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生物學高考選擇題的解析與專項訓練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 題型特點

選擇題是由題干和備選項兩部分構成的,題干多數采用文字表述,備選項也多以文字、數字的形式進行表達。近年來,新的高考模式大大加強了對能力方面的考查。因此,在選擇題的題干和備選項的表述方式上,也就出現了不少新的形式,如圖表式、圖形式和曲線式等。

在近幾年的高考理科綜合能力測試中,選擇題都屬于單項選擇,按4選1作答。題干往往是一句問話或者一個不完全的陳述句(或者其它圖式),有4個備選項。備選項可以是4個單一的,也可以是給定條件下的4個組合,組合方式可以是多種形式的。

選擇判斷型試題著重考查考生在“再認”水平上的分析、判斷能力,同時又考查考生在智力品質方面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求解選擇題的過程中,首先是建立在對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正確理解基礎上,通過認真分析題干,找出關鍵詞;推敲4個備選項的含義及其與題干之間的關系,作出正確的判斷,進行準確無誤地答題。常用的解題方法有排除法(即逐項甄別、淘汰、篩選)和直選法(即立足對試題所考查內容的熟練程度,一目了然)等。此外,依靠直覺意識求解得分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解題技巧。因為直覺是人們頭腦中的想象、猜測和洞察力等非邏輯思維的一種功能,也是靈感思維所需要的。相信直覺,可以明顯地減少解題過程中因猶豫不決、琢磨不定而出現的丟分。

在多年的高考復習教學中,筆者通過對不同層次的測試過程和結果分析表明,對中等水平的考生來說,在具備一定基本功的基礎上,靠直覺意識得分顯得十分重要。

2 例題解析

【例題1】 (1991年高考生物全國題第10題)下圖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麥胚芽鞘的尖端部分,從不同方向照光,培養一段時間后,胚芽鞘的生長情況是

A.甲向右彎、乙不彎曲、丙不彎曲

B.甲向左彎、乙向右彎、丙不彎曲

C.甲向左彎、乙不彎曲、丙向左彎

D.甲不彎曲、乙不彎曲、丙向右彎

【解析】 高中生物學課本著重以溫特的燕麥實驗研究為依據,概述了植物生長素理論的基本要點:生長素主要在植物體內的葉原基、嫩葉和發育中的種子中產生,其分布也大多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位;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主要是從植物形態學的上端向下端運輸;在單側光刺激下,植物表現出向光性運動等。

該題以上述知識點為基礎,通過設計新的情景實驗,考查考生應用所學過的基礎知識,能否靈活分析各種實驗條件,分辨相應的實驗結果。這種能力要求在近幾年的理科綜合能力測試中,得到了升華和發展,如2001年高考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全國題25(2),仍然是同一個素材,則改成考查考生評價實驗方案,并進一步完善實驗設計的能力。

分析該題的三種實驗處理可以得知:甲圖表示胚芽鞘尖端被云母片縱向插入,分離成互不相通的兩部分,當右側照光時,由于不透水性的云母片的阻擋,生長素在尖端下部的向光側和背光側不會出現分布不均的情況,所以甲不會向光彎曲。

乙圖表示胚芽鞘尖端下端被云母片橫截為互不相通的上下兩部分,左側照光使尖端產生的生長素不能向下運輸,尖端下部得不到生長素,所以乙的生長受阻,也就談不上向左彎曲。

丙圖表示胚芽鞘尖下端右側被云母片橫截了一半,從頂部照光,這樣胚芽鞘尖端產生的生長素不會從右側向下運輸,只能從左側向下運輸,致使尖端下部左側生長素分布比右側多,因此左側生長快使胚芽鞘向右側彎曲生長。

【答案】 D

【例題2】 (2003年高考理科綜合津晉題第1題)植物葉片從幼到老的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

A. 有機物輸出也輸入,礦質元素只輸入

B. 有機物只輸出,礦質元素只輸入

C. 有機物只輸出,礦質元素輸入也輸出

D. 有機物與礦質元素都既輸入,又輸出

【解析】抓住“葉片從幼到老”的關鍵語句,明確在葉片生長的全過程中,組成葉片的所有物質(括各種有機物和礦質元素以及水)在不斷地自我更新,既有物質輸入,又有物質輸出。然后逐項分析4個選項。

在植物生活過程中,鉀、氮、鎂、磷等礦質元素具有“再度利用”(從老葉轉移到幼葉)的特點,因此礦質元素可輸入也可輸出,這樣A項和B項便被排除。

植物體內的有機物主要有蛋白質、糖類、脂類、酶類以及植物激素等。在幼葉時期,就葉片生活所需要的糖類等有機物來說,既有該幼葉通過光合作用合成的,也有鄰近的成熟葉片輸送來的;對種子萌發形成幼苗時期,幼葉所需的有機物還有來自子葉或胚乳所儲存的;而開花結實期,葉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要不斷輸送到正在形成的種子和果實中儲存;植物激素在葉片內也有一個轉移的問題。因此,C項也是不正確的敘述。

【答案】 D

【例題3】 (2000年高考理科綜合浙江題第4題)假如水稻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抗稻瘟病(R)對易感稻瘟病(r)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用一個純合易感病的的矮稈品種(抗倒伏)與一個純合抗病高稈品種(易倒伏)雜交,F2代中出現既抗病又抗倒伏的類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為:

A. DdRR,1/16               B. DdRr,1/16

C. ddRR,1/16和ddRr,1/8       D. DDrr,1/16和DdRR,1/8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對孟德爾定律的理解和應用,其具體內容涉及到雜交、自交、基因型、表現型、純合子、雜合子等遺傳學術語和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由于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是發生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且基因傳遞給子代的性狀表現又是通過發育的過程來實現的,因此本題還考查了對減數分裂的特征以及遺傳現象與生殖發育之間因果關系的認識。同時,本題還突出了對考生推理、判斷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的考查。

由于該題研究的兩對性狀是獨立遺傳的,根據孟德爾的遺傳定律,可直接用分離律求解。即先把兩對相對性狀(高稈和矮稈、抗稻瘟病和易感稻瘟。┎痖_進行逐對分析,再恰當地加以組合。

其解題的簡要思路是:根據題中給出的相對性狀的顯隱關系和親代的表現型,可確定親代的基因型為DDRR和ddrr;由親代雜交得到F1,基因型為DdRr;將F1自交得F2。因抗病是顯性性狀,基因型可以是純合子(RR),也可以是雜合子(Rr);矮稈(抗倒伏)是隱性性狀,基因型一定是純合子(dd)。在F2中,RR出現的比例為1/4,Rr出現的比例為1/2;dd出現的比例為1/4。故本題所求的既抗病又抗倒伏類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為:ddRR, 1/16(1/4dd×1/4RR);

ddRr,1/8(1/4dd×1/2Rr)。

【答案】 C

【例題4】 (2002年高考理科綜合全國題第5題)自然界生物種內及種間關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下述觀點不正確的是

A. 林鴿群較大時被蒼鷹捕食的幾率降低

B. 鱸魚有時捕食鱸魚的幼魚,這有利于鱸魚種的維持  

C. 自然界中的猴群經過爭斗建立了優劣等級制度,并依次占據資源,這對種的保持是有利的

D. 自然界中物種間捕食對一個種有利,但會使另一個消失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對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關系的各種類型的認識。生物在種內關系上,既有種內互助,又有種內斗爭。種內互助的現象在營群體生活的動物中比較明顯,集群生活有利于它們獲取食物,也有利于它們防御敵害。但是,同種個體又由于食物、棲息地、尋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條件的限制,而會發生種內斗爭。種內斗爭的結果,使得強壯的個體保留下來,從而維持了物種的延續。生物在種間關系上,也有互助型(如互利共生)和斗爭型(如寄生、競爭、捕食等)兩大類型。在捕食關系中,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獵物)的相互關系是生態系統長期進化過程形成的一種最為常見的復雜關系,它們是相互適應的,從而使得具捕食關系的兩個物種能夠長期保留下來。如果捕食者將獵物全部捕食掉,則捕食者自己也將會餓死。

在本題所給出的4個選項中,B和C選項分別屬于種內斗爭和種內互助,A選項是捕食關系的正確敘述,D選項則是捕食關系的錯誤敘述。

【答案】 D

【例題5】 (2000年高考生物廣東題第4題)在制備蛇毒抗毒素血清時,須將滅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體內,引起免疫反應。這一免疫反應和所用的蛇毒分別是

A. 特異性免疫、抗原           B. 特異性免疫、抗體

C. 非特異性免疫、抗原         D. 非特異性免疫、抗體

【解析】 免疫作為一個重要的知識考點,近年在各種類型的高考試題中都緊密結合與人體健康有關的知識而設問,如2001年高考理科綜合津晉題第5題、2002年高考理科綜合津晉題第5題以及2003年高考理科綜合津晉題第5題等。

本題著重考查免疫的基本概念。當病原體或異物侵入機體時,免疫系統發生一系列反應,產生一種抵抗該異物的特殊蛋白質——抗體,而引起免疫反應產生抗體的物質稱為抗原。免疫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是人或動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一種天然防御功能,它包括機體的第一道防線(由皮膚、黏膜組成)和第二道防線(由機體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白細胞等吞噬細胞組成)。而特異性免疫則是機體內的最后一道防線,它是指后天生活中受到外來病原體等物質刺激時,產生抵抗該物質的抗體,從而獲得防御功能。

題中已明確交代,將滅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體內,引起免疫反應,蛇毒就是抗原;蛇毒對于家兔是過去從沒有接觸過的外源性物質,因此這種免疫反應屬于特異性免疫。

【答案】 A

 

3  專項訓練

1) 若對離體的心肌細胞施用某種毒素,可使心肌細胞對Ca2+吸收量明顯減少,而對K+、C6H12O6吸收則不受影響。這種毒素的作用是?

A. 抑制呼吸酶的活性         B. 抑制Ca2+載體的活動?

C. 改變了細胞膜的結構     D. 改變了細胞膜兩側的Ca2+濃度

2) 下面是種子萌發并長成幼苗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代謝變化曲線圖。其中哪一組是正確的?

A.1和2                         B.3和4       

C.1、2和3                      D.1、3和4

3) 下面有關人體代謝生理的敘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A. 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終產物都有CO2 和H2O

B. 在唾液的形成和分泌過程中,都要消耗ATP          

C. 劇烈運動剛結束時進行血液檢查,可測得血液pH明顯增大

D. 在嚴寒的冬季,人體血液中的甲狀腺素含量比夏季相對高一些

4) 燒傷病人由于嚴重脫水,使血鉀升高,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此時血液中

A. 抗利尿激素濃度增加,醛固酮濃度減少

B. 抗利尿激素濃度減少,醛固酮濃度增加

C. 抗利尿激素濃度增加,醛固酮濃度增加

D. 抗利尿激素濃度減少,醛固酮濃度減少

5) 對植物細胞進行下列哪一項實驗處理后,細胞仍維持生活狀態?

A. 將切取的洋蔥根尖放入HCl的質量分數為10%的鹽酸中解離

B. 將撕取的洋蔥表皮置入蔗糖的質量濃度為0.5g/L的溶液中

C. 將新鮮的黑藻小葉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蓋上蓋玻片

D. 將新鮮的綠色葉片放入盛有丙酮的研缽中進行迅速充分的研磨

6) 可望在臨床醫學上有重要藥用價值的“生物導彈”是指

A. 經細胞融合得到的雜交瘤細胞   

B. 經篩選培養出的單克隆抗體

C. 能產生特定抗體的B淋巴細胞   

D. 連接有抗癌藥物的單克隆抗體

7) 植物生長素具有促進果實發育的作用。下圖表示某種植物4枚雌蕊的子房生長發育的曲線,其中甲、乙兩枚雌蕊已經受粉,丙、丁兩枚雌蕊沒有受粉,但用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溶液處理。分析圖中曲線的變化,哪一枚雌蕊的子房可發育成無籽果實?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 科學家應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將二倍體胡蘿卜韌皮部的一些細胞進行離體培養,最終發育成一株完整的新植株(見右圖)。關于這一科學事實,下列哪一項敘述是錯誤的?

A. 培育成的新植株是單倍體植株

B. 這種生殖方式屬于無性生殖

C. 細胞數目的增多是通過有絲分裂

D. 證明了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9) 下面關于遺傳和變異的敘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A. 在一個雙鏈DNA分子中,已知A=T、G=C,則=1

B.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都可能發生

C. 基因型為Yyrr和YyRr的兩株植物雜交,其后代可出現2種新的基因型

D. 在不發生基因突變情況下,雙親表現型正常,可生出患紅綠色盲的女兒

10) 對一個受到輕度農藥污染的湖泊調查,測得該湖泊內具有食物鏈關系的甲、乙、丙、丁4個生物種群所同化的總能量,如下表:

營養級

能量(千焦)

1.3×108

2.8×109

2.9×107

9.1×107

依據上表的信息,下列哪一項敘述是正確的?

A. 除甲種群外,其它3個種群的同化作用方式都屬于異養型

B. 從4個種群的營養關系上,它們之間只能形成一條食物鏈

C. 因捕食引起的競爭關系,至少涉及到甲、乙、丁三個種群

D. 按照生物的富集原理,丁種群體內的農藥殘留量是最多的

 

專項訓練參考答案:

 1)B    2)D    3)C    4)C    5)C

 6)D    7)D    8)A    9)B    10)C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9128.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測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寧夏銀川九中2015屆高三2月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談高考生物復習的回歸課本
高中生物試題指導:解答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
廣東肇慶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