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6課 中國古代的科技思想與實踐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6 中國古代的科技思想與實踐教案
標要求

概述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成就,認識中國科技發明對世界明發展的貢獻。

落實標

一、天學

1、天象觀測:

戰國《甘石星經》是我國最早的天還著作,其中《石氏星表》是世界最早的星表;

2、天體測量:

秦漢:發明渾儀;東漢:張衡發明水運渾象儀,證明渾天說,其地圓見解比歐洲早1000年,發明測定地震方位的地動儀; 唐朝:僧一行與梁令瓚制黃道游儀,世界首次發現恒星位置變動;實測子午線;制水運渾象儀;元朝:郭守敬制簡儀;測定黃道和赤道的交角值受到世界天學推崇。

3、歷法:郭守敬編制《授時歷》是我國古代最精密的一部歷法。

4、中國古代的天學領先的原因:

滿足農業生產“授農以時“的需要;為封建王朝統一天下提供“授命于天“的依據,宣示政權統治的合理性、合法性能;朝廷集中人力對天歷法乾地觀測和研究,取得顯著的成就。

二、數學

1、計算方法:

春秋出現九九乘法口訣;春秋時發明度量;春秋戰國出現算籌

2、數學專著:

東漢《九算術》總結周秦到漢代的數學成就(有面積、容積、正負、數加減、一元二次方程等世界最先進的成就),標志著解決實際問題為內容、以算籌為工具、以十制位計算的數學體系形成。

3、圓周率:

三國劉徽精確到3.1416;南朝祖沖之精確到七位,領先世界1000余年。

4、數學思想:

明朱載育提出“理由數顯,數由理出”,以計算為基礎,構筑韻律體系。

三、農學----四大農書

1、《齊民要術》:南北朝賈思勰,介紹北方生產經驗,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

2、《農桑輯要》:由元代大司農司主編,最早官修農書;

3、《農書》:

元朝王禎,綜合南北經驗,涉及農林牧副漁,附有《農器圖譜》(有水排、 木活字等記載)

4、《農政全書》:明代徐光啟總結歷代農業、手工業經驗,吸收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創作,達到傳統農業科學頂峰。

四、醫學

1、《黃帝內經》:編于戰國,提出陰陽五行、臟象、經絡、形神、天人五大核心理論,奠定了中醫理論的基礎。

2、《傷寒雜病論》:東漢張仲景撰寫,論述“望、聞、問、切”四診法,是臨床經典,張仲景被稱為醫圣。

3、《神農本草經》:東漢出現,較早的藥物學著作。

4、《本草綱目》:明李時珍著,創立世界最先進的分類法,體現了生物進化的思想。

五、四大發明

1、造紙:

西漢發明植物纖維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魏晉成為主要書寫材料;

2、印刷:

最早有明確時間的印刷品是唐代《金剛經》;北宋畢?發明活字印刷;13世紀中期傳到朝鮮,后從西域傳到歐洲。

3、火藥:

最早記載于唐孫思邈的《丹經》;唐末用于戰爭;五代和宋廣泛使用;14世紀阿拉伯人傳往歐洲。

4、指南針:

戰國司南;北宋航海;13世紀傳入西歐,促進地理大發現。

六、中國古代科技小結

1、主要特點:

在內容上,實用性很強,對事物的發展規律探討不夠,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和學科體系;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傳統的典籍整理和經驗總結,具有較強的經驗性,缺少觀察實驗和歸納推理的研究方法;

在應用上,主要服務于封建農業的需要,缺乏將科技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的意識,缺乏進一步促進科技發展的動力。

1、中國古代科技長期領先于世界的原因:

經濟:封建生產關系的確立,促進了農耕經濟的迅速發展,為科技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政治:國家統一,疆域遼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發展,

統治者出于鞏固統治的需要,重視和支持科技發展; 對外、民族:民族融合和對外開放促進了民族間、地區間的化交流,吸取我國少數民族和外的優秀化;古代教育的發展,為科技進步培養了大量人才;人民:古代人民在與自然界長期斗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經驗;科學家:古代科學家們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個人努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42577.html

相關閱讀: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