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的原因、過程和重大意義。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性戰役。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及其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學會運用史料,分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從而初步探討如何盡早結束戰爭的有效政治辦法。 通過對比兩次世界大戰,分析世界戰爭爆發的根源以及避免戰爭爆發的有效對策。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從殘酷的歷史教訓中認識到協商解決國際爭端、避免戰爭、維護和平的歷史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各欄目的參考答案
(一)練習與測評
1、歸納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的原因與過程。
原因:法西斯勢力是企圖稱霸世界的邪惡勢力,它不僅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敵人,也是資本主義民主國家的對手,更是人類社會進步道路上的巨大絆腳石,只有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聯合起來,才能捍衛世界和平和人類的根本利益。
主要過程:
(1)協約國武裝干涉蘇俄;
(2)英國、法國、美國實行綏靖政策,試圖“禍水東引”;
(3)英國提供德國突襲蘇聯的情報給蘇聯;
(4)蘇德戰爭爆發,英、美表態支持蘇聯;
(5)蘇、美、英締結三國協定;
(6)《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
2、試分析納粹德國在軍事上是怎樣從優勢轉為劣勢的。
(1)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雖然被迫棄掉了全部裝備輜重,然而卻畢竟保留了有生力量,以致他們隨時都會重新具有抵抗德軍對英國本土發起入侵的能力,甚至還可能重新越過海峽,卷土重來,沒有1940年的盟軍在敦克爾刻的順利大撤退,就沒有后來1944年的盟軍在諾曼底順利進行的大規模登陸!
(2)由于德軍沒能在不列顛之戰中徹底打垮英國, 所以被迫修建了漫長的大西洋壁壘,處于兩線作戰,使得英國成為了一把高懸在北大西洋上的利劍始終威脅著第三帝國。
(3)1941年12月25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使得美國也加入了這場戰爭,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化。
(4)在北非戰場的阿拉曼戰役中德國失敗。
(5)1942-1943年間德軍遭遇挫折: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使德國在軍事上從優勢轉為劣勢了。
(二)探索與爭鳴
對美國于1945年在日本投擲兩顆原子彈這一歷史舉動,有些人贊成,有些人反對,杰出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當初寫信給羅斯福建議試制原子彈,此時也表示了強烈的不滿。對此,你的看法如何?
參考答案:
第一種:反對美國使用原子彈,因為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雖然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滅亡,加快了二戰的結束,但造成了十幾萬日本無辜平民的傷亡,是不人道的。同時,開啟了人類使用核武器的先例,對戰后世界格局產生了消極影響。
第二種:贊同美國使用原子彈,因為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雖然造成了十幾萬日本無辜平民的傷亡,但是它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滅亡,加快了二戰的結束,減少了遭受日本侵略的國家和地區人民的傷亡,推動了武器裝備的發展,促進了科技的進步。
第三種:戰爭是把雙刃劍。美國對日使用原子彈,有很多負面影響;美國對日不使用原子彈,也有很多不利方面。這確實是個兩難的選擇。所以,我們要慎戰,珍惜和平,使科學技術為人類造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5963.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
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