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復習:資源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34講 資源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 ——以德國魯爾區為例
【考點整合】

【要點熱點探究】
探究點一 魯爾區發展的區位優勢條件比較表
類型優勢影響
位置位于歐洲東西和南北交通要道的交匯處的十字路口便與對外聯系
交通水陸交通條件十分便利,有稠密的鐵路和高速公路網,還有一河、兩支流、四運河組成的航運網為魯爾區的原料運入和產品輸出提供了便利
煤炭豐富的煤炭資源,魯爾區的煤炭儲量大,開采條件好豐富的煤炭資源是魯爾區形成的基礎,煤炭工業是魯爾區的基礎工業
鐵礦離鐵礦石的產區較近,原先鐵礦石來自法國的洛林鐵礦,后來自瑞典、巴西等國就近運輸,節省運輸費用;利用廉價的海運,成本較低
水源有萊茵河及其支流利珀河、魯爾河為發展工業提供所需的充沛水源水源是工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充沛的水源與煤炭資源結合,又促進了化學工業的發展
勞力地處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歐洲西部,這為魯爾區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勞動力是發展工業不可缺少的因素,特別是大型的傳統工業
市場德國及西歐發達的工業,為魯爾區工業生產提供了闊的市場;同時便利的交通也使市場擴大促進了工業產品的銷售,從而刺激了工業的發展
例1 有關魯爾工業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魯爾區位于萊茵河左岸
B.魯爾區是德國以機械、紡織為主的重要工業區
C.魯爾區是在魯爾煤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D.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末,魯爾區大約經歷了一個世紀的繁榮
命題意圖:魯爾工業區是德國最大的工業區,也是歐洲乃至世界著名的傳統工業區。傳統工業區共同的區位條件以資源豐富、以能耗大的傳統工業為主,市場廣闊,但是當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將會面臨產業結構不合理、環境惡化等問題。這種類型的工業區除了德國的魯爾區之外,還有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等。本題中容易誤認為魯爾區擁有自己的豐富鐵礦石資源。從圖中可以發現,魯爾區鋼鐵工業發展中的鐵礦石是來自法國東北部的的洛林鐵礦。
解析:魯爾區位于萊茵河右岸,即萊茵河支流魯爾河流域,故A不對;魯爾區是德國以煤炭、冶金為主的最重要的工業區。魯爾區的工業生產主要集中于煤炭、鋼鐵、電力、機械、化工五大傳統工業部門,其中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是全區工業的基礎,故B錯誤;魯爾區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主要煤田為魯爾煤田,故C正確;魯爾區雖然經歷了一個世紀的繁榮,但是繁榮的時間不是20世紀初至20世紀末,而是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故D錯誤。
答案:C
探究點二 魯爾區傳統產業衰落的原因
魯爾區傳統產業的衰落,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該地工業建立在當地豐富的煤炭資源基礎之上,產業結構單一;外因是新技術革命的沖擊?偨Y如下所示:

需要注意:魯爾區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產業結構以重化工業為主。這類產業生產規模大,占地面積廣,致使土地資源緊張,導致土地價格上漲。另外,這類產業在生產過程中,也往往產生大量廢氣、廢水、廢渣,如管理不當,很容易出現環境問題,致使環境質量下降。較高土地價格和污染的環境,不利于新技術工業的發展,阻礙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探究點三 “對癥下藥”分析魯爾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各項措施
魯爾區實施的各項整治措施是針對魯爾區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提出來的,目的是解決當地存在的實際問題,促進魯爾區的可持續發展。歸納如下圖所示:

例2 德國魯爾區曾是世界典型的傳統工業地域,區位條件優越,20世紀50年代后,經濟逐步衰退。60年代后,魯爾區實施綜合整治,經濟轉向繁榮,成為一個社會經濟結構比較協調、環境優美的地區。據此回答(1)、(2)題。
(1)魯爾區衰退的主要原因是(雙選)
A.生產結構單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B.世界性鋼鐵過剩,新技術革命沖擊
C.煤炭資源枯竭,環境污染 D.煤炭、鋼鐵產量過剩,用地緊張
(2)魯爾區主要的整治措施是(雙選)
A.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調整工業結構 B.美化環境,消除污染,開拓市場
C.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發展科技,美化環境 D.進行工業區的總體規劃,完善公共設施
命題意圖:該題以魯爾區的發展歷程為背景,綜合考查魯爾區的衰落原因和整治措施,作為傳統工業區,有著共性的方面。同時我們需要注意:魯爾區煤炭工業衰落是由于煤炭開采深度加大,人工成本過高所致。并非是資源枯竭,更不存在煤炭的產量過剩問題。
解析:(1)魯爾區是世界著名的重工業區,被稱為“德國工業的心臟”。早期工業以鋼鐵工業和煤炭工業為基礎,生產結構單一。由于20世紀50年代以后,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以及新技術革命的沖擊.導致世界性鋼鐵過剩,使魯爾區經濟衰退。(2)傳統工業區的整治具有普遍意義,魯爾區的整治措施很多,對照課本,可清楚其主要方面。
答案:(1) AB (2) AC
探究點四 德國魯爾區和我國山西能源基地的綜合比較
項目德國魯爾區山西能源基地
開發
條件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發達,煤炭資源豐
富;離鐵礦區近,水源豐富煤炭儲量豐富,開采條件好;水源不足;位置
適中,交通較便利;市場廣闊
生產結構五大傳統工業部門是:煤炭、鋼鐵、機械、電力、化學煤炭是其主導產業,正在逐步向多元發展,形成三條產業鏈:煤一電一鋁;煤一焦一化;煤一鐵一鋼
存在問題煤炭開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鋼鐵過剩,傳統產業衰落,環境問題明顯生產結構單一,煤炭運力不足,環境問題突出
綜合整治措施改造傳統產業,大力扶持新興產業+實現產業結構多元化,治理環境污染,加強環境管理,營造綠色空間擴大煤炭開采量,發展 交通提高外運能力,加強煤炭加工轉換,調整產業結構,延長產業鏈,治理環境污染
例3 煤炭是人類最早認識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國魯爾區豐富的煤炭資源使得它成為世界最著名的工業區。山西省是我國主要的煤炭生產基地,但尚未成為我國的經濟大省。據此回答⑴~⑶題。
⑴和魯爾區相比,山西省較匱乏的自然資源是( )
A.水資源B.鐵礦石C.水陸交通D.煤炭資源
⑵山西比魯爾區欠缺的主要社會經濟因素是( )
A.廣闊的市場  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交通  D.勞動力素質
⑶為盡快使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轉變為經濟強省,應加快其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下列整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增加原煤的生產數量,提高經濟效益 B.引進新興產業,協調三大產業的發展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D.增設道路網,改善交通條件
命題意圖:本題通過山西和魯爾區的發展條件對比,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山西省煤炭資源開發的條件。
解析:⑴由于山西省降水量較少、降水季節分配十分不均勻,水資源供需矛盾比較緊張。水陸交通不屬于自然資源。⑵近年來,隨著山西省經濟的發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目前本省的交通運輸還遠不能滿足其經濟發展的要求,尤其是煤炭外運,仍受運輸能力和壓力的雙重制約。⑶煤炭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應當節約利用,綜合利用。
答案:⑴A ⑵C ⑶A
【課時作業】
一、單項選擇題
讀右圖,回答1~4題。
1.圖中H是世界著名的工業區,該工業區是 ( )
A.英國中部工業區 B.中國遼中南工業區
C.德國魯爾工業區 D.美國東北部工業區
2.F河是 ( )
A.萊茵河 B.魯爾河 C.利珀河 D.易北河
3.早期,該區得以發展,其優越的區位條件有 ( )
①豐富的鐵礦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水陸交通 ④環境優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20世紀60年代開始,該地區的鋼鐵工業也開始衰落,原因不是 ( )
A.煤炭成本上升 B.石油、核能的利用,對煤炭需求量減少
C.新技術發展 D.煤炭資源不足
右圖為德國魯爾區每噸普通鋼材生產成本的變化情況。讀圖回答5~6題。
5.1850年,魯爾區鋼鐵工業的生產成本中,燃料的比重約為 ( )
A.30% B.40% C.45% D.50%
6.“其它”投入中包括多種因素,其中在數量上呈持續上升趨勢的是( )
A.交通運輸 B.科學技術
C.勞動力 D.宣傳廣告
7.從生態效益考慮,魯爾區的鋼鐵工業應布局在居民區的( )
A.東北方向 B.東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8.1950年以后,魯爾區鋼鐵工業在布局上出現了“西移”現象,主要原因是
A.全球鋼鐵生產過剩 B.新技術對鋼鐵工業的沖擊
C.煤炭對鋼鐵工業的影響力下降 D.鋼鐵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加劇
魯爾區“興盛——衰落——重新崛起”的發展過程對我國國企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據此回答9~11題。
9.關于魯爾區區位優勢的論述,正確的是( )
A.離法國東北部的煤礦很近
B.萊茵河、易北河、魯爾河等天然河流供給豐富水源
C.眾多河流及運河航運便利
D.在法國與西歐有廣闊的市場
10.德國魯爾區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走向衰退的原因,正確的是 ( )
①能源消費從“石油時代”進入了“煤炭時代”②鋼鐵出現了世界性的供過于求 ③煤炭開挖深度的增加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魯爾所產煤的價格在市場競爭中乏力 ④鐵礦資源進口受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魯爾區的重新崛起對我國國企改革的借鑒意義有 ( )
①調整傳統工業結構,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 ②擴大大批量、標準化產品的生產規模 ③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新工藝、新產品 ④加大資金投入,發展資金與資源密集型產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德國魯爾區相繼遇到了產品滯銷的“煤炭危機”和“鋼鐵危機”。20世紀60年代,魯爾區開始實施綜合整治的總體規劃。據此并結合右圖,判斷12~15題。
12.圖中曲線①、②、③依次表示:
A.第一、第二、第三產業
B.第三、第二、第一產業
C.第二、第三、第一產業
D.第三、第一、第二產業
13.魯爾區形成于19世紀中葉,其形成的物質基礎是
A.豐富的鐵礦資源 B.豐富的煤炭資源
C.廣闊的消費市場 D.便捷的水陸交通
14.“煤炭危機”和“鋼鐵危機”的出現,主要原因不是
A.能源消費從“煤炭時代”進入了“石油時代”,世界對煤炭的需求量明顯下降
B.煤炭開挖深度的增加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魯爾區所產煤的價格在市場競爭中乏力
C.鋼鐵出現了世界性的供過于求的狀況,魯爾區的鋼鐵工業受到各國鋼鐵產品低價格的沖擊
D.魯爾區鐵礦資源主要來自法國西南部,運輸成本不斷提高
15.20世紀70年代以后,魯爾區在實施可持續發展過程中
A.旅游、商業、金融和保險業等“無煙經濟”受到重視,經濟地位不斷提高
B.很多工廠變為農田,農業的地位不斷提高
C.煤炭和鋼鐵企業的數量都在不斷增加,以增強對外競爭力
D.開發本國鐵礦資源,減少進口鐵礦石數量
二、綜合題
16.分析“魯爾區產業結構調整與環境治理”案例的圖文資料,回答:

魯爾區位于德國西部,立足于區內發展工業的優越條件,早在19世紀中葉,就發展成為以煤炭、鋼鐵、化學等重化工業為核心的德國最大工業區。20世紀50年代以后,伴隨世界能源結構變化、世界鋼鐵產量過剩以及新技術革命的興起,一大批新興工業部門涌現,魯爾區單一的重化工業結構日益顯露弊端,主導產業迅速衰落,失業率上升。為此,魯爾區一方面對煤炭和鋼鐵工業實行了“關、并、轉”等合理化改組,同時,鼓勵興建新興工業和保險、旅游等第三產業部門,并進一步加強交通建設和人才培養。另一方面,對嚴重的環境污染進行了綜合治理,建立了完備的治污設施,大規模植樹造林等,使昔日濃煙蔽日、黑塵滿地的廠區,成為環境優美的花園,一些老工業建筑物和工業廢墟上的遺物,被改造成為別具風格的各種文化藝術景點和服務設施,如有的倉庫被用來開高餐廳,原先的高爐墻被用作攀巖愛好者的運動場所等。魯爾區的整治已經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效。
(1)20世紀50年代以前,魯爾區成為德國最重要的重化工業基地,憑借的是當地的 、 、 和 等工業發展的優越條件。
(2)魯爾區的重化工業給環境帶來的污染不包括 。
A.廢氣污染 B.水體污染 C.固體廢物污染 D.輻射污染
(3)20世紀50年代以后,為了促進產業轉型和升級,魯爾區實施了多項整治措施,其中包括 。
①加強交通建設,新建了一批鐵路
②發展了汽車、采油、鋼鐵、化學等一批新興工業
③改造利用老工業建筑物等,推動了旅游、餐飲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④區內建立了高等學校和科研所,以適應產業調整對人才和技術的需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我國東北的遼中南地區是發達的重工業基地,近幾十年來,遼中南與東北其他一些老工業基地也出現了與魯爾區同樣的產業結構老化和環境污染等問題。為此,我國政府做出了“振興東北”的戰略決策。借鑒魯爾區產業結構調整經驗,你認為振興遼中南工業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遼中南重工業基地是我國第一個建立的重工業基地。在我國國民經濟的建設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境內關鍵礦產資源鐵、煤、石油等十分豐富,另外,經濟區位優勢也十分明顯,為名副其實的資源型工業結構,冶金、化工、建材、能源、機械等重工業部門占絕對優勢,特別是鋼鐵工業一直是遼中南重工業區的支柱產業部門。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其發展卻陷入了低谷。近幾年隨著我國政府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深層次改革和區內自身的探索和努力,遼中南重工業基地正在逐步走出困境。
材料二:下圖為我國遼中南工業區的俯視效果圖。

根據上述材料和圖中提供的相關信息,完成以下各題:
(1)遼中南工業區的中心城市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根據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國內外資源和重工業產品情況,分析遼中南重工業基地在此期間其經濟發展跌入低谷的原因。
(3)聯系魯爾區的綜合整治談談如何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

參考答案與試題詳細解析
1.C 根據圖中“北!奔昂恿鞯臉耸,即可判斷H為德國魯爾工業區。
2.A 魯爾區位于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萊茵河縱貫本區南北。魯爾河和利珀河是萊茵河的支流,大致呈東西走向。因此F河是萊茵河。
3.B 魯爾區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區內萊茵河、魯爾河、利珀河不僅提供豐富的水源,且與人工運河聯成一體,水運便利。魯爾區位于歐洲中部陸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優越,因此B符合題意。
4.D 20世紀60年代開始,該地區因煤炭開采深度加大成本上升;石油、核能的利用,對煤炭需求量減少;新技術發展造成鋼鐵工業開始衰落。
5.C 根據圖示1850年對應的縱坐標中燃料,即可讀出數據。
6.B 影響工業區位因素在不斷的變化,對于魯爾區來講,交通運輸、勞動力因素影響在減弱,科學技術在增強,宣傳廣告則變化不大。
7.A 魯爾區位于西風帶(西南風向),為避免大氣污染,工業應布局在盛行風下風向。
8.C 1950年以后,燃料所占大大下降,且能源消費結構發生變化,使煤炭對鋼鐵的影響力下降。
9.C 魯爾區本身有豐富的煤炭,不需要進口;鐵礦石從法國洛林鐵礦進口;魯爾區位于的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河流及運河航運便利,易北河未經過魯爾區;魯爾區位于歐洲十字路口,市場遍及歐洲。
10.D ①錯,應是能源消費從“煤炭時代”進入了“石油時代”;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鐵礦進口比以前增加,而不是受阻,故④錯。
11.C 生產大批量、標準化產品,資金與資源密集型產業都屬于傳統產業特點而不符合魯爾區重新崛起的措施。
12.B 魯爾區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區之一,因此農業所占的比重很小,因此曲線③表示第一產業;20世紀60年代,魯爾區開始實施綜合整治的總體規劃,大力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注重環境保護,從而使第三產業比重逐漸上升,而第二產業比重相對下降。
13.B 魯爾區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在豐富的煤炭基礎上,運進鐵礦石,發展了煉焦、電力、鋼鐵、煤化工、機械制造等工業。
14.D 魯爾區鐵礦初期來自法國洛林鐵礦,后來經荷蘭鹿特丹從海外進口,隨著大型噸位船舶的出現,運輸成本不斷下降。
15.A 魯爾區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一方面通過合并、統一管理等,對煤炭、鋼鐵兩大工業部門進行改造,另一方面經濟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通過這樣的調整,使本區經濟結構多樣化。
16.解析:本題所列出的4段關于“魯爾區產業結構調整與環境治理”案例的文字資料和兩幅關于“魯爾區工業分布圖”為解題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仔細審閱各題要求,從中提取有效信息,答案均在其中。讀圖時要注意兩幅圖所代表的時代和圖下的各種圖例及空間分布上的特點。第(1)題,從第一幅圖中圖例所表示的內容可以看出:20世紀50年代以前,魯爾區成為德國最重要的重化工業基地,憑借的是當地的煤田、水源、交通、市場等優越條件。第(2)題,魯爾區的重化工業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嚴重,重化工業主要是圍繞煤炭加工業所發展的一系列化學工業。從四個選項中可以很快判斷燃煤所產生的污染有選項中的A、B、C,不包括D。第(3)題,20世紀50年代以后,為了促進產業轉型和升級,魯爾區實施了多項整治措施。這些措施可以從文字資料中去提取,主要有選項中的③和④,所以選D。第(4)題,解答本題時,在題干中有這樣的文字說明:“遼中南與東北其他一些老工業基地也出現了與魯爾區同樣的產業結構老化和環境污染等問題!贬槍栴}所在,參考魯爾區的一些做法提出自己的建議:
答案:(1)煤田、水源、交通、市場 (2)D (3)CD
(4)改變單一的重工業結構(或發展新興工業,第三產業); 產學研相結合; 加強技術改造;治理污染;引進民間資本; 政府支持(或政策鼓勵)(任答4點)
17.解析:通過讀圖可以看出:該圖范圍所示的是一個龐大的工業區,無論是工業和是交通都是以大連和沈陽為樞紐組成一個綜合性的工業基地,而作為一個同樣以煤炭和鋼鐵為主的傳統工業區,遼中南工業區也是跟魯爾區有著相似的發展和衰弱原因,這點可以從魯爾區的衰弱原因加以遷移即可;同樣對該工業區的改造也可以從魯爾區的新發展出發,結合我國和遼中南工業區的實際,提出合理化建議。
答案:(1)大連 沈陽
(2)①生產結構單一,遼中南工業區的工業部門集中于煤炭、鋼鐵、機械、化工等四個傳統工業部門,其中以鞍山—本溪為核心的鋼鐵聯合企業是本地區的支柱產業;②全球性的鋼鐵相對過剩,加上我國各地重工業部門無序地發展,導致本地鋼鐵資源在全國的市場份額縮減;③新技術革命的沖擊,新技術革命不僅催生出了大量的新生工業產業部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工業生產方式和組織形式。特別是對市場具有較強適應能力的中小鋼鐵企業的興起對大中型鋼鐵聯合企業是一個巨大的沖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80185.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景觀與區劃專項復習教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復習 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