且價格較低廉的勞動力資的國家或地區,往往成為產業轉移的目的地,勞動力因素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導致產業在空間上不斷轉移。⑵內部交易成本因素:企業生產需要與有工業聯系的其他企業打交道,還需要與地方服務行業(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產組織、職工培訓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資金。企業的這種投入,統稱為內部交易成本。企業家總希望在內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區位投資建廠。發達國家社會消費水平很高,內部交易成本也很高,成為推動企業家向國外轉移產業的因素之一。發展中國家為了吸引發達國家的投資,首先要改善投資環境以減少企業生產的內部交易成本。20世紀60年代,在東亞出現的出口加工區,成為發展中國家或地區改善投資環境、降低企業生產的內部交易成本、吸引產業轉移的地區。⑶市場因素:企業因為所生產產品的國內市場趨于飽和,或者國內市場滿足不了自身發展的需要,就會開辟國際市場。由于政治、經濟、化等方面的差異,以及國家政策的不同,一個國家的產品銷往另一個國家往往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企業為了避開這些限制,就直接到市場廣闊的國家或地區投資建廠。例如,日本、韓國以及歐美的汽車制造企業到我國興辦汽車廠,主要是因為我國擁有龐大的汽車消費市場。
例3 (2011?廣東聯考)“雙轉移”是廣東省創造性提出的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統稱,具體是指珠三角勞動力導向型產業向東西兩翼、粵北區轉移(圖中箭頭①);而東西兩翼、粵北區的勞動力,一方面向當地第二、三產業轉移(圖中箭頭③),另一方面向發達的珠三角地區轉移(圖中箭頭②)。讀圖并結合相關知識回答⑴~⑵題。
⑴目前,珠三角勞動力導向型產業大量向外轉移,主要是因為珠三角地區( )
①勞動力成本上升、诟咚刭|勞動力數量不足 ③對外交通條的改善、軆灮a業結構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⑵珠三角勞動力導向型產業在向外轉移過程中,遇到的阻力主要有( )
①轉入地產業發展的配套設施不健全 ②轉出地的產業集聚效應較弱、奂觿∞D入地的環境污染 ④轉出地的產業協作能力較強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命題意圖:本組試題以珠三角為例,考查產業轉移的原因和遇到的困難。
解析: ⑴伴隨著珠三角地區可供開發的土地減少、勞動力成本上升、水電供應緊張等問題的出現,珠三角企業運營成本大幅提高,特別是一些勞動力導向型產業,發展空間日益緊縮,因此為了優化產業結構,珠三角勞動力導向型產業大量外移。⑵珠三角勞動力導向型產業向東西兩翼、粵北區轉移會調整轉入地的產業結構,增加就業機會,但同時也可能加劇當地環境污染;由于粵東、粵西和粵北區產業發展配套設施不健全和產業協作能力限制,這也成為珠三角產業轉移的阻力。
答案: ⑴C ⑵B
探究點三 區域產業活動及產業轉移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項 目特 點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產發展階段低級階段工業規模較小對環境的破壞不大
重化工階段工業規模迅速擴大“三廢”污染嚴重,人地關系緊張
高科技發展階段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又趨于減小
區域產業發展過程由勞動密集型、資密集型向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轉變;從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的類型,向知識、技術、服務型過渡產業活動對區域地理環境的不利影響逐漸縮小
產業地域分布發達地區往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勞動、資型產業使欠發達地區的環境污染加重
例3 (2011屆北京市西城區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下圖為河北“環京新城”位置示意圖。依據圖材料,回答⑴―⑶題。
材料:2009年11月26日,廣東商企投資環北京園區招商推介會在廣州舉行,共話“珠三角”產業轉移的道路,共謀“環渤海”產業承接的方向。由于工資、地價、燃料和’電力等費用的不斷上漲,廣東省原有產業逐漸失去了競爭力。河北環京新城則給相對飽和的廣東經濟圈帶了更為寬廣的發展平臺。
⑴環京新城吸引珠三角企業遷入的主要原因是( )
A.勞動力價格和生產成本較低B.科技力量雄厚
C.兩地原有工業企業類型相同D.兩地聯系交通便利
⑵珠三角產業向環渤海地區轉移將( )
A.帶動環渤海地區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
B.促進珠三角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C.使得環渤海地區由于城市化帶動工業化
D.利于兩地改善交通條、緩解就業壓力
⑶環京新城建設對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是( )
①加快河北省城市化進程②利于北京分散城市職能
③加快北京周邊交通建設④促進北京工業快速發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命題意圖:本題主要考查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對區域環境的影響,難度中等。
解析:⑴從材料中得出珠三角企業失去競爭力的原因:工資、地價、燃料和電力等費用的不斷上漲。而環京新城具有工資、地價、燃料和電力等方面的優勢。故A正確。⑵珠三角產業向環渤海地區轉移的是勞動密集型、動力密集型產業,并不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故A錯;珠三角產業轉出,有利于新興產業進入,能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故B正確;C項應是工業化帶動城市化;珠三角產業轉出,會造成失業人口的增加,增大了就業壓力,故D錯。⑶環京新城位于河北省境內,有利于河北省的城市化建設,北京的一些資型就近遷入新城區,分散了城市的經濟職能,也加快了北京周邊地區的建設,特別是加快了交通建設的發展,故正確選項為C。
答案:⑴A ⑵B ⑶C
【知識拓展】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①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②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③改變區域地理環境,④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
【時作業】
一、單項選擇題
(2011?錦州模擬)近年長江三角洲重化工業不斷向北集中,在原有工業基礎上,形成了國家級的重化工業基地。據此回答1~2題。
1.重化工業不斷向北部遷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市地區地價上漲、跒榱司徑獬鞘械貐^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郾辈咳丝诒姸,有大量剩余勞動力 ④北部地區礦產資豐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從重化工企業生產的特點看,其交通運輸方式主要是( )
①水運 ②高速公路、酆娇铡、荑F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1年東北三省四市統一考試暨沈陽市高三質量監測二)全球服務外包是指企業將不屬于核心業務的內部服務(如人力資管理、IT服務、信息/數據處理、財務報表等)外包出去,從而使其專注核心業務,達到降低成本的一種管理模式。服務外包產業是現代高端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術承載度高、附加值大等特點。圖1是全球服務外包產業轉移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3.影響全球服務外包產業轉移的主要因素是
A.工業基礎和市場 B.勞動力和交通 C.技術和信息網絡 D.環境和自然資
4.下列城市中目前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水平最高的是
A.青島 B.廣州 C.蘭州 D.烏魯木齊
5.中國承接服務外包產業可以
A.擺脫企業成本不斷上升的“瓶頸” B.集中資金,加速工業化進程
C.促進工業集聚,提高效率和競爭力 D.增加就業機會,促進城市化
(2011?湖北聯考)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建設目標為2013年主體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結合南水北調中線沿途地區分布圖,回答6~7題。
6.圖中既是中線調水線路穿越的省區,又是西氣東輸主干道途經的省區是( )
A.豫 B.鄂
C.晉 D.冀
7.國家重點建設的下列工程與該區域關聯不大的是( )
A.西電東送工程 B.南水北調東線工程
C.溪洛渡工程 D.西氣東輸工程
(2011?濟寧質檢)下圖是某區域能調配示意圖,讀圖完成8~9題。
8.圖中“西電東送”南線工程的電力構成是( )
A.火電 B.以火電為主,水電為輔
C.水電 D.以水電為主,火電為輔
9.近年該區域從越南中部進口煤炭數量逐漸超過晉煤,主要原因是( )
A.越南煤儲量豐富,質優價廉
B.晉煤面臨枯竭,產量減少
C.越南煤距珠三角近,運費低廉
D.晉煤綜合開發,外運減少
(2011屆蘇州市高三調研測試試卷)圖13為“資跨區城調配路線示意圖”,讀圖回答10~11題。
10.關于圖中序號 ① 代表的資及調配線路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可自流引水,能消耗少②可利用現有河道,工程量較、壑饕獱可婀こ虇栴},不會出現生態問題④沿途水質的保護也是調配能否成功的關鍵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1.關于圖中②③資調配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②資的調配緩解了東部地區能供應緊張狀況
②②資調配加重了中、西部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
③③工程調配的資其形成與地形、氣候關系密切
④③工程調配的資主要是蔬菜、花卉和木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②④
(2011屆皖南八校高三摸底聯考)讀“川氣東輸線路示意圖”,完成12~13題。
12.影響圖中線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氣候類型B.地形C.城市布局D.河流
13.與圖中甲經濟區相比,乙經濟區特點是( )
A.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
B.農業生產發達,糧食商品率高
C.人口密度小,遷入人口多
D.以第二、三產業為主
讀圖,完成14~15題。
14.圖示線路的名稱是( )
A.北煤南運 B.西氣東輸
C.川氣東送 D.西電東送
15.建設該線路的原因是( )
①西部地區能相對充足 ②東部地區能相對充足、畚鞑康貐^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④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三、綜合題
16. (2011屆遼寧省大連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試題)材料l:羅布泊,曾是我國第二大咸水湖,它位于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東部,西起塔里木河下游,東至河西走廊,南鄰阿爾金,北到庫魯克。歷史上,羅布泊最大面積為5350平方公里。近30多年。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著增加。塔里木河水被大量抽取,引發羅布泊消失。
材料2: 11月5日,在烏魯木齊召開的“陸海統籌海水西調高峰論壇”上,自全國各地的專家為推動這項工程出謀劃策。為本次峰會做總結演講的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海洋分會秘書長、高級工程師張寶印表示“海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渤海距渾善達克沙地只有400多公里,地理位置非常接近!睋,渾善達克沙地是對北京氣候構成嚴重危害的最近沙漠之一。渤海灣有黃河、海河、灤河、遼河等大陸河流注入,含鹽量相對較低,得天獨厚的地理條讓渤海成為不二選擇。
材料3:從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達到海拔l 200米高度,到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再順北緯42度線東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經燕、陰以北,出狼向西拼入屢延海,繞過馬鬃余脈進入新疆。如圖所示:
請根據上述圖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分析圖示線路經過我國的主要地形區及沿線自然帶分異的原因。
(2)根據材料分析,導致羅布泊消失的人為活動具體包括哪些?
(3)海水西調工程提出以,引發社會對此的強烈關注,有人支持,但也有人抱有懷 疑和憂慮,你是否支持這項工程?請說出自己的理由。
17.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國家主席胡錦濤于2009年12月14日出席了在土庫曼斯坦阿姆河右岸舉行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通氣儀式。“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起始于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經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到達中國霍爾果斯。該天然氣管道將與正在建設的“西氣東輸”二期相連,構成一條橫貫東西的中國天然氣“主動脈”。
材料二 “西氣東輸一線”、“西氣東輸二線”走向示意圖。
材料三 廣東是能消耗大省,人均能儲備不到全國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廣東省能消費總量增長率如下圖所示。
(1)哈薩克斯坦石油資最豐富的地區在 ( )
A.波斯灣沿岸 B.黑海沿岸
C.額爾齊斯河沿岸 D.里海沿岸
(2)西氣東輸一線和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線路重合地段的地形區為________,它們共同穿過該地區的主要原因為________________。
(3)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將使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消費中的比重由現在的3.5%提高到5%以上。與用煤相比,每年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億噸、二氧化硫144萬噸、粉塵66萬噸、氮氧化物36萬噸。這反映出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建設具有哪些意義?
(4)簡述西氣東輸二線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過長江后所經主要地形區的地表環境特點以及鋪設管道要克服的困難。
(5)為解決材料三所反映出的問題,廣東省目前應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8.(2011?南京模擬)2009年1月,國務院批準設立“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如下圖),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某地理興趣小組為探究圖示區域每年防洪壓力較大的原因,繪制了下面框架圖,請幫助他們完成。
(2)國家批準建設“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承接產業轉移,是由于本區域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優勢條。
(3)產業轉移對皖江地區可能會產生哪些影響?
參考答案與試題詳細解析
1.解析:重化工業一般不考慮勞動力因素,排除③,長江三角洲北部礦產資不豐富,排除④,選A。
答案:A
2.解析:重化工企業所需原料較多,不適宜用航空和高速公路,排除②③,①④適合,選B。
答案:B
6.解析:南水北調中線沒有經過西省,西氣東輸主干道沒有經過湖北省和河北省。
答案:A
7.解析:溪洛渡工程位于金沙江下游。
答案:C
8.解析:西電東送南線工程起點為云貴高原,該地區地勢落差大、河流水量大,水能資豐富;同時也是長江以南地區煤炭資豐富的地區,因此以水電為主,兼有火電。
答案:D
9.解析:越南煤與晉煤相比較,數量和質量不占優勢,但其與珠三角地區距離較近,運費相對低廉。
答案:C
10.解析:由區域定位可知,②為西氣東輸路線,①為南水北調東線路線,③為西電東送路線。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需逐級調水,不能自流;可利用現有的京杭大運河河道輸水,工程量較;該調水工程會使長江下游水量減少,引發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因此在輸水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水質,保護生態環境。正確答案是D。
答案: D
11.解析:②為西氣東輸工程,該工程的建設主要為了緩解東部能緊缺狀況;③為西電東送工程,這里的“電”指水能發電,影響水力資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氣候、下墊面等。正確答案是B。
答案:B
12.解析:由圖可知,該線路沿線有眾多的城市,城市為天然氣的使用提供廣闊的市場,故城市布局為影響圖中川氣東輸線路分布的主要因素。
答案:C
13.解析:乙經濟區為長三角,地處長江下游地區,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
答案:A
14.解析:圖中工程的起點位于四川盆地,終點在上海,聯系我國資調配的具體情況可知其應為川氣東送工程。
答案:C
15.解析:我國天然氣資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而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高,對能尤其是清潔高效的天然氣的需求量大。
答案:D
16.答案:(1)華北平原(或東北平原)、內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差異產生原因:水分自東向西逐漸減少
(2)人口增長導致對水資的過度使用;過度樵采導致植被破壞;過度開墾;過度放牧等。
(3)贊成 能緩解水資不足,改善水汽蒸發條;能壓制沙塵,減少沙塵暴發生;能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發展。
不贊成 容易加劇當地土地鹽堿化;可能導致東部地區洪澇發生頻率;投入多,產出少,建設難度大;冬季低溫,調水不便。
17.解析:第(1)題,哈薩克斯坦位于里海沿岸,里海及周邊地區擁有豐富的油氣資。
第(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西氣東輸一線和西氣東輸二線工程重合地段位于甘肅省的河西走廊,這里地形起伏較小,有利于管道的修建。
第(3)題,使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消費中的比重由現在的3.5%提高到5%以上,說明西氣東輸二線工程能優化我國能消費結構;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億噸、二氧化硫144萬噸、粉塵66萬噸、氮氧化物36萬噸,說明西氣東輸工程有利于改善東部地區環境質量,促進減排降污。
第(4)題,結合材料二可以判斷出西氣東輸二線主干管線跨過長江以后所經過的主要地形區是江南丘陵,可以從地形、水、土壤、植被等幾方面描述其地表特征。眾多的水系和各種地質災害會為管道的鋪設帶困難。
第(5)題,從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廣東的能自給率很低,且能消費的增長速度較快。解決廣東省所面臨的能問題要從開和節流兩個方面進行考慮。
答案:(1)D (2)河西走廊 地形平坦
(3)有利于優化我國能消費結構,利于改善東部地區環境質量,促進減排降污。
(4)二線工程主干管線跨過長江以后所經過的主要地形區是江南丘陵,該區為濕潤地區,地表水豐富,間多河谷、盆地,紅壤廣布,植被覆蓋率較高。鋪設管道要克服我國南方丘陵區地表崎嶇不平,水系發達,多滑坡、泥石流等困難。
(5)節約能,提高能利用率;開發風能、核能、沼氣能等新能,使能結構多樣化;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低耗能產業;跨地域輸入能,如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答出三點即可
18.解析:第(1)題,洪澇災害的發生與降水豐富且集中、流域面積大、支流眾多、地勢低平等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有關。第(2)題,從圖中可知皖江城市帶與泛長江三角洲相鄰且水運便利,便于承載泛長江三角洲的產業轉移。第(3)題,產業轉移對皖江地區帶的影響從經濟、社會、環境三方面分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4443.html
相關閱讀: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復習 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2012屆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景觀與區劃專項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