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4屆高考歷史復習創新檢測題(帶參考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宜賓縣白花中學2014級歷史創新試題(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史)
第八組
1、中國傳統步犁基本定型的標志是
A犁壁的出現 B犁鏵的出現 C耦犁的出現 D曲轅犁的出現
2.黃梅戲《天仙配》中有這樣一段唱詞:“……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寒窖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這段唱詞反映了我國古代
①自耕農富裕祥和的生活情況 ②自耕農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
③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是自耕農的主要經營方式
④“男耕女職”的經營方式是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之一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3.史書中關于“共計一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記載直接反映了景德鎮制瓷業中
A規模大,分工極細 B與傳統官辦手工工廠相比發生了質的變化
C機器生產形成并發展 D形成了雇用和被雇用的勞資關系
4、關于我國陶瓷技術,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新石器時代就有了陶器的發明 B 東漢晚期燒出了成熟的青瓷
C隋唐時期景德鎮成為瓷都 D元代開始進入了彩瓷生產時期
5、“邊城暮雨雁低飛,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唐朝人張籍的這首詩反映的社會現象是
A張騫出使西域時的西行駱駝隊 B絲綢之路開通后,絲和絲織品大量西運
C安史之亂后絲綢之路因戰亂時斷時續 D長安城各地商人來來往往商業繁榮
6、宋代文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市井經紀之家……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圆唤^……蓋都公私營干,夜深方歸也!彼从吵鏊未鞘猩虡I的特點是
A坊市界限不復存在 B市分散在城中,形成街市
C實行整齊劃一的方式制度 D宋代取消了商業活動的時間限制
7、明朝中后期,出現江南農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農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現象。這說明
A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B社會貧富分化加劇 C自然經濟解體 D商品經濟的發展
8、清朝的海禁政策對中國發展造成的影響是
①阻止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②阻礙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
③堵塞了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渠道 ④造成了中國與西方力量對比的逆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從戰國到東漢,我國各大經濟區域經濟發展呈現的顯著特征是
A、多樣性和不平衡性 B、南方經濟開始趕上北方
C、南稻北粟的格局開始形成 D、漢代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迅速
10、.讀明代內閣大學士籍貫分布表
南方北方
南直浙江福建四川廣西貴州江西湖廣廣東云南北直山東山西河南陜西
27261192022125017135112
11448
該表所能反映的是
A、我國古代南方擔任過內閣大學士的人大大超過北方
B、南方科舉考試推行得好,因而通過考試進入朝廷當官的人就多
C、說明明代時中國的文化重心在南方 D、說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熱衷于當官
11、一個意大利傳教士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來到中國參觀考察,這一年他無法經歷的事情是
A.看到蘇州的許多人家從事紡織業 B.乾隆帝用中國的龍井茶招待他
C.委托中國商人把大量的中國商品通過海路運往歐洲 D.收到國內來信聽說英國首相解散了議會
12、大規模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突出的現象。以下是幾次農民起義提出的口號: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東漢黃巾軍起義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北宋王小波、李順起義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輩均之
明末李自成起義
這些口號反映出中國古代
A.土地集中程度后期比前期更高 B.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束縛前期比后期更高
C.人口與耕地的關系后期比前期更為緊張 D.農民戰爭的目標前后期有實質性的變化
123456789101112
宜賓縣白花中學2014級歷史創新試題(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史)
參考答案
第八組:DAACB DDCAC CA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7115.html

相關閱讀: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