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點解讀
0、聯系的含義
聯系就是 以及 諸要素之間的 、 和 。
注意:①聯系既包括事物之間的聯系,也包括事物內部的聯系;即外部聯系和內部聯系。②聯系是不是單向的,而是諸要素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③不能把哲學上的聯系理解為生活中的“聯系”,二者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1、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
(1)聯系的普遍性
表現:① 都處在聯系之中(即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②每一個事物內部的 、 是相互聯系的;③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 ,沒有一個事物是 的。
原理及方法論:聯系的普遍性要求我們堅持用 看問題,反對用 的觀點看問題。
注意:①“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或“任意兩個事物都是有聯系的”,因為聯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②普遍聯系是 的, 的,具體聯系是 的, 的。二者關系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
(2)聯系的客觀性
含義:聯系是事物本身所 的, 的。 的聯系與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 的。
方法論: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的 中把握事物,切忌 。
注1:為什么人為事物的聯系也是客觀的?①人為事物的聯系以自在事物的聯系為基礎;②人為事物的聯系只有通過實踐這一客觀物質性的活動才能形成;③人為事物的聯系形成后便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
注2: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是 的。人有 ,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如: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互聯網絡等。人們建立具體的聯系,不是對聯系客觀性的否定,而是對它的利用。(體現了矛盾的對立統一)
(3)聯系的多樣性。
①原因:世界上的事物 ,事物的聯系也是 的。
②表現:有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 聯系和外部聯系、 聯系和非本質聯系、 聯系和偶然聯系等。
③意義:對我們正確 有重要意義。
④原理及方法論:聯系具有多樣性要求我們 為轉移。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 。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自身的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
2、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及其意義
(1)含義:整體是事物的 和發展的 ,部分是事物的 和發展的 ,
(2)辯證關系
相互區別:①含義不同。整體是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 。②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體居于 地位,整體 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 的地位,部分 和 整體。
相互聯系:①兩者 :整體離不開部分,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反之,部分離不開整體,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為部分。② :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影響整體的功能, 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 作用。反之, 整體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
3、系統優化的方法
(1)含義
系統,就是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因此,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
注:整體與系統的關系: “一定意義上”強調二者具有共同點,但又有區別,不能等同。
(2)系統的基本特征
、 、內部結構的 。
(3)方法論要求:系統優化的方法
①從認識方面來說,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 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既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從整體出發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統籌考慮,優化組合,最終形成關于這一事物的完整準確的認識。
②從實踐方面來說,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著眼于事物的 ;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 ;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 ,力求實現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二、結構體系
三、疑難解析
1、聯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總特征
所謂“總特征”指的就是“基本觀點”。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
2、矛盾與聯系、發展的關系
三者都是科學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狀態;都是唯物辯證法不可或缺的三個觀點,但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聯系構成發展,沒有聯系就沒有發展。矛盾是聯系的根本內容。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
3、正確理解聯系的普遍性
(1)所謂聯系的普遍性,有兩方面的含義:①每一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之中。從內部構成要素看,是普遍聯系的;從與周圍其他事物的聯系看也是普遍的;從事物發展的歷史趨勢看,該事物與過去和將來的聯系也是普遍的。②聯系這種關系在世界萬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在這一點上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2)每一事物與其周圍事物的聯系又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相對的。不能把聯系的普遍性理解為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是聯系著的。這種看法混淆了聯系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忽視了聯系是客觀的、有條件的,極易陷入唯心主義泥潭。
4、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與系統與要素的關系不完全等同
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系統與要素的關系。使用“一定意義上”就是說這兩對關系還是有區別的,不能完全等同。這里講的“一定意義上”主要是指兩對關系具有共性的方面,即兩對關系強調整體性原則,都是相互依賴等方面。
四、基礎訓練
1、下列體現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成語典故是:
① 唇亡齒寒 ②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③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④ 刻舟求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氣象學家洛倫茲提出,一只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導致其身邊空氣系統發生變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統的相應變化,可能兩周后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蝴蝶效應”表明
A.事物的聯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聯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聯系具有客觀性
3、循環經濟體現了現代的思維模式和活動方式,其哲學依據是
①普遍聯系是客觀世界的基本特征 ②系統與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關系
③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具體的、無條件的 ④事物之間的聯系能夠被發現和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說法中,與“牽一發而動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著不慎,全盤皆輸
C.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D.天下難事,必作于易
5、《管子?形勢解》說:“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石,故能成其高。”上述材料的哲學寓意是
①整體離不開部分 ②部分離不開整體
③實現事物的質變必須經過艱苦的量的積累 ④堅持適度原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边@告訴我們
A、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B、必須樹立整體觀念和全局思想
C、必須重視局部的作用 D、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客觀的、多種多樣的
7、下列成語中與“見微知著”蘊涵相同哲理的是
A.一葉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觀天 D.管中窺豹
8、在長期天氣預報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初始條件的微小差異,其計算結果卻發生很大的不同。在很多其他領域也發現了類似現象。對這類現象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學。混沌學深化了哲學因果論和規律論的原理,它更深刻地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處于普遍聯系之中 ②普遍聯系實際上指的是普遍的偶然聯系
③看似隨機、偶然的現象背后是有其規律的 ④規律是必然的聯系,因此混沌現象無規律可循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 “100-1=0”被一些管理學家奉為定律,意在提醒人們防止因1%的錯誤導致100%的失敗!100-1=0”蘊含的哲理是
①部分決定整體,整體的性質決定于部分的性質 ②整體決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決于其在整體中的地位 ③整體與部分相互制約,關鍵部分的功能關系整體的成敗 ④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系,部分的作用有時大于整體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根據下述材料,運用《生活與哲學》知識回答問題。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2l世紀地球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人類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破壞性地利用自然:亂砍亂伐導致森林破壞,水土流失;過度耕種放牧導致土地沙化,沙塵肆虐;過度消費加劇空氣污染,物種退化。
結合材料運用聯系的觀點分析生態問題。(12分)
1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自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對民生問題持續關注,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材料二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編列的2008年度中央財政預算有關民生投入的“清單”:
??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億元增加到1562億元,增長45.1%,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9.4%提高到11.83%。
??醫療衛生事業安排預算832億元,比上年增加167億元,增長25.2%,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5.8%提高到6.3%。
??為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將投入2762億元,比上年增加458億元,增長24.2%,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20.12%提高到20.91%。
這些實實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們將今年的中央財政預算稱為“民生財政”。
運用整體與部分關系的原理,說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與改善民生的關系。(8分)
第七課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ACBBC BACC
10、①從聯系的普遍性看,人類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破壞性利用自然,導致生態環境惡化,與人類沒有重視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關系。
②從聯系的客觀性看,地球生態系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聯系。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就必須從事物客觀聯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奪、破壞自然。
③從聯系的多樣性看,生態環境問題的表現千差萬別,人們往往從短期利益出發,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聯系,忽視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系,這加劇了地球生態環境的危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80319.html
相關閱讀:了解國情立足國情
2012屆高考政治專題復習導學案
2012屆高考政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二輪總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政治第二輪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政治熱點求索真理的歷程探究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