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4屆高考歷史復習“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實踐單元測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單元測試8: “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實踐
(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一、(每小題3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1.“從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鑒于歷史的經驗和臺灣的現實,我們提出了祖國統一之后可以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設想!庇纱丝梢,“一國兩制”的提出最初主要是為解決(  )
A.香港問題 B.臺灣問題
C.澳門問題 D.國際問題
解析:材料中講到臺灣的現實等信息,可以直接推斷出“一國兩制”最初是為了解決臺灣問題。
答案:B
2.根據中國現代國情,黨和政府在某些地區實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區、經濟特區的共同點是(  )
A.都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不同的社會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統一管轄和行使主權
C.都實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體制
D.都有較大的自治管理權和行政自主權
解析:A項只適合特別行政區,C項不能涵蓋三種制度,D項不適合民族自治區。在中國的領土上不管是哪種特殊地區,在主權問題上,都屬于中央人民政府,因此選B。
答案:B
3.1982年12月,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通過了新憲法,第31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边@一規定說明(  )
A.各地方可以根據實際自行決定實行何種制度
B.使“一國兩制”的實踐有了憲法保證
C.特別行政區不必遵循國家憲法,可以單獨制定法律
D.特別行政區能夠行使獨立主權
解析:要準確理解“一國兩制”概念的含義,前提是“一國”。新憲法中的明確規定,是其法律保障。A、C兩項與材料不符,D項敘述錯誤。
答案:B
4.右圖是中國國家郵政局為紀念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發行的紀念郵票“歡慶”,表達了國家對香港回歸后的贊揚!耙粐鴥芍啤睒嬒胫栽诮鉀Q香港問題上取得重大成功,主要在于它符合(  )
①社會主義原則、谧鎳y一原則、蹖嵤虑笫窃瓌t、堋伴L期共存,互相監督”原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①錯誤,因為特別行政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④錯誤,這是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處理關系的原則。
答案:C
5.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時,《香港商報》曾發表了題為“十載不凡路,香江書華章”的社評。其中有這樣的評論:“如果說十年前,無論是國際社會,還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心存懷疑……今天,所有的疑慮都已經煙消云散了!闭埬憬o該評論加一個合適的標題(  )
A.“一國兩制”的實踐日益豐富
B.“一國兩制”??香港繁榮穩定的制度保障
C.“一國兩制”能夠解決臺灣問題
D.“一國兩制”??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材料主要是關于香港回歸的問題,故A、C、D不準確!八械囊蓱]都已經煙消云散了”說明香港現在繁榮發展的事實證明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正確性。
答案:B
6.香港人有一種說法,回歸后的香港“股照常炒,馬照常跑,舞照常跳”。這一現象最能說明香港特別行政區(  )
A.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領導
B.享有行政權、立法權和獨立的司法權
C.保持原有的經濟制度、生活方式不變
D.主權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知識遷移能力。材料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回歸后香港生活方式等保持不變,印證了“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性和科學性。
答案:C
7.“日前,英國駐香港總領事柏圣文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到,讓他感受最深的是香港的不變??回歸十年,繁榮不改!毕愀刍貧w十年,繁榮不改主要得益于(  )
A.香港政治經濟基礎好 B.有利的外部環境
C.“一國兩制”的成功運用 D.香港人的勤勞
解析:本題題干強調了“回歸十年,繁榮不改”的原因。能夠使香港回歸后保持繁榮,主要依賴于黨和政府的正確方針、政策的指導,即“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
答案:C
8.讀右圖,為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全國各界舉行了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香港回歸祖國以來的實踐,充分顯示了香港回歸(  )
①是“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诖龠M了香港和內地的共同發展、塾欣谧鎳y一大業的完成、苡欣谑澜绲暮推、發展與進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香港回歸是“一國兩制”構想指導下的祖國統一進程邁出的第一步,它對香港、內地、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都起到了積極影響,并將推動祖國統一大業的最終完成。
答案:A
9.“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這是1999年中國流行的一首歌曲,哪些因素促使Macao回到了母親身邊(  )
①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诟母镩_放后中國綜合國力提升、酆{兩岸經濟交流不斷加強、芟愀刍貧w祖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是指澳門,其回歸一是根本上決定于中國的綜合國力,二是“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三是香港回歸的范例作用。
答案:D
10.臺灣鄉土文學家鐘理和有這樣一句詩:“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弊髡弑磉_了(  )
A.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B.“一國兩制”是完成統一的基本方針
C.統一是臺灣全體民眾的迫切要求
D.一個中國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礎
解析:原鄉人的血流返原鄉,體現了臺灣與大陸的血脈相連,體現了兩岸人民要求統一的愿望。
答案:A
11.1980年,當時的臺灣地區最高領導人蔣經國在回答美國人士提問時說:“大陸是中國領土,凡傷害中國同胞者,皆為中華民族敵人!辈牧媳砻魇Y經國(  )
①希望共同維護民族利益、谙M麑崿F國家統一 ③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軆A向于接受“一國兩制”方針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蔣經國強調了“大陸是中國領土”、“中華民族”,說明其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希望國家統一,維護民族利益。但從時間上看,“一國兩制”方針還未提出。排除④。
答案:C
12.國家主席胡錦濤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民革、臺盟、臺聯委員。他指出海峽兩岸“什么問題都可以談,談判地位平等,議題開放”!笆裁磫栴}都可以談”的前提和基礎是(  )
A.“一個民族,兩種制度” B.一個中國原則
C.“放棄臺獨,兩個中國” D.“一個民族,兩個政府”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臺灣問題的政策的理解。2000年以后,中共對臺灣在政策上作了很大的讓步,但根本的一條沒變,那就是一個中國的原則。
答案:B
13.2008年11月4日大陸海協會會長陳云林與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第二次“陳江會談”(如圖)。成為兩岸關系改善和發展的重要標志。海峽兩岸由敵對隔絕向頻繁交流轉變的原因有(  )
①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和平統一和“一國兩制”的方針、邳h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進海峽兩岸交流、緩和的政策措施、叟_灣當局被迫逐漸放松對兩岸“三通”的限制、芎{兩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解析:兩岸關系的緩和和發展是兩岸共同努力的結果。①②③④均正確。
答案:A
14.現在,臺灣海峽兩岸直接“三通”變成了現實。兩岸“三通”正式啟動的意義在于(  )
①兩岸直航有助于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
②“三通”可增加臺灣優勢、重振臺灣競爭力 ③符合兩岸同胞利益、符合兩岸關系發展需要、符合歷史前進潮流
④實現“三通”之后,兩岸關系將迎來一個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發展的嶄新局面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兩岸“三通”的實現表明兩岸關系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都有利于雙方的交流與發展。
答案:A
二、非
15.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紀20年代末,聞一多先生以悲憤的心情寫下了《七子之歌》。詩歌中將香港、澳門、臺灣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孩子,盼望著回到祖國的懷抱。
材料二 鄧小平指出:“要實現統一,就要有個適當的方式,所以我們建議舉行兩黨平等會談,實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與地方談判。雙方達成協議后,可以正式宣布。但萬萬不可讓外國插手,那樣只能意味著中國還末獨立,后患無窮。”
圖一: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切握手。
圖二: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與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親切握手。
圖三:2008年11月4日大陸海協會會長陳云林與臺灣;鶗麻L江丙坤于上午九時許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第二次“陳江會談”。
請回答:
(1)1945年以來,“七子”中的臺灣與祖國大陸的關系發生了怎樣的重大變化?
(2)材料二中,鄧小平建議“舉行兩黨平等會談,實行第三次合作!蹦敲,國共兩黨前兩次合作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展望兩黨第三次合作,能夠實現的最重要前提是什么?
(3)對兩岸關系,目前有很多人對前景看好。結合材料三分析你認為前景看好的因素有哪些?
(4)你對進一步做好祖國統一工作有何建議?
解析:第(1)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收回臺灣,1949年解放戰爭后國民黨殘余勢力退踞臺灣。第(2)問,根據必修一學過的知識就可以得出前兩次國共合作的標志,第三次國共合作指的是臺灣回歸祖國,前提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第(3)問,根據必修一學過的知識就可以得出兩岸關系的新發展和發展趨勢。第(4)問,建議應遵循一個原則:對有利的因素進一步發展,對不利條件進行消減。
答案:(1)1945年抗戰勝利,從日本手中收回臺灣;1949年大陸解放后,國民黨殘余勢力占據臺灣,形成臺灣與大陸暫時隔離的狀態。
(2)國共第一次合作,標志是國民黨“一大”的召開;國共第二次合作,標志是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第三次合作的前提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3)海協會和;鶗暮狭ν苿;民間已實現“三通”;國共兩黨高層會談渠道已開通;海峽兩岸人民渴望統一;香港、澳門地區“一國兩制”的實踐樹立了榜樣;大陸經濟繁榮、科技發達、體育強盛,會對臺灣民眾形成向心力。
(4)加強海峽兩岸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反對臺獨和國際反華勢力的阻撓。我們必須團結一致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而奮斗。
1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50年前的8月23日傍晚,金門島上正在舉行宴會。忽然,海峽對岸數百門大炮萬彈齊發,一時間島上一片火!瓘拇艘院,兩岸炮戰不斷。數月后,大陸宣布:單日打炮,雙日不打炮。再后來,雙方只將炮彈打在無人的灘頭上,成為象征意義上的“炮戰”。到1961年12月改為只打宣傳彈,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發表聲明,停止炮擊,兩岸炮戰正式結束。
材料二 從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臺灣同胞來大陸探親、訪友、觀光或者來做生意和進行學術文化交流活動的已有近800萬人次,其中1995年達133萬人次,占臺灣出境人數的1/3。大陸去臺灣探親和進行學術文化交流人員也有7 000多人次。
材料三 2008年3月22日臺灣舉行了入聯、返聯公投,因參與公投的人數,均未達到法定成案門檻,遭到否決。關心臺灣與兩岸前途的人都應明白此番公投未過關的意義。
材料四 在8?23金門炮戰50周年之際,傳來了建設金廈跨海大橋的消息。金門與廈門只有一海之隔,相距17海里,“小三通”客船只要40分鐘左右航程就可抵達。臺方提出的方案是和大陸共同合作,從廈門大嶝島或是小嶝島建立跨海大橋直通金門。當地不少民眾認為,大橋一旦興建,可以帶動雙方交流,那時金門就不是孤島,不但可以減少戰爭發生的可能,還可解決金門水電問題,金門就可建設成“廈門的后花園”。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歸納海峽兩岸關系的變化趨勢。這一變化說明了什么?
(2)據材料歸納80年代至90年代兩岸關系進展的主要表現,并分析其原因。
(3)舉例說明中國人民捍衛臺灣主權的史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影響兩岸關系發展的主要障礙。
(4)對比材料一、四,金門在兩岸關系中的地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意義何在?
解析:2008年是著名的金門炮戰50周年,本題以此展開,考查了海峽兩岸關系的曲折發展。本題提供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知識平臺。因為本題教材知識依托很少,因此回答問題要注意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分析歸納,在此基礎上正確作答。
答案:(1)趨勢:由戰爭對抗到結束戰爭狀態。說明:由主張武力解放逐漸轉為以和平方式統一祖國。
(2)表現:兩岸民間往來、貿易交流、文化交往日益頻繁。原因:“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兩岸人民血脈相連;兩岸的共同利益等。
(3)史實:鄭成功收復臺灣;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回歸祖國。
障礙:島內:臺獨勢力;國際:國際反華勢力。
(4)變化:由臺海對抗的前沿轉變為臺海直接聯系的橋梁。意義:有利于金門的穩定和發展;便于兩岸人民之間日益密切的交流往來;充分證明“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正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7223.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廣東省“十二校”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