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下列關于動物細胞編程性死亡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癌變屬于細胞編程性死亡
B. 細胞編程性死亡屬于正常生理過程
C.細胞編程性死亡屬于細胞分化過程
D.細胞編程性死亡與基因表達無關
答案:B
【解析】細胞編程性死亡是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過程.而細胞癌變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所致.因此,B正確.
2. 右圖表示酶活性與溫度的關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當反應溫度由t2調到最適溫度時,酶活性下降
B.當反應溫度由t2調到最適溫度時,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時比t1高,故t2時更適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時比t2低,表明t1時酶的空間結構破壞更嚴重
答案:B
【解析】在最適宜的溫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溫度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會明顯降低. 當反應溫度由t2調到最適溫度時,酶活性上升.溫度過高,還會使酶的空間結構遭到破壞,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的低溫雖然使酶的活性明顯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間結構保持穩定,在適宜的溫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復,酶適于在低溫下保存,故C,D錯誤.
3. 下列關于物質跨膜運輸的敘述,錯誤的是
A.植物細胞累K+需消耗能量
B.細胞對離子的吸收具有選擇性
C.海水中的海藻細胞可通過積累溶質防止質壁分離
D.液泡中積累大量離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選擇透過性
答案:D
【解析】液泡膜是一層生物膜,具有選擇透過性,能夠積累大量的離子.細胞液的濃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濃度時,才可能發生質壁分離, 海水中的海藻細胞可通過積累溶質使細胞液的濃度增大防止質壁分離.
4. 下列關于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腎上腺素發揮作用后被滅活
B.體內失水過多時抗利尿激素釋放減少
C.激素調節過程中存在反饋調節
D.對血樣中相關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幫助診斷甲狀腺疾病
答案:B
【解析】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是提高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促進水的吸收. 所以體內失水過多時抗利尿激素釋放增加.因此,B錯誤.
5. 下列關于神經興奮的敘述,錯誤的是
A.興奮部位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表現為膜內為正、膜外為負
B.神經細胞興奮時細胞膜對Na+通透性增大
C.興奮在反射弧中以神經沖動的方式雙向傳遞
D.細胞膜內外K+、Na+分布不均勻是神經纖維興奮傳導的基礎
答案:C
【解析】神經細胞膜內K+濃度明顯高于膜外,而Na+濃度比膜外低. 靜息時,由于膜主要對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電位表現內負外正;受到刺激時,細胞膜對Na+的通透性增加, Na+內流,使興奮部位膜內側陽離子濃度高于膜外側,表現內正外負。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故,C錯誤.
6. 已知某閉花受粉植物高莖對矮莖為顯性,紅花對白花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用純合的高莖紅花與矮莖白花雜交,F1自交,播種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開花時,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獲的種子數量相等,且F3的表現性符合遺傳的基本定律。從理論上講F3中表現白花植株的比例為
A.1/4 B.1/6 C.1/8 D.1/16
答案:B
【解析】假設紅花顯性基因為R,白花隱性為r, F1全為紅花Rr, F1自交,所得F2紅花的基因型為1/3RR,2/3Rr,去掉白花,F2紅花自交出現白花的比例為2/3×1/4=1/6
30.(9分)右圖是神經元網絡結構示意簡圖,圖中神經元①、②、③都是興奮性神經元,且這些神經元興奮時都可以引起下一級神經元或肌細胞的興奮。和神經細胞一樣,肌肉細胞在受到適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細胞膜電位的變化。圖中B處表示神經肌肉接頭,其結構和功能與突觸類似。請回答:
(1)給神經元①一個適宜刺激,在A處能記錄到膜電位的變化。這是因為刺激使神經元①興奮,引起其神經末梢釋放的___進入___,隨后與突觸后膜上的___結合,導致神經元②產生興奮。
(2)若給骨骼肌一個適宜刺激,在A處___(能、不能)記錄到膜電位的變化,原因是___。
(3)若在A處給予一個適宜刺激,在C處___(能、不能)記錄到膜電位的變化,原因是___。
答案: ⑴神經遞質 突觸間隙 特異性受體
⑵不能 由肌細胞產生的興奮在神經肌肉接頭處不能逆向傳遞
(3)能 興奮從A處傳到神經元③,再傳到神經元①,故在C處能測到膜電位的變化
【解析】(1)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 刺激使神經元①興奮,引起其神經末梢釋放的神經遞質進入突觸間隙,隨后與突觸后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導致神經元②產生興奮。
(2)由題意圖中B處表示神經肌肉接頭,其結構和功能與突觸類似,故在A處不能記錄到膜電位的變化, 肌細胞產生的興奮在神經肌肉接頭處不能逆向傳遞.
(3)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可以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到下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因此, 興奮從A處傳到神經元③,再傳到神經元①,故在C處能測到膜電位的變化
31.(12分)多數真核生物基因中編碼蛋白質的序列被一些不編碼蛋白質的序列隔開,每一個不編碼蛋白質的序列稱為一個內含子。這類基因經轉錄、加工形成的RNA中只含有編碼蛋白質的序列。某同學為檢測某基因中是否存在內含子,進行了下面的實驗:
步驟①:獲取該基因的雙鏈DNA片段及其RNA;
步驟②:加熱DNA雙鏈使之成為單鏈,并與步驟①所獲得的RNA按照堿基配對原則形成雙鏈分子;
步驟③:制片、染色、電鏡觀察,可觀察到圖中結果。
請回答:
(1)圖中凸環形成的原因是 ,說明該基因有 個內含子。
(2)如果現將步驟①所獲得的RNA逆轉錄得到DNA單鏈,然后該DNA單鏈與步驟②中的單鏈DNA之一按照堿基配對原則形成雙鏈分子,理論上也能觀察到凸環,其原因是逆轉錄得到的DNA單鏈中不含有 序列。
(3)DNA與RNA形成的雙鏈分子中堿基配對類型有 種,分別是 。
答案: (1)DNA中有內含子序列, RNA中沒有其對應序列,變性后形成的DNA單鏈之一與RNA形成雙鏈分子時,該單鏈DNA中無法與RNA配對的序列能形成凸環 7
(2)內含子
(1) 3 A---U T---A C---G
(2)
【解析】(1)由題意知, 基因中編碼蛋白質的序列被一些不編碼蛋白質的序列隔開,每一個不編碼蛋白質的序列稱為一個內含子。而RNA中只含有編碼蛋白質的序列.因此, 變性后形成的DNA單鏈之一與RNA形成雙鏈分子時,該單鏈DNA中無法與RNA配對的序列能形成凸環.
(2)RNA逆轉錄得到DNA單鏈,該DNA單鏈也不含有不編碼蛋白質的序列,因此, 逆轉錄得到的DNA單鏈中不含有內含子序列。
(3)DNA中有四種堿基AGCT, RNA有四種AGCU, DNA中的A與RNA中的U, DNA中T與RNA中A ,DNA中C與RNA中G,DNA中G與RNA中C, 所以配對類型有三種.
32.(11分)跳蟲、甲螨和線蟲是土壤中的主要動物類群,對動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請回答:
(1)由于跳蟲和甲螨活動能力 ,身體 ,不適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蟲器等進行采集。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蟲用于實驗室培養,最好選擇下圖中的吸蟲器 ,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為標本保存,最好選擇吸蟲器 ,理由是 。
(3)現在一培養罐內同時培養跳蟲、甲螨和線蟲三個種群,若他們均僅以罐內已有的酵母菌為食,則跳蟲與甲螨之間的關系是 ,線蟲與酵母菌之間的關系是 。若跳蟲種群所含能量增長nKJ,則跳蟲消耗的酵母菌所儲存的能量至少為 KJ。
答案: (1)較強 微小
(2)B 該吸蟲器中的濕棉花模擬土壤濕潤環境,利于跳蟲存活
D 該吸蟲器中的酒精可將收集的甲螨及時固定,防止腐爛
(3) 競爭 捕食 5n
【解析】 (1)土壤中跳蟲和甲螨活動能力較強,身體微小,不適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蟲器等進行采集。
(2)跳蟲多棲息于潮濕隱蔽的場所,屬于好氧型, 濕棉花模擬土壤濕潤環境,利于跳蟲存活
(3)跳蟲與甲螨都以酵母菌為食,所以為競爭. 線蟲以酵母菌為食,它們之間的關系為捕食關系,最高傳遞效率為20%, 跳蟲種群所含能量增長nKJ, 跳蟲消耗的酵母菌所儲存的能量至少為n/20%=5n KJ
40.【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15分)
(1)在大腸桿菌培養過程中,除考慮營養條件外,還要考慮______、______和滲透壓等條件。由于該細菌具有體積小、結構簡單、變異類型容易選擇、______、______等優點,因此常作為遺傳學研究的實驗材料。
(2)在微生物培養操作過程中,為防止雜菌污染,需對培養基和培養皿進行________(消毒、滅菌);操作者的雙手需要進行清洗和______;靜止空氣中的細菌可用紫外線殺滅,其原因是紫外線能使蛋白質變性,還能__________。
(3)若用稀釋涂布平板法計數大腸桿菌活菌的個數,要想使所得估計值更接近實際值,除應嚴格操作、多次重復外,還應保證待測樣品稀釋的_______。
(4)通常,對獲得的純菌種還可以依據菌落的形狀、大小等菌落特征對細菌進行初步的____________。
(5)培養大腸桿菌時,在接種前需要檢測培養基是否被污染。對于固體培養基應采用的檢測方法是_________。
(6)若用大腸桿菌進行實驗,使用過的培養基及其培養物必須經過_______處理后才能丟棄,以防止培養物的擴散。
答案:(1)溫度 酸堿度 易培養 生活周期短
(2)滅菌 消毒 損傷DNA的結構
(3)比例合適
(4)鑒定(或分類)
(5)將未接種的培養基在適宜的溫度下放置適宜的時間,觀察培養基上是否有菌落產生.
(6)滅菌
【解析】(1)大腸桿菌具有體積小、結構簡單、變異類型容易選擇、易培養、生活周期短等優點,培養過程中,除考慮營養條件外,還要考慮溫度、酸堿度和滲透壓等條件。
(2)滅菌使用強烈的理化因素殺死物體內外所有的微生物,所以對培養基和培養皿進行滅菌,消毒使用較為溫和的物理或化學方法僅殺死物體表面或內部一部分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 操作者的雙手需要進行清洗和消毒, 紫外線能使蛋白質變性,還能損傷DNA的結構.
(3)稀釋涂布平板法是將菌液進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釋,然后將不同稀釋度的菌液分別涂布到瓊脂固體培養基的表面,進行培養,應保證樣品稀釋的比例適合.
(4)對獲得的純菌種還可以依據菌落的形狀、大小等菌落特征對細菌進行初步的鑒定.
(5)培養大腸桿菌時,在接種前需要檢測培養基是否被污染。對于固體培養基應采用的檢測方法是將未接種的培養基在適宜的溫度下放置適宜的時間,觀察培養基上是否有菌落產生.
(6)因為有的大腸桿菌會釋放一種強烈的毒素,并可能導致腸管出現嚴重癥狀,使用過的培養基及其培養物必須經過滅菌處理后才能丟棄,以防止培養物的擴散。
41【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15分) 右圖為哺乳動物的胚胎干細胞及其分化的示意圖。請回答:
(1)胚胎干細胞是從動物胚胎發育至_________期的內細胞團或胎兒的_____中分離得到的一類細胞。
(2)圖中分化程度最低的干細胞是______。在體外培養條件下,培養液中加入___因子,可誘導該種干細胞向不同類型的組織細胞分化。
(3)在機體內,皮膚干細胞分化成皮膚細胞是機體細胞中基因___________的結果。
(4)某患者不能產生正常的白細胞,通過骨髓移植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骨髓的治療的實質是將上圖的______________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
(5)若要克隆某種哺乳動物,從理論上分析,上述紅細胞、白細胞神經細胞中不能選用作為供體的細胞是成熟的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6)若某藥物可抑制肝腫瘤細胞NDA的復制,使用該藥物可使肝腫瘤細胞停留在細胞周期的______________期。
(7)在制備單克隆抗體過程中的細胞融合階段,用__________細胞與骨髓細胞融合,經多交篩選最終得到能分泌____________的雜交瘤細胞。
答案: (1)囊胚 原始性腺細胞
(2)胚胎干細胞 分化誘導
(3)選擇性表達 (4 )造血干 (5)紅細胞 細胞中無細胞核 (6)間 (7)B淋巴 特異性抗體
【解析】(1)胚胎干細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離出來的一類細胞,囊胚階段細胞開始分化分為內細胞團和滋養層細胞.
(2)圖中分化程度最低的干細胞是胚胎干細胞,全能性最高, 在體外培養條件下,該種干細胞可誘導分化形成不同類型的組織細胞,培養液中加入分化誘導因子。
(3)細胞分化是細胞中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4 )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存在造血功能干細胞, 骨髓的治療的實質是將上圖的造血干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
(5)克隆某種哺乳動物需要供體提供細胞核,而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所以不能作為供體.
(6)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7)單克隆抗體過程中的細胞融合階段,用B淋巴細胞與骨髓細胞融合, 交篩選最終得到能分泌一種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80253.html
相關閱讀:寧夏銀川九中2015屆高三2月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江西省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測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高中生物試題指導:解答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
廣東肇慶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
談高考生物復習的回歸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