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本題共13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關于人類遺傳病的敘述,錯誤的是
A.單基因突變可以導致遺傳病
B.染色體結構的改變可以導致遺傳病
C.近親婚配可增加隱性遺傳病的發病風險
D.環境因素對多基因遺傳病的發病無影響
答案D
【解析】人類遺傳病是指由于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人類疾病,主要可以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單基因突變可以遺傳病,如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染色體結構改變可以導致遺傳病,如貓叫綜合征;近親婚配可增加隱性遺傳病的發病風險,因為近親婚配的雙方從共同祖先那里繼承同一種致病基因的機會較非近親婚配的大大增加,結果雙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種致病基因的攜帶者,這們后代隱性遺傳病發病風險大大增加;多基因遺傳病不僅表現出家庭聚集現象,還比較容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D錯誤。
2.右圖是某種微生物體內某一物質代謝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有關酶活性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丁物質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產物,又是酶③的反饋抑制物
B.戊物質通過與酶④結合導致酶④結構變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C.當丁物質和戊物質中任意一種過量時,酶①的活性都將受到抑制
D.若此代謝途徑的終產物不斷排出菌體外,則可消除丙物質對酶①的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微生物代謝的調節主要有兩種形式:酶合成的調節和酶活性的調節。酶活性的調節是微生物通過改變已有酶的催化活性來調節代謝有速率。酶活性發生改變的主要原因是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物質與酶結合,致使酶的結構產生變化,但這種變化是可逆的,當代謝產物與酶脫離時,酶結構便會復原,又恢復原有的活性。因此A、B、D正確。當丁物質和戊物質中任意一種過量時,不一定會導致丙物質積累,以抑制酶①的活性。故C錯誤。
3.下列關于通過發酵工程生產谷氨酸的敘述,錯誤的是
A.發酵時需要不斷通入無菌空氣,否則會積累乳酸
B.發酵時常采用的培養基為液體天然培養基
C.從自然界分離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產
D.當菌體生長進入穩定期時,補充營養物可提高谷氨酸產量
答案C
【解析】發酵工程生產谷氨酸,溶氧不足,會產生乳酸或琥珀酸;培養基通常有豆餅的水解液、玉米漿、尿素、磷酸氫二鉀、氧化鉀、硫酸鎂、生物素等配制而成,呈液體狀態,因此是液體天然培養基;從自然界分離的野生型菌株,產量一般都比較低,不能滿足工業上的需要,通常都要用人工誘變的方法處理,使菌種產生突變,再從中篩選出符合要求的優良菌種,才能用于生產。當菌體生長進入穩定期時,要及時補充營養物以滿足菌體的營養需求以提高谷氨酸的產量。故C不正確。
4.下列關于體細胞雜交或植物細胞質遺傳的敘述,錯誤的是
A.利用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可克服生殖隔離的限制,培育遠緣雜種
B.不同種植物原生質體融合的過程屬于植物體細胞雜交過程
C.兩個不同品種的紫茉莉雜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現型一致
D.兩個不同品種的紫茉莉雜交,F1的遺傳物質來自母本的多于來自父本的
答案C
【解析】植物體細胞雜交可以用兩種不同的植物細胞,從而可克服生殖隔離的限制,植物體細胞雜交的過程,實際上是不同植物體細胞的原生質體融合的過程。紫茉莉枝葉的性狀的遺傳是細胞質遺傳,兩個不同品種的紫茉莉雜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現型應與母本一致,F1的遺傳物質來自母本的多于來自父本的,因為受精卵中的細胞質幾乎全部來自母本。故C錯誤。
5.已知小麥抗病對感病為顯性,無芒對有芒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用純合的抗病無芒與感病有芒雜交,F1自交,播種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開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對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獲的種子數量相等,且F3的表現型符合遺傳定律。從理論上講F3中表現感病植株的比例為
A.1/8 B.3/8 C.1/16 D.3/16
答案B
【解析】設抗病基因為A,感病為a,無芒為B ,則有芒為b。依題意,親本為AABB和aabb,F1為AaBb,F2有4種表現型,9種基因型,拔掉所有有芒植株后,剩下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為1/2Aabb,1/4AAbb,1/4aabb,剩下的植株套袋,即讓其自交,則理論上F3中感病植株為1/2×1/4(Aabb自交得1/4 aabb)+1/4(aabb)=3/8。故選B。
31(10分)桃果實成熟后,如果軟化快,耐貯運性就會差。下圖表示常溫下A、B兩個品種桃果實成熟后硬度等變化的實驗結果。
據圖回答:
(1)該實驗結果顯示桃果實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與細胞壁中的 降解有關,該物質的降解與 的活性變化有關。也與細胞壁中的_______降解有關,該物質的降解與__________的活性變化有關。
(2)A、B品種中耐貯運的品種是 。
(3)依據該實驗結果推測,桃果實采摘后減緩變軟的保存辦法應該是
,因為 。
(4)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實提前成熟,可選用的方法有 和 。
(5)一般來說,果實成熟過程中還伴隨著綠色變淺,其原因是
。
答案(1)纖維素 纖維素酶 果膠質 果膠酶
(2)A
(3)適當降低溫度 低溫可降低有關酶的活性,延緩果實軟化
(4)用乙烯進行處理 適當提高貯存溫度
(5)葉綠素含量低
【解析】⑴從圖中可以看出,果實成熟后硬度的變化與細胞壁中纖維素的含量變化一致與果膠質水解產物變化相反,可見,其硬度的降低與纖維素和果膠的降解有關,而纖維素的降解與纖維素酶的活性有關,果膠的降解與果膠酶的活性有關。
⑵A品種在成熟后,其硬度變化比較小,應耐貯運。
⑶從⑴的分析可以看出:果實成熟采摘后要減緩變軟就是要降低酶的活性,而要降低酶的活性,就要適當降低溫度,從而延緩果實軟化。
⑷采摘后要使果實提前成熟,可以根據以上分析,適當提高貯存的溫度或用乙烯處理。
⑸果實成熟過程中綠色變淺是因為葉綠素轉變成了其他色素,從而含量降低。
32.(11分)(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已知2H2O2=2H2O+O2↑ , 可以通過觀察反映過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氣泡從溶液中釋放的速度)來判斷H2O2分解反應的速度。請用所給的實驗材料和用具設計實驗,使其能同時驗證過氧化氫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寫出實驗步驟,預測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并回答問題。
實驗材料與用具:適宜濃度的H2O2溶液,蒸餾水,3.5%FeCL3溶液,0.01%牛過氧化氫酶溶液,恒溫水浴鍋,試管。
(1) 實驗步驟:
(2)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
整個實驗中不同處理的試管中O2的釋放速度從快到慢依次是
。
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
(3)如果僅將實驗中的恒溫水浴改為80 ℃,重做上述實驗,O2釋放的速度最快的是 ,原因是
。
答案(1)①取3支試管,各加入等量且適量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溫水浴鍋中保溫適當時間。
②分別向上述3支試管中加入等量且適量的蒸餾水、FeCl3溶液和過氧化氫酶溶液。
③觀察各管中釋放氣泡產生的快慢。
(2)加酶溶液的試管、加FeCl3的溶液的試管、加蒸餾水的試管 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3)加FeCl3溶液的試管 在此溫度下,FeCl3催化作用加快,而過氧化氫酶因高溫變性而失去了活性
【解析】該題要同時驗證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因此應遵循對照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
⑴實驗步驟:①取3支試管,編號,各加入等量且適量的H2O2溶液,放入37 ℃恒溫水浴鍋中保溫適當時間。②分別向上述3支試管中加入等量且適量的蒸餾水、FeCl3溶液和過氧化氫酶溶液。③觀察現象:3 支試管中氣泡產生的快慢。
⑵整個實驗中,不同處理的試管中O2釋放最快的是加酶溶液的試管,其次是加FeCl3溶液的試管,再次是加蒸餾水的試管,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⑶將恒溫水浴改為80℃,重做上述實驗,由于過氧化氫酶因高溫變性而失去了活性,因此釋放O2最快的是加FeCl3溶液的試管。
33.(11分) ( 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春天日照逐漸延長時,鳥類大多數進入繁殖季節。調節鳥類繁殖活動的圖解如下:
請回答:
(1)鳥類的繁殖活動是通過機體的 和 兩種調節方式完成的。機體中既能傳導興奮,又能分泌激素的細胞位于 (下丘腦、垂體、性腺)。
(2)上面圖解中的A,B,C 分別代表由下丘腦,垂體和性腺分泌的物質,則他們分別是 、 和 。C進入血液后,通過 作用來調節下丘腦和垂體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據圖判斷,若要驗證B 的生理作用______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鳥作為實驗動物,其原因是 。
答案(1)神經調節 體液調節 下丘腦
(2)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性激素(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 反饋
(3)不能 鳥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無法驗證該激素的生理作用
【解析】⑴從圖中可以看出,鳥類的繁殖活動通過機體的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兩種調節方式進行,機體中既能傳導興奮,又能分泌激素的細胞位于下丘腦。
⑵從圖中不難看出A是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C是性激素,性激素進入血液后又通過反饋作用來調節下丘腦和垂體中激素合成和分泌。
⑶鳥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無法驗證該激素的生理作用,因此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鳥作為實驗動物來驗證B的生理作用。
34.(10分)(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某種植玉米的農場,其收獲的玉米子粒既作為雞的飼料,也作為人的糧食,玉米的秸稈則加工成飼料喂牛,生產的牛和雞供人食用。人、牛、雞的糞便經過沼氣池發酵產生的沼氣作為能源,沼渣、沼液作為種植玉米的肥料。據此回答(不考慮空間因素):
(1) 請繪制由雞,牛,玉米和人組成的食物網:
(2)牛與雞之間 (有,無)競爭關系,理由是 。人與雞的種間關系是 ,人與牛的種間關系是 。
(3)流經該農場生態系統的總能量來自 所固定的 ,無機環境中的碳以 形式進入該人工群落。
(4)假設該農場將生產玉米的1/3作為飼料養雞,2/3供人食用,生產出的雞供人食用,現調整為2/3的玉米養雞,1/3供人食用,生產出的雞仍供人食用,理論上,該農場供養的人數將會 (增多、不變、減少),理由是 。
答案(1)
(2) 無 它們所需食物資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稈、雞吃玉米子粒) 捕食與競爭 捕食
(3)玉米(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 太陽能 CO2
(4)減少 改變用途的1/3玉米被雞食用后,在雞這一環節散失了不部分能量,導致人獲得的能量減少
【解析】
⑴分析題意,雞、牛、玉米和人組成的食物網如答案
⑵牛與雞之間所需食物資源不同(牛食玉米秸稈、雞食玉米子粒),所以它們之間無競爭關系,人與雞之間構成捕食與競爭的關系,人與牛之間構成捕食關系。
⑶流經一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因此,流經該農場生態系統的總能量來自玉米所固定的太陽能,無機環境中的碳以CO2的形式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進入該人工群落的。
⑷依題意,理論上該農場供養日人數將減少,因為改變用途的1/3玉米被雞食用后,在雞這一環節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導致人獲得的能量減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80911.html
相關閱讀:談高考生物復習的回歸課本
江西省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測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廣東肇慶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
高中生物試題指導:解答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
寧夏銀川九中2015屆高三2月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