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1屆高考地理可持續發展與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考點專項復習10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j.Co M


原則內容要求
公平性原則①時間方面:同代人之間,代際之間,人與其他生物種群之間公平②空間方面:地區與地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公平共享資源、環境和財富,任何一方對資源和環境的利用都不能處于絕對支配地位
持續性原則資源和環境的永續利用,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但其前提應必須保持在它們的承載能力之內人類應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保持適度的人口規模,處理好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原則內容要求
共同性原則只有全球協調一致共同奮斗,才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惟一途徑地方性的決策和行動應該有助于實現全球的整體協調;許多跨國界的全球性問題的解決必須進行全球合作;對于全球共有的資源需要在尊重各國主權和利益的基礎上,制定各國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標和政策等

特別提醒
(1)可持續發展的三大原則中“公平性”側重的是“權利”,“共同性”側重的是“義務”,“持續性”側重的是“發展”,可持續發展的三層內涵實際表述了可持續發展的三個不同層面的發展。
(2)發達國家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應采取的積極措施為:
①承擔更多的責任,加大本國的節能減排力度;②加快資本和技術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幫助發展中國家使用新能源、新工藝,減少能源資源的浪費;③避免污染企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留民營生態農業的形成發展及未來的方向:

特別提醒
(1)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目的:①實施資源的節約利用、綜合利用;②工業廢棄物的重復利用,實行清潔生產;③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2)目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深層次原因是:能源、資源供應緊張、環境惡化。
(3)我國近幾年GDP的增長是建立在勞動力價格低廉,大量消耗原料及燃料,以及環境惡化作為代價的基礎之上。
(4)我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兩個經濟區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耕地資源減少、土地資源緊張、農業基礎薄弱、生態環境惡化、能源供應緊張。
(5)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結構向輕型化方向轉變的原因為:能源和礦產資源缺乏。
【例1】 (2009?安徽皖北5月)某企業以循環經濟的新觀念、新模式建立了兩條循環經濟產業鏈,讀圖回答(1)~(2)題。

(1)在我國,關于最適宜推廣該產業鏈的自治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區兼有沿海和沿邊優勢,又是西南的出海口,區位優勢明顯
B.該區首府既是該區工業中心,又是全國鐵路交通樞紐
C.該區地處亞熱帶,熱量、水分充足,有大面積的季風水田農業
D.該區喀斯特地貌發育,旅游業發達
(2)關于該產業鏈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實現了廢棄物的零排放
B.提高了糖的產量和質量
C.實現了生態、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
D.該產業鏈中,主導產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是市場
【解析】 本題組以循環經濟為背景,考查區域特征、循環經濟意義,難度不大。第(1)題,圖中顯示該地主要是甘蔗制糖,我國五大自治區中,唯有廣西最適宜推廣;廣西首府南寧有南昆鐵路等經過,但不是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同時廣西的工業中心是柳州。第(2)題,該產業鏈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和廢物利用。
【答案】 (1)B (2)C
【例2】 (2009?北京崇文4月)2009年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其主題是“上游到下游,濕地連接你和我”。濕地與森林、海洋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在防洪、抗旱、調節氣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態系統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稱為地球之“腎”。完成(1)~(2)題。
(2)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沒有體現可持續發展的(  )
A.共同性原則      B.持續性原則
C.公平性原則 D.合理性原則
【解析】 本題組考查濕地破壞原因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第(1)題,長江流域中下游的圍湖造田、上中游的森林破壞,以及環境污染都對濕地造成嚴重的破壞;第(2)題,可持續發展三原則中沒有合理性原則。
【答案】 (1)C (2)D
【例3】 (2008?汕頭5月)讀下面“我國南方某農村生態農業試驗場生產模式圖”,回答(1)~(2)題。

(1)該村大田農業的主要肥料是(  )
A.雜草秸稈、沼渣、化肥
B.沼渣、糞肥、塘泥
C.化肥、植物的秸稈、沼渣
D.菌渣、沼渣、塘泥
(2)該地農民使用沼氣作為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是
(  )
A.有利于保護植被,減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凈化環境
B.由于雜草填入沼氣池減少了秸稈還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
C.飼料、肥料、燃料之間相爭激烈,農民需要根據實際調整三者關系
D.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但不利于農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有機聯系
【解析】 第(1)題,讀圖可知,箭頭指向大田農業的主要肥料有糞肥、沼渣、墉泥。第(2)題,南方為低山丘陵區,農民使用沼氣作為燃料,可以降低對山地植被的破壞,減少水土流失,可以減輕燃燒秸稈、煤等產生的大氣污染,利于凈化環境。
【答案】 (1)B (2)A
【例4】 (2010?江蘇南京2月)下面為1954~2000年我國冷凍災害頻次分布圖;卮(1)~(3)題。

(1)據上圖分析,我國冷凍災害空間分布的總體特點是(  )
A.自東南向西北遞減
B.北方重于南方
C.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且南方多于北方
D.分布在東部季風區
(2)從2008年1月10日到2月8日,我國南方地區十多個省級行政區經歷了四次低溫、雨雪、凍雨以及冰凍天氣過程。這次氣象災害在很多地方都為50年一遇,部分地區的災害甚至為百年一遇。凍雨在落到地面的過程中(  )
A.地面溫度大于零度
B.地面溫度小于零度
C.空中氣溫小于零度
D.空中氣溫小于零度,地面溫度大于零度
(3)皇帝企鵝(Aptenodytes forsteri),簡稱帝企鵝,是現存企鵝家族中個體最大的,是企鵝世界中的巨人。一般體高在90厘米以上,最大可達到120厘米,體重達30~40公斤。而這種企鵝近些年每逢夏季大批被凍死,請選出正確的原因(  )
A.融冰耗熱 B.海水污染
C.全球變暖 D.西風漂流強大
【解析】 第(1)題,從題圖中我國冷凍災害頻次分布看,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且南多(30次)北少(15次左右)。第(2)題,地面溫度小于零度,氣溫更低。第(3)題,全球變暖致使冰川融化,消耗大量熱量,使氣溫下降。
【答案】 (1)C (2)B (3)C
【例1】 (2009?全國Ⅱ)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葉片加工、編織購物袋的技術,這種購物袋易分解且物美價廉。據此完成(1)~(3)題。
(1)該種購物袋的生產廠應接近(  )
A.原料產地       B.銷售市場
C.能源基地 D.研發基地

(2)以該種購物袋替代目前廣泛使用的同類用品,對環境保護的直接作用是(  )
A.減輕大氣污染 B.減輕“白色污染”
C.促進生物多樣性 D.減輕酸雨危害
(3)該種購物袋的生產原料在我國的最大產地是(  )
A.河南省 B.山東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解析】 第(1)題,購物袋利用了玉米葉片加工,制成品重量、體積大大減少,因此生產廠應接近原料產地。第(2)題,目前購物袋使用的原料是化工產品,易造成“白色污染”。因此廣泛使用這種易分解的生物購物袋,可減輕“白色污染”。第(3)題,吉林省是我國最大玉米生產基地,因此選D項。
【答案】 (1)A (2)B (3)D
【例2】 (2009?浙江)專家認為,由于人類的生產活動等原因,預計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溫4℃~5℃,這對全球環境將產生重大影響。完成(1)~(2)題。
(1)對全球變暖的環境效應,敘述正確的是(  )
A.北半球熱帶地區降水減少;海平面上升
B.災害性天氣頻繁;中國自然帶北移
C.洋流發生變化;大部分動物棲息地發生根本性改變
D.北歐影響最大;北半球亞熱帶地區降水增多
(2)在節能減排中,公眾可參與的有利于抑制全球變暖的行動是(  )
A.充分利用太陽能;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節水措施;開發利用無污染能源
C.多種水稻;充分利用風能
D.維持能源消費結構現狀,自備購物籃
【解析】 第(1)題,全球變暖會導致洪澇、干旱、沙塵暴等災害性天氣頻繁;溫度升高,熱量增多會使中國的自然帶向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移動,例如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會移至秦嶺?淮河以北。故選B。第(2)題,控制全球變暖關鍵是要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充分利用清潔能源和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都有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且公眾可積極參與。B項中開發利用無污染能源,公眾不可能參與。C項中多種水稻會增加用水量。D項維持能源消費結構現狀,不能抑制全球變暖。
【答案】 (1)B (2) A
【例3】 (2009?福建)下圖為某流域示意圖。該流域是我國實施環境綜合整治的重點區域。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l)分別說出甲、乙地區環境保護的側重點,并說明理由。
(2)針對甲地區近年來水資源供需緊張的形勢,提出水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的措施。

【解析】 第(l)題,由圖中經緯度及河流水系特點可確定圖示地區為珠江流域。甲位于珠江口,乙位于北部低山丘陵區。故甲地環境保護應以防治水污染、保護河口濕地為主。乙地以保護植被、水土保持為主。再聯系兩地的自然、人文特征分析原因。第(2)題,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是主干知識,應從開源節流兩方面組織答案。
【答案】 (1)甲地區以防治污染、保護濕地為主。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鎮與工業密集。乙地區以保護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態保護為主。位于上游山區,地形起伏大。(2)加強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的處理與利用;依法保護水資源,開展生態環境建設;提高節水意識,全面推廣節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在上游修建水庫,開渠引水;在三角洲地區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防止海水的倒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7177.html

相關閱讀: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景觀與區劃專項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復習 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復習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