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歷史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基礎知識梳理復習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精講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高考目標定位】

課程標準

考試大綱

考點搜索

了解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的意義。

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①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內容和意義③日內瓦會議④萬隆會議。

簡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概括我國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①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背景②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意義

了解中美關系正;椭腥战ń坏闹饕穼,探討其對國際關系產生的重要影響。

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

①中美、中日關系正;谋尘阿谥忻、中日關系正;倪M程③中美、中日關系正;囊饬x

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聯合國和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重要外交活動為例,認識我國為現代化建設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所做出的努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聯合國和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重要外交活動

①新時期外交政策調整的背景②新時期我國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外交③新時期我國在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外交

【基礎知識梳理】

一、新中國初期的外交建樹(20世紀50年代):

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 2 、迎來第一次建交高潮(最突出的成就:中蘇建交和《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3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 第一次提出:1953年 周恩來 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原則” 4 、步入世界外交舞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應用 (1)1954年參加日內瓦會議: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 (2)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亞非會議):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 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呼吁各國撇開分歧,加強團結協作。 二、打開外交新外局面(20世紀70年代):

1、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聯合國第26屆大會 2、中美關系正常化(外交局勢轉變的關鍵): 原因:中美都有改善關系的要求; 進程: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上!吨忻缆摵瞎珗蟆 1978年《中美建交公報》(中美建交三原則)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關系改善: 原因:中美關系改善/日本國內許多對華友好政黨和團體的推動 進程: 1972田中角榮訪華和中日建交 1978《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三、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

1、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 (1)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黨和政府改變了對戰爭不可避免的估計 ①戰爭的根源:霸權主義;②和平的力量:有了可喜的發展; ③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和平與發展; (2)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具體表現為不結盟政策 2、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 (1)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2)重視維和(3)促進裁軍(4)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3、活躍在地區性國際組織中: (1)參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活動 (2)重視發展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的關系(如:1997年雙方確立面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伙伴關系) (3)與歐盟保持良好關系(如:中法建立面向21世紀的全面伙伴關系;1998年中國與歐盟就建立面向21世紀的長期穩定的建設性伙伴關系達成共識) (4)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如:2001年中國創立“上海合作組織”,標志著一個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區域合作組織的誕生

【要點名師精解】

1.建國初期三大外交方針的特點

【點析】 新中國成立初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并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的具體方針。三者共同點是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同一切愿遵守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外國政府建立外交關系。鑒于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三者在外交策略上又各有側重。 (1)“另起爐灶”,不承認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關系,這使中國在國際交往中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對外關系,解決的問題是對外戰略問題。這使得我國改變了過去半殖民地的歷史地位,在國際上樹立起獨立自主的外交形象。 (2)“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即先清除帝國主義殘余勢力和取締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然后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交。這鞏固了新中國的獨立與主權,為與世界各國建立平等互利 的外交關系奠定了基礎。 (3)“一邊倒”,即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這使新中國在保障人民革命勝利成果、捍衛和平以及維護獨立與主權的后斗爭中不致處于于孤立。兩者解決的是對外交往中的戰術問題。
【典例】《共同綱領》第二十五條規定:“對于國民政府與外國所訂立的各項條款和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審查,按其內容分別予以承認,或廢除,或修改,或重訂!边@一規定實際上體現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爐灶 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C.一邊倒 D.團結世界各國人民

【解析】:本題易錯選B,錯因主要是對建國初期三大外交方針的內涵。解答此題要逐項分析三大政策的內涵, “另起爐灶”的含義即指“不承認 國民黨時代的一切賣國條約的繼續存在;“另起爐灶”就是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關系。“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即先清除帝國主義殘余勢力和取締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一邊倒”即堅定地站在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據題干材料分析可知這是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關系。故B符合題意。

【答案】:B

2.區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特點

【點析】 (1)新中國成立初期,在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則基礎上,實行 “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的基本方針,以打破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封鎖孤立中國的政策。 (2)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同鄰近國家和新型民族獨立國家的關系基本準則。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是我國處理國家之間參與外交國際事務遵循的基本原則,為新中國外交局面奠定了基礎;成為國際上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原則。 (3)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的地位參加日內瓦會議,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提高了新中國的國家聲譽;1955年4月參加萬隆會議,中國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促成會議的圓滿成功。新中國成立初期是中國外交的奠基時期。 【典例】(改編題)一次國際會議后,一位美國記者說:“周恩來并不打算改變任何一個堅持反共立場的領導人態度,但是他改變了會議的航向。” 這里“改變了會議的航向”會議是指( ) A.日內瓦會議 B.亞非會議 C.布雷頓森林會議 D.第26屆聯大

【解析】:本題易錯選A,錯因在于沒有很好地理解新中國初期外交成就的特點。1955年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身份參加了日內瓦國際會議,并在會上發揮了積極作用,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譽。同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了萬隆亞非會議。參加亞非會議的29個國家曾遭受殖民主義侵略,面臨著維護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的共同任務,但有些國家受帝國主義的挑唆,對新中國存有誤解和疑懼,使會議一度陷入僵局。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與會各國普遍接受,使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故B符合題意。D C、明顯錯誤。

【答案】:D

3. 解析中美的正式建交

【點析】 (1)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堅持與中國人民為敵的立場,拒絕承認新中國,阻撓其他國家承認新中國。同時,美國采用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禁運,軍事上包圍的方針,企圖扼殺新中國。中美處于對抗階段。 (2)20世紀70年代,美國為了其全球戰略的利益,主張逐步結束中美對抗的局面,著手調整對華政策;中國政府為了抵御來自蘇聯的威脅,減少解決臺灣問題的障礙,也準備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美國改善關系。乒乓外交開啟外交之門,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在上海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從此,中美兩國結束了20多年的對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3)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發表第二個聯合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宣布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政府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并終止同中華民國的外交關系,只同臺灣保持非官方關系。這一歷史事件開辟了兩國關系的新紀元。
【典例】1972年尼克松總統的訪華被稱之為“破冰之旅”。對“破冰”的理解最確切的是( )

A.美國改變對華敵對態度 B.實現中美關系正;

C.促進中美經濟貿易合作 D.美國放棄壓制中國的政策
【解析】:本題易錯選B、D,錯因在于沒有區分好1972年尼克松訪華和1979年建交的意義和影響!捌票谩敝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兩國結束了二十多年的對抗,表明了美國改變了對華敵對態度,不能說明美國放棄了壓制中國的政策,即使在中美正式建交后仍然沒有放棄,排除D。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標志著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排除B。C與材料明顯不符。故答案為A

【答案】:A
【感悟高考真題】

1.(2010?全國1高考)1950年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規定:“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襲因而處于戰爭狀態時,締約另一方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l989年中蘇關系正;,兩國未再簽訂類似條約。這主要是因為

A.雙方的戰爭威脅消失 B.蘇聯的政治經濟改革

C.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 D.中國奉行不結盟政策

【解析】:新中國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是軍事同盟條約1980年期滿后沒有再延長。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同任何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實行不結盟政策。A過于絕對化,回憶蘇聯的政治經濟改革,沒有影響簽訂軍事同盟。B錯誤。C.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是在1991年蘇聯解體以后。所以D更準確。

答案:D

2.(2010?福建高考)照片是“看得見”的歷史。圖7和圖8記錄了新中國兩次重大的外交活動,它們所體現的共同原則是
A.睦鄰友好 B.戰略結盟 C.另起爐灶 D.求同存異

【解析】:圖7反映的是中美關系改善的情況,體現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圖8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情況,也反映出“求同存異”的方針,答案為D!澳类徲押谩斌w現在圖8中;“戰略結盟”均未體現;“另起爐灶”為新中國剛成立時的外交方針。

答案:D 3.(2010?浙江高考)閱讀表5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符合這一時期中國外交狀況的結論是 表5 1969—1978年與中國建交國家數據簡表

①中國對外出現全新局面 ②中國外交沒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擾 ③中美兩國關系逐步緩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從表格中建交國家的數據分析,建交國家逐漸增多,從1969年的49個到1978年達到112個,說明中國對外關系出現全新局面。1969年到1971年,建交國家數沒有大的突破,但文革后期到1978年,建交國家數卻急劇增加,說明中國外交受到“文革”的影響,排除含有②的選項。1970年與中國建交數是54個,但到1971年和1972年迅速增至69個和87個,說明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緩和后,國際上出現了一個與中國建交的熱潮。表格中的年份是1969至1978年,而中美正式建交時間是在1979年,無此信息,排除含有④的選項。

答案:A 4.(2010?上海高考)1949年后,中國積極主動地融入世界。將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

①重復聯合國 ②中美關系正; ③ 參加萬隆會議 ④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A. ③①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解析】:中國重返聯合國是在1971年,中美關系正常化是從1972年尼克松訪華開始,中國參加萬隆會議是在1955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在2001年。

答案:A

5.(2010?廣東高考)下表是我國某時期的國際郵件資費表(部分),從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實的結論是

郵件種類

計費單位(每10克)

郵資(元)

航空

亞洲各國

0.32

蘇聯及東歐民主國家

0.48

西歐各國(捷克轉)

0.48

西歐各國(香港轉)

0.80

其他各洲

0.80

A.香港已經回歸,成為中國與西歐交往的重要橋梁

B.改革開放前,中國沒有與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C.捷克已加入歐盟,成為中國往西歐各國郵件的中轉地

D.新中國外交史上,蘇聯及東歐民主國家曾有特殊地位

【解析】:從國際郵件資費表可以看出,該時段為兩大陣營對峙(冷戰)時期,新中國外交史上,蘇聯及東歐民主國家曾有特殊地位。香港1997年回歸,A說法不正確;B項明顯可以排除;捷克2005年才加入歐盟,C不正確。

答案D

6.(2009?廣東高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對于國民黨政府與外國政府所訂立的各項條約和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應加以審查,按其內容,分別予以承認,或修改,或重訂!斌w現此規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邊倒 B.另起爐灶 C.不結盟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解析】: 本題考查對新中國成立后初期外交方針的理解。新中國建立之初,我國實行“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三項對外政策的基本方針!傲砥馉t灶”的方針,使我國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獨立自主的外交關系;“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解決的是和外國(主要是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的時機和條件問題;“一邊倒”,是指新中國要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一邊。

答案:B

7.(2009?江蘇高考)1998年初,在聯合國安理會上中國同意對伊拉克進行武器核查,但在討論美國提出的動用武力解決核查危機的議案時,投了反對票。這表明中國在新時期

①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外交活動 ②積極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

③參與符合聯合國憲章的維和行動 ④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 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反對美國用武力解決核查危機和維和行動無關,排除含③的選項。

答案:C

8.(2009?海南高考)20世紀80年代末,鄧小平提出了“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強調在國際事物中“決不當頭”,“有所作為”。這一戰略提出的主要國際背景是

A 蘇聯已經解體 B 兩極格局瀕于瓦解

C 中美關系好轉 D 世界多極化正在形成

【解析】: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和蘇聯政局動蕩,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鄧小平強調在國際事物中“決不當頭”,“有所作為”是為了減少國際壓力,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答案:B

9.(2010?安徽高考)(28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華,乾隆皇帝頒布上諭,宣稱:“各處藩封到天朝進貢觀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禮,即國王親至,亦同此禮;今爾國王遣爾(指馬戛爾尼)前來祝嘏(福),自應遵天朝法度,免失爾國王祝厘納貢之誠!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

材料二 欽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后,于1844年11月奏稱:“夷情變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撫靖羈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換形。固在格之以誠,尤須馭之以術,……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與計較方能于事有濟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國與171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共參加了13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締結了近20000項雙邊條約,參加了300多個多邊條約,參加了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編自中國外交部編《中國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識畫報》

(1)依據材料一指出當時清朝統治者的對外態度及其在對外關系方面的影響。(8分)

(2)材料二反映出這時某些清朝官員的對外態度有了怎樣的變化?為何會發生這種變化?(8分)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時期中國外交的基本特點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2分)

【解析】:本題以外交為切入點,時間跨度比較大,古代,近代,現代不同時期的對外關系,本題的材料在解題過程中有重要作用。第一問,要求依據材料回答兩個問題,清政府的對外態度和對外關系的影響,注意分析歸納概括材料。第二問,有兩小問清朝官員態度的變化以及原因,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第三問,結合三則材料,分別指出不同時期的外交特點以及形成原因,兩個小問,可以分解為,以上三則材料各反映的對外關系特點以及成因是是什么。因此在解答大題的時候要學會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將難懂問題通俗化,進而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答案:(1)以天朝上國自居、不愿與他國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與世界溝通的渠道,使中國繼續處于封閉狀態

(2)畏懼西方列強,對外態度軟弱,不敢為維護民族利益而抗爭。

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在外交上處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員已感到中國的實力不如西方國家,不惜放棄民族利益以維護清王朝統治

(3)朝貢外交、屈辱外交;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國曾長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領先地位,封建統治者養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國不斷遭受列強侵略,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獲得獨立,民族自信心增強,綜合國力不斷上升。
10.(2009?廣東高考)(14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中國的革命正是由這樣兩種夢想推動著:一是愛國主義者想看到一個新中國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處于社會底層的農民的地位,消除古代舊有的階級的社會差別。

——據(美)費正清《觀察中國》

問題:

(1)為實現“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一夢想,中國近代各階級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

(2)為提高農民地位,中國近、現代各階級揣摩了哪些綱領和政策?(4分)

(3)1949年以來,中國參加了哪些國際組織,見證了“新中國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分)
【答案】

(1)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等。(6分)

(2)農民階級:《天朝天畝制度》。(1分)資產階級:平均地權。(1分)無產階級: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分)

(3)重返聯合國,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參與建立上海合作組織等等(4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點但言之成理,可在每問總分范圍內酌情給分。

【考點精題精練】:

一、選擇題:

1. 1982年3月26日,中國外交部發表了一個只有三句話的聲明:“我們注意到了3月24日蘇聯勃列日

涅夫主席在塔什干發表的關于中蘇關系的講話。我們堅決拒絕講話中對中國的攻擊。在中蘇兩國關系和國際事務中,我們重視的是蘇聯的實際行動!睆闹锌梢蕴釤挼闹刑K關系發展的最重要的信息是

A.對抗了30多年的中蘇關系,有可能發生變化

B.中國外交的重點由意識形態轉向國家利益方面 C.中蘇關系依然緊張,堅決拒絕蘇聯對華的攻擊 D.中國的外交政策,將進行重大的戰略方向調整 【解析】:選A。 本題旨在考查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材料信息,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切入點是中蘇關系。解答本題要注意中國外交部聲明的時間和背景,結合中蘇關系演變的具體過程進行思考。

2. 某同學在網上查資料時發現如下一段詩歌:“我是中國人,我那黃河一樣粗獷的聲音,不光響在聯合

國的大廈里,大聲發表著中國的議論;也響在奧林匹克的賽場上,大聲高喊著‘中國得分’,當掌聲把五星紅旗送上藍天,我驕傲,我是中國人!”對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席位是大勢所趨 B第三世界力量崛起和支持 C西方國家消除對華的敵視政策

D中國國際地位提高 【解析】:選C。 西方國家同中國因為意識形態不同,對華的敵視政策一直沒變 3. 2009年6月25日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創建55周年,55年前的6月28日、29日,……三國領導人一

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雙邊關系。其中“三國”除中國、緬甸外,還有

A.越南 B. 朝鮮 C. 印度 D. 老撾

【解析】:選C 。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在中印、中緬聯合聲明中,確認并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對于國民黨政府與外國政府所訂立的各項條約和協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應加以審查,按其內容,分別予以承認,或修改,或重訂!斌w現此規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邊倒 B.另起爐灶 C.不結盟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解析】:選B 。本題可用排除法。A項是指新中國成立后面對帝國主義的包圍封鎖,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B項指廢除國民政府時期的舊外交政策;C項為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外交政策;D項提出于1953年,是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標志。
5. 下列圖片能夠反映出我國積極參與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的有

①中國赴海地維和部隊 ②APEC上海峰會 ③上海合作組織會議 ④中國部隊索馬里護航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選D。 注意題目要求“以聯合國為中心”。 APEC、上海合作組織屬于區域性合作組織,故可以排除。①④體現了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

6. 握手,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世界舞臺上“巨人”的握手,有時會引起國際社會的“震動”。

對以下三幅圖片的“握手”,解讀正確的有
圖1 (20世紀50年代初)   圖2(20世紀70年代初)   圖3(21世紀初)

①圖1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與毛澤東,打破了帝國主義孤立封鎖中國的政策

②圖2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與毛澤東,中美兩國正式建交

③圖3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國首腦,中國積極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解析】:選D。 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正;,兩國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月1日。 7. 分析右圖可知,導致中美貿易變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美貿易額持續增長

②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戰略,經濟迅速發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進了兩國問貿易的發展

④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區域經濟合作得以加強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選B。 從右圖可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到80年代末中國對美國的出口貿易呈上升趨勢,而美國隊中的出口貿易則呈現出曲折的過程。1991年11月,中國以主權國家身份,中國臺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為“中國香港”)以地區經濟名義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其第143個成員。

8. 20世紀7O年代我國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關系

③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④《中日聯合聲明》簽訂(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B ③是50年代提出的

9. 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在各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外交方面的成就特別引人注目,以下是我

國領導人在不同時期的外交成就照片,就每一時期的外交解讀正確的是



①毛澤東和斯大林在一起 ②鄧小平訪問美國



③江澤民出席聯合國大會 ④胡錦濤會見金正日

A.毛澤東時期的外交政策始終堅持一邊倒原則,和蘇聯緊密結盟對抗資本主義國家

B.1979年初鄧小平訪問美國,標志著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C.江澤民時期我國外交不僅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還積極參加地區性國際組織,上海合作組織就是在這一時期建立的

D.胡錦濤時期一方面強化了同朝鮮等國的同盟關系,另一方面全面放棄韜光養晦政策,積極謀求我國在世界的應有地位

【解析】:選C。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采取包圍封鎖,我國實行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一邊倒”政策,但20世紀50年代末,中蘇關系惡化,A項錯誤;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正;珺項正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D項表述與事實不符。

10. 新中國成立后,美國的對華政策經歷了由封鎖、威脅、孤立到關系正;霓D變,導致這種變化的直

接原因是

A.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B.中國綜合國力增強

C.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美國國家戰略的需要

【解析】:選D 。 任何國家制定外交政策都是以本國的國家利益(國家戰略的需要)為轉移的。

11. (2010?山東省濟南市高三模擬)1971年10月,美國代表布什說:“這是聯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反西方

國家在美國威信動搖時第一次擊敗了美國!边@里“擊敗美國”的事件是指

A.中國在日內瓦會議上取得勝利 B.中日關系實現正;

C.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D.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復

【解析】:選D。根據題干所給時間1971年10月,結合所學知識,應該理解為聯合國恢復中華

12. 一位學者認為:“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如果沒有中國同美國的關系正;,也就沒有70年代末中國

開始實行的‘對外開放’政策以及中國對外經濟關系的蓬勃發展!逼浜x是指中美關系正;

A.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B.標志著美國對中國封鎖政策的徹底失敗 C.促使西方許多國家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D.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解析】:選A。中美關系正;侵袊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的關鍵,中國同很多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為中國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13. (2010?北京市東城區高三模擬)2001年10月,中國在上海舉辦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到2006年底,有1487名來自中國的維和軍事人員在聯合國9個任務區執行維和任務。這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的特點是

A.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 C.經濟外交和政治外交并重 D.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

【解析】:選D ?疾楝F代中國的對外關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決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開展多邊外交。因此,A、C兩項可以排除;B項是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外交政策,并不是外交的特點,與題意不符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的特點是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D項正確。

14.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發行的新中國外交歷程紀念光盤,共12集,每一集的標題反映了這一時期的

外交特點。其中能夠反映新中國的70年代外交特點的標題是

A“另起爐灶”、“分道揚鑣”、“播種友誼” B“斗志斗勇”、“再次較量”、“峰回路轉” C“另起爐灶”、“跨洋握手”、“揚眉吐氣” D“揚眉吐氣”、“跨洋握手”、“冰釋雪融”

【解析】:選D。 揚眉吐氣是反映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跨洋握手是指尼克松訪華;冰釋雪融是指中日邦交正;。 15. 2009年中日兩國正式建交37周年,當前,中日關系總體呈現改善和發展的良好局面,中日雙方應該

繼續保持兩國關系的良好勢頭,推動兩國關系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要推動中日關系健康發展,我國必須

(1)遵循“一邊倒”政策(2)遵循“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政策 (3)遵循不結盟政策(4)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 A(1)(2) B(3)(4) C(1)(3) D(2)(4) 【解析】:選B。 題干考查的是新時期的外交政策;一邊倒是60年代的外交政策;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是建國初期。 二、非選擇題:

16. 新中國建立后,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請回答下列問題:(13分)

(1)上左圖為1971年某次國際會議的永恒瞬間。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瀟灑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體描述為:“震碎了議會大廈的玻璃!” 為何喬冠華部長會如此開懷暢笑?(2分)你認為出現此永恒瞬間的國際國內政治因素有哪些? (2分)

(2)觀察上右圖,請給這幅圖片取個名字,(2分)然后寫一個簡短的說明(應包含時間、人物、事件及影響)。(2分)
(3)列舉建國以來我國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至少列舉5個)(5分)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的外交成就。第(1)問主要通過圖片提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組織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的原因。第(2)問是尼克松訪華,結合教材組織答案。

第(3)問結合教材回答我國建國以來的外交成就。
【答案】

(1)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多數票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2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或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和亞非拉國家的支持(或第三世界的支持)(2分)

(2)跨越大洋的握手;破冰之旅(其他答案有理即可)。(2分)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并會見毛澤東等,雙方在上海簽訂《中美聯合公報》,中美之間結束了二十年的敵對狀態,開始走向正;#2分)

(3)建國以來外交重大成就有:1949年與蘇聯等一批社會主義國家建交;1954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參加日內瓦會議;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并提出“存同求異”方針;1971年重返聯合國;1972年中美關系正;,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邦交正;;改革開放以來,以聯合國為中心開展多邊外交;積極推進區域合作,參加亞太經合組織,推動建立上海合作組織等。(5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5207.html

相關閱讀: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