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點:
1、本課雖然是獨列一課,但是仍然是后兩課內容的歷史背景;
2、本科更多的是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經濟危機爆發和蔓延的原因,考慮到學生經濟學知識相對有限,建議教師講授過程中少用經濟術語,更多地以數據和事例加以說明,效果可能更加有效。
一、教材結構:
兩目:黑色星期四——危機的爆發
危機的蔓延
二、黑色星期四
1、美國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本目的重點)
★ 大背景: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繁榮——“柯立芝繁榮”時期(利用了一戰后世界經濟對美國的有利局面:歐洲國家經濟的復蘇有賴于美國的經濟;泰勒制——科學管理、福特制——標準化流水線生產)
★ 不平衡:浮華背后的危機
(1)企業利潤的增長和工人工資增長的不平衡:(課本小字中的數據)
(2)社會貧富差距的加大:(課本小字中的數據)(《世界現代史》85頁)
這兩者制約了社會購買力,導致市場供求關系的不平衡。
(3)分期付款和提前消費導致市場需求在短期內大幅度增加,掩蓋了市場供求關系的不平衡,也使得銀行金融業出現不正常發展。(《世界現代史》84頁)
美國許多銀行是獨立運營的,缺乏足夠的財力應對金融風暴。(《全球通史》696頁)
(4)證券市場的畸形發展:投資變為投機
★ 美國政府的放任自由政策使之沒有預見到經濟繁榮背后的危機,從而沒有采取任何的干預政策,相反還通過一些錯誤的鼓勵經濟的政策,加劇了美國經濟發展中的潛在危機。
(《世界現代史》85——86頁)
★ 為什么經濟危機首先發生在美國?(美國的這種不平衡最為嚴重)
2、美國經濟危機爆發后的表現和影響:
金融業:股票狂跌、銀行倒閉
工業生產大幅度下降:
農業生產嚴重過剩、大量農民破產:
失業人數達到創記錄的水平:
以上種種都可以通過圖片、數據、歌謠、典型事例很直觀而形象地表現出來。
圖片:100美元賣汽車、《布魯克林每日鷹報》刊載“華爾街股市崩潰,陷入恐慌”的頭條新聞、焦慮不安地注視著華爾街金融界動向的人們、華爾街經紀行的顧客們正焦急地瀏覽著報紙,了解股市崩潰的最新消息、10月24日聚集在紐約股票交易所門前人行道的人們都顯得驚慌失措,等等(網絡、圖書等都可查閱得到)
數據:(課本、《全球通史》697頁、《世界現代史》96頁)
歌謠:(《世界現代史》98頁)
典型事例:《全球通史》696頁
二、危機的蔓延
1、難點:經濟危機由美國蔓延到世界的原因
(1)一戰后,世界市場對于美國的依賴性增強:(三角國際債務關系)國際貿易的不平衡:
《全球通史》696頁
(2)西方各國政府采取轉嫁危機、以鄰為壑的損人“自保”政策,互相推卸對于世界經濟發展的責任,失去了聯合起來應對經濟危機的時機,導致世界經濟局勢不斷惡化:
兩個表現:一是提高關稅(《世界現代史》97頁);二是各國放棄金本位制(《世界現代史》95頁)
這兩個做法導致國際多邊貿易體系分崩離析。
(3)結合二期課改(上海師大蘇智良主編)教材中的世界市場的形成、經濟全球化的相關知識加以解釋:
2、經濟危機的特點:(用數據說話 《全球通史》698頁)
破壞性大、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交織著政治危機
3、重點:經濟危機的影響
(1)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明顯衰退:
可以結合此時蘇聯的經濟發展對比講解:造成兩個后果:一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懷疑和悲觀;(可以讓學生結合此時蘇聯的發展,比較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二是蘇維埃經濟體系的建立、強大,逐漸與資本主義匹敵,對后來二戰中蘇聯力量的強大和二戰后美蘇對峙產生影響。
(2)交織著政治危機: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掀起了大規模的反饑餓運動和工人運動:(《世界現代史》99頁)
法西斯主義思潮在不少資本主義國家開始泛濫:(《世界現代史》99頁)
(3)暴露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運行的重大缺陷(自由資本主義制度受到嚴重挑戰,許多國家開始放棄自由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加大了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空。),動搖了一戰后國際格局的經濟基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出現裂痕
總之,世界進入了一個劇烈動蕩的危局中。
推薦書目:
《全球通史》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文第七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4706.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